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政治之外交篇 制作人:寇广鹏 王琳 李珂珂 崔新钰 王奕添 韩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政治之外交篇 制作人:寇广鹏 王琳 李珂珂 崔新钰 王奕添 韩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政治之外交篇 制作人:寇广鹏 王琳 李珂珂 崔新钰 王奕添 韩鹏

2 外交史上经典名言 :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丘吉尔
外交史上经典名言 :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丘吉尔

3 旧中国屈辱外交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95《马关条约》 1900《辛丑条约》 2017/9/11

4 旧中国屈辱外交 自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以军事侵略为前奏, 在政治上侵犯中国主权,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文化上麻醉中国 民众。中国在外交上被迫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发生急剧变化,中 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7/9/11

5 新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二 、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三、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 四、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 五、新时期的外交

6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新中 国成立初期,中 国外交的首要任 务是:彻底摧毁 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控制,恢复国 家的独立和主权。
毛泽东提出三大外 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 “一边倒”

7 为实施这一战略,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中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 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2年底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 等的思想 1953年底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 具体事件--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 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进行大 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中 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中国安 全。中国遂决定应朝方要求派 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在军事和外交两条战 线同美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终 于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 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9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954年4月,中国 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 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 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 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高超 外交艺术,同其他与会国一 道,排除了美国的干挠,为 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 作用。

10 亚非会议 为促进亚非国家团结与 合作,中国积极支持并参加了1955 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 非会议。这是战后第一次由亚非国 家自己举办,而没有西方殖民国家 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总理为首的中 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 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挫败 了美国破坏和分裂会议的图谋,推 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 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为 加强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作出了重 要贡献。 周恩来在会议上发言

11 取得的成果 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 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 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12 二 、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在动荡的世界局势 中,各种国际力量经历了一个分化与改组的过程,苏联走上与美国 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苏美两国力图保持两极格局,它们既对抗又 妥协,既争夺又勾结。为使自己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美苏加强了 对各自盟国的控制,从而加剧了两个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帝国主义阵营也矛盾重重。与此同时,亚非拉 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西方殖民体系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国家 宣布独立,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 重大影响。 在这段时期内,美国仍继续推行其敌视中国的政策,它 不仅保持其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 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中苏边境和 蒙古增派重兵,直至挑起边界流血冲突,从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 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中国曾希望通过谈判缓和同美国和苏联的紧张 关系,并为此做出了重大努力,但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观。

13 “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的提出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 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主席冷 静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 “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 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 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 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 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 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 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 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 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 主义。

14 中国这一时期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 第三、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 第四、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两个中国”的 阴谋

15 成果 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出 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 五十个。中国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在 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6 三、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 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 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 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 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 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 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 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17 中苏举行边界谈判 七十年代,苏联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中苏举行了边界谈判,但毫无进展。考虑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名存实亡,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再延长该条约,中苏两国正式结束同盟关系。

18 1971年,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

19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1972年9月25日至1972年9月30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毛泽东主席于1972年9月27日会见了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并于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20 中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从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直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经过直接会谈,于1972年2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取得突破。

21 1973年1月,中美决定互设联络处,1979年1月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美,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邓小平访美 中美正式建交

22 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 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 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23 四、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初 这一时期,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 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下降。美 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 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 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24 邓小平同志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 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 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 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 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 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25 1989年5,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同邓小平同志举行了最高级会晤,本着“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与此同时,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6 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 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 人时提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 解决香港问题。

27 “一国两制”带来的成果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8 五、新时期的外交 20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两极格局终结, 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 继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的两大问题。在相当长的 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 旧秩序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借口“人权”等问 题,以政治、军事、经济手段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 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很不安宁。 面对新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创造 性地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 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积极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 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29 新时期的多边外交 四项原则: 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对外政策: 实行不结盟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0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是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在中国成立,用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合作组织。

31 2001年10月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32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3 欧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协议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

34 总结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外交经过充实、调整和发展,政策 更加完善,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经受了国际 风云的严峻考验。展望未来,世界正处在大转折之中。世界格局多 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的调整。要 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世纪之交,中 国外交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加 强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和应变意识。要从国际形势演变的总体趋势 上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 战,趋利避害。我们一定要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在以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不断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 一步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自己 的贡献。

35 外交是智者的 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也有人认为外交的决定性 因素是国家利益,同时外 交也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 雨表。那么你认为的关系 外交的因素是什么呢?


Download ppt "中国政治之外交篇 制作人:寇广鹏 王琳 李珂珂 崔新钰 王奕添 韩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