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内蒙古中医医院肛肠一科 高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内蒙古中医医院肛肠一科 高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内蒙古中医医院肛肠一科 高原

2 研究背景 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结肠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

3 背景 病因学、发病相关因素 深入研究 西医现状 严重性已被WHO确认 仍然缺乏有效措施 易反复发作

4 背景 内外综合治疗 继承经验方 中医状况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科研课题 中西医结合

5 中医理论中的记载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溃疡性结肠炎以“大瘕泄”命名。
《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后人的多种解释: 《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 《医贯·痢疾论》:“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大小便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其证红白相杂,里急后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涩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脱,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遗。” 《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大瘕泄者,即肾泄也,每在五更明之时。”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而变为热泄也。” 《古今医彻·杂症》:“大瘕泻,则腹中有瘕,时作时止也。”

6 中医病名 休 息 痢 中医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但据临床表现应属于“痢疾”、“泄泻”、“便血”、“肠澼”等范畴。
以病因而论者,有“疫毒痢”、“热痢”、“冷痢”等; 从泻下物的性质形态名者,有“赤白痢”、“水谷痢”、“脓血痢”等; 从脏腑命名者,如“大肠泄” 、“肠澼”等。 “休息痢”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发病特点,能准确反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特性的病名,当以“休息痢”为最恰当。

7 临床特点 (1) 临床表现    有持续反复发作性脓血便,腹痛,腹泻,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有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皮肤、肝、脾等肠外表现。 (2) 肠镜所见   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成弥漫性分布。   ②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或附着脓性分泌物。   ③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消失。

8 (3) 病理所见   粘膜活检呈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 钡灌肠所见   ①粘膜组织粗乱或细颗粒变化。   ②多发性溃疡或假性息肉。   ③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9 一个完整的诊断还包括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态分期。
(1) 临床分型: 初发型 慢性复发型 慢性持续型 急性暴发型 (2) 病情程度: 轻、中、重度三种类型。

10 (3) 病变范围: 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右半结肠炎 区域性结肠炎 全结肠炎 (4) 疾病分期: 活动期 缓解期

11 治疗原则: 1.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肠粘膜病变、愈合溃疡。 2.治疗宜以中药内服为主,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辅以理疗、针灸疗 法等。 3.严重或有严重并发症者配合支持疗法及抗炎(激素)药物治疗。 4.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12 辨证分型论治 1、脾虚湿热型 常见症状: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纳差食少,肢体倦怠,或腹胀肠鸣,腹部隐痛喜按,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濡缓。 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浊,调气和血

13 自拟健脾化浊汤加中药灌肠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组方: 黄连15g 苦参15g 五倍子10g 白芨12g

14 随证、症加减 肝郁证:醋柴胡、炒白芍、炒枳壳、香附、防风 肝热证:焦栀子、丹皮、黄芩、龙胆草 食滞证:焦三仙、鸡内金、炒莱菔子、炒槟榔 阴虚证:知母、炒白芍 血瘀证:三七粉、蒲黄炭、血余炭 脾虚重者:生黄芪、炒白术 粘液多者:薏苡仁、白芷 脓多者:黄连、白头翁、黄柏、金银花、炒大黄 血多者:地榆炭、三七、蒲黄炭、白芨

15 临床研究 对照组: 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g,4次/d。 治疗疗程: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灌
肠治疗3周后停止1周。观察2个疗程后进 行数据收集,疗效分析。

16 临床资料

17 研究结果

18 研究结果

19 研究结果

20 研究结果

21 研究结果

22 研究结果

23 研究结果

24 研究结果

25 体会 脾虚 生湿、成浊、热化 病性证素 脾病及肾,脾肾并虚 病位证素 湿浊热邪阻滞肠间 脾虚与湿浊热邪互为因果
气血与湿浊热邪贯穿于该病始终,肠络瘀滞是该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生湿、成浊、热化 脾病及肾,脾肾并虚 病性证素 病位证素 脾虚 湿浊热邪阻滞肠间 脾虚与湿浊热邪互为因果 湿浊热邪 气血不调,脂膜受损,血败内腐,内溃成疡 肠络瘀滞

26 宏观与微观互参,局部与整体结合的治疗思路
澄流治标 清源治本 口服 灌肠 虚、湿、浊、热、瘀 炎症、糜烂、溃疡 健脾益气、清热化浊、调气和血

27 标本兼顾,气血并调,清补同施组方原则 使 生黄芪炒白术 白芍 蒲黄炭地榆炭乌梅 炒苍术 厚朴 甘草 黄连 苦参 白头翁土茯苓

28 随证、症变化,灵活多变的用药特色 随症加减 随证加减 肝郁证 肝热证 食滞证 阴虚证 血瘀证 脾虚重 粘液多者 脓多者 血多者

29 调节机体免疫机能 免疫调节 黄芪增加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上升 白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苦参碱可降低过敏介质的释放,为免疫抑制剂 白芨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天然杀伤性细胞的活性,诱导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 黄连、苦参、白头翁、土茯苓抗炎、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

30 抑制炎性 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溃疡修复 芍药苷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渗出和水肿以及免疫性炎症 黄芪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渗出,促进上皮修复
黄连总碱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 白芨有促进凝血、抑制纤溶酶、促进溃疡愈合 甘草总黄酮对经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

31 创新 固本化浊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的关键 创新点 本病中心证候是脾虚浊恋,浊邪停留是本病发生、易反复的主要原因
在健脾理肠汤方中加具有较强的化湿解毒作用土茯苓30克以加强清热化浊力量 本病中心证候是脾虚浊恋,浊邪停留是本病发生、易反复的主要原因

32 研究结论 本方药治疗脾虚湿热型UC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易推广的专病专方专药。
本方药具有益气健脾、清热化浊、调气和血的功效,其固本化浊的作用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的关键。

33 2、寒热错杂型 常见症状:久痢迁延,脐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腹胀肠鸣,面色㿠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白润或有齿痕,脉沉细或尺脉弱。 治以补虚泻实,调理寒热

34 乌梅丸加减 乌梅15g 黄连5g 黄柏6g 肉桂15g 炮姜30g 附子12g 川椒10g 生黄芪25g 白芷6g 细辛3g 当归12g 地榆炭15g 炒白芍12g 党参15g 三七粉6g 仙鹤草30g 炙甘草10g 乌梅丸“又主久利” 久利 补虚泻实、调理寒热

35 3大肠湿热型 常见症状: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 肛门灼痛,或身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36 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白头翁汤加味 急性期 症状较重 白头翁20g 秦皮15g 黄连10g 白芨20g 炒白芍15g 木香10g

37 4寒湿阻滞型 常见症状:久痢迁延,脓多于血,色淡清稀,脐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或腹胀肠鸣, 面色㿠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白润或有齿痕,脉沉细或尺脉弱。 治以温阳补血,化湿通络

38 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阳和汤加减 阳和汤 內疡外疡同源 炙麻黄10g 熟地15g 白芥子10g 补托温通

39 内外同治综合治疗 口服和局部灌肠用药,灌肠治疗三周停一周 辨证灌肠给药,药物直达患处 标本兼顾 重视护膜
中药护膜之品:象牙屑、马勃、滑石、杏仁、琥珀粉、凤凰衣、白芨 生黄芪、白芷、 三七、 血余炭、白芨、苦参

40 生活指导 节制饮食 调畅情志 慎适起居 辛、辣、生、冷、旧、刺激性、易过敏食物 情绪波动、精神异常 劳累

41 思考 1 2 3 初发病例较少病例难以开展大样本研究 随从性较差 主要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缓解临床症状 复发问题
中药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

42 Thank you!


Download ppt "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内蒙古中医医院肛肠一科 高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