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关于中小学教学领域继续深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关于中小学教学领域继续深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中小学教学领域继续深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黄 宪 2013年3月23日

2 一、党的十八大对教育的新部署

3 发展道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奋斗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总体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根本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发展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工作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4 亟待我们去正视、调研、思考、解决的问题(袁贵仁)
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如何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在当前思想文化多样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应该如何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为下一代适应时代新变化作好准备?哪些教育体制臻于成熟,哪些可以基本定型,哪些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哪些还没去触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应该找准哪些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成为着力点,取得实质性、历史性的进展?

5 如何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薄弱环节有哪些在哪里,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思路和推进策略?如何制定区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怎样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怎样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确保教育机会公平? 怎样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全面提高普及率(巩固率),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来,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怎样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结合,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更多地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怎样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学生素质能力结构,提高教育的贡献力和贡献率?

6 如何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出国留学,做好出国留学服务工作,吸引优秀留学生学成回国、报效祖国?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调动地方、学校积极性,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教育国际化)
当4%投入实现后,怎样健全制度,不断扩大教育财政性投入和社会投入?如何把钱用好管好,更多地用于困难群体和优秀群体、用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如何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师生信息技术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公平质量? 如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如何持续提高全社会“学有所教”水平,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多次多样多层的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发展需求?

7 二、下阶段工作抉择

8 关键词组一:课程 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从2012年秋季开始,浙江高中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选修课程比例提高至1/3、增加至48个学分; 浙江省教育厅提供100门以上选修课程供学校选择; 由高校独立开发或与普通高中合作开发先修课,高中生可以提前选修大学课程。 18所高校自主招生,高考成绩60%,学业水平测试20%,高校自主招生20%。

9 学校课程领导力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共同体,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领导学校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完善等课程文化建设过程的能力。
学校课程领导的主要任务是准确理解国家课程方案,整体规划学校课程计划,规范学校课程实施,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改进质量评价,进而培育学校课程文化。

10 人们通常把教学质量看作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实际上教学质量的形成取决于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所学校,只有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把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才能保证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稳步提升,关系学校的课程品质,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直接反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课程日益成为当前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也就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

11 课程的校本化设计与实施,不是简单地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
使课程着眼于满足所有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不仅仅要按照政策要求把课程计划执行到位,开齐开足课程,更要避免为学生提供残缺的、破碎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

1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就是在深刻分析本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现状及其发展需求,充分把握学校、教师和社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反映学校理念、师生特征和地区特点的内容和要求创造性地渗透在学校课程体系内,通过校本化的实施,满足本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13 例:高中特色课程建设 C:\Documents and Settings\SAMSUNG\桌面\教研室主任学习20120405\定稿1:关于做好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doc
广州市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就是要从原来64所高中申报提升办学水平的项目中提升为学校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不是某个学科课程或活动,而是以学校核心文化为基础的具有综合性、有鲜明发展方向特征的课程。特色课程的发展途径是:学校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特色学校。可见,特色学校是我们最终的追求目标。

14 课程领导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课程内涵理解力、课程现状判断力、课程计划完善力、课程实施规划力、课程资源开发力、课程文化构建力以及课堂教学表达力等。
关注:如何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规划课程;如何进行区域和学校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组织;如何促进教师团队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发展;如何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营造有利于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15 学校课程领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引领课程改革的主体性不强,轻视对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的直接领导,缺少以课程为抓手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是对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的理解不到位,在执行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出现“折扣”或“扭曲”做法,遮蔽了课程的丰富内涵;(如高中选修课程开设) 三是缺乏把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进行整体设计的能力,也缺乏通过研究、编制、实施、评价等过程持续完善课程的能力; 四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对评价过程的控制和对评价结果的利用不尽科学。 五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随意增加或删减课时计划;作业设计不科学;作业评价缺少科学性和人文性,实效性不高;部分教师注重作业布置而忽略作业的批改与辅导等。

16 ——课程丰富性要求与学校提供条件有限性之间的关系; ——承载的升学压力与通过课程领导彰显学校个性的关系;
妥善处理课程建设过程中生成的几对关系 ——课程丰富性要求与学校提供条件有限性之间的关系; ——承载的升学压力与通过课程领导彰显学校个性的关系; ——课程领导期望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相匹配的关系; ——课程领导与各类领导角色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

17 关键词组二:课堂 教学建模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建模(学模、用模)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追求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组二:课堂 教学建模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建模(学模、用模)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追求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区域推进教学学模、建模、用模的价值判断 推动新课程实验教学方式的变革。 通过改进人才培养方式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指向素质教育的核心。 表征了区域教育发展的重点由学校硬件建设转移到学校内涵发展,重新回归教育的本源。

18 科学把握教学建模的要求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假设性、近似性、操作性和整合性。” 每个教学模式都是具备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方式五方面要素的完整整体。 坚持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和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相结合。

19 新一轮教学建模的共同点 1.关注学生,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 发展”的理念。 2.优化教学结构,以简约的形式表示 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
1.关注学生,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 发展”的理念。 2.优化教学结构,以简约的形式表示 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 3.重点在于变革教与学的方式,由以 “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 式发展。

20 新一轮教学建模的区别点 1.大多数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 革;也有不少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教学方式 的改革;还有把两者加以兼顾的教学模式。 2.有的模式仅仅关注教与学的方式变革,也 有的模式关注教学方式变革的同时关注教学 内容的变革。 3.有的教学模式属于通用型模式,有的教学 模式属于专用型模式。

21 教学模式构建的几种范式 1.基于问题解决的模式构建范式 2.基于借鉴、模仿的模式构建范式 3.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模式构建范 式 4.基于理论指导下实践应用的模式 构建范式

22 教学模式构建的不同范式,不存在孰优孰劣,各有各的价值。基于问题解决的模式构建范式通常需要艰苦的摸索,但是针对性一般比较强;基于借鉴、模仿的模式构建范式和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模式构建范式犹如站在别人或者巨人的肩膀上往上攀登,可以少走点弯路,快一点见效;基于理论指导下实践应用的模式构建范式集教学模式构建之大成,顶天立地(头顶理论天空,脚踏实践大地),有利于创新。我们不主张特别推崇某一种范式,也不赞成以某一种范式替代另一种范式的主张,而应该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建模、学模、用模。

23 1.“立得起”——理念先进,目标明确, 要素完整,结构科学,个性鲜明;
 检验教学模式的标准 1.“立得起”——理念先进,目标明确, 要素完整,结构科学,个性鲜明; 2.“用得顺”——要求明确,操作简明, 条件宽容,不以增加硬件投入和提高教 师学历层次等基层学校和教师自身无法 提供的条件为基本条件,师生欢迎,实 效明显; 3.“效益高”——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负担减轻,兴趣加强;

24 4.“容得下”——包容,能有效容纳客观真理, 宽容,允许实施者有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强求 他人认同,不计较持不同见解的教师的误解, 让实践去验证;
5.“传得开”——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 受到教师的认同,在本校、本地区产生影响, 在不需要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地向其他学 校或地区扩散,成为广大教师自觉使用的教学 范式; 6.“留得住”——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开放性, 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做法,成果的基本精神和 基本特征在曾经开展研究的学校和地区能长期 存在且与时俱进,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 和教学行为。

25 深化区域教学建模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甄别教学建模假设的真伪。如“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全面依靠学生”、“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间越少越好”之类的假设,不应该成为教学建模的依据。区域推进教学建模绝不能以师生关系对立、教师被动迁就学生为前提,而应该充分相信教师和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通过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成才的目标。

26 2.要慎防教学建模的虚热。不能采用类似大跃进大干快上的做法,搞群众运动推进教学建模。尤其要慎防形式主义的偏向。首先,教学建模如果只是形式上五花八门、表面上热热闹闹,最终不能对提高区域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另外,一个教学模式,如果不扎根于一定的土壤并经过较长时期的实践与验证,那是根本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区域推进教学建模应慎防急功近利,慎防形式主义,要扎扎实实,逐步深化。

27 3.要慎防学模用模扼杀了教学个性化。教学从来是个性化很强的活动,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差异,因教师的个人特质、教学风格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采用的方式方法都会不尽相同,也惟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的学生。区域推进教学模式构建,绝不能陷入模式化的误区。

28 4.要明确教学建模的目标在于建设新型教学文化。衡量一个区域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不是看产生了多少个教学模式,而是关注通过教学建模学模用模,形成了什么样的教学文化,对提高区域教学质量产生了多大的推动作用。

29 5.区域教学建模应该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推进方式的相结合,积极鼓励学校和教师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建模、学模和用模,使区域教学建模的“顶层设计”通过学校的推进得到更好的实施。

30 关键词组三:个性化教育 学科素养 综观目前我国众多教育教学改革主张和实践,其核心都是呼唤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然而,不少主张比较侧重个性化教育形式上的思考和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于个性化教育本质内容的指向不够明晰。 从本质上来看,回答和解决“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个性”这个问题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而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方式方法则是由以上问题决定并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服务的。

31 个别化教育 统一化教育 新个性化教育 时代 古代 近代 现代 特征 教育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 内容统一、要求统一、方法统一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功能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拓展教育内容,延伸教育空间,使受教育者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系统的知识 植根于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关注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2 21世纪的学习模型(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0)
个别化教学——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来制定教学进度教学。学生具有相同的学习目标,但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以不同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差异性教学——指符合不同学习者偏好的教学。学生具有相同的学习目标,但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偏好以及最有利于他们的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途径。 个性化教学——指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制定教学进度,并以符合其学习偏好和特定兴趣的教学。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和步调各不相同。(包含前二者)

33 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
育人为本,关注差异。以教学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都得到提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减轻负担,提高效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从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可能性出发,实施有效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生动活泼,自主发展。真正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34 我们现在提倡个性化教育并不是对统一化教育的否定,其主体仍然是在统一化教育环境下(可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不能改变这种现状,也不排除极其个别的家庭式个别化教育模式存在)强化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其内涵是在内容统一、要求统一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而灵活调整教育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不拘一格地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培养不一样的人才——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

35 现代教育是具有使教育对象成为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体现个人发展需求的个性化人才的目的,既具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统一性特征又具有受教育者学习方式不尽相同的个别化特征的综合体。教育就是在以上的矛盾统一中存在着,实现着二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36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养成教育,其目标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学科素养的阶段性培养与局部性培养而得以实现,通过学科教与学,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培养,进而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其内涵包括,其一是注重平时的养成,强调渐进性;其二也注重结果,强调形成性。

37 2009年我们提出: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思维品质构成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科特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构成该学科知识技能; ——在学习学科知识过程中形成的基本体验、认识积累与基本情意等构成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内化形成的学习能力、钻研精神、创新意识等思维品质是学科素养的最高层次表现,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8 当前,虽然国家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但是在教学中往往是生活体验被材料欣赏替代;知识被窄化为结论;能力被异化为解题;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形成了学习内容高新与学科素养低下的矛盾。 我们认为,学科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个性特征的重要表现。我们在思考“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个性”这个问题时,需要特别关注学科素养的培养。

39 1.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刺激情境”是学习活动产生的重要因素。 (加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包括对新知识的建构与对已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两个方面。 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形成知识的基础与前提。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上强调关注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原因。

40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对照2001年(实验稿)】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41 2.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不是没有思维训练,但主要是集中思维的训练,很少允许学生思维发散。因为我们的教育有一个特征,就是老师是真理的化身,老师总是以自己掌握着正确的答案去挑学生的毛病。因此,学生为了在学习过程中不出错,总是战战兢兢地不断揣摩老师的想法,答问宁可“全都不会”,也不“会但不全”。灵感的火花,大胆的想象力,统统被扼杀了。学生刚上学时是个问号,到毕业时成了句号,这是教育的悲哀。

42 《南方周末》201108 美国高中生中南海访问记 美国芝加哥佩顿中学访问中南海,到101中学和人大附中听课,……阿列克斯惊奇地发现,中国的数学课虽然有老师的演讲和学生的自主解题,不过绝大多数自主解题并不自主,学生只是按照老师刚刚灌输的方法练习… 他们只是在练习数学,而非探索或发现。

43 思维品质是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思维品质是学生能力高水平的表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人的思维品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成年人的思维品质在水平上有区别,更多的应该关注与学生学习任务相关的要素,譬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44 学习能力—— 善于观察,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能发现事物与现象间的逻辑联系,并能用类比推理等方法予以表达,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耐心听取别人的见解,从中发现问题或受到启发。 钻研精神——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凡事喜欢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创新意识—— 敢于对权威性的观点提出疑问,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在解决方法上另辟蹊径,在学习上常有自己关心的独特研究课题。

45 执信中学金庆莉老师:“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风格差异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学习者习惯适用的数学学习方式(存在不同班别的差异和学生不同个体的差异)。
旧部前小学彭娅校长:将“把握学习差异”作为有效教学的基点,提出“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而教”,“基于数学学习差异而教”。并且把“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有效教学的节点,提出协调好“数学知识”(数学家)、“数学教学”(教师)、“数学学习”(学生)三种思维活动的关系;系列化进行思维训练。

46 传统的学习追求的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找到标准答案;
未来的学习则认为找到答案当然重要,但是探寻各种可能答案的过程更重要。于是课堂上教师会要尽可能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个重要命题:教学研究---研究学生 教学研究本质上就是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问题的? 研究个体、群体的学习活动是如何发生的?

47 加强学生活动,重构学习生活 学科教与学必须重视活动设计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社团、研究性学习、活动类课程、社区服务 有节奏的校园生活
关于加强学科活动的意见( ).doc 学科教与学必须重视活动设计 知识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转化为能力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社团、研究性学习、活动类课程、社区服务 有节奏的校园生活 按规定上课、按进度上课、控制作业和考试 动静兼顾、劳逸结合、左右半脑开发、玩! 留一块孩子自己的天地 每一分钟每一件事都被安排的孩子没出息。 (1934年《怀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

48 3.正确认识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变革不能简单化地“先破后立”,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强调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就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启发式教学、独立思考视为“陈旧”而取消,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兼容性的“丰富”而不是替代性的“转变”。“适应性变革”比“转换性变革”更加合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变革特性。

49 因为: 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内容的方法。 (1)每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方法与手段对于不同学生的针对性不一样;
(3)恰当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有利于学生综合理解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方法与手段的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 (5)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方法策略,学会学习。 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内容的方法。

50 如何看待学案? 如何克服学案教学存在的先天不足: 以知识学习甚至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 以“做题”为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 过程性目标主要体现在从课本、教参或复习资料上寻找标准答案; 看上去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学什么” 和“怎么学”出现了严重偏差。

51 4.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我们应该给学生多少知识?
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是通过以“重要概念”为线索设计课程内容,减少总量和难度。在实验稿内容中,精选了其中50个重要概念作为学生学习的要点和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的基础,突出了重点。二是降低对次要内容的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52 精设主干,精选练习, 重视局部,注重弹性, 课内批改,个别提点, 先试后学,先学后教, 跨越穿插,循环向前, 结构先立,过程突现,
【案例】“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 削枝强干,淡化形式, 精设主干,精选练习, 重视局部,注重弹性, 课内批改,个别提点, 先试后学,先学后教, 跨越穿插,循环向前, 结构先立,过程突现, 独自领悟,合作发潜。 (林少杰)

53 “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 一方面主张以单元为单位整合教学内容,把 教材中内容的“线性”呈现顺序,调整为按 照学生的认知需要重新组合过的内容“非线 性”呈现顺序,使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 式都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首先识别哪些是 重要内容,根据重要程度对学习内容赋予不 同的“权重”,然后在教学结构中突出主干 内容的组织与呈现,通过主干内容循环出现 在各类内容中,提升学习效益。

54 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实施分层教学; ——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师师之间的合作交往;
——实施个别化的评价。 教育组织形式的跟进:小班化教学

55 关键词组四:提高质量 评价标准 十八大报告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德智体美全部内容。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提高教育质量,但提高质量是一个过程,我们必须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认认真真地抓、坚持不懈地抓,目前的确还不能说已经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这其中原因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不科学,评价标准较单一,过于看重学生考试分数和学校升学率。现在迫切需要我们努力把提高质量的理念变为完善的制度、政策,把提高质量的说法变为科学的方法、做法。

56 几则发人深思的资料 ——“六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10岁男孩冯邵一在退学申请书中写道:“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考试中……” ——启东某高中生在国旗下的讲话

57 衡中现象折射教育的无奈 河北衡水中学教室墙上挂着红色条幅,“血狼精神,与我同在”,这是班级“信条”。后面墙的黑板上,写着“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衡水中学每天13节课,6节正课,由老师上课讲解;7节自习课,大部分时间用来做题。“衡中的学生,连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利用上做题”。学校把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极致,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重复。 衡水中学2011年考上清华、北大七十人,占两校在河北全省招生总人数二分之一。 遂产生了“衡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高中教育”与在目前的考试模式下“谁不学衡中,谁就将被彻底淘汰”的评价矛盾。

58 《居然还会有这样的学校》 吴非 吴非 你可以说你以为可以这样做, 你可以说你只会这样做, 你也可以说有利益要你这样做,
你甚至可以说没有办法,因为有人要你这样做, 但是,你不可以说这就是“教育”!

59 学业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 一种趋势是把学业质量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建立区域性的学业质量监测制度,甚至把这种监测强化为对整个区域、各所学校、全体教师进行评价乃至问责的主要手段,其结果是导致了学业质量监测的泛滥,加重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另一种趋势是以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与现代教育测量技术为指导,探索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 广州以研制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抓手,构建“学有目标、教有依据、评有标准”的区域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机制。

60 标准是衡量质量的依据。没有科学合理的指标,我们的教育质量既难以纵向比较,也难以横向比较,也就难以有说服力,难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认真总结我国成功经验,合理借鉴国际先进办法,研究颁布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多维度综合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学生全面成长进步。既要关心学生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学生思想品德,还要关心学生身心素质和学习兴趣;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行为。 对此,教育部门要予以重视,教研机构要加强探索,社会组织要主动参与,家长要积极配合,特别是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

61 学业质量评价必须基于标准 根据当前国际上的做法,学业质量标准不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实际表现水平而制定的成就标准或表现标准,而是以基础教育阶段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以跨越不同学科领域的公民素养模型和具体学科的学科核心能力模型为基础的规范性成就标准或表现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关注学生体验的学科能力标准为主,体现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各种基本素养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

62 学业质量绿色指标 2011年上海市教委颁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的实施意见》,从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跨年度进步指数十个方面明确界定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是目前国内关于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较为完整的表述。

63 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 (温家宝)
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 (温家宝)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把适宜的记诵、必要的训练和考试作为检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手段;也不是不要知识学习,而是更强调知识应用、综合与发现,更重视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强调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养成道德习惯、体验道德成长的主要资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置于对立的两端。 (朱小蔓)

64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新课程实验、考试改革指向的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三者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过去,我们把考试当作“教学的指挥棒”; 后来,我们意识到评价和考试制度是“制约素质教育的瓶颈”; 现在,我们要通过评价考试制度改革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重要过程”。

65 努力构建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学业质量标准之外,还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校评价、教师评价标准,以构建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尤其要关注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学业质量评价的结果总是有限的,它无法涵盖学校教育中丰富的内涵和全部的过程。学校和教师永远要关注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出来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创造力等。只有建立基于学校,关注教育过程的评价体系,我们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学校层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66 关键词组五:教师 专业化 以 “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加强教师工作薄弱环节,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指导思想,2020年达到“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doc

67 教育部2011年底颁布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doc 《教师专业标准》在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下,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共14个领域61项要求;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共13个领域58项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共14个领域62项要求。

68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 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是强化师德建设。教育部今年将研究制定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堪为师表的教育家。 二是培养人才团队、引领教师发展。 三是在立足自己培养基础上加大引智引才力度。 四是加快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扩大并深化教师职务(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广州市教师工作会议将提出扩大教师指标要求) 五是创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

69 小结: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 工作项目 领域 办学 校本设计 课程 学校特色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 追求有效 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质量 评价
培养目标 校本设计 课程 学校特色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 追求有效 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质量 评价

70 谢谢各位 欢迎指正


Download ppt "关于中小学教学领域继续深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