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原奇葩——豫剧 2017/9/11
2
中原奇葩——豫剧 常香玉 艺德常馨香 “谁说女子不如男”,常香玉以一出豫剧《花木兰》风靡艺坛,家喻户晓。 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逝世一周年。
3
概述(1)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4
概述(2) 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豫剧历史上有名的演员,据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优伶界中感叹为空前绝后之才”。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曹彦章等。
5
豫剧的历史沿革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据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6
历史沿革 另据同治年间,朱仙镇《重修唐明皇宫碑》记中所说,当时捐款的78个戏班,分属于商丘、许昌、新乡等地,足见其流布之广。在上述4个支派中,以祥符调的力量最为雄厚,它与沙河调、豫东调比较接近,一般统称为豫东调,以商丘、开封为活动中心,在发声上多用假嗓,音域较高,俗称“上五音”。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多用真嗓、音域较低,俗称“下五音”。前者激越、轻快,后者悲凉、缠绵。1927年后,出现了女演员王润枝、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等,她们先后在开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镇南等为陈素真、常香玉等编写了一批新戏,使豫剧的舞台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 1938年后,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一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等。
7
豫剧名剧简介:《朝阳沟》 《朝阳沟》——毫无疑问,《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
剧情:王银环是城里的高中毕业生,时值“大跃进”的高潮,她响应党的号召积极下乡务农,随既是同学又是未婚夫的拴保踏入朝阳沟。在劳动中,银环遇到困难,遭社员嘲笑,刺伤自尊,竟萌逃走之念。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幡然悔悟。 它的经典性都不容质疑。《朝阳沟》的音乐形象是划时代的,相信在豫剧史上不算空前也是绝后的。
8
《花木兰》 《花木兰》——木兰从军的故事流传极广,事见《木兰辞》。此题材的戏曲版本以马少波的京剧《木兰从军》较为知名,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花木兰》即由陈宪章据此移植,后又与王景中合作对剧本进一步加工。 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徐碧云、言慧珠等均有演出。 地方戏中也有不同版本面世,评剧名家崔连润的演出很有影响。
9
《七品芝麻官》 《七品芝麻官》又名《唐知县审诰命》,是豫剧名家牛得草的一出别具风采的喜剧性清官戏。“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台词风靡一时。 剧情是:明嘉靖年间,严嵩之妹诰命夫人依仗权势,纵子抢占民女林秀英,将林父打死。秀英表兄杜士卿与程西牛辩理,程被同伙误刺而死却栽赃他人……保定府清苑县令唐成下乡察看民情的途中,林秀英拦道喊冤,唐成让其先到按院告状,按察使令东司审理,东司装病,命西司审理,西司批转给知府,状纸遂又转给唐成。
10
《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由王实甫所著。明中叶时有人认为是关汉卿所作,或说王作关续。故事取自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 豫剧的《西厢记》也有不同的版本,阎立品以莺莺为主,常香玉以红娘为重。据说,几乎所以的剧种都搬演过该剧,此不一一赘述。
11
《秦雪梅》 《秦雪梅》这出戏许多剧种都有,其中又以豫剧名旦阎立品的演出最具盛名。
民间流传的有关秦雪梅的故事其大意是:秦雪梅的身份是皇姨,自幼许配商林为妻。商家落魄,商林寄居在秦府读书。一日商林外出,秦雪梅来至书房窥视其文,不料被提早回来的商林看到,由此犯下相思。商母为其治病的灵丹居然是让丫环爱玉替代雪梅与其完婚,商林知情后气重而死。雪梅到商府祭灵,知爱玉怀孕,便自此守节,一意教子读书,好在,子成人后得中状元。
12
《五世请缨》 《五世请缨》——该剧原名《十二寡妇征西》,又名《百岁挂帅》。
剧情:北宋,西羌作乱,元帅杨文广边关被困,孟强突围回朝搬兵,兵部主和,杨府主战。107岁高龄的佘太君带领8个儿媳、两个闺女和孙媳穆桂英等十二寡妇及重孙满堂,五代人上殿请缨,奔赴疆场,平定西羌,得胜还朝。 此剧经过几代老艺人的口传心授,去粗存精,不断完善。20世纪50年代初,剧作家陈宪章又从主题的鲜明、剧情的合理、节奏的张弛、人物的丰满、唱词的精炼等方面整理改编,更名为《五世请缨》,由常香玉领衔主演,唱遍了大江南北。
13
总的艺术特色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文辞通俗易懂。
五四以后,很多演员在原来的基础上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使豫剧发生了显著变化。 常香玉——《花木兰》
14
总的艺术特色(2)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 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
15
主要伴奏乐器(1) 伴奏乐器——二弦: 伴奏乐器——月琴:
16
(2) 板鼓: 手镲
17
豫剧的角色行当 豫剧的行当和班社,俗话说:“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18
角色行当(2) 正旦(又名青衣):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都在青年或中年,多穿青褶子服装,色彩都比较素雅。如《铡美案》里的秦香莲。 正旦:
19
角色行当(3) 武旦(又称帅旦):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一般分为刀马旦和短打武旦。刀马旦如《樊梨花征西》里的樊梨花,《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短打武旦在豫剧里较少。 武旦:
20
角色行当(4) 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多是穿短衣裳、短褂子、短裤子、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一般多为扮演青年女性。如《下陈州》里的西宫娘娘。 花旦:
21
角色行当(5) 老旦: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如《穆桂英挂帅》里的佘太君。
22
角色行当(6) 红脸(须生):豫剧四生行当中的头牌,相当于京剧里的老生,脸上勾着红色脸谱,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正面男性角色。如《打金枝》里的明皇;《反洋河》里的杨家三兄弟。 小生: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柔和。如《王金豆借粮》中的王金豆。 红脸:
23
角色行当(7)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如《血溅乌纱》里的赖都头。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如《血溅乌纱》里的赖都头。 边生,又叫二补红脸,是指次要的男性角色。如《包龙图坐监》里的高守正,《对花枪》里的罗艺。
24
角色行当(8) 黑头,主要表现刚正不阿的正面人物,以唱工为主。如《下陈州》里的包拯,《司马毛告状》里的司马毛。京剧里唱工花脸中还有铜锤花脸,但我没发现豫剧有类似角色。 大花脸,勾花脸脸谱,但不重唱,多扮演性格勇猛、豪爽、粗鲁的人物。如《对花枪》的程咬金,还有《下陈州》里的王朝、马汉。 二花脸,勾水白脸,多表现奸臣,如《穆桂挂帅》里的王强;《反洋河》里的马太师。 三花脸,即丑角,多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多是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也有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角色。如《蝴蝶杯》里的卢世宽。 三花脸:
25
豫剧名家介绍 常香玉: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2004年6月于河南郑州逝世,享年81岁。 常香玉《白蛇传》:
26
豫剧名家介绍 王素君自1984年洗去铅粉,走下菊坛,掐指数来,已近20年了。但她在半个世纪之久的从艺生涯中,为观众塑造的潘必正、张君瑞、王金豆、吕蒙正以及小二姐等诸多艺术形象,凝眸定神间,仍历历在目。那“秋江河下水悠悠”、“舍不了有情意莺莺贤妹”、“王金豆冬天穿着夏天衣”和“小二姐家住在汴京城里”等著名唱段,仍在戏迷中广为传唱,拂不走,赶不掉,令人难以忘怀。其声腔,其表演,已不能简单地用“低回委婉,风流倜傥”几个字形容,确实是达到了出神入化、勾魂摄魄的艺术境界。 王素君:
27
豫剧名家介绍 唐喜成 :河南尉氏人,是著名的豫剧“二本腔”(假声)演员。他幼年唱男旦,17岁嗓音失润,遂苦练武功,改演武生和花脸,同时悉心钻研假声唱法,终于练出了很好的二本腔,成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员,人称“响八县,一拿三”(即生、旦、浄三者皆能)。 阎立品:阎立品吸收了许多不同剧种和名家的表演技法,注重刻画人物,注重精雕细琢,戏越演越有味,越演越红火,在当时与徐艳琴、毛兰花、马金凤并称为界首豫剧“四大名旦”
28
豫剧名家介绍 马金凤 : 崔兰田:在豫北流传这样一句俗谚:“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可见观众对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的喜爱之情。
29
豫剧名家介绍 桑振君 牛得草:
30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
31
豫剧的传播方式 人们谈戏曲,多侧重于“本体”,如剧本内容、演员表演、美学价值等,不大注意它的“载体”。常言道:“皮之不 存,毛将焉附”,艺术所附着的载体一旦发生变化,其本体势必有所变异。载体又联系着“媒体”,若无媒体的传播,艺术也难以普及。 近半个世纪以来,绝大部分人是通过听唱片、广播、录音带,看电影、电视、录象带来观赏和了解戏曲的。确实,都市里的茶园、戏院和专业性戏曲剧场大为减少,人们观赏戏曲不再拘泥于“进剧场”一条途径了。 20世纪文化艺术的繁盛,得益于新的载体与媒体,如印刷发行的报纸、杂志、图书;机械化生产的唱片、电影拷贝;电波传送的广播、电视等。如今又有音像制品和电脑网络。
32
豫剧的传播方式(续) 豫剧近年以来呈现出逐步与科技相联系的艺术风貌。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并存,营造了本世纪豫剧特有的文艺景观。
从载体与媒体的角度看,豫剧经历了剧场时代、唱片时代、胶片时代、广播电视时代,进入了包括音像制品再内的“多媒体”电子时代。 剧场——广义上应该称作“演剧场所”。其特定的观演环境和观演氛围将演员与观众联系在一起,同时为演员的戏剧性表演提供了表演区(舞台)。 剧本——非直观的、抽象的文字符号。它负载着戏剧的人文内涵,即清洁、语言、思想、观念,可以说是戏剧的文学载体。 这两个载体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是有目共睹的。
33
全国豫剧主要表演团体 河南省:省豫剧院、省豫剧一团、省豫剧二团、省豫剧三团、郑州市豫剧院、 安阳市豫剧团、濮阳市豫剧团、新乡市豫剧团、鹤壁市豫剧团、焦作市豫剧团、洛阳市豫剧一团、洛阳市豫剧二团、三门峡市豫剧团、许昌市豫剧团、开封市豫剧一团、开封市豫剧二团、商丘地区豫剧团、周 口地区豫剧团、漯河市豫剧团、平顶山市豫剧团、驻马店地区豫剧团、信阳地区豫剧团 陕西省:西安市豫剧团、狮吼剧团、民众剧社、咸阳市豫剧团、宝鸡市豫剧团 甘肃省:兰州市豫剧团 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石河子市豫剧团、农九师豫剧团 青海省:西宁市豫剧团安徽省:涡阳县豫剧团
34
全国豫剧主要表演团体 山东省:济南市鲁新豫剧团、济宁市豫剧团、聊城市豫剧团、荷泽市豫剧团 江苏省:江苏省梆子剧团 天津市:天津市豫剧团
河北省:邯郸东风豫剧团、邢台市豫剧团 山西省:太原市豫剧团、大同市豫剧团、阳泉市豫剧团 湖北省:武汉市豫剧团、襄樊市豫剧团、十堰市豫剧团、老河口市豫剧团、湖北省豫剧团 黑龙江省:鹤岗市豫剧团、哈尔滨市豫剧团、伊春市豫剧团] 吉林省:长春市豫剧团、吉林市豫剧团 辽宁省:抚顺市豫剧团 四川省:广元市豫剧团 贵州省:贵阳市豫剧团 台湾省:飞马豫剧队
35
目前豫剧的状况 豫剧属我国四大剧种之一。历经产生、发展、昌盛和衰退的过程, 现在正处于振兴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讨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如何继承”、“如何发扬”、“如何革新”、“如何吸引观众”等。 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以上的话题好象只是戏迷的话题,而不是剧作家和演员的话题。 “名利诱惑”是影响当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的重要因素。 剧目大多属于城市剧(这里讲的不是题材,而是对象。即观众群体)。新编的历史剧目少。小戏不多。
36
豫剧发展趋势 新世纪豫剧艺术面临着新的挑战,豫剧艺术必须解决三个艺术支点问题。其一是舞台支点,必须占领城市舞台;其二是观众支点,必须征服青年观众;其三是交流支点,必须与国际接轨。为此,豫剧发展的趋势是豫剧艺术的经典化、前卫化和综合化的统一。 豫剧的困境和危机:豫剧必须增强观众意识和市场观念,加快豫剧创作队伍的建设,同时要把剧目生产作为豫剧发展的中心环节,建构豫剧发展的配套措施。 都市化进程和豫剧发展的:都市化进程加快是20世纪的世界潮流,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在加快都市化进程。豫剧多年来以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战略目标,现在应该针对都市化观众群体复杂化、“大众层”不断庞大、演出剧院化和正规化等特点,适应新的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
37
弘扬民族文化精魂 促进民族艺术交流 发扬
38
祝愿图书馆全体人员 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