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欢迎各位家长
2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关 一年级新生家长第一课 屯昌县西昌中心小学 许晓辉
3
一年级的小学生入学,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年级的小学生入学,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地适应小学的新生活,我们一起来探讨今天的主题:
4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关。
5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 (一)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孩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对孩子来讲,他将面对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伙伴、新的作息时间、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期望水平。
6
(二)每天的时间远比幼儿园紧凑。学生每天上午上3节课,下午要上3节课,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幼儿园以活动、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开始以学习为主。
7
(三)角色的转换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努力比智力更重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和教育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
8
二、新学期开始之际,我将学校的一些要求以及教育孩子的一些建议提出来。希望大家都能积极配合。
(一)、接送时间及地点 早晨7:20到校,10:35下课; 下午2:20到校, 4:50下课。 请家长将孩子送到校门口,然后,由孩子自己步行至教室。放学后,也是在校门口等待就好了,如果有时候孩子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老师会留在教室里完成了再回家。
9
(二)、领到新书,有两点要求: 1、以防丢失,避免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每本书都要写好姓名;
2、每本书最少使用一学期,所以需要孩子们爱护新书,每本书都要包好书皮,最好是透明书皮。
10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担负了起了一项共同的责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同舟共济。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您的孩子也是您家庭的成功,我们都要做好各自的一半。
11
三、学习用品的准备及要求 1 水杯:不需要太高级的,只能带水,不允许带饮料。 2 每晚在家就准备5支削好的铅笔、2块橡皮; 不要给孩子买太复杂的,比如卡通的橡皮,太可爱的图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就买这种简单的就好了。下雨时,给孩子穿雨披,尽量不要带雨伞,避免安全隐患。
12
3 纸巾:最好准备一个圈纸或者是小包的纸带来学校用。
4 不要带小刀、转笔刀等存在危险的文具;不要带玩具、漫画书、零食等。
13
5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孩子的各项用品上写好姓名,以防丢失。校服、书包、雨披、笔袋等,可直接用勾线笔写上名字;像书皮、铅笔、橡皮、水杯等不好用笔写字的,可以将名字写在小纸片上,再用透明胶粘到这些用具上。
14
6 穿着打扮:最好做到每天穿校服和运动鞋来学校,女孩不要绑奇怪的发型,要勤洗澡洗头。
15
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定时吃饭,按时到校,不迟到。
2、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起床后,自己叠被子、整理房间 ;每天完成作业后,自己削好铅笔,准备好第二天要用到的课本、本子、文具等。家长不要经常给孩子送东西,养成孩子丢三落四,没有责任感的坏习惯。事实证明,生活能力强的孩子,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才会强。
16
3、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扫地、拖地、收垃圾、擦桌椅等劳动,到学校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以,请您在家指导孩子尽快学会各项技能。
17
4、每天放学后,要求孩子先完成作业,同时需要家长在旁督促、检查。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非常重要,老师在校严格要求,在家就需要家长的督促,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孩子的学习才会轻松。
5、小学阶段,学生的作业都会要求家长检查,不要觉得很辛苦。短短几年 ,对我们成人来讲,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对于孩子来讲,小学6年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养成好习惯,孩子受用终生。
18
五、几点建议 1、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中国人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真可谓是金玉良言!教育专家认为,关心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树立爱学习的榜样,多帮孩子分析学习中的问题,探索学习方法。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一个和谐的家庭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19
2、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以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比如上课听讲是否认真,课下跟同学相处是否融洽,以及孩子的性格、做事的态度、方式等,由此家长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
20
3、提倡亲子阅读。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跟孩子一起读书。在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同时,又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吧!
21
4、对于班级管理工作,请各位家长给予理解和支持,不要过多干涉。比如,家长们最关心的孩子的座位问题,老师会根据孩子的性别、身高来确定。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坐前排、坐中间,但是两边和后边的位置也总要安排孩子去坐。我理解家长的心情,请各位也理解我的工作。
22
谢谢大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