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妇产科护理学 第二十二章 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妇产科护理学 第二十二章 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妇产科护理学 第二十二章 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2 学习目标: 1.掌握妇女保健的服务范围、妇女各期保健及生殖健康定义。 2.熟悉妇女劳动保护法规、妇女保健常用的统计指标。
3.了解妇女保健的目的、意义、妇女保健工作的组织机构。

3 第一节 妇女保健概述 (一)妇女保健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积极的预防、普查和保健措施,做好妇女各期保健,以降低患病率,消灭和控制某些疾病及遗传病的发生,控制性传播疾病,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4 (二)妇女保健的服务范围 妇女保健的服务范围涵盖妇女的一生,包括身体保健和心理-社会方面的保健。 (三)妇女保健工作的组织机构 1.行政机构:妇幼卫生司,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设妇幼卫生处 2.专业机构 3.健全妇女保健网

5 (四)妇女保健工作的方法 妇女保健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三级妇幼保健网的作用。应有计划地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水平。 在调研基础上,制定防治措施,做到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 为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制定、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管理与监督。

6 第二节 妇女保健工作任务 妇女保健工作应以预防为主、保健为中心、基层为重点,密切结合临床,防治结合。
第二节 妇女保健工作任务 妇女保健工作应以预防为主、保健为中心、基层为重点,密切结合临床,防治结合。 开展以生殖健康为核心、贯穿人生整个过程的保健。 维护和促进妇女身心健康,定期进行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普查普治。 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率,控制疾病及遗传病的发生,阻断性传播疾病播散,不断提高我国妇女的健康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 (一)加强妇女各期保健 1.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是指12~18岁之间的时期。
此期是女性性器官和性心理逐渐发育的时期,青春期保健的目的是保护青春期发育的正常进展。 其内容包括青春期卫生宣教、适当的性教育、心理辅导及此时期常见疾病的防治,要使青春期少女了解女性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知识,认识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懂得如何正确保持心理健康及经期卫生,避免发生疾病。

8 2.婚姻保健 为了能在婚后生活融洽、美满,应做好婚前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法律上规定的不宜结婚的某些疾病。
对一些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应说明情况,劝说不要结婚或婚后不要生育。 教给青年男女一些性生活、生育与避孕的知识,双方共同做好计划生育。

9 3.孕期保健 为了保护孕妇身心健康及胎儿正常发育,预防产科并发症,应做好孕期保健。
孕期保健要从早孕开始,对孕妇进行有关优生优育相关知识宣教,加强产前检查,避免有害因素,自妊娠3个月开始,定期做产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防治。 对有遗传病家族史或异常分娩史者,应进行遗传咨询,以确定是否继续妊娠。 妊娠期的心理状态分3个时期:较难耐受期、适应期和过度负荷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10 4.产时保健 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重点抓好“五防”即 ①防难产:严密观察产程,推广使用产程图,及时处理。
②防感染:严格执行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接产。 ③防产伤:严格执行产程处理常规,正确处理难产,掌握剖宫产指征。 ④防出血: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 ⑤防窒息:防胎儿宫内窘迫,正确处理新生儿窒息,高危产妇要加强监护。分娩期产妇的心理问题是不适应分娩环境、焦虑紧张、恐惧及依赖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安慰产妇,提倡开展家庭式产室,有家人陪伴,消除产妇的焦虑和恐惧。

11 5.产褥期保健 产褥期产妇应注意外阴部的清洁、饮食营养、睡眠、预防产后尿潴留。
夏季室内注意通风,避免中暑。指导产妇做产褥期体操,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按时做产后检查并落实避孕措施。 产褥期妇女常见心理问题是焦虑和产后抑郁症,影响产妇的恢复和母乳喂养,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应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况,协同家人进行心理疏导。

12 6.哺乳期保健 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一般长10个月左右。
由于母乳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质和量均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及需要,是婴儿最适宜的食物,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指导母乳喂养与哺乳期卫生,包括乳汁分泌因素、喂养方法及乳房护理等。

13 7.围绝经期保健 绝大多数妇女可逐渐适应围绝经期生理改变,无需处理。
部分妇女也可出现一系列主自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及心理障碍,影响工作、生活及个人身心健康。 应加强围绝经期的卫生知识宣教,解除顾虑,保持精神愉快,注意月经变化,保持外阴部清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14 8.老年期保健 国际老龄学会规定60~65岁为老龄前期,65岁以上为老龄期。老年妇女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使她们容易患各种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健康长寿是老年期保健的重点。应注意: ①保持生活规律,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但要避免劳累,不宜长时阅读、看电视等。鼓励她们根据个人体力和精力,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适当参加社会活动。 ②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含糖食物,以防体重增加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5 (二)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 普查普治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工作。
有计划地深入到工厂、农村、 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35岁以上妇女每1~2年普查1次。 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是贯彻预防为主,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主要措施。 普查内容包括:内、外生殖器检查,乳房检查,宫颈刮片,阴道分泌物检查,必要时行活体组织检查,检查后应详细记录,及时治疗,并分析发病原因和规律,制定防治计划降低发病率。

16 (三)提高产科质量、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妇女保健的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卫生保健水平,因此必须认真推行优生优育工作,开展遗传咨询服务,对出生缺陷、遗传病做到早诊断、早处理。 开展围生期保健工作,使孕产妇得到系统管理,对胎儿生长发育状况及高危孕妇加强监护,防治妊娠并发症。 提倡住院分娩,普及科学接生,正确处理产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围生儿、孕产妇死亡率,防止和降低先天畸形和有遗传疾病的新生儿出生,以提高人口素质。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普及节育知识,推广以避孕为主的综合节育措施,对育龄夫妇进行指导和实施安全有效的节育方法,降低人工流产手术率,努力提高节育手术质量,确保受术者的安全和健康。

17 (四)做好妇女劳动保护 3.产期 女职工产假为90天,难产者增加产假15天,多胎生育每多生一个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执行计划生育的可按本地区本部门规定延长产假等。 4.哺乳期 哺乳时间为1年,每班工作应给予2次授乳时间,每次授乳时间单胎为30分钟,婴儿未满1周岁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上夜班。 5.围绝经期 经医疗机构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者治疗效果不佳,已不适应现有工作时,应暂时安排其他适宜的工作。 6.其他 妇女应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法规,但也有不育的自由。女职工的劳动负荷,单人负重不得超过25㎏,2人负重不超过5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与日俱增。为保护妇女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的安全及下一代的健康,我国政府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现将有关内容简介如下: 1.月经期 女职工在月经期不得从事装卸、搬运等重体力劳动及高处、低温、冷水、野外作业。 2.孕期 孕期在劳动时间进行产前检查,可按劳动工时计算,不得加班、加点,妊娠满7个月后不得上夜班。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

18 (五)注重妇女保健宣传 1.加强领导 各级妇幼保健及医疗机构都应有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宣传,同时又要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工作。
1.加强领导 各级妇幼保健及医疗机构都应有专人负责妇幼保健宣传,同时又要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工作。 2.宣传原则 应重视宣传教育的科学性和群众性,以科学道理深入浅出进行正面教育。对不科学的封建迷信思想应揭露其危害性,不提倡恐吓、夸大、强迫、命令等方法。 3.宣传方式 宜通俗易懂,结合实际采用板报、图片、幻灯、录像、电视、电影、网络、展览会、文艺专场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医疗单位可设立咨询室和宣传栏,对就诊者进行宣教指导。

19 (六)培训妇幼卫生保健队伍 为适应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需培训大批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都应有计划地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和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能力。

20 第三节 妇女保健统计方法 妇女保健统计法是用统计数字评价妇女保健工作质量,并根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制订工作计划和开展研究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统计时要求收集资料完整、准确 可靠,数据分析要有科学性, 各种定义及计算方法需统一 标准。 妇女保健常用的统计指标如下:

21 (一)妇女病防治工作常用统计指标 1.妇女病普查率=期内(次)实查人数/期内(次)应查人数×100%
2.妇女病患病率=期内(次)患者数/期内(次)实查人数10万×10万 3.妇女病治愈率=患病治愈人数/患病总人数×100%

22 2.孕产期保健质量统计指标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期内患者数/期内孕妇总数×100% (2)高危孕妇发生率=期内高危孕妇数/期内孕(产)妇总数×100% (3)产后出血率=期内产后出血产妇数/期内产妇总数×100% (4)产褥感染率=期内产褥感染产妇数/期内产妇总数×100% (二)孕产期保健常用统计指标 1.孕期保健统计指标 (1)产前检查覆盖率=期内接受一次及以上孕期检查人数/期内孕妇总数×100% (2)产后访视率=期内产后访视产妇数/期内分娩的产妇总数×100% (3)住院分娩率=期内住院分娩产妇数/期内分娩的产妇总数×100%

23 3.孕产期保健效果统计指标 (1)围生儿死亡率=(孕28足周以上死胎、死产数+出生后7日内新生儿死亡数)/(孕28足周以上死胎、死产数+活产数) ×1000‰ (2)孕产妇死亡率=年内孕产妇死亡数/年内孕产妇总数10万×10万 (3)新生儿死亡率=期内出生后28天内新生儿死亡数/期内活产数×1000‰

24 (三)计划生育统计指标 1.人口出生率=某年出生人口数/该年平均人口数×1000‰ 2.人口死亡率=某年死亡人数/该年平均人口数×1000‰
3.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 4.计划生育率=年内符合计划生育的活产数/同年活产总数×1000‰ 5.节育率=实施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夫妇任一方数/已婚育龄妇女数×100% 6.绝育率=男和女绝育数/已婚育龄妇女数×100%

25 第四节 生殖健康 (一)生殖健康的概述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了生殖健康的定义,同年9月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又将生殖健康写入“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 WHO给“生殖健康”定义为“在生命所有各个阶段的生殖功能和生命全过程中,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没有疾病和虚弱”。 生殖健康是以人为中心,把保护妇女健康提高到人权水平,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标准,通过增强妇女权利和提高妇女地位,最终达到降低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的目标。

26 (二)生殖健康的主要内容 生殖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 的性生活。 ②有生育能力。 ③可以自由地、负责任且不违
反法律地决定生育时间和生 育数目。 ④夫妇有权获知和获取他们所 选定的安全、有效、可负担和能接受的计划生育措。 ⑤有获得生殖健康服务的权利。 ⑥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并生育健康的婴儿。

27 (三)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妇女在社会及家庭的地位也直接影响着生殖健康,随着社会发展妇女地位和受教育水平提高,妇女健康意识增强,有权利参与生育活动的决定,妇女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可获得优质保健服务,确保母婴安全,妇女在性生活与生育方面既能做到与男性平等,又有自主权,对社会也负有责任和义务。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还有众多,如疾病、遗传、环境、社会发展、文化、烟酒、毒品等。 疾病占最重要的地位,如生殖系统的疾病:生殖器官炎症、肿瘤、发育异常、不育、性传播疾病等对生殖健康有很大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婚姻与家庭观念、性与生育等行为影响着生殖生理和心理,妇女的婚育年龄与生殖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婚姻家庭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的不同生命周期、夫妻文化程度、人口变化以及家庭暴力产生的。 其中文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女性的文化水平较高,自我保健意识较强,可保证家庭的营养状况,减少早婚早育,加强孕产期保健,科学照顾婴幼儿,做好家庭计划生育。

28 (四)生殖健康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殖健康的需求在不断增大。
虽然健康意识和健康保健得到很大提高,但与妇女有关的妊娠、分娩、避孕等健康问题仍普遍存在,而且由不安全性行为引发的非意愿妊娠、未成年人性行为、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迅速增加,特别是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使得人类的生殖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

29 我国的生殖健康状况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巨大的进步。
1988年的中国生育抽样调查资料,已婚育龄妇女的节育率为71.10%。 婴儿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122.3‰下降到80年代的39.3‰。生殖健康状况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达、医疗条件完善的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较好,生殖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农村,但未成年人妊娠、人工流产及性传播疾病也高于农村。 贫困地区因医疗条件的限制,婴儿死亡率及孕产妇死亡率仍较高。 此外,医疗保健服务部门在提供生殖健康和保健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还不能满足优质服务和规范服务的要求。

30 我国生殖健康领域的发展正转向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生殖健康的服务人群正由非健康人群转向健康和亚健康人群。
生殖健康的服务形式正由医疗服务转向预防、医疗相结合的服务形式。 具体体现在实行和推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开展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建立健全基层社区医疗保健和技术服务的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网络,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服务标准,扩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注重特殊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 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开展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宣传。

3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殖健康服务领域必须向提供全方位的生殖保健优质服务方面过渡,如提高妇女地位、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实施优生优育、提高性生活安全与质量、防治性传播疾病等,逐步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 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提出的,所有国家应尽早不迟于2015年通过初级保健制度,为年龄适合的所有人提供生殖保健,即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 为此加大生殖健康宣传,扩展生殖保健的服务范围,提高生殖保健的水平十分必要。

32 (五)护理人员在生殖健康中的作用 护理人员应熟悉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社区保健、卫生宣教等方面发挥多元化的作用。
通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为人们提供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生育健康婴儿及科学育儿知识、围生期保健教育和服务、简明实用的计划生育方法,提供性传播疾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 生殖健康包括了人类一生各个年龄阶段的保健,涉及社会、经济、心理、环境、人权、法律、伦理等多个相关领域。 要促进和改善生殖健康,就必须提供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优质生殖保健,满足人类各个不同时期的生殖健康需求各种最广泛的信息、技术和服务。 简明实用的计划生育方法,提供性传播疾病及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

33 在社区保健工作中,护理人员可通过宣传手册、讲座、板报、定期家庭访视等形式,向妇女及其家庭进行生殖健康指导,使她们认识到婚姻家庭、性生活、生育、文化水平等直接影响生殖健康。

34 实现WHO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国际卫生目标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确保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生理阶段健康、安全和幸福,保证儿童的生存及健康成长是生殖健康赋予我们的责任。 护理人员应以人的生殖健康为中心,开展从身体到心理、从医院到家庭、从群体到个人的多种多样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为保证人类的健康与幸福做出应有贡献。

35 谢谢!


Download ppt "妇产科护理学 第二十二章 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