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成都市树德中学政治教研组 梁 妍
3
霾从哪里来?
4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5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6
人类对霾的认识是从何而来的呢?
7
主体:人 对象:客观世界 探究活动一:辨活动之别,探实践内涵 ① ② 鹿跑进树林躲避浓烟 小明上网了解雾霾知识 ③ ④ ⑤ 农民烧秸秆
国家征收大气污染税 学生进行雾霾成分实验
8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性质 主体 对象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农民烧秸秆 国家征收大气污染税 学生进行雾霾成分实验 科学实验
9
提取”霾” 成分的实验
10
探究活动二,析实验报告,觅实践特点 能动性 客观物质性 社会历史性
11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2)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构成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12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3
大城市雾霾形成原因再探 以北京为例
14
辩雾霾成因,明认识之基 要求: (1)每组选一个专家代表解读本学说依据来 源及在此依据下的解决措施。
探究活动三: 辩雾霾成因,明认识之基 要求: (1)每组选一个专家代表解读本学说依据来 源及在此依据下的解决措施。 (2)该组的措施能治好雾霾吗?请其它组在该 组发言后提出质疑。
15
辩雾霾成因,明认识之基 (1)你们的学说(认识)是从何而来的? 认识是主体 对 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实践 人 霾 (客观物质)
16
辩雾霾成因,明认识之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 对 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人 霾 注意区分: 实践 (客观物质)
认识是主体 对 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实践 人 霾 (客观物质) 注意区分: (1)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知识的学习和传递等获得间接经验 (2)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
17
辩雾霾成因,明认识之基 学说 实践 霾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你认为哪家学说(认识)更合理?
它能成为判定其它学说错误的标准吗? 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学说 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实践 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霾
18
辩雾霾成因,明认识之基 (3)推动各种学说不断更新的原因是什么? 最新观点 提出... 关注自然净化限度研究 问题未解 新问题 认识工具
后来又有人 提出... 最新观点 有人提出 关注自然净化限度研究 工业污染说 汽车尾气说 问题未解 新问题 认识工具 认识能力
19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人们实践 ① 遇到 产生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新问题 新要求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的发展 促进 认识工具 ③ 锻炼 实践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20
辩雾霾成因,明认识之基 (4)研究霾成因的目的是什么?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1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2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 知 识 整 合 来源 动力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检验标准 目的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3
“ 世界上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他需要依靠的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
——柴静《穹顶之下》
25
谢谢指导! Thanks! 成都市树德中学 梁 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