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加入WTO后的 中美经贸关系 主讲人:王 勇 博士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副教授 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加入WTO后的 中美经贸关系 主讲人:王 勇 博士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副教授 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E-mail:yowang@pku.edu.cn
加入WTO后的 中美经贸关系 主讲人:王 勇 博士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副教授 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时间: 2006年4月晚7:10—9:00 地点: 理科教学楼211室

2 目 的 了解中美经贸关系的一般情况 了解中美经贸关系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中美经贸关系与整个中美关系的影响 了解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3 历史的轨迹:连续性与变化 连续性: 基于“比较优势”的关系:互补性强 美国坚持对华“门户开放”(Open Door) 政策,重视中国市场
中国利用美国市场和技术的方针不变 经济关系与安全战略关系相互影响:合作 -竞争-冲突-合作

4

5 变化: 两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发生变化:中国 衰落/美国的崛起(近代),美国霸权/中国的 和平崛起(当代) 中美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
两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发生变化:中国 衰落/美国的崛起(近代),美国霸权/中国的 和平崛起(当代) 中美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 全球化时代中美经贸关系前所未有的密切; 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动加剧了两国的利益之争、规则之争 中美政治与战略关系更加复杂: 前所未有的复杂关系

6 经贸关系的现状 中美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是美国海外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美国国内市场成熟,需要海外市场 2003年美国对华出口比1990年增长了7倍 2001-2005年,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量以每年21.5 %的速度增长——这一数字是美国全球出口量增长 速度的近5倍,远远高于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进 口。(吴仪)

7 中美从两国贸易投资中收益巨大: 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 的产品,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缓 和美国的社会矛盾
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 的产品,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缓 和美国的社会矛盾 中国向美国的出口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同时,中国获得了技术、管理的技能、以及 进军国际市场的经验。

8 2005年贸易数据 中方统计: 2005年中美两国贸易额达2116.3亿美元,是1979年两 国建交之初的86倍多。2001年到2005年,两国贸易额 年均增长27.4%,中国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 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5年中美贸易额达2116亿美元,中方顺差1142亿美 元,其中929亿美元来自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 表明中美贸易不平衡与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美国在华投资项目近5万个,实际投资累计超过500亿 美元,2004年,在中国国内的销售额超过750亿美元。 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双赢,仅为美国就创造了数以百万 计的就业机会。

9 美方统计(美国商务部): 2005年,美中贸易逆差达2016亿美元,较2004年激 增24.5%。日本、加拿大分列第二和第三,美国 与两者的贸易逆差分别达827亿美元和765亿美元, 同比增9.4%和15.1%。 2005年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达7258亿美元,较 上年增17.5%。美方统计显示,美国去年进、出 口额均创新高,分别达2万亿美元和1.27万亿美元, 同比增12.9%和5.7%。725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接近于2001年时的两倍,而贸易逆差占美国国内生 产总值之比也由2004年时的5.3%上升至5.8%。 两个主要原因: 高逆差的主因之一是能源进口的急剧攀升。年美国石油产品进口额较前年增长39.4%,达2516亿美元。石油产品上的贸易逆差占全部逆差的29%。 与主要贸易伙伴的逆差扩大。

10 2004年中美贸易数字: 美国方面统计 中国方面统计 中国向美国出口:2105亿美元 美国向中国出口:347亿美元
中美双边贸易:2452亿美元,其中美国赤字1758亿美元 中国方面统计 中国向美国出口:1249.5亿美元 美国向中国出口:446.8亿美元 中美贸易总额:1696.3亿美元

11 中国对美贸易(美方统计)

12 美国对华贸易年度变化,1997-2003 % change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US Exports 12.8 14.3 13.1 16.3 19.2 22.1 28.4 6.7 10.9 -8.0 24.4 18.3 14.6 28.5 US Imports 65.8 75.1 87.8 107.6 109.4 133.5 163.3 21.0 14.1 16.9 22.6 1.6 22 22.3 Total 78.6 89.4 100.9 123.9 128.6 155.6 191.7 18.4 13.7 12.9 22.8 3.8 21 23.2 US Balance -53.0 -60.8 -74.7 -91.3 -90.2 -111.4 -134.8 SOURCES: 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13 2004年中国前10位贸易伙伴

14 2004年中国前10位贸易伙伴

15 双边贸易结构 体现中美经济的互补性: 体现全球化时代资本跨国流动: 亚太地区向美国的出口:世界工场vs世界市场
美国资本的作用 亚太地区向美国的出口:世界工场vs世界市场

16 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排序 2003 ($ million)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 HTS # Commodity Description 85 Electrical machinery & equipment 94 Furniture 61, 62 Apparel 39 Plastics & articles thereof 90 Medical instruments 2002 2003 % change 84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21,070 31,039.8 47.3 25,408 30,043.1 18.2 95 Toys & games 15,491 17,399.9 12.3 11,225.6 13,670.4 21.8 64 Footwear & parts thereof 10,763.1 11,144.8 3.5 7,473.5 9,156.8 22.5 42 Leather & travel goods 4,782.8 5,440.6 13.8 4,144.3 4,779.9 15.3 72, 73 Iron & steel 3,094.4 3,855.5 24.6 2,874.0 3,386.9 17.8

17 美国对华出口产品排序2003年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
HTS # Commodity Description 84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88 Air & spacecraft 39 Plastics & articles thereof 29 Organic chemicals 74 Copper 2002 2003 % change 85 Electrical machinery & equipment 3,950.1 4,782.6 21.1 4,109.1 4,639.6 12.9 12 Oil seeds & oleaginous fruits 917.9 2,877.4 213.5 3,428.8 2,451.2 -28.5 90 Medical equipment 1,258.6 1,594.0 26.6 995.2 1,247.5 25.4 72, 73 Iron & steel 591.1 1,213.9 105.4 619.9 1,105.3 78.3 52 Cotton 153.4 769.3 401.6 319.6 652.3 104.1 美国对华出口产品排序2003年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

18 中美投资关系 贸易与投资的关系: 跨国投资的动力: 美国在华投资现况: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 ,美国在华投资项目近5万 个,实际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2004年,在中 国国内的销售额超过750亿美元。(截至 2003 年 10 月底的数据: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 个 , 合同美资金额 亿美元 , 美方实际投 入 亿美元)。 排名世界 500 强的美国企业大多已在中国设立了 投资企业 , 这些企业经营范围广泛、管理水平高、 经济效益好、规模不断扩大 , 而且有的已从沿海 地区开始转向中西部地区 , 美国已成为当今中国 最大的外国投资国之一。

19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领域:主要是机械、冶金、石油、电子、通讯、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农业、医药、环保、金融、保险等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
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收益: 不仅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 而且极大地带动了美国 商品、设备和原材料对华出口。 美国跨国企业在中国找到了实施其全球化战略的重 要平台 , 在华投资活动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 , 提高了美国企业的国际竞力。

20 美国在华企业对中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作用:
遏制了中美贸易战的爆发 , 维系了中美经贸关系 的健康发展。 动摇了美国在经济上制裁中国和中国反报复的基 础 , 恢复和加强了中美经贸关系。 推动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进程 , 深 化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美在华企业缓解了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 为稳 定人民币汇率 , 保证双边贸易健康发展作出了贡 献。

21

22 主要问题 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地位)问题、加入WTO问题:已经解决。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贸易不平衡问题。 人民币汇率问题。 农业贸易问题。
美国对华出口控制问题。 美国对华投资问题

23 中美贸易不平衡 按照中国统计,中美贸易产生的逆差,只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总额7670亿美元的15%,这大大低于美国方面估算的26.3%。
以上数字还不包括5万多家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直接在中国国内销售产品750多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海外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地。

24 中国政府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看法 商务部:中方不同意美方提出的2005年美中贸易逆差已扩大到2020亿美元的说法。据中方统计,这一逆差应为1141.7亿美元。 不平衡的成因:结构性的和转移性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下发生的。USTR在报告中也承认,美国在对华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与亚洲其他贸易伙伴的逆差在缩小,美与亚太地区的贸易逆差在美总体贸易逆差中的份额实际上由1999年的57%下降至2005年的43%。

25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货物贸易逆差已不能反映中美贸易全貌,更不能反映实际利益关系。中美经贸利益的平衡是贸易与投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总体平衡。
据估计,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消费品,美国的物价 指数将上涨2%。 据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62%的美国在华企业是 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他们在中国年销售 的商品和服务总值超过750亿美元,还有同等规模 的商品出口到了中国以外市场,这种通过投资实现 的利益并未体现在贸易统计中。

26 中美贸易不平衡何时开始? 美国立场:1979年至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达到395亿美元,1999年逆差达686.77亿美元,2000年逆差达到83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 中国立场: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1996年顺差105亿美元,2000年顺差297.4亿美元。

27 中美贸易统计差距有多大? 以2000年为例: 中美双方统计数字的差距 =838亿美元(美国统计)-297亿美元(中国统计) =541亿美元。
统计数字惊人悬殊

28 中美贸易平衡统计数据相差的原因分析与校正
中美商贸联委会贸易统计小组(1994年成立),1996年研究报告得出结论: 美国统计大大夸大了对华贸易 逆差,夸大幅度达70%以上

29 中美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美方的进口统计,因忽视转口和转口增加值而高估了从中国的进口。
中国对美出口:60%经过香港转口美国;20%中国直接出口美国;其余20%由其他国家和地区转口。 第三方增值率平均高达41%( ),有的产品如玩具、针织服装等增值率超过100%。这一块应去掉。

30 中美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分析(续) 第二,美方的出口统计,因忽视转口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
美国经过香港转口出口中国的部分被忽略了。美国经香港转口的总值被低估了,与香港方面的数字相比少了75%。这一块应加上。

31 中美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分析(续) 第三,美国贸易统计数字在计算进口和出口数字上采取了不同的计算标准,主要是美国的出口采用船边交货价(FAS,即只有购买货物的实际费用,没有保险和运输费),进口采用到岸价格(CIF,即包括购买的实际费用、保险和运输费)。因此,美国对华出口额应增加1%,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应减去10%。

32 中美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分析(续) 第四,美国贸易统计数字(对华数字)只统计了货物贸易,而忽略了对华服务贸易上的顺差。
2000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达40亿美元。这一块应加上。

33 中美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分析(续) 第五,美国出口统计不完全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值,平均漏报率超过10%。这一块应当加上。

34 中美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分析(续) 第六,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周边地区向中国转移生产线与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这些经济体同时把它们对美贸易逆差也“出口”到中国。 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从1987年到1995年,美国对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从340亿美元减少到78亿美元,同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28亿美元增加到338亿美元。这些数据反映了上述转移过程,也说明美国对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平衡关系,在总体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35 中美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分析(续) 中国方面还认为: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 ,也是导致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对于美国产品的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很多,导致贸易不平衡的众多原因之一。

36 调整后的美中贸易平衡数据

37 中国加入WTO的斗争与合作: 美国的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人权、安全与经济 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
接触派vs遏制派 中国加入WTO被认为有助于实现美国对华政策目标:接触派的胜利

38 中国“复关”、“入世”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6年7月提出申请至1989年5月中美第五轮关贸总协定双边协商达成谅解。
第二阶段:1989年6月至1992年2月第10次中国工作组会议召开。 第三阶段:1992年2月至1994年12月,恢复谈判和“复关”冲刺。 第四阶段:1995年11月至1997年底,中国“复关”改为“入世”。 第五阶段:1999年初至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 中国做出加快谈判的政治决定,中美1999年11月达成协议,2000年5月中欧达成协议。2001年11月WTO多哈部长会议期间中国加入WTO.

39 中国加入WTO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 除去了长期以来笼罩在中美经贸关系上的最大政治阴影,中国无条件获得在美最惠国待遇。

40 中国加入WTO后中美经贸加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解决了最惠国待遇的问题,消除了政治障碍,为中美经贸关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二,2002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入世”加大了国内市场开放的力度,大大提高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第三,美国经济出现回暖的迹象,美元持续坚挺,保持巨额贸易赤字。 第四,中美政治与外交关系在“9.11”事件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经贸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气氛。美国对华政策基本回到以“接触”为主的政策上来。

41 中美经贸决策体制差异及其影响 中美贸易冲突与问题 双层博弈理论(two-level games): 国际博弈(Game Level I)
国内博弈(Game Level II) 赢的集合(win-set): 双方可以达成协议又能获得 国内批准的协议部门。 “赢的集合”越小,在国际谈判中越有利;反之,越不利。

42 美国谈判体制: 中国谈判体制: 政府与国会 产业与政府、产业与国会 综合决策体制 政府权力大,参与参与有限 人大、地方、利益集团的作用有限
中央决策为中心

43 人民币汇率:美国的主要目标? 2002年开始 美国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 美国政府政策: 产业: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劳工
国会:27.5%附加关税 美国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 在华投资企业:2004年美国在华企业返销美国产品 750亿美元,在华销售750亿美元,“ 进入中国的大好机会 美国政府政策:

44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美国产业的指责: 美国国会的压力:
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信吴仪:要求中国承诺 “大幅度、可检验、持续地”减少盗版、侵 权等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尤其是结束 音像制品的盗版以及大力加强执法等。

45 中国对美投资争端 案例:成功与失败 联想公司对于IBM并购 中海油并购 海尔公司并购美泰公司 问题: 国家安全?经济竞争? 全球化的完整性

46 中美产业的战略合作: 在中国加入WTO的带动下,两国产业交叉渗 透和合作进一步加强。
中美汽车业的合作:上汽与通用汽车全面合作,进军中国重型汽车和微型汽车 市场,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 中石化与埃克森美孚公司达成战略同盟 ,开拓中国油品市场 青岛啤酒与美国最大的啤酒制造商安布公司签订战略性投资合作协议 柯达与乐凯的合资合作

47 反倾销、反补贴与特殊保障 2002年3月,布什政府为了国内选举的需要,宣布对进口钢材实施“201”保障条款
中方与欧盟等在WTO框架内进行政策协调,联合向美国施加压力,同时于5月宣布了价值9400万美元的贸易报复清单。

48 美国向中国输美的纺织品、彩电、钢管、家具等产品下手,两国贸易摩擦大有不断升级之势。
中国成为受美国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1980至1999年,美国共对中国发起68起反倾销调查,占美国反倾销调查总数的7%。但是2000年,美国共对中国产品发起10起反倾销调查,但是,仅在2001年上半年,美国发起的针对中国的调查就高达10起。

49 农业贸易的合作与摩擦 为了保护国内农业和食品安全,中国有关方面于2002年开始对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实施安全审查的条例。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之一,占世界市场的34%,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进口国,美国对华出口量与中国自产大豆量基本相等。 中美双方达成协议,推迟安全检验条例的执行,并简化有关申报和审批手续。 中国出口美国的农产品(主要是洋葱)也开始冲击美国农产品市场 。

50 开放农业与农业采购: 棉花的采购 开放牛肉市场:

51 中美与多边贸易谈判 中美对WTO新一轮谈判问题的立场将越来越受关注。 美国希望中国能够成为发展中国家开放的样板。

52 干扰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中国履行“入世”协议问题上的争端仍然存在。 美国全面监督中国履约情况。
美国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和服务业开放等问题。 美国投资对中国国内产业的冲击问题:如汽车业。 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难以在短期内纠正,经贸问题政治化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美国统计,2001年美国对华逆差达到830亿美元,超过对日贸易逆差额690亿美元。2002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比2001年又增长24.1%,达到1031.15亿美元,对华逆差占美国全年贸易赤字4350亿美元的近25%。 2004年大选临近,贸易不平衡成为选举中的重要问题。

53 干扰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续)
两国“战略互信”仍需进一步加强。政治与外交因素仍有可能干扰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开展。 “遏制派”与“接触派”之争 依然存在。 美国国会美中安全审查委员会2002年7月发表首份年度报告, 提出对华警惕政策。

54 干扰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续)
美国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依然严格,将继续成为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中美摩擦的焦点之一。 1999年,美国国会抛出考克斯报告。 美国对华技术管制仍然严格。 美国公司受到调查和罚款。 继2001年美国政府处罚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和美国麦道公司涉及违反出口管制政策, 2002年底美国国务院再次指责波音公司和休斯电子公司违反了出口管制条例,向中国转让运载火箭技术。

55 中美经贸的潜力与前景 贸易和投资两个轮子促进、带动中美经贸的快速发展。 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互补性很强,贸易使双方受益。
潜力巨大。200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3,812亿美元,中美双边贸易额即使按美方统计达到1473亿美元,也只占美国贸易总额的6.2%。截止到2001年12月底,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累计达到350亿美元,也只占美国整个对外直接投资12,300亿美元的3%不到。可以说,与人们的印象相反,美国对华贸易和投资不是过多,而是太少。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中美合作的空间非常广阔,潜力无限。

56 中美经贸合作对于21世纪中国美两国与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和平至关重要

57 书目和网站推荐 有关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中国学者的分析请参阅顾云深等编:《鉴往知来:百年来中美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学者的分析请参见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有关近十年中美经贸关系,请参考王 勇:《最惠国待遇的回合:1989—1997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58 书目和网站推荐 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常识,请参阅石广生主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一)(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郑志海、龙永图主编:《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对外经贸出版社200年版; 关于中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请参阅石广生主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导读》,或

59 网站推荐 中国经济信息网:www.cei.gov.cn,关于中国入世的利弊分析。 国家外经贸部网站:www.moftec.gov.cn。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中国与世界》电子杂志(左派)


Download ppt "加入WTO后的 中美经贸关系 主讲人:王 勇 博士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副教授 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 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