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说“木叶” —林 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说“木叶” —林 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说“木叶” —林 庚

2 林庚(1910— )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走近作者

3 二、林庚 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与季羡林、 吴祖湘、李长之在早年并称“四剑客”,
著名诗人,学者。1933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与季羡林、 吴祖湘、李长之在早年并称“四剑客”, 与吴祖湘、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 四老”。学术研究长于唐诗方面。

4 给右边加红颜色的字注音 袅袅 照浦 褒扬 灼灼 亭皋 寒砧 涔阳 万能锭 言筌 窸窣 迢远 niǎo pǔ bāo zhuó gāo
zhēn cén dìng quán xī sū tiáo 给右边加红颜色的字注音

5 请快速浏览文章第1、2段,说说文中引用大量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现象?

6 现 象 “木叶” 为历代诗人所钟爱。 在古诗中,诗人极少用“树叶”,而常用“木叶”甚至“落木”,原因何在?

7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请从第3段中找答案)

8 关 键 点 在“木”字

9 重点研读探讨 第4、5、6段

10 读第四段,请思考: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秋风叶落的季节中

11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划出文中关键词句,相互讨论交流)

12 空阔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落木千山

13 饱满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枝叶繁茂

14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15 它“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它“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16 概括“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请先听读这段前面的内容)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请先听读这段前面的内容)

17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18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抓关键词句,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19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 木叶

20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落 叶

21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22 树(叶) 枯黄 (落) 木 (叶) 脱尽 叶子 秋风叶落 空阔疏朗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干燥 春夏之交 枝叶繁茂 饱含水分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 木 (叶) 树(叶) 脱尽 叶子 秋风叶落 空阔疏朗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枯黄 干燥 春夏之交 枝叶繁茂 饱含水分 饱满绵密 绿(叶) 褐绿 (干)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23 木叶 疏朗绵密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 王褒《渡河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 王褒《渡河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疏朗绵密

24 落木 木叶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潦倒悲怆

25 树: 叶: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26 树叶 浓密繁华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萧纲《折杨柳》 树叶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无名氏 浓密繁华

27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暗示性 启发性 感染性 诗歌语言

28 全 文 总 结 疏 朗空 阔 木 叶 暗 示 性 ? 一字千里 相去无几 绵 密 饱 满 树 叶

29 全文思 路 分析问题 (4—6) 总结全文 (7) 发现问题(1—3)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30 思考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 ,若改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31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生活常识暗示 暗示 文化传统: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文化心理暗示

32 关于意象 客观物象+主观情意 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往往用它表示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例如:风、月、梅、菊、柳、花、烟、松等等.

3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34 柳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岸晓风残月。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喻送别。

35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

36 鸿雁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鸿雁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37 梧桐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梧桐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38 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 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杨万里《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39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怨禽血染成。 羇客有家归不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杨 斋《杜鹃花》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0 常见意象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折柳:喻送别。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折柳:喻送别。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41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42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 征。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的惆怅 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喻离别。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喻离别漂泊。 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

43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 我们的生活

44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拓展练习 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45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思念之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忧愁情绪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脱俗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圣洁 坚贞

46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文。
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含“月”“梅” 柳等意象的古典诗词。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文。 

4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传统意象凝固性

48 《堤上柳》 《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49 《堤上柳》 戴叔伦 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用“柳”作“丝”织成一张张思念的“网”,网住了爱人,用千丝万缕传达这份浓厚的“思念”之情。

50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51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中翻出新意来。
练习二:梅

52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3 高贵 圣洁 坚贞

54 卜算子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5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56 愁 字典(概念解释) :忧伤的心情 诗歌(形象解释)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亡国之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失意闲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孤独之愁)

57 有空远感觉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恨别鸟惊心 千山鸟飞绝 柴门鸟雀噪 鸟鸣山更幽 羁鸟恋旧林

58 雨 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寒雨连江夜入吴 骤雨初歇 夜来风雨声 渭城朝雨浥轻尘 红雨随心翻作浪 空山新雨后 叶上初阳千宿雨
山色空濛雨亦奇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

59 相思情、愁别意 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云母屏风烛影深 银烛秋光泛画屏 红烛自怜无好计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洞房昨夜停红烛

60 夕阳 ,表示一种感慨 夕阳无限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东边日出西边雨


Download ppt "说“木叶” —林 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