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专业:03汉语言班 姓名:蔡 英 学号:
2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3
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4
语音 轩 漉 葺 垣 迨 爨 妪 妣 闺 扉 呱 阖 笏 扃 牖 xuān lù qì yuán cuàn dài yù bĭ guī
轩 漉 葺 垣 迨 爨 妪 妣 闺 扉 呱 阖 笏 扃 牖 xuān lù qì yuán cuàn dài yù bĭ guī fēi gū hé hù jiōng yŏu
5
补充注释: 1、轩:窗,引申为有窗的小室。 2、尘泥渗漉 :渗,透过。漉,漏下。 3、雨泽下注:下,往下。 4、顾视:环看四周。
5、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6、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7、垣墙周庭:周庭,把院子四周围住。 8、万籁有声:一切声音都能听到。籁,孔穴。 9、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10、相为应答:对她作出回答。 11、束发:15岁。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盘到头顶上, 谓之束发。 12、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13、长号不自禁:自己忍不住放声大哭。禁,忍得住。
6
课文以项脊轩为中心,着重写与之有关的家庭人事的变迁,表现作者对书屋的深情和对往事的感慨。
概述全文内容,理清思路 课文以项脊轩为中心,着重写与之有关的家庭人事的变迁,表现作者对书屋的深情和对往事的感慨。 1、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与布置,重点写居项脊轩的乐趣。 2、过渡段。“多可喜”承上,“多可悲”启下。 3、主体部分。着重写祖母、母亲的生前事迹,以抒发作者 对人事变迁的伤感情怀。 4、略写项脊轩过去环境的喧嚣,以衬出后来的幽静宜人。 5、回忆亡妻。 6、借庭树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7
项脊轩志 修葺前: 又小又漏又暗 多可喜 (承上) 修葺后: 虽小而不漏不暗有景色 亦 1、家庭分崩离析 2、悼念亡母 多可悲 (启下)
3、怀念祖母 1、回忆亡妻 补 2、借树忆妻
8
分析课文 1、 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 破、漏而又阴暗的? 明确: 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 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 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 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 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9
2、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分析课文 2、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 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 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10
分析课文 3、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 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循,"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11
分析课文 4、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 环境及人物活动: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是借来的。"偃仰啸歌",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至于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冀有更大的收获。
12
分析课文 明确: 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写幽静。 5、"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6、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嚣? 明确: 写幽静。
13
分析课文 7、"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 "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以有声写无声,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诗句)一样,以有声反衬"静"字。而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谓"此时有声胜无声"啊。 下文写白天书斋的幽静,用小鸟啄食来点染:到了夜晚,书斋的景物、境界则更幽美、更静谧。写明月,用"半墙"来烘托;写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摹;接着,由静而动,写清风徐徐吹拂,用"影动"来衬托,又以"珊珊"来渲染,既描绘出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这是一幅多么幽雅、美好的画面!
14
分析课文 小结: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15
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分析课文 8、“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 明确: 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先泛写项脊轩外的变化,是可悲事之一。项脊轩外的院子本来南北相通,是一个院子,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各起炉灶之后,这院子就走不通了。诸父,伯父、叔父们。“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里里外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也到处都是,亦是可悲之事。
16
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分析课文 9、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旧式大家庭的 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 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也不过用了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 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17
分析课文 10、课文第4段(即最后两节) 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这一段,怀念死去的妻子,在写法上与上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因为都是怀旧,所以情调和谐。怀念亡妻,同样是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例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等等。 可写之事很多,但只写与项脊轩有关的事情,可见选材之严,取材之精。"吾妻归宁,述 诸小妹语……"更是生动,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态,跃然纸上。 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字眼,而伉俪深情自见。这种写法,是以当年小夫 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补写的这一段,就文意看,写到"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也可以收束全篇了,不意下文又起波澜,转而写庭中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使文章的余韵悠然不尽。
18
12、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试举例说明。
分析课文 12、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试举例说明。 明确: 明写,如第一段里的"珊珊可爱",第2段末的"令人长号不自禁"等; 暗写,如第2段里的"某所,而母立于兹"和本段的"今已亭亭如盖矣"等。暗写的好处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个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睹物思人,抒发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使读者回味不尽,对项脊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19
分析课文 总结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 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20
谢谢观看 再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