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性別與經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性別與經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別與經濟

2 講題重點 1.性別與經濟的理論與實際 2.女人撐起半邊天 3. 家庭與性別分工(I): 家務經濟學
4.家庭與性別分工(II): 台灣家族企業的性別邏輯

3 性別與經濟 從古自今,性別是經濟活動如何被組織起來的為主要方式。

4 性別分化的經濟活動 不同性別被連結到不同的經濟部門 家庭內外 職場與職位的隔離 結果: 造成不同性別收入不平等

5 性別不平等的現實 全球女性的收入只有男性的一半,女性擁有的財富只有男性的十分之一

6 性別文化的影響 性別文化指的是重男輕女的價值、男主外女主內的規範 是否參與勞動力市場 性別文化 教育的質與量 職場的不平等 個人的角色與期望
收入不平等 雇主偏好 求職、晉升的網絡 性別文化指的是重男輕女的價值、男主外女主內的規範

7 台灣的例子 女性受雇者的每月平均所得約是男性的68%
男性勞動人口中有7%是民意代表、企業主管或經理,女性勞動人口只有1%屬於此一階層。女性中有40%從事事務性與服務性的工作,男性只有17%。

8 美國的例子 1960年代,女性收入是男性收入的59%,2000年時,女性收入是男性收入的74%
有大學文憑的女性賺取大學肄業的男性一樣多的收入

9 女人撐起的半邊天

10 經濟活動的全貌 市場交換 國家再分配 家庭內的互惠

11 長期以來經濟學分析的經濟活動只限於市場,並不考量維持生計的整體活動。造成的後果是低估女性的經濟投入。

12 家庭與性別分工(I) 家務經濟學

13 主流經濟學的長期缺席 照顧與家務作為經濟活動的議題長期受到主流經濟學忽略的原因:
無酬照顧或家務工作乃由具有利他主義的家庭成員提供,主流經濟學只分析基於自利而在市場上進行交換的行為。

14 看不見的經濟 現代經濟學長期只關心市場活動 被忽視的經濟活動多半和女性有關(維持人類生存的養與育、照顧、家務等活動)

15 Invisible Heart vs. Invisible Hand
延伸閱讀 Nancy Folbre 的名著Invisible Heart (中譯本<心經濟、愛無價>)

16 From family economy to family wage economy (性別與經濟, Richard Swedberg)

17 照顧與性別不平等 在工業社會,性別不平等中的一個重要來源是照顧工作的分工不平等。
一方面無酬的家務勞動大部分是女性擔任,影響他們的經濟安全;另一方面,市場中的照顧工作也多由女性擔任,這部份的薪資多比其他工作低薪,也是女性收入平均較男性低的原因。

18 新家庭經濟論 新家庭經濟論:由Gary Becker提出,主張將家庭視為一生產單位(不只是消費單位),和企業一樣,家庭也在生產產品(大家的身心健康、生活環境、小孩),生產這些產品也需要投入資本,主要的就是時間成本。

19 新家庭經濟論的貢獻 新家庭經濟論注意到家務勞動需要被分析,有人付出時間成本提供照顧,因此將主流經濟學的研究延伸到家務分工。

20 新家庭經濟論的問題 這派理論對於為什麼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有以下命題:
性別分工乃是最大化家庭利益的理性選擇,由於女性花比較少時間在勞動力市場,得到比較少的薪水,付出給家庭的時間成本比較低,所以家庭協商的結果通常是由女性付出更多的時間給家務與照顧。

21 經濟社會學的批評 循環論: 女性較少付出給勞動力市場---低薪資----低時間成本----付出較多給家務----較少付出給勞動力市場----…….

22 不關心性別平等問題:當新古典經濟學主要的關心是一時的效率,他們傾向忽略長時期的分配平等問題。

23 個人論:新古典經濟學強調個人的理性選擇,忽略結構(勞動力市場)和文化(性別角色期望)帶給個人的限制。

24 家庭與性別分工(II) 台灣家庭企業的性別邏輯

25 台灣是老闆島!!!

26 無酬家庭企業工作者 從就業身份的角度來看,小型企業林立顯示許多創業小頭家的興起;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現象亦同時意味著一群「無酬家屬工作者」的存在。

27 五分埔的經驗研究 〈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案例的分析〉,李悅端、柯志明,《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七期,1994。

28 主要探討的問題是: 以家戶做為商品生產基本單位的小型企業,其家戶成員參與生產的過程為何? 家戶內性別、代間的層級關係又如何影響家戶成員的參與及工作安排?

29 從五分埔成衣業的研究著手,探討台灣小型成衣製造業在零細化生產和仰賴女性勞力的特性下,家戶成員,尤其是女性,如何被嵌進特定的勞動體制內以進行商品生產的活動,而性別關係如何模塑家戶成員參與商品生產的角色及其勞動經驗。

30 由於被視為附屬於業主(男性家長),女性家戶成員,尤其是已婚婦女,除了提供無薪勞動的面向外,其所扮演的多元(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經濟功能往往遭到忽略。

31 就台灣小型企業內女性(尤其是老闆娘)參與生產的性質與轉變過程,以及伴隨而生的家庭企業內部性別關係的變遷,提供一個初步的分析。

32 產業特色 成衣業是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機器取代人力的可能性低。企業經營獲利的關係通常不是取決於資本的規模或技術的複雜程度,而是如何取得更多的勞力投入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設備。

33 成衣產品一般是流行導向的。內銷廉價成衣市場上,產品生命週期短、淡旺季鮮明,訂單期限短促。
五分埔的成衣製造業,由於上述產業特性的限制,只得採取小規模的經營,並廣泛的使用家戶內的勞力。

34 女多男少的職業 在女性以廉價勞力角色參與成衣業的歷史過程和既有性別職業觀念的相互作用下,造成成衣業性別分配相當不平均。
由於仰重女性勞力,成衣業對勞力使用的安排受到女性從屬地位和家庭生命週期運作的影響。

35 成衣製作的組織

36 在小規模雇工生產的五分埔小型成衣製造業中,企業內部的組織層級大致可以劃分出兩個部分:參與直接生產的雇工以及經營兼參與部分直接生產的家戶勞力。配合節省雇用成本,「賺自己的工」的動機,除了頭家本身外,家戶成員,尤其是老闆娘,成了最牢靠且高效率的人力資源。

37 工作的內容

38 傳統家戶的性別分工,男主外女主內,仍延伸作用於目前五分埔小型成衣製造業的工作安排,尤其是生產上依賴代工程度大和下游客戶以中盤商為主者更明顯。

39 在生產組織上仰賴廠內雇工及銷售管道上以小販為主的五分埔成衣製造業,主要的生產及交易過程大抵於廠內進行,夫妻間內外分工較不明顯,同時參與各類工作項目的機會較高。

40 相對的,外務性質工作的增加則夫妻間分工的內外之別較為明顯,老闆娘的工作定位更貼近於「廠長」的角色

41 性別分工(I) 依照性別文化認為女性細心手巧因此負責縫製,男性肌肉較強負責裁燙。在工作需要下,女性會跨越傳統(縫製)工作的範疇來從事裁燙工作,但男性卻受限於刻板的工作印象而罕見進入縫製工作行列的。如同一位男性受訪者所言:「男人車衣會被別人笑,而且沒前途」

42 家族成員的分工 式樣通常由業者夫妻共同決定。縫製工作(車)一般依賴女性雇工,車工出身或熟諳技術的女性家戶成員(如業主姊妹或及於工作年齡的女兒)也常被安派於縫製的工作,老闆娘(「頭家娘」)則在人手不足時加入。裁剪、整燙等較粗重的工作通常由頭家或男性家戶成員負責。

43 性別分工(II) 另一種性別分工指涉依據性別的差異而在家庭和經濟領域上被賦予不同的責任,「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
家戶內/家戶外之區分,並非指涉形式上具體的家屋空間或者是經濟上的工作範疇而已,更重要的是意識型態上的家戶內/家戶外,賺取收入者(bread-earner)/依賴者(dependant)之分。

44 男性做為一家之主,為對外賺取收入的代表者;女性則為在家戶內維持家務的角色,依賴家長的經濟收入。

45 老闆娘的工作 廠內雇工的管理,如技術上的監督、指導或女工間工作糾紛的排解,日常生活食宿的照應,概由老闆娘負責。多數工廠提供工人住宿,廠內雇工和家人的三餐由老闆娘料理。

46 外務性的工作,例如與代工間的溝通協調,與中盤批發商的應酬往來做交易相關決策等事宜,接洽者必須有足夠的「權力」做現場決定,因此必須由具「代表性」的、身為「一家之主」的男性家戶成員負責。

47 傳統以男性為首的社會環境具現於許多受訪者的陳述:「很多人不跟女人談生意。」在企業名片上的頭銜幾乎全是以男性家長為首,而票據往來的戶頭亦以男性頭家為主。

48 企業內家戶成員的分工可以得知老闆娘在小型成衣企業營運工作的參與上已不只是處於邊緣性的、補充性的角色。
老闆娘隨著經營上的參與增加了在企業及家戶內的經濟決策權與自主性,但意識型態上性別角色──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仍影響著企業內工作安排上的性別分工。

49 小型企業的營運和家戶生活形成密切的關係,家戶提供了小型企業營運的場地、創業和生產的資源(包括生產要素及人際資源)以及必要的勞力。小型企業業者往往透過家庭責任動員家戶成員參與企業營運工作。

50 家庭的親情紐帶和家庭財產共有共享的觀念使的家戶在進行商品生產時有別於一般建基於勞資生產關係的企業

51 家戶做為一生產單位其特性是家戶成員的集體投入以追求家戶財產收入的極大化,然而並未計算個別家戶成員勞動投入(時間及工作量)的多寡以區分勞動報酬。

52 在五分埔的案例中,管理家庭的財產、控制支出的家長通常以「零用金」的形式發給家戶工作成員報酬。家戶成員參與家庭企業工作所收受的勞動報酬不同於依勞動市場價格決定的薪資,特稱之為「無薪」家屬工作者。

53 子女的責任與權利 子女的工作參與因家庭生命週期而有階段性不同的形式。同時,家庭角色的差異醞涵著不同的家庭權利與義務。因為不支薪的家屬工作者,對於兒子和女兒/妹妹卻有著不同的參與過程及意義。女兒的參與是過渡性質的,往往因為結婚而結束參與,兒子,特別是長子,則以結婚為正式繼承的起點。

54 女兒婚後從屬於另一父系家庭,因此在學業完成和結婚這段期間是屬於「過渡的」、「暫時的」性質。在此期間,女兒對家庭的回饋義務特別被強調。

55 在小型企業勞力需求強烈的情況下,女兒(尤其最年長的女兒)經常被留置於家中工作,直到結婚。女兒在小型企業中「幫忙」性質的角色及過渡性的位置影響其受教育的機會和工作選擇的自主性。

56 家戶成員的重組不但呈顯出從母親、妹妹、女兒至媳婦對小型企業不同角色的工作參與遞補順序,更揭露出小型企業內傳承的性別分工。

57 女兒必須藉著結婚來脫離家庭企業的參與,並藉著先生的職業來改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對原生家庭的責任甚至延續至婚後,但在企業內的位置則從不支薪的家屬工作者轉變為支薪的受顧者,象徵對父親家庭的責任轉移至對丈夫的責任。

58 在許多受訪者的主觀認知中,家庭和個人的利益是不互相衝突的。如同自稱「在家幫忙的女兒」的H所言,「為了家庭也就是為自己好」,她強調「家庭是每個家戶成員共有的」。在講求家庭和諧,長幼有序的意識型態中,個人的權益經常必須置於整體權益(家庭團結和經濟穩定)下來談。

59 就自營商品生產的家庭企業而言,家戶不僅是匯集收入的財產單位,也是一個擁有親屬情感紐帶的工作單位。

60 家庭企業在家庭中「自然的」、親密的血緣紐帶和內化的家庭責任作用的基礎上,結合家戶成員進行商品生產,透過市場交換以幫助企業/家戶進行財產積累,並於經濟面臨困難時透過家戶成員的互相支持以共度難關。

61 家庭制度的權力層級亦隨商品生產活動而被再製。在家庭企業的運作裡,既存的家庭角色規範和責任仍作用於不同性別及世代間。在不平等的權力關係中,成員間的矛盾和衝突難以避免。

62 隨著技術的改變與老闆娘對營運工作的參與,企業內男女分工的客觀界線早已模糊,但性別卻仍然繼續作用於企業內的經濟分工。


Download ppt "性別與經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