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
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结构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本章知识结构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 一、戊戌维新运动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3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4
封建地主的地租剥削 封建政府的沉重赋税 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封建地主的地租剥削 封建政府的沉重赋税 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
5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洪秀全及拜上帝教 洪秀全,1812年生,出身广东客家,家境贫寒,曾多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在应试过程中,偶遇一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劝世良言》。受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徒。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 洪秀全
6
3.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7
《天朝田亩制度》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初颁于1853年,是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神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无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8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广大农民强烈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悖离,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9
《资政新篇》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不久提出。 其主要内容为:
(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 (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10
《资政新篇》评价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11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5.太平天国败亡 左宗棠 曾国藩 李鸿章 洋枪队
12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封其为“万岁”,引发内部厮杀。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失去东王、北王及部众4万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东王杨秀清 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油诗很清楚地反映了时人的心态: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袱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13
1.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打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4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15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3.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6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17
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 代表人物:中央有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 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奕譞、李鸿章、善庆(左起)检阅北洋海军
18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求富” “自强”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19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军用工业 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的内容 兴办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0
1.兴办军事工业 ①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为当时洋务派的军工业中规模最大者。 (一) 兴办近代企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机器厂房设备被日军拆毁。 江南制造总局
21
1.兴办军事工业 (一) 兴办近代企业 1928年被国民政府并入上海兵工厂。 ②金陵制造局,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规模不及江南制造局。
金陵制造局制造的武器
22
1.兴办军事工业 (一) 兴办近代企业 ③福州船政局,左宗棠于1866年创办,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其船舶修造厂为当时规模最大者。
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战时遭到严重破坏,后由国民政府接管,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接管。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23
(一) 兴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④天津机器局,崇厚于1867年创办。该局军火生产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 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1895年该局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1900年,遭八国联军焚毁。 天津机器局(东局) 天津机器局(西局)
24
(一) 兴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⑤湖北枪炮厂,张之洞在汉阳创办。该厂设备新,规模也比较可观。1893年厂房落成,1908年改称“汉阳兵工厂”,抗日战争时内迁。 张之洞
25
(一) 兴办近代企业 2.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过程中,深感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故从70年代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近代民用工业的兴办
26
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家: ①轮船招商局 ②开平矿务局 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一) 兴办近代企业 2.兴办民用工业 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家: ①轮船招商局 ②开平矿务局 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
27
(一) 兴办近代企业 2.兴办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28
(一) 兴办近代企业 2.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办民用工业有三种方式: 官办; 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 洋务派开办的企业
29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军用工业 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的内容 兴办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0
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是洋务运动又一重要措施。
(二) 建立新式海陆军 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是洋务运动又一重要措施。 新式海军
31
(二) 建立新式海陆军 从70年代开始,至1894年,清政府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有相当规模。就实力说北洋水师最强,南洋水师第二,福建水师第三。 创办新式海军
32
(二) 建立新式海陆军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最主要的一支新式海军。它从始至终,一直由李鸿章一手操办和控制。它从七十年代即开始筹划,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其时其有大小舰只二十余艘(不包括鱼雷艇及辅助船在内)。建成旅顺和威海卫两个主要的基地。 北洋水师
33
(二) 建立新式海陆军 新式陆军 训练新式陆军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1861年,奕訢、文祥等奏请训练八旗兵丁使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接着,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及湘军左宗棠部,都先后使用洋枪洋炮,成为新式陆军的精锐部队。 新式陆军
34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军用工业 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的内容 兴办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5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创办新式学堂 新式学校的毕业证 两湖总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堂的学生
36
创办新式学堂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类别 1862 京师同文馆 外语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1866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 1880
天津水师学堂 1885 天津武备学堂 1876 福州电气学塾 科技 天津电报学堂
37
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洋务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京师同文馆 翻译出版的一些科技书籍
38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派遣留学生 日本士官学校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1872年开始,清朝政府前后派送一百多名幼童赴美留学
39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40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其一,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其二,洋务运动中翻译了一些外文书籍,介绍了一些西方的科技和文化,给封闭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兴办新式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受到新式教育的人才。 其三,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知识促使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思想得到传播。
41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具有封建性 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管理具有腐朽性
42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康有为 光绪皇帝 公车上书 慈禧太后 梁启超
43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运动 康有为及其早期维新活动 康有为(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
44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运动 (1)向皇帝上书
45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序幕 一、戊戌维新运动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电至京师,举国哗然”。时各省举人云集北京 “会试” ,闻之大为震惊。5月1日,康有为邀各省举人集会于松筠庵,宣读了由康有为起草的长达14000多字的上皇帝书,共有1300人签名,次日康有为将联名上书递呈都察院。 汉代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进京,故以公车为应考人代称,康有为等联名上书之事被称为“公车上书”。
46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2)著书立说 谭嗣同
47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 《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纪》 《波兰分灭纪》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
(3)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 《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纪》 《波兰分灭纪》 康有为 光绪皇帝
48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4)办学会
49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 (5)设学堂 万木草堂(康有为创办,广州) 时务学堂(梁启超任总教习,长沙) 万木草堂旧址
时务学堂旧址 梁启超
50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6)办报纸
51
一、戊戌维新运动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52
一、戊戌维新运动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明定国是诏》
53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一、戊戌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的内容: (1)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 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54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一、戊戌维新运动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
(2)经济方面: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 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 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55
一、戊戌维新运动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3)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56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一、戊戌维新运动 (4)文化教育方面: 创设京师大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创设京师大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 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纸,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57
一、戊戌维新运动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失败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戊戌六君子
58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59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60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慈禧太后
61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3.戊戌维新失败的教训
(1)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2)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3)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62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63
阅读文献 1.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洪仁玕:《资政新篇》 (1859年)
4.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5.梁启超:《变法通义》(节选)(1896年) 6.严复:《原强》(1895年 3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