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用好“三宝” 灵动课堂 祥云小学语文工作坊 谢小宁 微信公众号:祥云小学语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用好“三宝” 灵动课堂 祥云小学语文工作坊 谢小宁 微信公众号:祥云小学语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好“三宝” 灵动课堂 祥云小学语文工作坊 谢小宁 微信公众号:祥云小学语文

2 教学三宝 课程标准 教材 教学用书

3 认识“三宝” (一)课程标准

4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6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准确把握三维目标。
(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 语文素养的内涵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热爱祖 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 健全的人格。
(2)知识与技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 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策略;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反 思。

8 三、课程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0 四、学段目标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11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2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13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4 认识“三宝” (二)教学用书

15 教学用书的特点 权威性 实用性 知识性

16 教学用书的作用 了解教材编排 把握教材特点 掌握学习目标 知晓使用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7

18

19

20

21

22 认识“三宝” (三)教材

23 教材是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

24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

25

26

27

28

29

30 “三宝”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指针和总方向 教材是实现目标的桥梁 教学用书是有效教学的参考

31 灵动课堂 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

32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样的教学,使课堂充满了灵性和活力,自然是水到渠成,可谓出人意料,又高人一筹。

33 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程序形式化 教学手段模糊化 教学特色大众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教学评价庸俗化

34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整合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课的四个重点:
 低年级阅读课的四个重点:   、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   、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教学重点。   、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的程度:了解词句的意识,具有读懂浅显童话、寓言、故事的基本能力   、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加强有关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丰富原始积累。

35 中年级阅读课的三个加强点: 、感受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积累拓展:增加有效积累,为课外阅读示范、引路。 高年级阅读课的三个延伸点: 、感受能力:继续坚持抓好朗读,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 、理解能力:理解词语在语境中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提高对不同文体的阅读能力。 、积累拓展:继续增加有效积累,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奠基。

36 教材要钻研 低年级钻研教材的要点: 中年级钻研教材的要点:
 低年级钻研教材的要点:   、要了解的词句大致有三类:一是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一是要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要通过阅读,感受课文思想情感或说明的道理,并乐于和别人交流。  中年级钻研教材的要点:   一是抓课文的关键词句和它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发话题,突显课文内容,钩稽内部联系,阐释课文主题,表明观点态度)   二是抓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7 一是抓关键词句:理解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它的感情色彩,推想它在课文中的内涵,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高年级钻研教材的要点:   一是抓关键词句:理解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它的感情色彩,推想它在课文中的内涵,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二是抓篇章结构,揣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最基本的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三是抓文体的辨别:明确记叙文、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教学重点。   四是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标准,选择研读课文的成果,并根据此预设组织和引领的内容。

38 训练要扎实 第一课时 课时分配: 1、假设情境,引发猜想,建构阅读的话题 2、初读课文(范读、领读) 3、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1、假设情境,引发猜想,建构阅读的话题  2、初读课文(范读、领读)  3、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1、复习  2、精读课文  3、熟读课文,形成积累 4、课堂演练

39 拓展要有度 1、灵活运用导入艺术 2、正确处理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3、正确处理基础与拓展的关系 4、切实抓好语言训练
5、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正确处理与预设生成的关系 7、慎用小组合作 8、课件的有效使用 9、准确把握表扬的时与度

40 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发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们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并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41 清风吹皱春池水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在执教《二泉映月》时,导入新课亲切自然、引人入胜:   (屏幕出现课题及图画)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上的课叫《二泉映月》,大家回去都读了,是吧?其实啊,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还有一点,如果我不说,可能你不一定知道:《二泉映月》它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这个可能我们不一定清楚,是吧?除非你去过无锡,去过惠山。可实际上在咱们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这样,打开课文,自己大声地朗读《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读完了做一件事情: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行吗?(学生:行!)明白了吗?(学生:明白了!)好了,开始读吧。

42 4.提出教学纠偏建议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43 例: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落花生》 (zhǒng)

44 例: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 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 过去。 ——《盘古开天地》 猛劈

45 4.提出教学纠偏建议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46 1、课件使用过多过滥 2、课件风格与教学内容不相协调 3、衔接过渡不自然 4、以课件为教案 5、过分追求完美
课件制作的误区 1、课件使用过多过滥 2、课件风格与教学内容不相协调 3、衔接过渡不自然 4、以课件为教案 5、过分追求完美

47 几个课件制作的网址: 第一课件网:http://www.1kejian.com/
师库网: 中国素材网: 课件之家: 无忧PPT: 为您服务教育网:

48 如何处理好表扬、鼓励学生和切实激发学生积极性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过分表扬。

49 表扬不是随意性夸奖,批评也绝不是压制、嘲弄,更不是心理虐待或歧视,让学生觉得难堪,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在思考表扬、激励要注意: 1、注意表扬的时机和场合适度、适当,让孩子感受到真实。 2、注意表扬因人而异,不拘泥于各种方式。

50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结论明确地加以改正,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

51 简简单单教语文, 本本分分为学生, 扎扎实实求发展。 ——崔峦

52 用一生的时间备课

53 E-mail:yingning209@sohu.com QQ:510542884
谢谢聆听 yingning209@sohu.com  QQ:


Download ppt "用好“三宝” 灵动课堂 祥云小学语文工作坊 谢小宁 微信公众号:祥云小学语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