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日关系的三个阶段 1972邦交正常化~70年代 【战略友好期】 中国热、友好的时期、中美苏新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日关系的三个阶段 1972邦交正常化~70年代 【战略友好期】 中国热、友好的时期、中美苏新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日关系的三个阶段 1972邦交正常化~70年代 【战略友好期】 中国热、友好的时期、中美苏新关系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中日关系的三个阶段 1972邦交正常化~70年代 【战略友好期】 中国热、友好的时期、中美苏新关系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 【稳定期】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世界经济以及日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援助国家、被援助国家” 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6年 【结构变动期】 后冷战与后战后 中国经济发展、2006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 日本经济低迷→“中国威胁论”、“与其说是伙伴、不如说是对手” 围绕安全保障的相互不信.台湾海峡危机,日美同盟再定义 历史问题.日本国民,战后已经结束了;中国国民,开始要求民间赔偿,战后刚刚开始. 日方【脱离72年体制期】 两个双重标准的破绽 关系的多层化 政府·经济界·舆论 问题的多层化 价值·权力·利益 “战后结束了吗?”、对这一设问的认识差距 早稲田・毛里

2 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 中国方面的基本情况 旧:两分法(军国主义者与人民)、道德上的关系、与国内政治相分离、高度的“被统治性”(governability) 新:不能区别、利益+道德、与国内政治休戚相关、“被统治性”的下降、获得解放的“内部声音”、亚洲大国、走向“全球大国” 日本方面的基本情况 旧:加害者与被害者、双重标准(外与内)、领导人的作用、在亚洲具有稳定的地位 新:“战后已经结束”、“内部的复权”、获得解放的“内部声音”、在亚洲的地位不稳定、 美国要素 旧:主要因素、稳定因素 新:固有的中日关系——美国变为次要因素、另一方面日本更加依存于日美同盟 早稲田・毛里

3 “1972年体制”论 金熙德《中日关系——复交30周年的思考》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2月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1972年体制”论 金熙德《中日关系——复交30周年的思考》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12月 72年体制的内容 91页   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最为重要、最为敏感的两大问题   72年复交的基本前提是,中日两国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原则与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如今在历史问题与台湾问题上,72年体制受到了重大的挑战。   72年体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91页~   日本对过去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从对日友好的大局出发放弃战争赔偿。 两国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促进双方健全的关系。 72年体制的另一项主要内容 93页~   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 72年体制不可逾越。不论内外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72年体制的核心内容都是不能改变的。 早稲田・毛里

4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另一个意义 1.中国决定的战略性、实力均衡论 从中美苏三国的战略整体作出的决断、对台湾问题 2.中国决定的道义性
把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和人民加以区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3.日本决定的被动性 中美和解的结果、缺乏处理战争问题的决心 4.没有国民的参与 →战后50年后的问题和两国国民的认识差距

5 日本的内外双重标准 对战争的反省与谢罪——对外的论理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日本的内外双重标准 对战争的反省与谢罪——对外的论理  众议院“《以历史为教训重新下定决心走和平之路的决议》(战后50周年决议)    本院值此战后50年之际,对全世界的战死者及因战争而牺牲者致以追悼之意。而且,本院在对世界近代史上许许多多殖民统治和侵略性行为进行回顾时,认识到我国过去做过的这种行为及给予他国人民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对之表示深刻的反省。我们必须超越关于过去战争的不同历史观,谦虚地吸取历史教训,并建立和平的国际社会。本院在此表明:决心在日本国宪法所揭示的持久和平的理念之下,与世界各国携手开创人类共生的未来。特此决议。   村山富市首相关于战后50年的谈话    我国在过去不远的一段时间,国策错误,走上战争道路,使国民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由于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害和痛苦。我为了将来不再犯同一错误,虚心地接受这些无可怀疑的历史事实。在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时对由于这段历史而受害的国内外所有牺牲者表示沉痛的哀悼。 小泉纯一郎首相在亚非领袖峰会上的讲话 早稲田・毛里

6 内在的理论——靖国神社 把为天皇而死的阵亡者作为英灵而加以表彰的神社 东京招魂社1869.6→别格官币社靖国神社1879.6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内在的理论——靖国神社 把为天皇而死的阵亡者作为英灵而加以表彰的神社 东京招魂社1869.6→别格官币社靖国神社1879.6 1945年12月 GHQ(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神道指令” 1952年9月 宗教法人靖国神社(厚生省) 设立日本遗族会、恢复军人抚恤金 向国会提出靖国神社法案→1975年放弃 1978年10月 悄然把14名A级战犯加以合同祭祀 1985年8月15日 中曾根首相、初次以首相正式身份参拜 遭到中国·韩国的激烈批判、1986年放弃参拜 后藤田官房长官谈话 “在旧金山和约第11条,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我国已经接受了东京审判的结果” 2001年8月13日 小泉首相正式参拜→→ 早稲田・毛里

7 中国对日本的双重标准 人民与军国主义者 1953.9.28 周恩来→大山郁夫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中国对日本的双重标准 人民与军国主义者 周恩来→大山郁夫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外侵略的罪恶行为,不仅给中国人民以及远东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今天,日本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反对再次的军国主义化而进行着勇敢的斗争,中国人民对此表示敬意。”《中日关系基本资料集》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对日政策活动的方针与计划” ①美军从日本撤退、反对美军基地、②平等互惠的中日关系、阶段性地实现正常化、③以日本国民为朋友、促进两国国民的友谊、④促进日美关系疏远、促使美国孤立化、⑤给予日本国民的反美、和平与民主运动以影响 【张香山《中日关系的管见与见证》】 →1972年9月29日 中日政府联合声明 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早稲田・毛里

8 中国放弃赔偿要求与舆论 1972.9.29 中日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中国放弃赔偿要求与舆论 中日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对日政策不完备、毛泽东·周恩来的决断 “大日本组”(负责人:廖承志)的决定———放弃对日赔偿要求权 决定的根据 ①台湾和美国都不要求赔偿 ②不能希望通过赔偿获得经济的飞跃性发展 ③违反把军国主义者与人民加以区别的毛泽东思想 ④如果要求高额的赔偿的话,将会拖延邦交正常化的谈判 【朱建荣《外交论坛》 、张香山】 舆论工作不充分 后半期 周恩来“就赔偿问题向人民作说明的要纲”的制定 拿出比蒋介石更大的度量来、日本对台湾断交的一张牌、违反人民友好的精神 10月以前,拿着这个周恩来指示和有关尼克松访华的毛泽东指示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宣传【朱建荣《外交论坛》】 民间赔偿问题 年张香山论文 “我国的中央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包括放弃民间赔偿” 20世纪90年代,要求民间赔偿的议案提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童增→→向一种非政府组织发展 早稲田・毛里

9 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登场 双重标准的破绽 中日间的认识差距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双重标准的破绽 中日间的认识差距 日本:“内在的理论”的主流化、国际化 小泉首相 “批判参拜是干涉内政、恨罪不恨人” 森冈厚生劳动省政务官 “远东军事审判,是占领军任意制造了对和平与人道的罪行而做出的单方面的审判。……战犯的遗族拿取养老金,在日本国内他们已经不是罪人” 其底流——“在1995年战后已经结束”的国民感情 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的登场 “愤怒的青年”现象(愤青) “中国可以说不”(1996年) 王小东“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 国家间的生存空间、强权即公理 近代以来强烈的被害者意识+全球化下的受害者意识 【乐山编《潜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其底流——“我们的战后现在刚开始”的国民感情 早稲田・毛里

10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最新中国的对日认识 调查机构: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3300人、有效回答:2987人 [《日本学刊》2004年第6期 ] 不亲近 31.2% 一般 35.5% 亲近 5.4% 非常亲近 0.9% 不清楚不回答 4.6% 很不亲近 22.4% 早稲田・毛里

11 日本人的中国观、韩国观1988-2004年 内阁府“关于外交的舆论调查” 单位:%

12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2005年3月 日中韩三国的舆论调查② 早稲田・毛里

13 2005年3月 中日韩三国的舆论调查① [《朝日新闻》2005年4月27日]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2005年3月 中日韩三国的舆论调查① [《朝日新闻》2005年4月27日] 早稲田・毛里

14 日 中 日 中 中日关系的多层化 72年~ 05年 政 府 政 府 政 府 政 府 1972年 2005年 经济界 舆论 经济界 经济界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中日关系的多层化 72年~ 05年 政 府 政 府 政 府 政 府 经济界 舆论 经济界 经济界 经济界 舆 论 舆 论 舆论 1972年 2005年 早稲田・毛里

15 中日間的问题点 领土・领海 经济摩擦 台湾问题 历史问题 价值・权力・利益的三重结构 ? ODA 区域领导权 东海 钓鱼岛 日美同盟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中日間的问题点 价值・权力・利益的三重结构 东海 钓鱼岛 领土・领海 经济摩擦 ODA 日美同盟 台湾问题 区域领导权 联合国安保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战后补偿 国家赔偿 民间补偿 民族主义 历史问题 历史认识 教科书 参拜靖国神社 早稲田・毛里

16 日本的进口对象国 前5位的比重 1999-2003 引用Jetro数据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日本的进口对象国 前5位的比重   引用Jetro数据 早稲田・毛里

17 日本的出口对象国 前5位的比重 1999-2003 引用Jetro数据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日本的出口对象国 前5位的比重   引用Jetro数据 早稲田・毛里

18 重建中日关系 危机管理 → 增进信赖 → 历史性的和解? 1.促进理性化————领导人与媒体
上海・新日中関係和東亜共同体・漢文 重建中日关系 危机管理 → 增进信赖 → 历史性的和解? 1.促进理性化————领导人与媒体 2.领导人的往来、接触(两国间、多国间) “东亚峰会” 3.设置不同问题的处理渠道 经济摩擦、领土·领海问题、东亚共同体 4.设置历史问题联合研讨委员会 日韩与中日的协作、第三者的参加 5.中日韩的共同项目 环境保护共同项目 灾害的预防与救助共同项目、东亚大学院大学等 6.多边机制————功能性的东亚共同体————的必要性 补充说明:事实上的共同体与人为的共同体的区别、 学习ASEAN的经验、长处和克服其短处 早稲田・毛里

19 基本观点 1.“72年体制”的时代已经结束。重建新的中日关系 需要新的概念、框架、宣言 2.其理由—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战略性、不成熟
1.“72年体制”的时代已经结束。重建新的中日关系 需要新的概念、框架、宣言 2.其理由—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战略性、不成熟 21世纪的新形势 战后认识、两国间的权力(power)关系、相关行为主体的 多层化 关系结构的复合化、台湾问题的性质的变化 3.中日关系的“重建”与“东亚共同体” 危机管理、信赖关系的形成、历史性和解 东亚共同体的建立过程就是中日关系的危机管理、信赖关系的形成、历史性和解的进程 4.建成东亚共同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membership 台湾、美国 goal “不能发动战争的地区”


Download ppt "中日关系的三个阶段 1972邦交正常化~70年代 【战略友好期】 中国热、友好的时期、中美苏新关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