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学目的 1.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抗原性变异与流行的关系;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与用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学目的 1.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抗原性变异与流行的关系;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与用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学目的 1.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抗原性变异与流行的关系;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与用途。 2.熟悉:肠道病毒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三个血清型,致病性,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3.了解:其它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

2 第二十八章 呼吸道病毒

3 能侵犯呼吸道并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称为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概念: 能侵犯呼吸道并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称为呼吸道病毒。 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其它呼吸道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等

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1.形态:球形、丝状等(初分离时可见) 2.结构: ⑴ 核心:含7–8段单股RNA及包绕其周围的核蛋白、RNA多聚酶三种成分。核蛋白具有型的特异性,是分型的依据。

5 ⑵ 基质蛋白:保护核心并维持病毒外形。 ⑶ 包膜:双层类脂膜及两种刺突。 血凝素(HA):能凝集RBC,并能吸附细胞,引起感染。 神经氨酸酶(NA):有利于病毒的释放和扩散,也与病毒的感染有关。

6 流感病毒结构模式图

7 (二)抗原构造、分型与变异: 1.分型: 甲型 乙型 流感病毒 丙型 分型 原甲型 亚甲型 亚洲甲型 香港型 甲型流感病毒 分亚型 内部抗原
(M、NP) 甲型 乙型 丙型 流感病毒 分型 原甲型 亚甲型 亚洲甲型 香港型 表面抗原 (HA、NA) 甲型流感病毒 分亚型

8 2.变异与流行规律:甲型流感病毒最易产生变异。
⑴抗原性漂移:基因点突变,形成新的变异株,导致流感的中、小型流行。 ⑵抗原性转变:基因重组,形成新的亚型,引起流感大流行。

9 (三)培养特性: 1.初次分离用鸡胚羊膜腔,传代用尿囊腔。 2. 流感病毒可在犬肾细胞中增殖,最易感的动物是雪貂。 (四)抵抗力: 较弱,室温下感染性很快消失,对日光、干燥、紫外线、脂溶剂敏感。

1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经呼吸道传播在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局部炎症,病毒不入血,但释放毒素样物质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继发感染多发生于年老、体弱、抵抗力较差患者,最常见为肺炎。

11 2.免疫性: 免疫力1–2年,只对同一亚型有作用,以SIgA为主。 三、检查防治 1.检查:取含漱液或鼻咽拭子,接种于鸡胚羊膜腔,或用血清学方法诊断。 2.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盐酸金刚烷胺治疗。

12 第二节 麻疹病毒 一、病毒学特性: 1.球形颗粒150nm,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不分节段。 2.包膜刺突为血凝素和融合因子。 3.单一血清型。

1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潜伏期至出疹期均有传染性。 2.经飞沫、接触传染,引起麻疹,常并发细菌感染,偶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3.免疫力牢固,产生抗H和抗F抗体。

14 三、检查防治: 1.麻疹减毒活疫苗。 2.接触麻疹患者的易感者可注射胎盘丙种球蛋白作紧急预防。

15 第三节 冠状病毒 人类冠状病毒 感染人的呼吸道,是人类普通感冒的第二大病原,约10 % -30%的普通感冒由其引起,一般症状轻微,少有肺炎发生。 感染人的消化道引起人类轻度腹泻和胃肠炎。   

16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 冠状病毒科,有两个属。 包膜上有宽大并有间隔的刺突,形状似皇冠而得名。 毒粒直径约80-160nm大小
核酸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30kb。

17 此次发生的肺炎与众不同,早期出现呼吸困难, 并可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症,因此WHO和国际上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18 Coronavirus from SARS isolated in FRhK-4 cells
Coronavirus from SARS isolated in FRhK-4 cells. Thin section electron micrograph and negative stained virus particles

19 冠状病毒

20 第四节 腮腺炎病毒 1.球形,有包膜及NA和F刺突。 2.一个血清型,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3.经呼吸道传播引起腮腺炎,有时引起生殖系统炎症,获得性耳聋。是男性不育和儿童期获得性耳聋最常见原因。 4.预防用减毒活疫苗。

21 第五节 风疹病毒 1.球形,60nm,有包膜。 2.一个血清型。 3.致病性: ⑴妊娠6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有可能使胎儿发生先天性畸形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⑵临床症状类似麻疹,但症状轻。

22 第六节 呼吸道合胞病毒 1.RSV能在细胞培养中形成特殊的细胞融合病变,故而得名。 2.经飞沫传播,是引起婴儿下呼吸道病变(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的最常见病毒。

23 第二十九章 肠道病毒

24 共同特征: 1.球形,20–30nm,无包膜。 2.单股正链RNA,RNA具有感染性,并起mRNA作用。
3.在宿主细胞胞浆内增殖,引起CPE。 4.耐乙醚、耐酸,对热、干燥、紫外线敏感。 5.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多样。

25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一、病毒学特征: D抗原(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据此将脊髓灰质病毒分为Ⅰ、Ⅱ、Ⅲ型,三型间无交叉免疫。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一、病毒学特征: 1.有三个血清型。 2.培养特征:能在灵长类动物细胞中繁殖。 3.抗原特性: D抗原(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据此将脊髓灰质病毒分为Ⅰ、Ⅱ、Ⅲ型,三型间无交叉免疫。 C抗原(存在于空壳颗粒)。

26 严重者可有后遗症(肌肉弛缓性瘫痪)甚至出现延髓麻痹而死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粪–口 90﹪以上为隐性或轻症感染; 少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即为脊髓灰质炎; 严重者可有后遗症(肌肉弛缓性瘫痪)甚至出现延髓麻痹而死亡。

27 2.免疫性: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最主要的中和抗体是SIgA。三型间无交叉免疫。
三、检查防治: 婴幼儿和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减毒活疫苗糖丸。

28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1.病毒学特征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2.临床表现多样,在脊髓灰质炎已基本消失的地区,引起的感染更加突出。

29 第三节 轮状病毒 1.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尤如车轮故而得名。
第三节 轮状病毒 1.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尤如车轮故而得名。 2.分为7个组(A–G)A–C组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且A组最常见是引起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

30 轮状病毒负染电镜图(图示双层衣壳)


Download ppt "教学目的 1.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抗原性变异与流行的关系;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与用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