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主 要 指 标 诠 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主 要 指 标 诠 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主 要 指 标 诠 释

2 二、江苏“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二、江苏“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三、江苏“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指标

3 教育现代化 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前提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核心 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基础 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根本 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保证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前提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核心 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基础 教育现代化 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根本 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保证 社区教育的现代化 拓展

4 主要思路: 实施策略:“三主一参与” 实施突破口:教育设施现代化 助推策略:科学评估、合理引导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政府负主责,学校为主体,乡镇主阵地,社会共参与 实施突破口:教育设施现代化 助推策略:科学评估、合理引导 2005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2007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制定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2007年10月,省教育厅组织专家依据主要指标对苏中、苏南地区的36个县(市、区)进行首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5 (2)省教育评估院组织对资料进行初审,提出是否进行现场评估的建议。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1)9月20日前向江苏省教育评估院提出申报。 (2)省教育评估院组织对资料进行初审,提出是否进行现场评估的建议。 (3)组成现场评估专家组,并组织专家进行学习研讨。 (4)现场考察时间一般为3天,主要活动为: 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实地考察 查阅资料 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 专家组开展讨论,对各指标达成度进行评议、表决,形成《现场考察报告》,并通报。 (5)省教育评估院整理评估资料,由省教育厅审定评估结果。 (6)审定以后,省教育评估院向接受评估的区寄送《评估报告书》。

6 指标1: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1: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口径,均指本地户籍人口。非在籍适龄幼儿的入园率单独计算。如本区县幼儿入园年龄组与标准不一致,可根据实际年龄组统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7 指标2: 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应按小学和初中分别计算。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2: 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应按小学和初中分别计算。 小学巩固率是指某届小学毕业生人数与该届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 初中巩固率是指某届初中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初一学生数的百分比。 两个百分比须分别达到99%以上。非在籍学生单独计算,借读、转学、休学和辍学学生单独考察。

8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3: 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是指初中毕业生中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与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高一级学校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五年制高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全日制学校(含异地上学的)。非在籍学生单独计算。

9 指标4: 4、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4: 4、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是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 19周岁人口是指当年本地户籍人口。升入全国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数是主要数据,接受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等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数单独统计。

10 指标5: 5、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5: 5、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教育基地、信息传输网络设施、图书资料基地、社区教育活动项目等。 从业人员包括工、农、商、教、卫等各行各业人员。 人员一年接受培训的时限以相应岗位的要求为准,没有具体要求的,一般年培训满40小时视为“已接受过培训”,“已接受过培训”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百分比为年培训率。 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岗中培训、转岗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培训。

11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6: 6、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困难群体是指本指标所列的三类群体。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包括:城乡低保家庭或持《特困职工证》人员子女;无生活来源和无法定扶养人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等。 资助体系健全是指区县既有政策规定,又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扎实的解困资助行动。 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通过随班就读、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等途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数与此类适龄儿童少年总数的百分比。 外来务工农民指非本区县户籍、来本区县从事相对稳定(一年以上)工作的农民。 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外来务工农民子女进入本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或合格民工子弟学校学习的人数与其总数的百分比。

12 指标7: 7、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7: 7、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根据2007年2月省教育厅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幼儿园评估工作的通知》中决定,全省幼儿园分为三类:合格园、市优质园、省优质园。按《江苏省幼儿园登记注册办法》(苏教基(2004) 28号)登记注册的幼儿园为合格园,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均建成合格园视为已达成省标准。 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是指按《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实施方案》(苏教基(2007)14号)评出的幼儿园,此文颁布前评出的“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可计入省优质幼儿园。

13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8: 8、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分别达到《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江苏省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其中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初中分册)二类要求。 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主要指在区域内基本落实《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要求。

14 指标9: 9、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9: 9、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均建成三星级以上(含三星)为“达到省优标准”。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方案”尚未出台之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学校为“达到省优标准”。

15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10: 10、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包括:有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措施;有合理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规定、作业量规定、考试评价规定;有督促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措施;有足够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和教育实践基地;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学校的制度。

16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11: 11、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 在岗教师是指从事教学的人员,包括在职教师、聘用教师和长期代课教师。凡获得与任教学科及学段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者为具有教师资格。学历均以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准。 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以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颁发的研究生毕业证书为准,现阶段,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均可视为“具有研究生学历”,但在读人员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者不计入。

17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12: 12、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可以不包括双轨以下农村完小及教学点。 网上资源应包括各类教育信息资源、课程资源、电子图书、校际共享资源等。 学校信息技术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的二类要求,生机比达10:1,师机比达2:1; 校园网络具有备课平台、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校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应用系统。

18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13: 13、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教育财政拨款是指本级政府的财政拨款,用当年财政决算的教育总支出减去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后所得出的数据。 财政经常性收入原则上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一次性收入);二是中央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 三是中央通过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由于各地“收支两条线”改革进度不一致,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纳入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范围, 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主要指财政预算内的生均公用经费在三年内的增长状况。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后,生均公用经费应不低于省定标准,即小学不低于300元,初中不低于500元。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普通高中的标准。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是指同一区县内,教师的总工资额除以教师总数与公务员的工资总额除以公务员总数的比较,两数相比,前数应大于或等于后数。

19 指标14: 1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14: 1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各地要根据城镇化建设、乡(镇)村建制调整和人口变动等新形势,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定点学校中,小学服务人口为1万人/所(交通不便的丘陵山区等可适当多保留一些村小、教学点)、初中服务人口为3万人/所。 城乡学校基本均衡的要求是:一是校园环境一样美,每所学校都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教学设施一样全,每所学校都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三是公用经费一样多,农村学校要与城市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同一标准;四是教师素质一样好,城乡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大体保持一致;五是管理水平一样高;六是人民群众一样满意。鼓励各地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20 指标15: 15、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办学行为规范是指: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15: 15、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办学行为规范是指: (1)办学许可行为规范,本地无非法办学、办园现象; (2)教育教学管理行为规范,符合《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义务教育段无重点校、重点班,2006年7月后无改制学校; (3)招生收费行为规范,无违规招生和乱收费现象。

21 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诠释 指标16: 16、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是指要达到本指标所述三个方面的要求。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应包括将校舍维护维修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的内容。 校园周边不健康不安定因素包括:(1)建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对学校安全有危害的项目的;(2)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筑物的;(3)进行有污染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和学生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4)在校园周边两百米范围内设立歌舞、电子游戏、互联网上网服务的:(5)在学校门前及其两侧五十米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杂物的;(6)设置影响学生安全或者正常通行的设施设备的(7)依法应当制上和查处的其他行为。

22 谢 谢!


Download ppt "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主 要 指 标 诠 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