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贯彻课程标准 优化阅读教学 培养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贯彻课程标准 优化阅读教学 培养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贯彻课程标准 优化阅读教学 培养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

2 主要内容 一、阅读的目的与重要性 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三、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四、中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建议

3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一、阅读的目的与重要性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23 April

4 阅读的意义 Reading with purpose(s)—Meaningful reading: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retrieval & processing Reading for living — immediate needs, job oriented Reading for pleasure & appreciation — cultivation Reading for self-improve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 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为什么要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1. 课程标准的要求 2. 中考应试的需要 3. 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 阅读教学的现状 2. 课堂内阅读教学的方法 3. 课堂外阅读教学的困惑

6 三级目标 1.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为什么要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并执行有关学习活动的简短书面指令。 3.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4.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 5.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

7 四级目标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顺序和人物行为。 3.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4.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5.能理解并解释图表提供的信息。 6.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 7.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8.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

8 五级目标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 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 息。 6.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7.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9 2.中考应试的需要 中考考试说明 “读” 的要求 1. 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 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 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 5.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 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7.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10 各市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考试卷中着重检测以下几种阅读理解能力:
① 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 ② 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 推理判断的能力 ④ 理解词义的能力

11 3.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有效的语言输入,从而提 高语言输出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与 扩展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从而促进听、说和写的能 力。 通过阅读,学生还能了解异国、异族历史文化、思 想观念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 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12 (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重知识, 轻能力; 怎么考,怎么教,应付中考;
(2)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阅读教学仅仅止步于课本, 未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范围不够开阔, 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标》阅读目标的要求。 2.课堂内的阅读教学方法 (1)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单一:语法讲解、句式练习、 词汇解析、逐句翻译等活动充斥课堂,不重视 篇章、内容;忽视 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和阅 读能力的提高;

13 (2)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语言形式上,而深入不到思
想内容,所以难以建立用英语的观念和习惯, 也谈不上文化和语感; (3)即便意识到了培养阅读技能的重要性,但对教 材文本研究不足,没有很好地利用教材的文本 特质设计出适合该文本的阅读任务,而是试图 用一个固定模式来应对风格迥异的篇章。 3. 课堂外的阅读教学的困惑 缺乏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读什么, 读多少,怎么读,怎么评价

14 阅读教学的任务 三、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1. 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 启发学生提炼出本文的框架结构和写作顺序,并能以
此为依据,讲述文章大意; 3. 掌握阅读方法,并能用此方法去阅读具有相似结构的 其它文章; 4. 掌握并能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点; 5. 渗透情感教育于语言知识学习之中。

15 阅读教学的纬度 1. 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结构 2. 阅读理解能力:字面理解、信息理解、个性理解
1. 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篇章结构 2. 阅读理解能力:字面理解、信息理解、个性理解 3. 阅读策略:低层次和高层次阅读策略 4. 认知思维:对比、判断、分析、综合、推理、创造 5. 文化背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 6. 语言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 7. 情感价值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8. 英语生活能力:用语言做事的能力

16 阅读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或“意念驱动” 模式(Concept-driven model)
2. “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或“信息驱动” 模式(Data-driven model) 3.“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

17 图式理论 Carrol等人提出了“图式理论”( schema theory)。根据
这一理论,在阅读教学中,人们一般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与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指读者原有的句型、语法、发音、拼写、词汇、连接词等方面的知识; 内容图式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即狭义的背景 知识; 形式图式指读者对课文结构排列的熟悉程度,即通常所 说的篇章知识。 图式阅读理论充分揭示了阅读的本质,强调其本质上是 读者及其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 过程。

18 阅读教学 — 导读练模式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说来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 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 “导”是为了感知教材; “读”是为了理解教材; “练”是为了巩固和运用知识。

19 导读练模式 — 导(感知教材,输入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

20

21

22 (3)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旧联新的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
以上这些热身活动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23 导读练模式 — 读(理解教材,输入阶段) (1)略读或粗读;(2)精读;(3)熟读;(4)研读;(5)小结。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阅读课教学一般经过下面几个层次: (1)略读或粗读;(2)精读;(3)熟读;(4)研读;(5)小结。 (1)略读或粗读(Skimming) 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

24

25 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等)→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
(2)精读(Intensive Reading) 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等)→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 正确理解词句意义,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阅读时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的同时,还需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阅读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生词、难词(组)(其中有一部分是拼写形式熟悉,但对其在文章中特定意义却很陌生),这些词和词组往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形成障碍。

26

27 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仔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 这一环节,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
(3)熟读(Proficient Reading) 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仔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 这一环节,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

28 (4)研读(Study Reading) 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 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和具体事实后,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① Why …? ② What can we learn from …?

29 (5)小结(Conclusion) 该环节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上阅读理解的几个层次经过“整体理解→局部理解→整体理解”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宏观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了基础。

30 导读练模式 — 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输出阶段) (1)问答 — 就课文提问题
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 (1)问答 — 就课文提问题 提问可以是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里,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

31 (2)就课文内容进行连贯对话

32 (3)复述课文 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之一,可用来训练独白,由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复述。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

33 (4)角色扮演(Role Play) 双人或小组活动,教师为参加者分配角色,设置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以身份说话。

34 (5)书面表达 就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续写、缩写、扩写和写体会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和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

35 四、中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建议 1. 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之一:有效的导入 (一)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学生能迅速地明白:
What do I already know about the topic? What else do I want to know about it? How can I get to know more about it? 课堂导入的原则:目标明确;激发兴趣;结合实际; 质疑导思;简单明了 课堂导入的常见方式:(实物图片)直观导入;任务导入; 新闻/故事导入;影视/音乐导入; 游戏导入;…… (有相应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

36

37 2. 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之二:优化的教学过程 近年来中考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或适当增加阅读量,或适当提高阅读理解难度,对阅读速度和解题能力的要求也稍有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快速阅读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词汇的理解能力; 推理判断能力; 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

38 教学步骤和活动的安排: meaningful; interesting; useful 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步骤/层次: Beat around the bush Read within the text Read between the lines Read beyond the text

39 Beat around the bush Read within the text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引出、诱出、“赶出”话题,导入新课。激活背景知识,导入新课,根据课文标题预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 Read within the text 关注主要信息,进行信息转换,梳理和简化课文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口头输出。 Read between the lines 语篇分析对阅读材料的描写手段,叙事方式,逻辑结构,以及衔接手段进行剖 和分析。 Read beyond the text 整合阅读材料和已有知识结构,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构建新理念,产生新观点。

40 Beat around the bush——预测
(Reading begins before a book is opened. ) 教师要善于引入文章话题,巧妙地设计任务,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对阅读材料感兴趣,引导他们预测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 预测文章内容; 预测语篇结构; A quiz or survey; 根据关键词编故事 教师自我评价: Have my students been motivated? (此时,我的学生进入角色了吗?)

41

42 Read within the text (1) 验证预测; (2) 识别主题思想;
此阶段,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是: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n the text? 教师要设计出有效任务,鼓励学生灵活运用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策略,迅速捕捉阅读文章的主要信息或事实。学生应该: (1) 验证预测; (2) 识别主题思想; (3)叙事体裁的阅读材料,可设计根据时间线索(A time line)、重新排序(Reordering events)和填写表格(Filling in the table)等任务来帮助学生处理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教师自我评价: Can my students retell the main points? (此时,我的学生能复述课文主要事实和观点了吗?)

43

44

45

46

47 Read between the lines (1)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阅读是读者和作品乃至作者之间的交流,双方的沟通体现在读者能够正确理解作品,能领会作品的意图和交际功能,把握作品的结构,弄清楚作品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基本内容包括: (1)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2)语法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词汇衔接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语义关联、句际关系(如并列、分解); (3)篇章结构。 教师自我评价: Have my students got the hidden message? (此时,学生能听出作者的弦外之音了吗?)

48

49

50

51 对语篇结构的分析: 如文章是线性结构,应注意该文的时空顺序,主要情节及其发展等;如是层次结构,可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分主题句、用于支撑主题句的事实等。

52 教师自我评价: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Identifying the function of the text (识别文章功能);
Read beyond the text 阅读后的任务要学生从阅读材料本身中走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对文章主要内容做出鉴定和判断,同意、赞赏、不同意、贬低还是延缓表态。这种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Identifying the function of the text (识别文章功能); (2) Recognizing the writing techniques (识别作者的写作风格); (3) Agree or disagree; (4)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cultural shock; (5) Extension 教师自我评价: How did my students respond to the text? (此时,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批判性地接受了多少?)

53 常用活动: 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 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归纳,讨论。
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缩写/改写/续写、完形填空、围绕课文内容的记者采访、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等。最好改变作者角色。

54

55

56

57 2. 对英语阅读的认识 3. 英语阅读的形式 4. 课外阅读读什么? 5. 课外阅读读多少?怎么读? 6.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二)课堂外的阅读教学 1. 要解决的问题 2. 对英语阅读的认识 3. 英语阅读的形式 4. 课外阅读读什么? 5. 课外阅读读多少?怎么读? 6.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58

59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课堂教学中的英语语 言输入量太少。 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堂外的阅读教学 1. 要解决的问题 是否要求学生读?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 2. 对英语阅读的认识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课堂教学中的英语语 言输入量太少。 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大量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吸收上的 “潜移 默化”,在于获得语感。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难 以学好英语的。

60 (3) 信息性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阅读报刊、杂志、 信函、电传、报告、说明书、广告及旅游景点介绍等,注 重获取某方面的信息。
课堂外的阅读教学 3. 英语阅读的形式 (1) 学习性阅读就是学生学习怎样阅读,从课本上的 对话、课文或教师截取的一些小故事、短材料开始进行浅 显阅读。重在领会主要内容,强调速度,培养阅读兴趣、 信心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 理解性阅读是通过阅读获得文章所传导的思想、 感情和信息,因此,选材要广泛,文字水平要相当于或略 高于学生的水平,它注重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意图 、获取一定的知识。 (3) 信息性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阅读报刊、杂志、 信函、电传、报告、说明书、广告及旅游景点介绍等,注 重获取某方面的信息。

61 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或书籍)。
课堂外的阅读教学 4. 课外阅读读什么? 阅读英语应当轻松愉快。要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启发心智的材料(或书籍)。 这类书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可读性很强,让人立即产生阅读的欲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来,不会感到学英语是沉重的负担了。 (2)容易读,不大会产生阅读障碍。 (3)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62 5. 课外阅读读多少?怎么读? (1)必须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2)要养成整体阅读的好习惯 (3)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阅读量,做到循序渐进
课堂外的阅读教学 5. 课外阅读读多少?怎么读? (1)必须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2)要养成整体阅读的好习惯 (3)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阅读量,做到循序渐进 将课标三、四、五级阅读任务(4、10、15万词)细化,规定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寒暑假、每学年的阅读量 (4)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遇到生词就求助于词典; 重复阅读看不懂的句子; 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阅读,视幅小; 心译,即一边读一边翻译。

63 6.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1)课文教材配套的辅助性材料

64 (2) 报刊杂志书籍等 报刊杂志具有时事性强、涉及内容广泛的特点,材料新颖,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活力和时代感,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需要从中选读有关政治、经济、环保、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中学生版》等

65 (3)外国文学简写本等

66 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有选择地阅读这些材料,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实际运用中的英语。
(4)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是以英语作为媒介传播的,国际知名报刊网站发布的时事新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所用语言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反映,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有选择地阅读这些材料,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实际运用中的英语。

67 说明型 expository type 系统地实践:要求学生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表和阅读量。
(5)对学生阅读加以引导与评价 系统地实践:要求学生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表和阅读量。 突出语篇, 让学生熟悉篇章类型和文体图式,学会篇章结构的分析。篇章类型: 说明型 expository type 议论型 argumentative type 描写型 descriptive type 叙事型 narrative type

68

69

70

71 指导与检查:及时、定期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进行检查(可以用好词好句摘抄、讨论阅读内容、写阅读心得、测试阅读速度或阅读内容等方法)。

72 (三)初中英语阅读需要关注的方面 1.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速度 2. 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语境“猜词”技巧
3. 提高阅读提问层次,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4. 增加英语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5.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73 1.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速度。 (1)培养学生词汇记忆策略
 词汇是进行阅读的基础,很难想象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如何能完成阅读任务,更不要谈速度了。如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看一篇文章时很少会有生词障碍,速度提高是可预见的。 通过教授常见的构词法以及词汇记忆策略培训,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

74

75

76

77

78 (2)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阅读速度的提高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英语文章、书籍,使自己的阅读速度乃至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同时,广泛阅读也能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的积累。

79 2. 培养阅读中的语境“猜词”技巧。 在英语阅读中可以利用语境(各种已知信息)推测、判断某些生词的词义。猜测词义时,可利用以下线索:
  针对性解释是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思想,在文章中对一些重要的概念、难懂的术语或词汇等所作的解释。这些解释提供的信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利用它们猜词义比较容易。   根据内在逻辑关系推测词义是指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和判断相关信息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推断生词词义或大致义域。   外部相关因素是指篇章(句子或段落)以外的其他知识。有时仅靠篇章内在逻辑关系无法猜出词义。这时,需要运用生活经验和普通常识确定词义。

80

81

82 3. 提升问题层次,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1)课堂上的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立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2)选择不同的题材,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是通过认知活动使这种能力得以发展的,也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中得以发展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必须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难度适中、题材丰富、有趣的语言材料,谜语、幽默、寓言、世界名著等均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83 4. 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初中教材课文涉及面广,但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要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要将课堂阅读活动延伸到课外。具体方法:   (1)每周选择几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让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2)信息整合法。根据课文实际,运用如自制课件、网络、出版社电子平台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将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

84 5. 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85 ①要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首先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熟悉话题,使他们有话可讲;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①要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②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设置情景,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做到全员参与。

86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能力。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理解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87 Thank you!


Download ppt "贯彻课程标准 优化阅读教学 培养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