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5
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于其他非典型肺炎相似,但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故我国医务工作者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急性严重呼吸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e; SARS) 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炎症改变严重时出现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本病是一种新的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于其他非典型肺炎相似,但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故我国医务工作者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6
内 容 提 要 第一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 第二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点 第三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第五部分 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策略
7
病原学 WHO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香港、加拿大、美国及我国军事医学院从病人肺组织的呼吸分泌物中都分离出了SARS冠状病毒,从血清反应以及免疫病理研究均证实了SARS冠状病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原但不排除同时合并其它呼吸道病毒或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加重病情的可能性。 从SARS病毒基因组织以及基因进行分析,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从进化关系来看,它近似于冠状病毒和鼠肝炎病毒,而与人冠状病毒229E进化分离较远。
8
千 万 不 要 想 当 然
9
2003年3月27日香港大学对外公布分离出冠状病毒。4月12日加拿大率先公布SARS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序列。随后美国也宣布测定出SARS冠状病毒全部基因序列,与加拿大公布的序列基本一致。4月16日由荷兰动物学家利用猴子所做的实验完全符合科赫原则。因此,WHO于4月16日在日内瓦宣布本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SARS冠状病毒。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变异冠状病毒。由于这种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突起,外形酷似常见的花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作为一种动物病毒,冠状病毒早已存在并被发现,但此次在SARS患者身上分离出的冠状病毒却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全新的变种病毒。
10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预测风险
11
该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有囊膜,外周有冠状排列的纤突,病毒直径在80-120nm之间。病毒散在分布于细胞浆中。感染病毒的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外膜或嵴溶解。
在广州地区和北京地区的尸解肺组织标本感染的Vero-E6细胞中均查见大量的病毒颗粒,多呈圆形,直径在80nm左右。病毒颗粒主要分布在胞浆的内质网池、胞浆空泡内和细胞外,多聚集成堆。感染病毒的细胞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溶解,细胞核染色质凝聚,边集。
13
病 原 学
16
SARS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体内起病后约10~14天出现。 IgM抗体在急性期或恢早期达高峰,约3月后消失, IgG抗体在病程第3周即可达高滴度,9个月后仍持续高效价,实验证明IgG抗体可能是保护性抗体,可以中和体外分离到的病毒颗粒。
17
流行病学
18
传染源 病人: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部分病人传染性很强,如广州一病人传染了近100人,包括家属和医务人员。部分病人传染性不强,未造成接触者感染;少部分病人无明显的接触史。病人出现症状时即有传染性,但不清楚确切的传染期。目前观察发现恢复期病人无传染性。 无症状携带者:从流行并学资料表明,有约40%的患者无明显病人接触史,病例分布主要以散发为主,提示本病可能存在无症状携带者,并在传播中起一定作用。 动物:动物是可疑的传染源,包括家畜或家禽,宠物及野生动物。2003年4月6日,WHO宣布确认本病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冠状_SARS冠状病毒,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但目前有待证实,也不清楚该病原体是否已经适应人类。
19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近距离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危险性高,飞沫传播是目前最肯定、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被病人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受感染,可通过手、日常生活用品等间接接触传播。 经消化道传播:香港淘大花园在短短1个月内连续发生300例病人,多数病人无明显的接触史。部分有腹泻症状,而淘大花园患者中腹泻症状者更高达60%左右,并曾在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冠状病毒,提示可经消化道传播。 经空气传播: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流行强度,一般认为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但根据香港淘大花园聚集新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其排污系统的情况,有可能通过含病原体的污水产生气溶胶从而造成住户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20
蟑螂、老鼠携带病毒传播:在香港淘大花园捕捉到的蟑螂和老鼠的粪便中检出冠壮病毒,但未能证实其在本次暴发中的作用,也不清楚具体传播方式。
实验室感染:已有发生。
21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从数月的婴儿到90多岁老人均有发病。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护人员属高危人群。患者康复后无再次发病的报告,患病后可能获得一定程度免疫。有慢性疾病、年长者患者病死率`较高。
22
危险因素 目前对本病发病的危险因数尚未完全清楚,比较明确的发病因素有:1.病前两周内曾探访、医治或护理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2.发病前两周内到过外地(特别是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的地方)出差、旅行、探亲等。3.工作、生活环境不通风(特别是高档装修和使用中央空调的单位不开窗通风)。4.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和体质虚弱者。5.疲劳过度、工作劳累、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
23
流行特征 回顾调查发现2002年11月16日佛山市曾发生一例类似病例,其后有5名家属相继染病。随后中山市、广州市也报告有类似病例,并导致收治医院的医务人员感染。由于当时病原体未明,曾一度称为“不明原因肺炎”、“非典型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疫情周报2003年2月14日首次报告广东出现“急性呼吸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2003年2月28日WHO专家Carlo Urbani越南河内首次发现一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并需上呼吸机。至3月5日,参加救治这名病人的医务人员有7人发病,并向WHO报告。 2003年3月12日WHO向全球发出非典型肺炎病例警告——严重呼吸道疾病可感染医务人员。 2003年3月15日WHO发出紧急旅游劝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全球蔓延。
24
截至2003年8月,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向WHO报告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全球累计感染病例数8442人,其中死亡916人,病死率为11%。医务人员1725例,约占20%。其中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疫情分布最为广泛,病例数最多,大陆共5327例,死亡349例。中国内地又以广东、北京和山西等地区最为严重。
25
主要表现为散发和局部聚集。聚集又表现为一次共同暴露和人传人连续暴露的形式。医院感染有明显的聚集性,以病人感染医务人员为主。本病传播迅速,除发病严重的亚洲外,南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有病例报告,当时有世界大流行的迹象。
26
临床特点 潜伏期1-17日,平均4-7日。 主要症状为畏寒、发热、全身肌肉疼痛等感染症状,同时伴有干咳少痰,少数严重病人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表现。除呼吸道症状还可出现腹泻、心肌炎、肝炎等多脏器受损的表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光可见双肺浸润病变。 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分类淋巴细胞减少。
27
临床特点 一般特点: 预后: 发热、咳嗽等、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增高、胸片肺炎改变 潜伏期短者,症状重 早期病例重
多数病例病程似乎与治疗无明显相关,预后较好 少数病人病情进行性加重,约7%的病例需人工通气 经统计病死率约9.6% 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效果多不明显
28
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严重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的高热、呼吸困难明显、胸片肺部浸润阴影发展迅速。部分病人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以及缺氧的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合并有多器官功能损害。
29
SARS:常规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肝酶: 动脉血气:
30
SARS实验室检查 WBC >10×109/L (17.6%) 4~10×109/L (65.9%)
PLT ≥100×109/L (87.1%) <100×109/L (12.9%) ALT高 (44.7%) O2Sat< 95% (10.6%)
31
抗体检测 由于冠状病毒可产生特异的抗体,可用荧光抗体或ELISA方法进行检测。尽管部分病人发病14天后就可检测出特异抗体,然而发热21天以后,检出的阳性率可增加。 PCR检测 可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冠状病毒的RNA分子。此法可在发病的初期采用,然而特异性较血清免疫学检查差,其准确性和敏感性尚有待于临床应用中论证。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32
SARS:胸片改变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 少数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 阴影吸收消散较慢
部分病人无肺部病变
33
图1:41岁男性SARS呼吸衰竭患者床边摄片图。两肺野散在分布斑片絮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
38
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对肺组织细胞直接损害作用。 患者淋巴细胞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免疫受损。
39
SARS:病理改变特点 肺组织渗出性实变,有出血 肺透明膜形成 上皮细胞中有病毒颗粒 免疫组织(淋巴结、脾)病损 (免疫系统摧毁性打击)
40
SARS病理学
42
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非典型肺炎的治疗
43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1) . 流行病学资料 1.1 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 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 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 流行病学资料 1.1 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 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 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硬”条件 1.2 发病前二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 ——“软”条件
44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2) 2. 症状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T>38℃,偶有畏寒; 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发热及相关症状 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 痰,偶有血丝痰; 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呼吸系统症状
46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3)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部分病例发病数天PLT减少或处正常低限 T淋巴细胞计数CD4减少
47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4) 4.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 呈网状改变,有时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
阴影常为双侧改变,消散吸收较慢; 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 若X线胸片检查阴性,条件允许可安排CT检查以发现肺部早期轻微病变,或每1-2天复查X线胸片。
50
Fig 14: (day 6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Diffuse and widespread consolidative changes
in both lungs (patient is intubated) Fig 13: (day 5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Multi-focal confluent areas of air-space opacities in both lungs
51
A 46-year-old health care worker presented with
2-day history of fever, chills and myalgia. Figure 1 - CXR on admission was normal Figure 3 - CXR after another 4 days showed progressive multi- focal consolidation in mid and lower zones of both lungs Figure 2 - CXR after 3 days showed ill-defined consolidation in periphery of left lower zone
52
A 34-year-old presented with 3-day history
of fever, chills and malaise Figure 3 - CXR another 3 days showed marked resolution of the consolidative changes in both lungs after treatment Figure 1 - CXR on admission showed ill-defined air space opacification in periphery of right lower zone Figure 2 - CXR 3 days later showed progression of air space opacification in right lower zone and a new finding of similar changes in left mid and lower zones after initial treatment
54
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5) 5. 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 回顾性(滞后性) — 不确定性
55
SARS的诊断标准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1+2+3条 或 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1+2+4条 1.2+2+4,再加3或5条
1)流行病学资料: 1.1—硬证据, 1.2—软证据; 2)症状和体征; 3)血象; 4)胸部X线检查; 5)抗菌药无效
56
抗体检测 由于冠状病毒可产生特异的抗体,可用荧光抗体或ELISA方法进行检测。尽管部分病人发病14天后就可检测出特异抗体,然而发热21天以后,检出的阳性率可增加。 PCR检测 可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冠状病毒的RNA分子。此法可在发病的初期采用,然而特异性较血清免疫学检查差,其准确性和敏感性尚有待于临床应用中论证。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57
重症SARS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1条即可诊断重症SARS: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时,PaO2<70mmHg/SpO2<93%;或已可诊为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 多叶病变范围超过1/3或X线胸片显示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年龄大于50岁
58
SARS的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AIDS合并肺部感染 支原体肺炎,军团病,一般病毒性肺炎 肺结核 流行性出血热
肺部肿瘤 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 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 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肺血管炎 其它临床表现类似的肺部疾患
59
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病程短。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常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1、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有流感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急起畏寒、高热、头痛、乏力起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也可减少,可有并发症如肺部病毒性肺炎,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时难以鉴别,但其病程短,具有自限性,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并发病毒性肺炎少见。可用PCR法或PCR-酶联检测病人分泌物中的流感病毒RNA。 2、上感。 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病程短。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常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60
3、细菌性肺炎。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这是在历史上一直被称为典型的或经典的肺炎。临床的特点为突然发热,咳脓性痰,痰可带血性或铁锈痰,胸部X线检查多为节段性或大叶性浸润阴影,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临床上已只多见一侧或双侧肺部不规则斑片状浸润阴影。血象先社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白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和有核左移。近期发现门诊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增加,但其临床特点一般与上述相近。可有脓性痰,但无铁锈样痰,某些病原体如克雷伯氏杆菌感染的痰液如棕色果冻样,大肠杆菌感染的痰液带粪臭味,流感嗜血杆菌可见血性痰等改变。
61
4、真菌性肺炎。 一般为低中度发热,胸部X线显示多型性改变,如斑片、网纹、栗粒、团块和放射状改变。烟曲菌感染还可有内为纺锤状改变的空洞表现。痰液稀白、淡黄或带小粒渣样,痰液涂片找到菌丝和抗酸杆菌。
62
5、其他非典型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肺炎军团菌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是主要病原体,前两者感染率在近期调查中排列第一、二位。它们的临床表现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十分相似,而且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一般较轻,多有较严重的干咳,使用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疗效较好。但肺炎军团菌病有一定的传染性,一般其临床症状较重,常带有血性痰;可以发展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较早出现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尤其容易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目前已有实验室血清学和微生物病原体培养检查技术协助诊断。
63
6、肺结核。 主要是急性播散性栗粒性肺结核,因为高热和早期X线胸片不典型表现而容易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混淆。但此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胸部X线显示只有较均匀分布的、大小相似的栗粒样,没有网纹样、淡薄浸出阴影和迅速斑片浸润融合扩大改变。且PDD试验可呈强阳性,痰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必要时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深部取痰检查和肺组织活检以作鉴别。本病少见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4
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病程一般发展相对缓慢,发热少见或为低中度发热,虽然偶可见其急进性发展、肺间质和肺泡大量纤维素浸出而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但胸部X线也只有网纹,一般没有互相融合的片块状病灶改变。 8、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也可出现高热,但胸部X线显示多为大片淡薄浸出性阴影,病人多伴有哮喘样发作,血常规检查见嗜酸球百分比升高和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
65
9、肺血管炎。 本病发病机理复杂,也可发展为I型呼吸衰竭。一般少见发病急峻。多为低中度发热。X线多显示为大小和密度不一致栗粒斑点样改变。或可伴有其他器官损害,特别是肾脏损害。特殊的血清学检查和肺组织活 。
66
SARS的治疗 一般性和对症治疗 鼻导管吸氧 卧床休息,避免用力 咳嗽剧烈者给镇咳药 高热者予退热药 出现气促
PaO2<70mmHg, 或SpO2<93%
67
SARS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使用依据、指征、用量、疗程尚有争议 高热不退大于3天,感染中毒症状突出 48小时肺部阴影面积扩大超过50%
急性肺损伤(ALI)或出现ARDS 甲基强的松龙80~320mg/d, 分2次静脉输注 使用依据、指征、用量、疗程尚有争议
68
SARS的治疗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和治疗继发细菌感染 试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 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胸腺肽等。 中医中药
——发病2周内均可能进展
69
SARS的治疗 重症病例的处理 加强对患者的监护:RR,SpO2, 胸片 无创正压通气(NPPV) 无创正压通气改换有创正压通气
对ARDS病例直接使用有创正压通气 休克或MODS,予相应支持治疗
73
预后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一定的自限性,经过合理的治疗后,一般的病例经过一段时间(平均为14天左右)后进入稳定好转期。但也有部分病情危重,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主要的转归可以分为4类: 1、康复。 多数病人能够康复出院,胸部X光片完全正常或只有少量的纤维条索。 2、肺纤维化。 部分肺损伤比较重的患者,病愈后留有肺纤维化。其严重程度不一,从无症状到严重的呼吸困难。随访其远期改变发现,多数经过一段时间后纤维化有所减轻。
74
3、并发症。 在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纵隔气肿、气胸、细菌或真菌感染、休克、心率紊乱或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DIC、消化道出血等。恢复期主要的并发症有纵隔气肿、气胸、肺气囊等,与肺的纤维化有关。 4、死亡。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缺氧性呼吸衰竭或(和)并发症。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有: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龄、严重的基础疾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等。
75
预防策略
76
医院内传播模式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医疗、护理病人感染 家属朋友通过探视、护理病人感染 非肺炎病人因与肺炎病友同住一室感染
非肺炎病人家属朋友通过探视感染 也有个别医院内人员未明确直接接触患者发病。
77
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控制对策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针对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
针对传播途径:通风、消毒、个人防护、洗手 针对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78
依法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 非典型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有关文件提供了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比照甲类)
实行疫情日报 隔离治疗 诊断病例、疑似病例 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者 必要时依法采取强制控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doc)
79
通 风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 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 经常清洗隔尘网
80
个人防护 有病早就诊,避免乱投医乱服药 出现病例较多的局部地区,尽量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尽量不去探视病人,否则带口罩
家长如发现子女染病,不要让他们上学或到托儿所 流行区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会
85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外出后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用肥皂洗手 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干 不要共用毛巾
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87
要 常 锻 炼 身 体
88
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旅客筛查制度
1、询问乘客有无发热,是否测过体温,体温多少度。 2、有无感冒或咳嗽。 3、是否到过医院,医院的诊断是什么。 4、最近2周内是否和非典型肺炎病人有过接触。
89
新加坡出现非典病例 首都机场六项措施防范
90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针对大众的健康教育 提供专业机构核心信息 减少恐慌 树立自我防护意识 增加防病知识
采取正确防护措施 提供专业机构核心信息
91
要学会放松心情
92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简单易行的基本措施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通风 个人防护 个人卫生
93
密切接触者的界定 诊疗、护理过病人 探视过病人 共同生活 共同工作过(同一办公室) 直接接触过病人的分泌物 同一班级的同学和授课教师
共同进餐、娱乐 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直接接触人员
94
密切接触者的处理 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隔离观察2周 潜伏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追踪观察2周
95
医院的防治措施 开展监测,早期发现病人 病人和疑似病例的隔离与治疗 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疫点消毒处理 加强医务人员防护、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96
病人、疑似病人隔离治疗的原则 病人、疑似病人原则上实行就地隔离治疗 病人、疑似病人分开隔离
97
疫点消毒处理 对病人的房间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对住过病人的楼层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
可用15%过氧乙酸7ml(1g/M3)熏蒸2小时,或用2%过氧乙酸按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对住过病人的楼层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 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按100ml/M2喷雾2遍,作用30分钟后对易腐蚀、褪色的部位可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对病人使用过的会议室、娱乐室及大厅、走道等场所 尽可能长时间地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面积(m2)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乳酸用量(ml) 2 4 6 8 12 14 16 18
98
疫点消毒处理 对可能受污染的床上用品、毛巾 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对家具、日常用品等物体的表面
流行区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应尽可能通风换气 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送气,防止爆发流行 可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用 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99
加强医务人员防护、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医疗机构要做好院内感染综合预防控制工作 专用病区的基本要求 非典型肺炎病区管理 病区的消毒隔离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100
专用病区的基本要求 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 专用病区内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相互无交叉;
医护人员办公室应通风良好,与病房分隔无交叉,并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
101
非典型肺炎病区管理 住院病人均需戴口罩; 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离开病区; 进入病区应戴12层棉纱口罩、帽子、鞋套,穿隔离衣;
病区出入口应有专人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原则上禁止探视和照顾非典型肺炎患者
102
探视和照顾病人 确需探视和照顾病人时,必须戴12层棉纱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和鞋套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受感染的机会
探视和照顾病人后,要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如有病征请尽早求医不得探视
103
病区的消毒隔离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 加强隔离病房、放射科机房、病区值班室、更衣室、配餐室、病人电梯间、门诊候诊室、病区走廊等空气消毒。
地面和物体表面:可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或喷洒。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用含氯消毒液处理。 病人使用过的物品:用含氯消毒液处理。 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房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104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医护办公室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必须戴12层棉纱口罩,4小时应更换;进入病房均需穿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和鞋套
105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 %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手部1-3分钟,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 进行近距离操作时,除做好上述防护外,应戴防护眼镜 特异药物预防?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