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CH1-音樂劇在百老匯的興起 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2 音樂劇的「傳道士」--《快樂姑娘》系列 音樂喜劇是美國音樂劇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音樂劇藝 術的風流主格,充分滲透出美國文化的特點--幽默 美國喜劇的歷史應追朔到19世紀的英國 「音樂喜劇」是當時大西洋兩岸對這個劇種的共同稱謂 由倫敦一位劇院經理喬治.愛德華(George Edwardes)在19世紀 90年代初對當時的試驗舞台劇提出。 建立在「喜歌劇」和「滑稽表演」的結構基礎上。 更注重在針砭時弊,為了娛人耳目,還增加了漂亮女孩的歌舞隊。 喬治.愛德華於1892年10月在他經營的「太子戲院」常識 性的推出一部「音樂滑稽劇」(Music Farce)--《小城風光》 在鬆鬆垮垮的浪漫故事裡插入了大量插科打諢的滑稽表演和新鮮活潑 的歌舞節目。 如一大群的摩登女郎的大腿舞 George Edwardes

3 次年在「快樂劇院」又推出《快樂姑娘》的作品
講述一個群舞演員,如何擠進上流社會的故事 由英國人希德尼.約翰斯創作。 是一部熔戲劇、音樂、舞蹈於一爐的劇目。 比照倫敦觀眾口味量身訂做,洋溢輕鬆快樂的情緒,因此在倫敦 引起巨大轟動。 被稱為「Musical Comedy」的作品,在戲劇結構上優於當時的 美國劇。 愛德華在隨後的戲劇實踐中繼續發展他的「綜藝表演」 (Variety Show)的通俗音樂戲劇原則。 Poster for A Gaiety Girl

4 愛德華連續推出了好幾部以「姑娘」命名的音樂喜劇,由此引發了 一個「姑娘」時代,人稱「姑娘」系列
《售貨姑娘》、《信徒姑娘》、《我的姑娘》、《馬戲團的姑娘》、 《猶他州的姑娘》、《逃跑的姑娘》等,同樣取得可觀的票房成績。 作為一種新型娛樂,訂為「音樂喜劇」。由於該劇的成功,使人們 愛上了音樂喜劇, 這個時期在音樂史上一般稱為「快樂姑娘」時期。 快樂姑娘成為了英國傳播音樂喜劇的使者,引發了許多本土的模仿 包括蓋瑞斯弗.科克1897年創作的《紐約的美女》 Souvenir – 1st anniversary performance of The Shop Girl Gaiety Girls, c. 1890

5 在美洲創建了美國這個嶄新國家的「歐洲移民」, 在建國工作告一段落後就開始仿效歐洲原有的表 演藝術進行欣賞。
19世紀美國擁有眾多的娛樂表演形式 比如:神幻劇(Extravaganza)、歌舞雜耍 (Vaudeville)、滑稽表演(Burlesque)、白人模仿黑 人表演的「明斯特里秀」(Minstrelsy Show)、音樂 喜劇、喜歌劇(Comic Opera)、輕歌劇(Operetta) 等 雛形的音樂美國音樂劇還只停留在模仿和研習歐洲 創作手法的階段,雖然也包含了大量美國本土文化 的基因,但這種文化精神的衝擊力還不夠強勁。 影片: Shaw & Lee Vaudeville Legends (1949) Hurly-Burly Extravaganza

6 芭蕾舞催生美國第一部音樂劇--《黑魔鬼》
《黑魔鬼》只是一部高級而花費大的有情節的雜耍。 但是《黑魔鬼》卻憑其雜耍的形式,在舞台劇歷史上取得了重 要的地位,而且做為美國歷史上音樂劇的開山之作,載入了史 冊。 是一個許多藝術種類的逐漸演變、融合的過程。 該劇最精采的地方就是那群芭蕾舞女演員在樹蔭下漫步表演的 「亞馬遜人進行曲」(March of the Amazons),他們的表 演對於內戰後的美國觀眾是頗具吸引力和誘惑力的。 The Black Crook (1866) 影片: At This Theatre - Niblo's Garden and The Black Crook Video

7 輕歌劇風靡美國--《風流寡婦》 輕歌劇 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在1394年拍攝了 《風流寡婦》 小歌劇
18世紀指規模短小的歌劇,19世紀中葉,包括對 話、音樂和舞蹈等要素、格式簡單通俗的輕歌劇在中 產階級的劇場觀眾中流行起來。 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在1394年拍攝了 《風流寡婦》 是劉別謙最後一部歌舞片 由著名的詹尼特.麥克唐納(Jeanette MacDonald) 和法國影星馬里斯.切維里爾(Maurice Chevalier) 主演。 影片: Karita Mattila & Bo Skovhus: Lippen schweigen (Die lustige Witwe)

8 為美國音樂劇推波助瀾--《齊格飛的活報劇》
美國時事諷刺劇REVUE 無論是引進的還是在美國創作的歐洲話的音樂劇,其小歌劇的風格和內 容都是歐洲式的。這些故事通常發生在19世紀的歐洲,而且都是發生 在貴族上流社會和貧民之間的諷刺性的愛情故事;音樂也是歐洲19世 紀後半葉風格的。 時事諷刺劇雖然不同於VAUDEVILLE和VARIETY(歌舞雜耍),但它是一種 沒有完整故事的通俗歌舞表演,在大西洋兩岸的音樂歌舞劇台上非常興 盛。 雖然沒有情節,但也介紹了一種連接的線索,更方便項所謂的上流社會 開玩笑,利用這種諷刺的手法將戲劇或歌劇滑稽化,它模擬流行的東 西,獲對流行的醜聞放冷箭。 美國百老匯擅長許多「夢幻愛情」一樣,音樂劇也製造「花樣」來對美國現 實生活進行反映。 影片: Kathryn Grayson_Beauty (Ziegfeld Follies 1946)

9 製作人齊格菲是最早顯露的人物,也是影響最大的一位。 齊格飛活報劇的誕生源於齊格飛的第一任妻子。同時也是他旗下的歌舞名伶安納. 赫爾德。
活報劇共上演了21個版本。 齊格飛活報劇的誕生源於齊格飛的第一任妻子。同時也是他旗下的歌舞名伶安納. 赫爾德。 齊格菲的的活報劇 《1907年活報劇》是當時百老匯歷史上最有紀念意義和最受歡迎的一部戲。 The Follies of 1907, the beginning of a Broadway legend.

10 「美化美國女孩」(Glorifying the American Girl)逐漸成為活 報劇的「座右銘」(Motto)
讓許多追求美麗的美國女孩走出廚房、走出辦公室、走出小鎮,投 身於百老匯的聚光燈下。 音樂和喜劇才是「齊格飛活報劇」所留下的最大財富。 1918年的活報劇以一戰為主題。 1919年的活報劇則讚美了在戰爭為鼓舞軍隊士氣有極大貢 獻的基督團體 1921年的活報劇則是為了紀念輾轉而來的世界移民對北美 的開發。 1922年《齊格飛的活報劇》以541場的成績成為齊格菲 有生之年所推出的一系列作品中上演歷時最長的一部音樂劇 影片:"Here's to the Girls" -Ziegfeld Follies

11 《歌舞大王齊格菲》(The Great Ziegfeld)是米高梅公司 1936年出品的一部歌舞片
著名的《齊格飛的活報劇》以明星招攬觀眾 百老匯的中堅力量 《歌舞大王齊格菲》(The Great Ziegfeld)是米高梅公司 1936年出品的一部歌舞片 30年代好萊塢歌舞片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以百老匯最大的歌舞團- 齊格菲歌舞團的創辦人,百老匯著 名的製作人齊格菲的後半生的發跡史為線索,展示了齊格菲生前 創作編排的7套歌舞節目和23首名曲。 影片: The Great Ziegfeld Official Trailer #1 - Reginald Owen Movie (1936) HD

12 美國音樂喜劇的先聲-公主劇院四部曲 吉羅姆.科姆(Jerome Kern, 1885~1945)
維克多.霍伯特是寫作如維也納風格這類曲子的大師 柯恩的歌曲是以一種清新的、不受限制的寫作風格使美 國音樂劇的音樂創作逐漸時代化。 他的音樂,直接、健康、富有生命力。 他們將美國人時下的現代生活,尤其是「舞蹈狂潮」搬 到了舞台上。 柯恩的合作摯友之一P.G.胡德赫斯,是英國著名的 小說家和故事編撰者。 在音樂劇的歌曲和故事情節的契合上,胡德斯做出了自 己的貢獻。 美國的音樂喜劇正式在美國和英國的藝術家們相互合作 的基礎上產生的。 影片: "How'd You Like to Spoon With Me?" - Till The Clouds Roll By | Angela Lansbury (HD) Music by Jerome Kern

13 1915年的《太棒了,埃迪》、1917年的《交給珍 妮》和《哦,男孩》、1918年的《哦,女人!女人!》 一起並稱為「公主劇院四部曲」。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結束後,美國人普遍有一 種情緒高漲的享受生活的心情與緊迫感,人們經常舉辦各 種名目的舞會、聚會、晚會等。 公主劇院音樂喜劇的締造者--凱.伯頓、P.G.胡德 赫斯和吉羅姆.柯恩 簡單的布景、樸實的服裝和有著11人的小型樂隊、在有著2 99人的紐約公主劇院上演了。 柯恩的作品的精采旋律體現出的美國音樂喜劇的魅力 大多都是些「灰姑娘」式傳奇經歷的故事 歌曲雖然越來越複雜但舞蹈仍沒有太大改變 經過一批像喬治.M.高漢、吉羅姆.科恩一樣的藝術家 們的努力,美國音樂劇已經逐步擺脫了音樂喜劇的消極影 響,完成了歌舞雜耍向美國式音樂喜劇的轉變。 影片:"Leave It to Jane" | "Cleopatterer" -Till The Clouds Roll By | June Allyson (HD Print)

14 科恩的藝術成就主要在於:擴大、豐富了美國音樂劇的音 樂詞彙,將歐洲音樂的靈感用在美國流行歌曲的創作上, 使他成為被更多人接受的音樂
他是美國音樂劇徬徨期的引路人和開發者,就這點上比任何一 位其他作曲家都貢獻的多。 受到柯恩成功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優秀歌曲創作者都加入 音樂劇的創作 艾爾文.伯林、喬治、艾拉和葛什溫,理查德.羅傑斯和羅瑞 茲.哈特、柯爾.波特、文森特.尤曼、阿瑟.私契沃茲和 瑞.漢德森 Jerome Kern

15 開闢音樂劇藝術新航線-《演藝船》 1927年由奧斯卡.漢姆斯特恩作詞兼編劇,吉羅姆. 科恩作曲的音樂劇《演藝船》,使音樂劇達到了一個嶄新 的藝術境界 將比較沉重、嚴肅的美國社會問題反映到舞台上 劇中的歌曲被列入最偉大的歌曲的行列 是百老匯開創先河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認為美國音樂劇史上第 一座里程碑。 《演藝船》透過歌曲將故事串聯起來,是主人公在一定情 景狀態下情感的表露,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使情節展開更 加順暢 老人河(Ol’ Man River) 假想(Make Believe) 情不自禁愛上他(Can‘t Help Loving DatMan) 我為什麼愛上了你(Why Do I Love You) 影片: Show Boat 1995 Tony Awards

16 《演藝船》的故事發生在密西西比河的「汽船時代」。劇中 描繪的演出體積巨大,演出舞台設於前甲板之上,靠岸即可 開演,故有「水上舞台」之稱。
1967年前在密西西比州,不同種族間的通婚是犯罪。 《演藝船》最值得稱道的是內容感涉於人們不熟悉的音樂劇 主題,例如不幸福的婚姻、黑白混血兒的遭遇、以及黑人碼 頭裝卸工的悲慘命運。 《演藝船》在藝術上以其暢達的情節結構、貫穿主題的音樂 為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美國音樂劇的發展樹立了典範。 在眾多的複排版中,最成功的一個是耗資1000萬美元打造的 1994年版《演藝船》。 影片: 1994 BROADWAY REVIVAL CAST OF SHOW BOAT: Can't Help Lovin' That Man & Ole Man River-STEREO AUDIO

17 該劇還有一個默片和兩個有聲電影版本(沒有序幕和序曲),分別是1929年和1936年 由環球公司所拍攝的電影版本。
1938年環球把影片版權賣給了米高梅。1946年米高梅將一部濃縮了吉姆羅.柯恩生 平的電影《輕歌伴此生》(Till the Cloud Roll By)搬上了銀幕 1951年由米高梅公司出品,喬治.希德尼執導的電影版《演藝船》上演。 提名奧斯卡最佳彩色片技術獎和最佳編曲獎。 影片: "Who?" -Till The Clouds Roll By | Judy Garland


Download ppt "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