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痛 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痛 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痛 风

2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 男性和绝经后女性>420umol/L 绝经前女性>350umol/L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结晶沉积到软组织致急性或慢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和(或)肾病变。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 男性和绝经后女性>420umol/L 绝经前女性>350umol/L

3 尿酸为何物?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体内尿酸的来源: 外源性:食物中的核苷酸的分解 内源性:内源性嘌呤合成 核酸分解产生
人体尿酸80%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而来源于食物的仅占20%

4 尿酸如何排泄? 肾脏:最主要,肾小球滤过的尿酸 98%被肾小管重吸收,尿酸的 排泄主要靠肾小管的再分泌。 肠道: 20%-25%。 细胞内分解:2%。

5 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病因有? 继发性:核酸代谢加速 肾脏排泄尿酸过低 药物性 其它 原发性:尿酸排出过少; 尿酸产生过多(酶的缺陷)

6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尿酸清除过少 约占痛风病人的90% 限制嘌呤饮食5天,尿尿酸定量 <600mg (3.57mmol)/d。
通常肾功能和尿酸的生成正常 可能机制: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或分泌减少 可能病因:多基因遗传缺陷

7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尿酸产生过多 占原发痛风的10%
5天限制嘌呤饮食后,尿尿酸>600mg/d,(普食时尿尿酸>1000mg/d) 病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的缺陷,多数为多基因缺陷 单基因酶的缺陷:PRPP合成酶,PRPPAT,HGPRT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基转移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酸转移酶

8 痛风的临床表现有那些? 痛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40岁左右;男性多见,女性只占5%,且多为绝经后妇女;约50%有遗传史;多见于肥胖和脑力劳动者;在关节炎中,痛风性关节炎占5%。 可分为四个阶段 无症状期 急性期 间歇期 慢性期

9 一、无症状期 只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而无任何症状 由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发展至痛风一般经历数年至数十年,但可终生不发生痛风
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的机制不明确,但通常与血尿酸水平和持续时间相关

10 二、急性关节炎期 血尿酸↑ 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的沉积 白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 细胞内的溶酶体等破坏 释放蛋白水解酶,激肽组胺和趋化因子
炎症细胞释放IL-1,IL-6,TNF 局部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白细胞聚集 急性关节炎

11 关节炎特点: 第一次发作多发生于凌晨突然发生,24~48h达到高峰 多在大踇趾关节,也可发生于足弓,踝,跟,膝,腕,指和肘关节
多侵犯单个关节,偶可见多个关节同时受累,大关节可伴有关节腔积液 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 可有全身症状 持续1-20天,经治疗缓解或自我缓解 少数患者可遗留皮肤色素沉着,脱屑

12 三、 间歇期 两次发作之间的静止期 大多数患者反复发作,少数只发作一次 间隔时间为0.5-1年,少数长达5-10年
未用抗尿酸药物者,发作次数渐趋频繁

13 四、慢性期 慢性关节炎。 痛风石:出现于病后3-42年,平均11年,小于5年者少见,多见于耳廓、手、足、肘、膝等。 肾脏病变 痛风性肾病
尿酸性肾石病 痛风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仅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伴有尿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晚期可见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下降而出现少尿或无尿。 尿酸性肾石病:约10%-25%的痛风患者有尿酸结石,呈泥沙样,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当结石引起梗阻时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等,泌尿系感染可加速结石的生长和肾实质的损害。

14 痛风病人应该做那些检查? 血常规+CRP,ESR,血尿酸、肝肾功能、尿常规, 24h尿UA、Cr、Pro定量,关节滑囊液检查,痛风石活检; 关节X线检查;CT; 泌尿系统超声。

15 痛风如何诊断? 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的拟诊标准。 1)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一天内即达发作高峰。 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3)整个关节呈暗红色。 4)第一脚趾关节肿痛。 5)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 6)有痛风石。 7)高尿酸血症。 8)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9)发作可自行终止。 凡具备该标准三条以上,并可排除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

16 在临床中常以下列三项作为诊断依据: (1)典型急性关节炎发作,可自行终止而进入无症状间歇期,同时证实有高尿酸血症。
(2)关节腔积液中或白细胞内发现有尿酸盐结晶。 (3)痛风结节中有尿酸结晶发现。 凡具备上述三项中之一项者即可确诊为痛风。

17 痛风应该与哪些疾病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蜂窝织炎 假性痛风 银屑病关节炎

18 痛风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2、无症状期的治疗 3、急性关节炎期治疗 4、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 5、其他方法

19 1.一般治疗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饮食:低嘌呤饮食 避免饮酒,戒烟,避免疲劳和受凉 多饮水 发作间期适当运动 注意有无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 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首先是降血压的药,降压药中的CCB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等)和β受体阻滞剂两类降压药,都能通过阻断肾脏排泄尿酸,从而升高血尿酸的浓度,诱发或加重痛风。还有如噻嗪类利尿剂,如双克等。此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硫唑嘌呤等,抗结核药,以及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也会导致尿酸升高。

20 食物中嘌呤含量 嘌呤含量 食物名称 (mg/100g) >150 心脏 沙丁鱼 酵母 贝类 75-150 肝 肾 鹅 鸽 豆类
嘌呤含量 食物名称 (mg/100g) > 心脏 沙丁鱼 酵母 贝类 肝 肾 鹅 鸽 豆类 芦笋 鲈鱼 牛肉 脑 蟹 龙虾 牡蛎 河虾 猪肉 菠菜 少或无 蔬菜 水果 蛋 糖 牛乳 谷类

21 2.无症状期的治疗 目前意见不一 一般应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
若血尿酸仍>8mg/dl(480umol/L),24小时尿酸>1100mg(6.55mmol/L),或有家族史,则应使用降低尿酸药物,避免诱发因素

22 3.急性关节炎期治疗 卧床休息 药物: 秋水仙碱:发作24小时内服用疗效最好, 24小时后疗效减低;用法:0.5mg,每1小时一次,或1mg,每2小时一次,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副作用或剂量达到6mg为止。 解热镇痛药: 糖皮质激素: 中医中药:中药口服,痛风膏外敷,关节理疗。

23 糖皮质激素 用法: 1.关节腔内注射:适用于1-2个关节严重受累者,得宝松、利美达松。
2.静脉注射:适用于多个关节受累,氢化可的松,氟美松,甲强龙。 3.口服:适用于病情轻者:强的松,初始剂量0.5mg/kg,此后每天5mg,口服不超过一周,停用或改用其他疗法。 4. ACTH 50U加入葡萄糖中静滴。

24 4.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 目标: 预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保护肾脏 消除痛风石 方法: 抑制尿酸生成 加速尿酸排泄

25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别嘌呤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UA生成,还能增强促尿酸排泄药的疗效,两药可同时用。
剂量为每日 g,分次口服,维持量0.l-O.2g/d。 副作用:胃肠刺激,皮疹,骨髓抑制或肝损坏。 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26 促尿酸排泄的药物 机理:主要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 苯溴马隆:50mg/d,可加到100mg/d。
丙磺舒:0.25g,1~2次/d,直至1.0~2.0g/d。 苯磺唑酮:较少应用。 副作用:过敏性皮炎,发热,胃肠反应,诱 发痛风急性发作。

27 两类药物选用原则: 肾功能中度以上损害(CCr<35ml/min)者,及/或尿酸排出过多时(24h≥3500umol),肾脏多发结石,大结石有梗阻症状,明显痛风石,由于尿酸生成增多致血尿酸特别高, 均应用抑制尿酸合成药物。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者,尿酸排出正常或减少者,可用促尿酸排泄药物。

28 增加尿路中尿酸的溶解度,促进尿酸结石溶解,可以每次餐前口服碳酸氢钠
5.其他方法 增加尿路中尿酸的溶解度,促进尿酸结石溶解,可以每次餐前口服碳酸氢钠 血液透析等

29 痛风离我们有多远? 高尿酸血症 痛风 西方国家 5%—20% % 中 国 % % 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30 我们应该高度关注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 “难兄难弟”们!
高尿酸血症中2%-50%有糖尿病; 痛风病人中IGT占7%-74%; 痛风病人中TG升高者达75%-84%; 高TG者高尿酸达82%; 高血压病人22%-38%尿酸升高, 痛风2%-12%; 动脉硬化病人,高尿酸发生率增高, 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1 谢 谢!


Download ppt "痛 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