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2 作者简介 王实甫,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当时享有盛名,所作杂剧十四种。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 《西厢记》故事的来源、发展 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 宋·董解元的杂剧《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 元·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4 理清剧情结构 赶赴长亭 长亭饯别 临别叮嘱 夫妻分别

5 分析第一部分 [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6 [端正好]一曲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7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8 分析第二部分 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2、 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崔莺莺又是怎样一个人?请在文中找出理由。

9 人物形象 夫人 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崔莺莺 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

10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脱布衫]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11 分析第三部分 1、崔莺莺最关心的是什么?最担心的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 2、这部分中用了哪几个典故?有何作用?

12 关心与担心 崔莺莺最关心的张生的安危,最担心的是张生“停妻再娶妻” ,表现了她对爱情的珍重.

13 淋漓襟袖啼红泪 伯劳东去燕西飞 用典 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里表鸾有信频须寄 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及她对爱情的珍重.

14 分析第四部分 [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先前所写相同?
稍有不同,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15 化用的诗句: 碧云天,黄花地 阁泪汪汪不敢垂 蜗角功名,蝇头微利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阁泪汪汪不敢垂 —宋人《鹧鸪天》“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蜗角功名,蝇头微利 —苏轼《满庭芳》

16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出自元缜《莺莺传》中莺莺谢绝张生的一首诗 伯劳东去燕西飞 —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一春鱼雁无消息 —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17 典故成语: 十里长亭:古代驿路上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都是供行人休息和送别的地方。 举案齐眉:后汉梁鸿、孟光的故事。后形容夫妻相敬。
望夫石:古代神话。

18 红泪:王嘉《拾遗记》中薛灵芸的故事。后人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
司马青衫:白居易《琵琶行》最后两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鱼雁:指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的鱼、《汉书·苏武传》中的雁。 青鸾:古代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据说汉武帝时,西王母降临,青鸾先来报信。

19 总结课文 1、写作特点 ⑴情景交融 ⑵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 2、主题思想 歌颂真挚爱情,鄙视功名利禄

20 后人评价 《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 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 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Download ppt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