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两极对峙格局” “极” 是指 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科技实力,能够发挥巨大和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两极对峙格局” “极” 是指 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科技实力,能够发挥巨大和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两极对峙格局” “极” 是指 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科技实力,能够发挥巨大和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 1.从材料一丘吉尔的经典言论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温故才能知新 材料一:“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而中间坐着的是一条多么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英国 丘吉尔 1.从材料一丘吉尔的经典言论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材料二:“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苏联 斯大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斯大林认为同盟国关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材料三: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苏联 斯大林 材料四: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美国 杜鲁门 3.根据材料三和四,指出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发展和加强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发展和加强

4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产生、发展并不断加强
考点展示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产生、发展并不断加强 考点解读: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及其一体化进程 (2)日本的崛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5)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5 整体结构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出现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 唯一的超级大国 欧洲的联合——欧洲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日本的崛起——亚洲
实力上升 加快谋求政治大国 不结盟运动——亚非 不断发展壮大,成员数量增多 中国的振兴——亚洲 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国际影响和地位日益提高 强大的美国——美洲 实力下降 唯一的超级大国 趋势加强 衰落的苏联——欧亚 俄罗斯拥有足以和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地位改善

6 重点透析 战后的西欧 (一).欧共体的形成及其一体化过程 1、背景: 2、形成: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重点透析 战后的西欧 (一).欧共体的形成及其一体化过程 1、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 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发展较快,要求摆脱美国的束缚; ③欧洲任何一国的实力都无法与美苏相比,欧洲各国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二战”后苏联势力的扩展 2、形成: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①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实行经济领域合作;《巴黎条约》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罗马条约》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7 3. 扩大: ①加强经济联合: ②政治和外交领域进行协调: ③规模不断扩大: 建立关税同盟;1958年——1968年
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1968年 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年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1979年,并加强科技合作; ②政治和外交领域进行协调: 提出西欧“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口号,建立欧洲议会和首脑会议的制度化机构——欧洲理事会以及欧洲法院; ③规模不断扩大: 1973~1986年间历经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6个到欧盟(1993年)建立时的12个。

8 (2007上海单科B)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 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2010山东模拟)《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据此分析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建设人类文明提供的经验有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 D.成立欧共体

9 材料一: 1970年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5.3 材料二: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材料三:到了80年代,美国在西欧的贸易和经济地位不断遭到削弱,1958年到1976年之间,美国在共同体进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12%下降到5.6%,以至于美国人惊呼:“在欧洲我们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那种挑战”。

10 ①欧洲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合作日益密切广泛,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4. 影响: ①欧洲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合作日益密切广泛,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对欧洲本身的影响 ②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不得不调整对欧洲的政策 ——对美国的影响 ③冲击了“二战”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1 材料一中山姆大叔双手插在口袋里,对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说:我也是出于善意。
材料二中漫画上的山姆大叔口叼雪茄,一手掐住法国的脖子,另一手搭在西德的肩上,身上呈一个大大的“T”字形。西德在美国的“照顾”下,双腿交叉成“O”字状,而可怜的法国则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双手支地,成“N”字形。中间是被美国压在胳膊下的英国,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身子如一个“A”字形。“NATO”恰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英文。 (1)观察材料一中的漫画,图中的 “善意”包含哪几层意思? (2)从材料二中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走向联合的必要性?

12 ① 经过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 战前水平。 ②1956—1972年间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上升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日本的物资 材料一:从1945年起,美国在日本进行土地改革,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对旧财阀采取了限令解散的政策,先后迫使日本国会通过了《禁止垄断法》和《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法》。美国占领当局还进行了一些整肃军国主义势力和审理战犯的活动。同时解放妇女,赋予参政权等等。 1、原因: ①美国的大力扶持; ②推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③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 ④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 ⑤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货 。 2、表现: 材料二:1950 年6月韩战爆发,由于韩战所带来的军事特需,把整个日本产业,都带进战 争景气之中,不但使各种产业的生产量扩大,而且也使低生产性、高成本的重工业品,增加了出品量。1949 年,日本的出口总额5.1 亿美元,1950 年增加为8.2 亿美元,1951 年13.55 亿美元,实质增加2.7 倍。其中以特需占极大份量,约占日本国民所得4.35 兆日元的一成,亦即5000 亿日元。 ① 经过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 战前水平。 ②1956—1972年间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上升 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13 3 .大国之梦 材料一: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1952—1960年 8.2 2.8
2.7 7.5 4.8 5.8 1961—1970年 11.2 4.1 5.6 材料二: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材料三: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的,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但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14 3. 影响: ①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经济角度
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外交角度 ③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 面,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际格局

15 (2010年广东 文基)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自2009年上任以来,在外交上动作频频,他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强调美日同盟关系的“对等”化、与俄罗斯方面接触试图解决北方四岛问题。鸠山由纪夫的真正意图是
A.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与美、俄进行军事对抗 D.确立美、日、俄三足鼎立格局 (2010年山东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重点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16 题: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 下列关于表格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
B.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 C.第三世界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 40年代末 50年代末 60年代末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亚洲 15 23 29 36 37 非洲 4 10 42 50 51 拉美 20 24 33 非洲独立进程图

17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的独立国家; ②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2、形成过程: 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兴起。

18 3、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亚非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提出,新兴国家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这一主张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响应。 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的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它的政策应该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 它不应当是卷入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同盟的成员国, 它不应当是同某个大国缔结双边联盟的参加国, 它的国家领土不应当有它同意下建立的外国军事基地。 (2010福建模拟)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运动”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家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瓦解加速的根本原因

19 3. 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物的局面; ②不结盟运动不断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20 (1)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 “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0山东高考模拟)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 “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 综合实力的强大. (2)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或“挑战”的因素? 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大增,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成立).

21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依仗自己的实力和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3)“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4)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22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集团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3 知识整合 中国的振兴 欧共体成立 日本的 崛起 第三世界崛起 冲击 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冷战 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
美苏在政治、经 济、军事领域对抗 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冷战 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 一条基本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24 认识深化 (1)多极化趋势的内涵: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格局;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决定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3)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启示:为避免多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一是改革和加强国际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二是尊重国家主权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5 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扩展:中国应该怎样顺应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一历史潮流? 态度: 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③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公正。

26 多极化趋势下中国政府的立场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


Download ppt "“两极对峙格局” “极” 是指 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科技实力,能够发挥巨大和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