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2 文化生活整体构架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建设 文化是 什么 内涵:精神活动、产品 外延:文化现象 (为什么) (怎么办) 一般: 文化对社会
文化与经、政相互影响 文化与经、政相互交融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般: 坚持主心骨 继承与创新 吸收借鉴、博采众长 群众参与、立足实践 内涵:精神活动、产品 外延:文化现象 个别: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如何发展大众文化 如何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个别: 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作用 民族精神的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作用

3 文化 概念 继承 创新 作用 形式 内涵 特点 特征 中华 文化 先进 文化 内涵 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 原因 传统文化 精神 文明 建设
立足文化内涵的隐形逻辑建构知识体系 形式 内涵 特点 特征 中华 文化 先进 文化 内涵 概念 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 原因 文化 传统文化 继承 创新 精神 文明 建设 任务 内容 内涵 作用 意义 文化 创新 民族 精神 意义 途径 对社会的发展 对人的影响 途径 社会 精神 力量 与经 济和 政治 综合 国力 优秀 文化 影响

4 文化与生活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性质;属性;实质;力量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文化塑造人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社会 1个概念 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个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3个具体 作用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社会 1个概念 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个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3个具体 作用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6 考纲展示 命题特点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冷考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常考点)。
考纲展示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冷考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常考点)。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常考点)。 5.文化与综合国力。(2013年已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命题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是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是今年备考的热点。 2.从考查题型看,近三年高考对本课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3.从能力考查看,试题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 形式 内容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 、 一个概念 :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可结合以下图解掌握。 动态 形式 内容 静态 我们今天讲的“文化”,既不是广义上的“文化”,也不是狭义上的“文化”,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8 注意两个“≠” (1)文化≠文明。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同时既包括精神文明成果,也包括物质文明成果、政治文明成果,因此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的变迁十分迅速,而文化的变迁则相对缓慢。二者有交集,但不能简单等同。 (2)文化素养≠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不仅包括受教育程度,而且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受教育程度高不代表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素养就高。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以及个人感悟的共同作用。

9 从个人素养形成看: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
2.文化的特点 特 点 理 解 从实质看: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从文化与人类关系看: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个人素养形成看: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 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其形成有两大途径,一是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二是社会生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从文化呈现方式(载体)看:离不开物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不能把这些物质载体作为文化本身。 注意区分: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民族精神的特点

10 (2013·海南高考)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①错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③错误。

11 2. 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因潇洒、文艺范儿而走红网络。很快网上便出现各种版本的“世界那么大”体,更有商家借题发挥据此撰写广告词。这反映了
A.文化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C.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文化源之于人民群众的创意和情怀 B

12 3 文化的实质与力量 (1)把握文化实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一方面,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人所特有的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另一方面,文化深刻影响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 (2)认识文化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加强文化建设: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3 文化的力量 1.从三方面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1)可以转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强调通过文化对人的激励、指导作用,从而产生物质财富。 (2)影响深刻: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更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依赖实践:文化的作用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离开社会实践,文化的作用就不能实现。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4 (2)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决定作用吗? (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吗?
剖析: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等同于物质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决定作用吗? 不能。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归根结底对社会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15 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不同体现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传统文化  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中华文化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不竭的力量之源 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之魂,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先进文化 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抵制腐朽,改造落后 精神文明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16 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7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互
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交融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劳动者角度: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8 ①经济不但是文化的基础,也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经济与政治又决定文化;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文化又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②经济的“决定作用”与文化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地位的作用,不能混淆,注意区别。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繁荣时,文化并不会自然而然获得大发展,因为文化是需要建设的;经济衰退,需要振奋精神时,文化反而会迎来发展的契机。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些,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19 (2)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内涵 侧重点 相互 影响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交融 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20 【拓展分析】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因此,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1 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具体措施 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2 理清知识结构 强化解题思维

23 (2015·江苏卷)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B

24 2015年10月,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而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GDP的1/5。这说明(  ) 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25 C 3、2015年电影《捉妖记》创造了24亿人民币的高票房,并带动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1)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施加重大影响 (3)文化以经济为基础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1)(2) B(1)(3) C(2)(4) D(3)(4) C

26 4.各地落实中央关于公务接待“八项规定”,严控公款吃喝之风。吃喝之风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心态与市场经济交换机制结合,渗透到党内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来,导致请客送礼等庸俗文化在干部中愈演愈烈,再反过来影响社会风气。传统庸俗文化在今天依然存在表明(  ) A.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B.文化不一定由经济、政治决定 C.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

27 A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C.文化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5. .对近来热议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中央文明办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一强调是基于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C.文化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D.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A

28 1.A县,素有中国竹子第一乡之称,竹加工由来已久,竹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该县竹业企业和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要求,努力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该县政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和销售平台,倡导竹文化精神,大力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竹产业做成了特色文化产业。目前,A县占全国1%的立竹量产出了全国20%的竹产值。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交通工具、竹娱乐品等在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竹文化产品博览会中频频亮相。 (1)有人说:“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责任全在政府”,请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A县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理由。(11分)

29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A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入了竹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助推下,使竹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4分)

30 2.201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题 浙江省A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中药材生长,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库”。近年来,当地干部群众把这绿水青山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引进和培养中药材专业化培植、研发、休闲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目前,该县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市场贸易、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中药文化为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子。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知识,阐明该县为什么能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子。(10分) (2)结合材料,说明该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结果。(10分)

31 (10分)绿水青山是指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是指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具有同一性。(2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2分)该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2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该县发挥科技、人才等作用,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把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子。(2分) (2)(10分)该县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从中药材专业化培植、研发到产业链的延伸,(2分)科学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 引进和培养中药材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2分)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1分)该县中医药产业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分)发挥了文化生产力在当地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2分)

32 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3·浙江高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的关系。首先指出原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答案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3 4.S省文化产业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大型龙头国有文化集团、民营文化企业、外向型文化企业有待进一步发育;二是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转化的能力较弱;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文化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目前,全省各地正在积极行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S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

34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促进S省经济的健康发展。

35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影响人 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要求
①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国家:要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文化塑造人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6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 2个来源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个表现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个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个作用

37 【核心知识精析】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表现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方式):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的内容与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8 2.正确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列表比较文化影响人的两大表现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交往方式不同 ②文化差异通过实物和行为表现出来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 思维方式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文化对人的影响,从微观上看,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谈举止;从宏观上看,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39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40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41 1.我国2014年以来以立法形式确立了4个国家级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中国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以立法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文化生活依据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C.人们接受健康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的过程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

42 2.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注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对西方人的赞美之辞,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

43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内容 表现 特点 注意 潜移 默化 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
 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所谓无形就是有些文化的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强制就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人的自觉探求文化、接受文化的过程,不是强迫的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深远 持久  时间上的持久性  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会短期内发生改变。突出地表现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轻易改变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4

45 3.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了喜庆、祥和、热烈、奔放,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
A.红色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C

46 A 4.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在今天,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①家风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家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家风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家风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47 (22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某市党委和政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社会生活:让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行为准则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开展“送温暖”、“手拉手”等工程,培育文明风尚。因此,某市逐步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努力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结合材料,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知识,阐明“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12分)    (2)党和政府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如何有作为?(10分)

48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4分)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健全行为准则,传播主流价值,有利于人们形成文明的行为举止,并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和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4分)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4分)

49  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丰富精 神世界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增强精 神力量  优秀的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  ①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②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0 全面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文化对人生具有塑造作用的三方面原因
(1)根本原因:是由文化的本质决定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深刻影响个人的成长历程。 (2)重要原因之一: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所以说文化塑造人生充分体现了人们既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重要原因之二: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并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特别是影响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到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51 【知识拓展】区分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主要内涵  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人的主观领域  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并在这一精神的作用下产生持久的行为表现,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 侧重点  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  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获得途径 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  学习优秀文化产品,学习先进的文化 举例  文学赏析、听音乐、绘画赏析、阅读美文、欣赏精美歌舞和电视剧,使人开阔视野,知识增加,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拼搏、进取、团结、创优”的奥运精神鼓舞奥运健儿不断创造辉煌,激励着国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 相同点  二者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都改造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精神世界,二者具有统一性

52 5\我国正在努力打造“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书是人类终生的伴侣,因为一本好书,总能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这主要表明(  )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够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53 6\大型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向全中国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激励着中华儿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说明: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54 3.区分不同性质、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人生不同的塑造作用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不同:腐朽、落后的文化会阻碍人生的发展,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文化对人生的塑造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

55 7.“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2014年9月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开学第一课》聚焦家风教育,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重新审视。人们之所以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和强制的影响 ②特定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③文化是一种浸润人们心灵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家训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56 8.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创造良好校园美育环境的积极意义是: ①发挥优秀文化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发挥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③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和塑造健全人格 ④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57 文化对个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归纳知识】 文化对个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8 结合材料,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活动是实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过程。(10分)
1、为倡导全民阅读,满足广大农村读者的阅读需求,N市从2012年起开始打造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行城乡图书馆之间一卡通行,图书借阅通借通还;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的数字化网上图书馆,通过免费局域网,让更多城乡读者免费阅读、查询和参加文化活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举办读书活动、艺术欣赏、文艺演出等各种文化活动……这一系列倡导“全民阅读”的活动,既保障了城乡居民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又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和道德力量,为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结合材料,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活动是实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过程。(10分)

59 (1)N市倡导的全民阅读活动,通过图书馆、文化礼堂建设,开展读书、欣赏、演出等活动,使城乡居民在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感受着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5分)
在全民阅读过程中,人们通过读书活动、艺术欣赏等,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优秀文化作品的感染和感召下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和道德力量;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5分)

60 3.读材料,回答问题。“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材料一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  H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建立大扶贫数据信息库,实行返贫“挂号”、脱贫“销号”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同时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十二五以来,该省已累计助力脱贫近1000万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H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10分)

61 (1)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4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4分)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健康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解决文化贫困,能够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4分)

62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
②H省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坚持根据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做到措施精准。(3分) ③H省实行动态扶贫管理机制,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效率。(3分) ④H省根据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了以往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主次颠倒的做法,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3分) 

63 为改变村级文化建设的薄弱现状,A市着力推动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安徽将农民文化乐园定位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功能定位标准化。“吃饱三顿饭,再到乐园转”,已经逐渐成为安徽省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方式的主流,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志愿者、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农民文化乐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建成一个乐园、带动一片区域、活跃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众”。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简要说明A市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依据。(9分)

64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分)②文化塑造人生。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有利传播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建设农民文化乐园能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3分)

65 一·单元网络构建

66 祝同学们进步 再见


Download ppt "2016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