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自然與生活科技 外來物種報告 教導老師:蔡文玉 簡報編輯:廖晨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自然與生活科技 外來物種報告 教導老師:蔡文玉 簡報編輯:廖晨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然與生活科技 外來物種報告 教導老師:蔡文玉 簡報編輯:廖晨希

2 認識巴西龜 巴西龜學名:(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正名:紅耳龜 原生地:美國 類別:水陸兩棲嘅龜。
看起來醜醜的ㄟ 也不剪指甲

3 型態特徵:背甲扁平略呈橢圓形,後緣略成鋸齒狀,趾有利爪,後腳有蹼。頭部兩側眼後有明顯的紅色縱紋,喉部有黃色細條紋,背甲為橄欖綠色或綠褐色上有黃色條紋,腹部為黃色有黑色斑紋。 本種雖稱之為巴西龜,但卻不產於巴西,到底是為什麼而稱為巴西龜並不得而知。 龜類都要曬太陽,像在水池中被放生的巴西龜常見烈日下伸出頭 足四肢,閉著眼睛。曬太陽可殺滅龜殼上細菌,可防止殼軟脆, 可取暖。主要是需要紫外線。享受陽光時,不只待水裏曬,不隔 著玻璃,因紫外綠易被阻隔。曬太久忘了收回,可設置半水處完全暴露 在陽光下亦可泡在水裏。每日曬1~2小時,定時軟牙刷刷洗龜背,除寄生 蟲。

4 有關巴西龜 科 名:澤龜科 別 名:密西西比紅耳龜、紅耳泥龜 分 佈:北美洲、中美洲與南美洲(目前已引進到全世界)。 棲居在溫暖的淡水河流、溪澗、池塘、湖泊等地。 生態習性:本種可算是最有名且最廣被飼養的澤龜,一年可產 卵數次,每次產約6~11枚卵,卵於60~75天後孵化,雄龜在2 ~5年左右到達性成熟。本種屬雜食性,以小魚、小蝦及藻類為 食,但幼龜時期較偏向肉食性。適應力相當強,一年四季皆可 發現其活動,沒有冬眠現象。巴西龜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地方都 有明顯的歸化現象,在全台灣中、低海拔之湖沼、溪流,公園內,皆可發現其蹤跡。

5 巴西龜的外觀和習性 肚子餓 體長:背甲20-28公分 --1--牠的適應力很強 --2--身體耐寒 --3--食量奇大

6 巴西龜的棲息地與發生的原由 棲息環境:一般河湖沼澤地區 原本由商人引進,作--觀賞--用途。
它曾作為[寵物]販售到世界各地,因[外貌不佳], 常遭棄養 在台灣不到20年就逐漸取代了台灣的斑龜成為台灣最普遍的龜類,而且還是台灣最早引進的龜類呢

7 巴西龜造成的影響 --1--巴西龜有強烈的侵略性,會攻擊其他幼龜。
--2--巴西龜放生幾年後,就會排擠其他同類龜,掠奪當地生態資源,破壞當地生物多樣性。 --3--進口龜身上多有疫病,容易造成其他種類烏龜感染。

8 我們 應 該這樣做 為了保持我們台灣原始的特有種和一切台灣的物種能夠長久繁衍,我們應該像引進外來種說: NO

9 資料來源 相關網站 谷歌 維基百科 雅虎 END


Download ppt "自然與生活科技 外來物種報告 教導老師:蔡文玉 簡報編輯:廖晨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