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河與文明 兩河、印度與中國文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河與文明 兩河、印度與中國文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河與文明 兩河、印度與中國文明

2 本單元學習重點 文明的誕生 近代考古發掘與古文明的再認識 兩河流域古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國文明

3 古文明的發現 背景: 1.蒐羅、典藏古物,建設圖書館被視為國勢象徵。 2.19世紀,英法等國爭奪鄂圖曼帝國所屬兩河流域地區的領導權。 成果
羅林森 拓下「卑司頓石碑」並加以解讀 奠定西亞文明研究基礎-「亞述學之父」 波塔 挖掘亞述帝國,並發現尼尼微圖書館 發現豐富泥板館藏

4 A. 3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而行 B. 250萬年前- a. 人類腦容量顯著增大 b. 能製造簡單工具:石片器 砍砸器
壹、對遠古時代的認識日益增進 A. 3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而行 B. 250萬年前- a. 人類腦容量顯著增大 b. 能製造簡單工具:石片器 砍砸器 C. 50萬年前-出現智人(Homo sapiens) A. 3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直立而行 B. 250萬年前- a. 人類腦容量顯著增大 b. 能製造簡單工具:石片器 砍砸器 C. 50萬年前-出現智人(Homo sapiens) 單元重點

5 一、遠古人類發展的重現 1. 10萬~5萬年前間發生重大改變 A. 身體組織: 2. 世界史的起點:10萬年前左右
a. 大腦容量及構造已和現代人相差不多 b. 能發聲,且形成語言 B. 製作複雜工具:如南非貝飾 C. 圖像記錄族群生活:如法國拉斯科(Lascaux) 洞穴 岩畫 2. 世界史的起點:10萬年前左右

6 法國拉斯科(Lascaux)洞穴岩畫

7 貳、文明的開始-農業與城鎮 特點:文明的起源與農業發展、城市形成關係密切。 發展 灌溉系統建立 複雜的社會整合 獲得充足糧食 人口增加
形成農業聚落 藝術技 藝漸興 政治社會隨之 變化產生城市 文字 出現 促成勞動力 的分工

8 一、農業的發展 1. 影響因素 A. 緯度 B. 季節變化 2. 傳播現象:東西向陸軸較南北向陸軸快速 A. 緯度相同 B. 日照長度及季節變遷相近 單元重點

9 各大洲的陸軸走向 上一頁

10 二、新石器革命 1. 區分:以古人所使用的石器之精細程度 2. 新石器時代的進步 A. 石器製作:懂得磨光法 B. 進入「產食」階段:
a. 農業 b. 畜牧 C. 定居→聚落→早期「城市」→邦國 單元重點

11 三、城市革命 1. 形成背景:定居→聚落→城市→邦國 2. 新石器時代的意義 A. 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 B. 造成「城市革命」 a. 促成社會的分工與合作 b. 促成「城市」和「邦國」的出現 C. 出現不平等的階級制度 單元重點

12 四、神話思維的萌生 1. 由來:人們對生命與支配宇宙萬物的疑問 2. 相信各種超自然力量 A. 神明支配人間吉凶禍福
B. 祈求趨吉避凶:修築神廟、奉獻祭品、 遵守禁忌戒律 3. 神話的思維:以神話來理解和思考問題 單元重點

13 叁、古代大河文明的特色 1.大河提供較佳的生活條件 2.各文化間產生融合間並形成大型的文明─四個大河文明逐漸興起
3.四大古文明結合了新石器革命農業革命城市革命神話思維為一體 4.隨著時間流逝及環境改變,古文明逐漸被埋沒

14 一、蘇美文明-生態及資源 春季融雪,兩河氾濫,帶來沖積土壤 缺乏天然資源,如木材及石材,因此發明泥磚 為灌溉農業,需要修築、維護渠道及堤防
缺乏天然屏障,常遭入侵;位居交通要道,貿易發達

15 (一)蘇美文明-生態及資源 梯壇:高塔神殿,蘇美文明的代表性建築。 重要性: 1.宗教信仰中心。 2.調控人力與維護 灌溉系統的樞紐。
3.城邦政治與經濟的中心。

16 學習視窗 由現存的古物研判,蘇美人與今天的阿富汗、土耳其、黎巴嫩、印度、埃及以及南方的巴林島,皆有熱絡往來。有些曾在貿易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蘇美城市,原本相當靠近波斯灣,然而兩河河道的經常淤積和改道,使得海岸線逐漸遠離蘇美地區。這個水文現象是造成蘇美城邦衰落的原因之一。

17 (二)人類最早的城市文明 蘇美的城市文明 1.時間:西元前4300年。 2.特點:
城邦相互影響,產生相似體制→神官階級、貴族會議、官僚組織、信仰系統及文字書寫。 政治上未能整合,只能建立小型城邦。

18 (三)蘇美文明三階段1 4300~2900 B.C. (烏魯克時期)
1.興建水利,開鑿運河,灌溉系統完善,產生多樣化生產→穀物、果園、椰棗、無花果、橄欖等 2.發明製作陶器用的橫式轉盤、運輸用的輪子、青銅合金的鑄造技術 3.交通系統發達,利於生產商品往來 4.發明楔形文字→西亞文字的基礎,由神官壟斷此技能

19 蘇美楔形文字

20 (三)蘇美文明三階段2 2900~2350 B.C. (王朝時期) 城邦發展成熟 內部激烈競爭 政治強人崛起,勢力凌駕神官階級
受蘇美農業及貿易繁榮的吸引,薩爾貢入 侵蘇美,建立阿卡德帝國

21 (三)蘇美文明三階段3 2160~2000 B.C. (烏爾第三王朝) 1.薩爾貢政權衰微,城邦林立 2.土壤鹽鹼化嚴重,農業生產力降低
被埃蘭人(伊朗高原)所滅

22 (四)蘇美人的文明成就1 宗教 1.多神信仰,相信萬物皆有靈性。 2.神是反覆無常的,宗教功能在於討好眾神。
3.不定期的氾濫、外族入侵,加深蘇美人的悲 觀與宿命感。 法律 1.蘇美國王頒布的法律是統治社會的基礎。 2.特點:由一連串判例來加以說明。 3.集大成者:《漢摩拉比法典》 強調「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避免過度 報復,導致社會秩序失控。 重視階級,不同階級刑責不同。

23 (四)蘇美人的文明成就2 文學 1.以蘇美史詩《鳩格米西》為代表。 2.表現兩河流域居民對死亡的恐懼與無奈,流
露悲觀的人生態度,進而反思永生。 科學 1.天文觀察→根據月亮盈缺制定「陰曆」。 2.土地丈量、調節灌溉的農業水利知識。 3.使用十進位與六十進位,發明數字符號與算 術術語。

24 二、阿卡德帝國

25 西亞文化-新民族的崛起 將兩河流域文明引進 小亞細亞 北方:亞述 西臺人崛起 相互爭霸,巴比倫先行勝出 南方:巴比倫

26 三、西亞文化-新民族的崛起 漢摩拉比: 1.外交、軍事並行,以擴張政權。 2.推行馬爾杜克的祭祀,整合征服民族。
3.頒布《漢摩拉比法典》→樹立國王為立法者形象。 西亞 混亂 亞述統 一西亞 西臺人

27 《漢摩拉比法典》

28 四、亞述帝國 西亞局勢:海洋民族崛起,造成許多文明毀滅,但兩河流域未受影響。 建立時間:西元前 9 世紀。 首都:尼尼微。
學習到西臺人用鐵知識,運用龐大且訓練精良的軍隊向外擴張。 因征服手段殘暴,引起加爾底亞人、米提人反抗而滅亡。 亞述浮雕 亞述君王狩獵圖

29 尼尼微古城

30 五、新巴比倫帝國 建立者:加爾底亞人。 君主:尼布甲尼撒。 成就 1.文化:以天文知識及占星術聞名。
2.建築:城堡宏偉精美,「空中花園」最具代表性。 古代七大奇景之一 巴比倫城巡遊大道上的裝飾

31 空中花園想像圖

32 叁、波斯帝國 來源:伊朗高原南部的印歐民族。 發展: 統一伊朗高原,征服利底亞王國(安那托利亞)、新巴比倫帝國,其子征服埃及。 居魯士
大流士 一世 擴張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建立西亞文明的巔峰。

33 波斯帝國擴張示意圖

34 波斯帝國 帝國成就 政治 1.大流士建立典章體制。 2.善用各地貴族,發展出複雜的行政系統。 3.制定共通的度量衡與錢幣。
4.建立「皇家大道」,並廣設驛站。 文化 融合各族文化,包容境內傳統習俗與宗教信仰 宗教 鎖羅亞斯德創祆教(拜火教): 善惡二元論影響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教義

35 卑司頓石碑

36 伍、印度河文明 又稱哈拉帕文明。 西元18~20世紀,先後挖掘出哈拉帕古城遺址、摩亨佐達羅古城。

37 印度河文明 繁榮的城市文明 1.衛城:城中高地以高牆圍繞,是行政中心所在。 2.建有穀倉、作坊、防禦塔樓、排水系統、下水道工程。
3.未發現宮殿、神廟、陵墓等遺址,只出土眾多印章。

38 哈拉帕文化出土的泥印章

39 印度河文明 經濟生活 1.手工業與商業為主。 2.糧食來自農村,並不自行生產。 3.與兩河流域進行手工藝品等商品往來。 滅亡
1.時間:西元前1750年 阿利安人入侵 2.原因 地殼變動引發洪水氾濫 印度河水位下降使農業生產衰退

40 陸、黃河與中國古文明 新石器時代:古文明多元並起

41 黃河與中國古文明 三代:黃河流域為核心的華夏文明,成為主軸 六朝後:長江流域逐漸加入華夏文明主流 晚唐後:長江流域的經濟文化與黃河流域相抗衡

42 黃河與中國古文明 文明特點 1.以黃河的支流、支流周邊高地為根據地。 2.不利用大河氾濫,反發展旱地農業。 3.北方農業種植粟、黍、稷。
國家的出現 1.距今四、五千年前,社會貧富與權力分化益深,統治者以禮器為象徵,建立社會倫常。 2.三代:即「城邦時代」、「青銅時代」,以小國寡民的城邦為基礎,配合封建體制維繫秩序。

43 本資料彙整至南一翰林龍騰等出版社所提供之教學資源


Download ppt "大河與文明 兩河、印度與中國文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