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2 §1 概述 一、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1.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及其类型
§1 概述 一、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1.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及其类型 生物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体的总称,按其性质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地球表面的生物衍生出了极其丰富的类群和形态,据统计,现今被发现、记载并定名的生物体约有200万种,这使得自然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物景象。作为旅游资源的生物景观,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

3 生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地球表面自然景观的标志物或指示物,生物景观成为人类旅游活动的主要对象之一。生物景观以其复杂的形态和由其自身生命节律所表现出的变化性构成了旅游景观的实体,是自然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类型。生物景观除了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供人们进行科研、医疗健身、环境美化等多种活动。生物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因此它是生态旅游、专题旅游的主要对象,也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旅游开发的热点。

4 2. 生物旅游资源的特点 (1)丰富性 由生物的成景和造景作用所形成的生 物旅游资源,它具有丰、特、季、生、弱、赏、情七大特征。
由生物的成景和造景作用所形成的生 物旅游资源,它具有丰、特、季、生、弱、赏、情七大特征。 (1)丰富性 丰富性指生物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这一特征。地球上任何地方,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无论是天空或地下都有生物存在,而且生物种类、自然生态系统均丰富多样,都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再加上各地区人工创造的各具特色的生物景观,使地球表面广泛存在着丰富的生物旅游资源。

5 (2)特色性 特色性指的是生物受地域分异规律控制而形成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生物景观特点。可以说地球上不存在环境完全相同的地区,地区之间多少存有差异,大尺度的遵循纬度地带性、干湿差异性;中尺度的遵循垂直地带性;小尺度的遵循地方性等地域分异规律。生物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物。热带的植物叶大、常绿、秋冬不落叶,寒带的植物多为针状叶,秋冬落叶;热带的动物皮毛不如寒带的厚。各个地方都存在适应当地环境的生物奇观。人们一提到热带,就联想到陆地上茂密的热带雨林、独树成林的大榕树、大象和孔雀,海洋中的热带观赏鱼;提到两极就会联想到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提到寒澳大利亚就会联想到袋鼠;这一系列的‘联想’都来自各地特色生物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的自然反映。

6 热带雨林

7 珠江三角洲的庶基鱼塘景观

8 §2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功能 一、审美功能 生物景观以其形态、色彩、奇异等多种审美因素成为自然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这些审美因素有:
§2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功能 一、审美功能 生物景观以其形态、色彩、奇异等多种审美因素成为自然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这些审美因素有: 1.形色美 形色美是指动、植物的形体、色彩等美学特征。种属繁多的植物,其外形千姿百态,或古朴苍劲,或婆娑多姿。如我国“黄山松”以形态奇美著名,有“迎客松”、“送客松”等,多以姿态得名。植物的色彩也极为丰富,白的玉兰、粉的桃花、紫的丁香等五彩斑斓、夺目绚丽。众多色彩中,绿色为生命之色,是植物的基本色彩,也是绝大多数旅游景区的主色调。

9 迎客松

10 黄山迎客松

11 黄山送客松

12 不同的动物因地理位置、气候带的不同以及生活习性的差异,显示出不同的形体特征。美洲的巨嘴鸟,是世界鸟儿中嘴最大的;古巴蜂鸟,其成年公鸟平均翼展长2.82cm,体重仅1g,是世界鸟儿中的“侏儒”;我国的麋鹿,其尾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颈似骆驼非骆驼,被称为“四不像”。色彩是产生观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观赏动物的主要内容。如非洲火烈鸟,其羽毛火一般美艳;我国海南岛的坡鹿,其背部的黑褐色条带,从颈部沿背梁一直延伸到臀部,黑褐色条带下,点缀着若干平行排列的白斑,色彩极为美观。

13 火烈鸟

14 金丝猴

15 2.珍稀美 “物以稀为贵”,动、植物越是珍稀,就越有观赏价值。动植物处于两种情况之下可称为珍稀物种,一种情况是这一物种种群数量有限;另一种情况是物种分布范围狭小,或成为某地的特有品种。一些植物由于其种群数量或分布范围有限而被列为珍稀植物,如海椰子、百岁兰、王莲、金茶花、珙桐、水杉、望天树和木沙椤等。这些珍稀植物,除具有科研价值外,也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如珙桐,又叫鸽子树,是我国特有的被子植物。珙桐每年4月、5月开花,其花生有头状花序,形似鸽子,每当山风吹拂,苞片摇晃,似鸽子点头振翅,跃跃欲飞,别有情趣。

16 王莲

17 金茶花

18 水杉

19 桫椤

20 珍稀动物也有很多种。如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象狐猴,因为该岛在1亿年前与非洲大陆相脱离,独立形成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处于绝境中的象狐猴成了该岛独有的物种。此外,还有新西兰南北岛上的几维鸟、我国的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物种。这些珍稀动物集保护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于一身,往往引起旅游者的游览兴趣。

21 狐猴

22 几维鸟

23 大熊猫

24 3.奇特美 一些动、植物往往以独特奇异的特征吸引着旅游者。动、植物的奇特美包括了以下方面:第一,“奇特”是相对于某一自然生态环境下的旅游者而言。如澳洲的袋鼠、树袋熊等有袋类动物,因地壳演化、海洋阻隔、古地理环境变化等影响,只分布在澳洲大陆。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第二,“奇特”也指地球上绝无仅有的某一特征。如最高、最快、最大等。我国云南的“独叶草”,仅有一片叶子,是世界上最孤单的植物;南极洲的企鹅,每小时滑雪速度达30km,是世界上滑雪最快的鸟等。第三,“奇特”也可指动、植物的一些奇异的生理、生态现象。索马里的太阳鸟——小红鸟,它飞到树枝上展翅或使劲抖动羽毛时,即预示着要下雨了;美洲的角蟾,在遇险时,能从眼里喷出鲜血,射程可达lm以上。这些奇特的动、植物极为珍贵,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25 树袋熊

26 4.嗅味美 许多植物的茎、叶、花、果能发散独特的香味,使旅游者获得新奇的感受。如非洲坦桑尼亚的木菊花,其花瓣味道香甜,摘一瓣品尝,很快能让人醉倒,被称为醉花;埃塞俄比亚有一种多刺植物,叶片可分泌芳香扑鼻的香脑油,人长时间闻它也会被熏醉,是一种醉草。此外,还有许多植物因香味而得名。如七里香、晚香玉、夜来香等。这些具有香味的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以其特有的香味带给旅游者以嗅味美的享受。

27 七里香花

28 二、医疗健身功能 植物的医疗功能有二: (1)植物可作为中医的药用材料,其药品的药性、药效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药品。我国目前已知中草药约有千种以上,其中许多是名贵中草药,如人参、鹿茸、麝香、天麻等,这些药材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 (2)特殊的植物环境能起到医疗健身的作用。据研究表明,树木和森林能减弱噪声强度,一个90m宽的林带,可降低噪声6dB,这种隔音效果会使旅游者感到特有的宁静。森林中许多树木如樟木、杉木等可散发对人体有益的药素,它可促进支气管和心脏系统活动,还可抑制精神焦躁,调整内脏功能等。此外,森林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离子,它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并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为此,许多国家都兴起了森林旅游,其中重要的项目是“森林浴”,包括登山观景、林间野营、林下散步等广泛接触森林环境等活动。森林的自然环境能调节精神、解除疲劳,从而起到防病、抗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29 人参

30 鹿茸

31 天麻

32 动物资源也可起到医疗健身的作用。部分动物资源,可作为药材,制成各种药品。如羚羊角可平肝熄风、清热去惊等。此外,许多非保护的野生动物可供人们进行狩猎、垂钓等活动,使人们获得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3 三、科普教育与文化旅游功能 人类归属于生物界,因此,人类与其他生物休戚相关。人类与其他生物不仅有物质需求方面的联系,而且还存在更深层次的精神上的联系。探索神秘、复杂的生物世界,是人类认识自身的基础。保护生物,保护自然已成为人类保护自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认识自然,了解生物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接触动、植物成为近年“回归自然”等生态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生物界具有纷繁复杂的形态与现象,具有审美功能,同时,在这些现象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植物的分类、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态适应特征,植物的地域分异规律,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伪装术,动物的迁徙等,这些知识可满足社会大众了解生物世界的需要,成为吸引普通游客,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

34 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动、植物被人们赋予了某种寓意,使人们的旅游活动和欣赏行为更具文化色彩和精神意义,从而可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如翠绿挺拔的竹子,给人刚强谦虚的感受;古老苍劲的树木,让人产生一种抗争的心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有些花草树木所蕴涵的含义在我国得到普遍的认可,代表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如“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其不畏严寒,成为不畏逆境、勇敢向前的精神象征;“花中四雅”的菊、兰、水仙、菖蒲,则象征着圣洁高雅。生物所蕴涵的这些备受人们推崇的精神,能够使人们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鼓励。

35 某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动、植物,被人们作为某种精神品格或民族追求的象征与吉祥物,成为国花、国树、国鸟、国兽。如加拿大的国树是枫树;智利的国鸟是山鹰;西班牙的国花是石榴;缅甸的国鸟是孔雀等。同时,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一些动、植物被视为圣物、神灵敬奉,成为具有宗教特点的动、植物。如印度将牛视为“神牛”,每年要举行一次敬牛的节日活动。再如,佛教的圣树是娑罗树;菩提树是觉悟之树;莲花象征佛教,它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品行正与佛教的超然脱俗相一致。这些动、植物具有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和寓意性,受到宗教保护的同时,也成为旅游活动,特别是宗教旅游活动的观赏对象。

36 澳大利亚-金合欢

37 比利时-虞美人

38 德国-矢车菊

39 俄罗斯―向日葵

40 墨西哥-仙人掌

41 马达加斯加-旅人蕉

42 我国的十大名花 牡丹 (万花之王) 月季 (花中皇后) 梅花 (群花之冠) 菊花 (寒秋之魂) 杜鹃 (花中西施) 兰花 (花中君子)
牡丹 (万花之王) 月季 (花中皇后) 梅花 (群花之冠) 菊花 (寒秋之魂) 杜鹃 (花中西施) 兰花 (花中君子) 山茶 (花中珍品) 荷花 (水中芙蓉) 桂花 (金秋娇子) 君子兰(黄金花卉)

43 2、中国主要城市市花(部分城市有两种市花)
2、中国主要城市市花(部分城市有两种市花)  月季(北京、天津、郑州)、菊花(太原、北京)、丁香(哈尔滨、西宁)、玫瑰(沈阳、兰州、乌鲁木齐、拉萨、哈尔滨)、白玉兰(上海)、桂花(杭州、合肥)、荷花(长沙、济南)、石榴花(西安、合肥)、太平花(太原)、君子兰(长春)、水仙(福州)、瑞香(南昌)、梅花(南京、武汉)、木棉花(南宁)、夹竹桃(银川)、木芙蓉(成都)、珙桐(贵阳)、山茶花(昆明)。

44 §3 植物景观旅游资源 一、树木 1.森林景观 在地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总面积为50亿hm2,占陆地面积的32.6%。过去和现在,森林都是陆地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同时,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是保护环境、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森林景观以其复杂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浩大繁茂、神秘幽深的特点,吸引着人们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揭秘、医疗健身、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等多种活动。主要的森林景观有以下几种。

45 (1)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是由耐阴、喜湿、喜高温的常绿树种组成,并具有丰富的附生植物和木质的藤本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的植物群落。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养育了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等动物种群。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其中,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面积达3.73亿hm2,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热带雨林景观。该流域充足的光照、水分和湿热的气候,孕育了雨林中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类型多样的生物物种使雨林的景色极为美丽:林内常夏无冬,四季常花、常果,巨大的榕树独树成林,攀缘植物沿乔木攀爬向上,蕨类植物寄生在乔木之上形成“空中花园”等,其状千姿百态。

46 热带雨林分布

47 板根-热带雨林中的奇异景观

48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

49 (2)红树林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的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浸淹淤泥海滩上的一种耐盐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它能起扩展滩涂、防御风浪潮汐袭击和保护海岸等作用。具有生态保护、经济和科学价值。

50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北纬32°至南纬44°之间。我国的红树林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浙江等地。其中,位于我国广西合浦县的山口红树林,于1990年建为生态保护区,是首批国家级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面积达0.8万hm2,红树林面积达0.72万hm2,有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等12种红树林植物,其中成片的红海榄纯林,在我国极为罕见。

51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发育在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树种多为樟科、兰科、山茶科等。丰富的天然食物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如昆虫类、鸟类、猿猴类、爬行类等。

52 常绿阔叶林

53 我国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武夷山有“华东屋脊”的称号,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植被茂密,物种丰富。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海拔1000m以下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主要树种有甜槠、南岭栲、大叶栲、苦槠等,局部混生有枫香、赤杨、桦木。保护区分布有高等植物191科1852种,保留有许多古老的孑遗种、特有种、珍稀种,如银杏、鹅掌楸、南方铁衫、紫杉、三尖杉、半枫荷、银种树、水松等,有“天然植物园”之称。茂密的森林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达400多种,其中华南虎、猕猴、毛冠鹿、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穿山甲、苏门羚等为国家保护动物。

54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55 (4)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树种主要有栎、槭、桦树等,动物有鼠、鹿、狐、狼等。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西部、我国华北、东北及朝鲜、日本、北美五大湖和大西洋沿岸低地等地区;南美南端及大洋洲南部也有小面积出现。

56  温带落叶阔叶林

57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不仅音乐闻名世界,森林也给人无尽的美感和乐趣。森林从市区西部向南延伸10km,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林中幽静的村庄,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众多艺术家的常住之地,也是旅游者进行游览、休闲、避暑、医疗健身和森林旅游等活动的胜地。

58 2.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记录历史、指示环境变迁、展示生态特征的历史文物和科学资料,具有科学研究和旅游欣赏价值。古树名木具有两层涵义:第一,指那些以古老的树龄、珍稀的树种和独特的生理结构特征吸引旅游者观赏的树木。如银杏,远在27000万年前就开始出现,17000多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称霸一时,而今恐龙早已灭绝,银杏仍然独存于我国;金钱松又名金松,是我国独有的树木,也是著名的观赏植物。第二,指那些具有历史文化特性,或因名人手植,或因传说故事,或因其形态奇特而闻名的树木。这些古树名木多与庙宇、古建筑、古陵墓、山岳景象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旅游者观赏游览的重要内容。

59 桫椤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台湾杉

60 二、草原 辽阔的草原既是优良的牧场,也是理想的旅游场地。人们在草原上可以骑马、骑骆驼、乘勒勒车,在观赏草原风光的同时,还可在牧民家中做客,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享受独特的草原风情。 1.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热带稀树草原是一种以旱生、适高温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并散生一些耐旱的乔灌木的植物群落。由于禾草的生长力高以及草原上植被稀疏开阔,有蹄类食草哺乳动物和一些大型食肉动物,如斑马、长颈鹿、非洲狮等多有分布。

61 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在世界同类植物中发育最典型、分布最广。因为草原上的食料丰富,食草哺乳动物如河马、羚羊、犀牛等在这里大量分布,其中不少动物被列为世界级保护动物,极具观赏性。

62 塞伦盖蒂壮观的角马群

63 2.温带草原景观 温带草原是指由低温、旱生、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其植物种类主要由丛生禾草针茅、羊茅、须芒草等组成,也有散生的小灌木和多种双子叶杂类草,如豆科、菊科植物等。开阔的温带草原适宜善于竞走的大型食草动物生活,如野驴、黄羊、野牛和骆驼等。温带草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有温带草原带分布。

64 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阴山以北,大兴安岭以西,是我国最典型的温带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成群的牛羊散布在广阔的草原上,牧民们嘹亮的歌声响彻四方。这里既是优良的牧场,也是理想的草原旅游胜地,人们可以观看草原蜃景,参加赛马、赛牛比赛,还可以围坐在篝火边与牧民朋友聊天、欢唱,尽情品味草原风味食品,享受独特的草原风情。

65 文成公主出塞地——日月山

66 3.高寒草甸景观 高寒草甸以温冷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草层低矮,盖度大,根系浅而密集。我国青藏高原上分布的高寒草甸,仲夏时节,百花盛开,水草丰美,还有乌黑的牦牛、矫健的骏马以及野驴、野牛、藏羚羊、旱獭等多种珍稀动物,构成了一幅别致、生动的高原风情。

67 高寒草甸

68 三、植被垂直带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随地势高度增高,按垂直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分异现象。产生植被垂直带的原因是: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多。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影响到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发育,从而产生山地植被的垂直更替变化。由于植被垂直变化,山地自然景观更加丰富多彩。一般说,山地海拔愈高,纬度位置愈低,山地植被的垂直带谱愈复杂。如我国吉林长白山山地由下而上的植被分布是:落叶阔叶林一针阔混交林一亚高山针叶林一岳桦矮曲林一山地冻原;陕西太白山也具有典型的植被垂直带分布。

69 §4 动物旅游资源 一、主要的动物栖息地 动物栖息地是指动物长期或季节性分布的生存环境。栖息地可为动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生态条件,如食物、水、温度、保护场地等。由于动物种类多样,数量众多,动物的分布非常广泛,因此,动物栖息地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根据主要观赏物种的类型差异,可分为以下类型:鸟类栖息地、珍稀哺乳动物栖息地、珍稀鱼类栖息地、其他动物栖息地等类型。

70 1.鸟类栖息地 鸟类栖息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林地类栖息地,如温带森林、热带雨林以及高纬度地区的寒带针叶林都是鸟类重要的分布区域,林地复杂的植被类型和丰富的果实为鸟类提供了生存条件;另一种是湿地类栖息地,湿地的概念包括了河流、湖泊、沼泽、岛屿、沿海滩涂、红树林等类型,这类栖息地具有丰富的水草和鱼类资源供鸟类利用。针对鸟类栖息地的湿地保护问题,国际上签署有《国际湿地保护公约》,并编制了国际湿地保护名录。

71 我国湖沼、河流面积广大,形成了众多的湿地类鸟类栖息地,许多湿地已被划为国家级保护区,或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如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等。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辽东湾北端辽宁省盘锦市西南约30kin处,是以保护濒危、珍稀水禽和滨海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每年经保护区迁飞、停歇的鸟儿数量在千万只以上,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金雕;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蓑羽鹤、大天鹅、白额雁、黄嘴白鹭等20余种。这里既是丹顶鹤最南端的繁殖区,也是丹顶鹤最北端的越冬区,更是世界上濒危鸟类——黑嘴鸥最大的繁殖地。

72 2.珍稀哺乳动物栖息地 哺乳动物的栖息地类型众多,从高纬地区的冻原地带,到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再到湿润的森林地区,甚至到江河海洋,都分布有哺乳动物的身影。如冻原地带的驯鹿、麝牛、雪兔、北极狐狸;森林中的美洲虎、华南虎、猴类;草地上善于奔跑的斑马、瞪羚、狮、豹;海洋中的抹香鲸、海牛等。 驯鹿

73 儒艮

74 我国拥有一些珍贵的哺乳动物类型,它们的栖息地多数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成为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如以东北虎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七星砬子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卧龙、王朗、佛坪、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以白暨豚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湖北石首天鹅洲自然保护区;以斑海豹为保护对象的大连自然保护区;以猴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等。

75 大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为了对它进行保护,我国在秦岭西部、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一带,建立了9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最为著名。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是我国研究大熊猫的中心,并于1980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大熊猫多栖息于海拔1400—3500m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还可以了解其独特的生活习性,从而进行科研、教育普及等活动。

76 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大熊猫是这个组织的形象标志。

77 在大熊猫生存数量最多的四川省,其栖息地面积在1974年到1989年间就减少了一半。1999年在四川省青川县的试点调查发现,这个县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自1987年以来减少了30%。
栖息地破碎化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因为其食物完全来自高山地区不同种的竹子。它们必须能够迁徙以适应竹子开花死亡的生长周期。 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许多封闭型高速公路、大型水电站、围堰水库等形成了 “生态孤岛”,造成了其种群之间的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大猫熊种群将面临近亲交配的危险。这会导致它们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 。

78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域中,生长着一种稀有而神奇的鲸类动物——白暨豚,它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水生哺乳动物。白暨豚体态优美,游姿矫健,被称为“东方美人鱼”。白暨豚在生物学、仿生学、声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物种,我国在长江建立了多个白暨豚自然保护区,如湖北省长江新螺段和长江天鹅洲白暨豚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为白暨豚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生境,同时为科学研究、自然科普以及人们一睹“美人鱼”的风采提供了场所。

79 白暨豚

80 3.珍稀鱼类栖息地 鱼类的栖息地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淡水鱼类栖息地和盐水鱼类栖息地。前者包括陆地上的主要江河湖沼,后者主要有海洋和陆地盐水沼泽、湖泊等类型。 我国江河中的一些珍稀鱼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可用于开展旅游活动。如国家级保护物种中华鲟鱼、中华胭脂鱼就生活在长江流域中。中华鲟鱼是世界上现存27种鲟鱼中的珍稀种类,为全球分布最南的鲟种,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中华鲟鱼是大型洄游性鱼类。它们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在那里成长、发育,到成熟期约需9-12年。完全成熟后,再迁移到我国浅海地区并进入河口,在那里育肥、栖息。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直至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幼鱼孵出后,便跟随着亲鱼远征,向河口、海洋游去。中华鲟鱼的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鱼体长可达2m以上。目前,在湖北宜昌建有中华鲟鱼馆,供游人参观。

81 中华鲟

82 热带海洋中的珊瑚礁地区,由于海底地形复杂,海水环境优越,吸引了大批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在此栖息,成为海洋生态旅游的主要场所。如澳大利亚的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就属于这种类型。大堡礁地处昆士兰州以东,南回归线与巴布亚湾之间的热带海域,包括上千个珊瑚岛礁和沙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珊瑚礁群。 大堡礁的形成靠的是只有几毫米长的珊瑚虫,它们是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腔肠动物,小小珊瑚虫的遗骸最终堆积成这种海洋岛、礁奇观。大堡礁海域生活着1500多种鱼,有泳姿优雅的蝴蝶鱼,有色彩华美的雀鲷,还有鹦嘴鱼等。此外,这里还栖息着242种鸟、约4000种海参和海星等棘皮动物。每年7-9月,珊瑚岛南部可看到濒临灭绝的座头鲸。目前,大堡礁已成为澳大利亚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在这里可乘坐透明的观光船置身海中,欣赏五彩斑斓的珊瑚和鱼儿,或亲自潜水至海中,体会与鱼虾共舞的乐趣。

83 大堡礁

84 4.其他动物的栖息地 除以上介绍的栖息地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物栖息地,如爬行类、两栖类、节肢类动物栖息地等。我国爬行动物中蛇类的栖息地,以大连老铁山保护区的蛇岛、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的“蛇国”最有名。在大连蛇岛面积仅1km2的土地上,却有上万条蝮蛇,有时一棵树上有20多条蝮蛇同时出现,奇异无比。

85 两栖类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进化形态而极富观赏价值。如大鲵,体形大而扁,形似壁虎,叫声如小孩啼哭,因而又叫娃娃鱼。它栖息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深山幽潭之中,张家界成为我国大鲵的集中分布地区之一。
人们在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可观赏到这种奇特的动物。另外,还有蝴蝶栖息地,如云南大理的蝴蝶泉,福建、香港、台湾的蝴蝶谷等。在云南大理的蝴蝶泉,每年农历4月15日前后,五彩斑斓的蝴蝶在此汇聚,令人眼花缭乱。

86 二、动物事件 动物事件主要指具有观赏意义的动物的迁徙与集聚现象。许多动物为捕食、繁殖或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会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动物这种在某一时段一定空间内集体迁徙的行为具有旅游观赏价值。随季节变化在空中长途迁徙的鸟类和昆虫是迁飞动物。鸟类随季节迁飞,在北半球,鸟儿多在凉爽的北方度过夏季,秋天向南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春天又返回北方,这种迁飞的鸟类叫候鸟。对一个地区来讲,来此过夏天的叫夏候鸟,过冬的叫冬候鸟。人们熟悉的春燕是夏候鸟,每年春天它从印度等地飞到我国各地安家筑巢,生儿育女,深秋又带着子女返回印度过冬。鸿雁是我国南方的冬候鸟,每年中秋前后,它从西伯利亚一带迁飞到我国南方越冬,来年春天再返回西伯利亚。昆虫中迁飞最著名的要数蝴蝶了。全球已知的14000余种蝴蝶中有200多种会随季节迁飞。如生活在美洲的彩蝶王,每年春天从中美洲迁飞到加拿大过夏,秋天又返回中美洲,全程45000km,历时几个月。

87 大红鹳(火烈鸟)

88 陆地上动物随季节迁徙的叫迁移动物。生活在北半球寒带及北极圈内的驯鹿,每年春季从苔原南部的针叶林中迁移到苔原带的北部,这是由于冬季驯鹿在森林中不被大风雪所袭击,而且又有充足的食物,有利于冬季的繁殖活动。夏季离开森林地带可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在苔原地带可以找到更好的食物,便于抚育幼鹿。非洲的一些哺乳动物也进行周期性的迁移。在热带非洲,当雨季开始时,一些沙漠和草原地带旱生植物迅速复苏成长起来,地面为鲜艳的花草所覆盖,这时羚羊、斑马等草食动物离开高山和河流洼地,向复苏了的草原和沙漠集中。跟踪在这些有蹄类动物后面的是狮、豹等肉食类猛兽和猎狗、豺狼等。当雨季结束,草原在阳光的照射下干枯死去,动物又开始反向迁移。

89 水中鱼类的周期性迁移通常称为鱼类洄游。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在其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如产卵期要求的条件和育肥期不同,而越冬又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这些因素导致鱼类在寻找每一个生活时期所需要的条件时进行迁移。如中华鲟鱼、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马哈鱼就属于洄游鱼。大马哈鱼栖息在北太平洋中,每年初秋,成熟的大马哈鱼开始集中,成群到达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河流河口地区,然后逆流而上,到达河的上游产卵。大马哈鱼能以每昼夜30-35km的速度沿河上溯,并能克服极大的湍流和瀑布障碍,形成“鲤鱼跳龙门”式的自然奇观。小鱼在第二年的春天开始沿河而下,在夏天到达海中,在海洋中生活3-5年成熟后,又开始向它们出生的方向游去。

90 动物由于生殖、觅食或为了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往往群居于一地,形成壮观的动物集聚现象。如青海湖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每年夏季吸引大批的鸟类在此集聚,形成奇特的景观。每年4-6月间,当青海湖冰雪消融时,各种鸟类便离开南方越冬地,不远万里会聚到这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青海湖为群山所环抱,大大小小的河流奔涌汇聚其中,湖畔的湖滨平原、沼泽草甸和湖中的小岛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丰美的水草、藻类和水中肥美的湟鱼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因此这里成为了鸟儿的乐园。青海湖观鸟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

91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植被的恢复,一些城市也出现了候鸟的集聚现象。如昆明的翠湖公园、济南大明湖公园冬季都吸引来大批的鸟类集聚,为城市构筑了一道亮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画。翠湖公园位于人口密集的昆明市区内,自1985年冬季开始,这里出现了一大奇观,成千上万的海鸥来这里过冬。白天约有1.5万只海鸥汇聚于此,夜间又飞往滇池、抚仙湖等处过夜。这些海鸥体大如鸽、羽毛洁白、嘴红如血,故称红嘴鸥。由于昆明四季温暖如春,适合海鸥过冬,加之昆明人视鸥如友,昆明市政府还做出不准捕捉海鸥、不准放爆竹惊吓海鸥的规定,红嘴鸥与昆明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每年11月,它们就飞来昆明过冬,次年3-4月,又离开昆明飞往我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等地。

92 三、动物表演 许多动物经过人工饲养和训练,会模仿人的动作、声音或在人的指挥下做出某些技艺表演,这些特征具有吸引游人的观赏价值。如香港海洋公园的海豹、海狮、海豚等能在驯兽员的指挥下,随音乐跳跃、顶球、钻圈;泰国北部有一所大象学校,每年有6头3-5岁的幼象接受“教育”。该校的目的是经过6年时间,把大象训练成“森林产业工人”,教它驮人,用鼻子和象牙砍树、拖木头等。对于动物的训练和培养不仅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也是人类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的形式,这种形式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93 许多国家自古就有斗兽的娱乐活动,今天,许多斗兽活动已成为特色旅游节目,如西班牙的斗牛、泰国的赛象、阿联酋的骆驼赛等。我国也有多种类似比赛,如斗牛、斗马、斗鸡、斗鱼、斗蟋蟀等。各种比赛的方式和特点也因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而多姿多彩、千奇百怪,可就地开发丰富多样的此类活动,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亚洲象

94 金丝猴 金黄色长毛出现在四肢的上外侧及体背,远远望去酷似披着一件金色斗篷。

95 大洋洲界动物鸭嘴兽

96 南极界动物星企鹅

97 新北界动物浣熊

98 古北界动物大熊猫

99 白令海的海象

100 发光生物

101 海洋无脊椎动物

102 科摩多巨蜥

103 形形色色的南极鲸

104 搁浅的中华鲟

105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长江源头之一。

106 可可西里的冬日:冰雪充盈的世界

107 可可西里的夏天:繁花似锦的季节

108 可可西里的“硬汉子”:牦牛

109 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棕熊

110 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野驴

111 西藏野驴

112 藏羚羊

113 藏羚羊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 4000 - 5300 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

114 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被非法偷猎者捕杀!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

115 对于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切望避免,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却只剩下皮毛、标本和照片!

116 如今藏羚羊总数已降至 5 万余只,而且每年以 2 万只的数量减少反盗猎行动仅仅停留在收缴皮张的水平上无法解决藏羚羊仍被猎杀的现实问题。

117 由于气温的垂直变化,可形成山地、高原地区的垂直气候带。如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
由于气温的垂直变化,可形成山地、高原地区的垂直气候带。如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2m,高出北部渭河平原3200m,在其北坡自下向上可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等气候带。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同时影响了生物、土壤的变化,从而出现了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带现象。自上而下可以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为旅游提供了更多的游览、观光内容。

118 太白山-栓皮栎林带

119 太白山-锐齿栎林带

120 太白山-红桦林带

121 太白山-冷杉林带

122 太白山-冷杉林带

123 太白山-高山草甸带(五花草塘)

124 太白山-高山灌丛带

125 知识要点 珍稀动物存世无多,需要爱惜和保护;目前常见开发与利用形式以国家公园为主;
避免人类活动对珍惜物种栖息地的干扰;改善珍惜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建立基于环境伦理的新型人地关系; 普及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


Download ppt "第六章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