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四川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四川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四川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当我们步入大学兴高采烈、激动万分之时,切记:大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或许因为没有好的学习成绩而焦虑,或许因为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而烦恼,或许因为没有甜蜜的爱情而感到遗憾。形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欢迎进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将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3 教学内容 适应人生新阶段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4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大学生活及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 4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及其任务 正确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自觉实现角色转化:中学生向大学生顺利转化 自觉处理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 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尽快适应大学新环境、了解大学学习的变化 尽快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确立新的目标 尽快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 素质目标 5

6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人生之舟扬帆起航的地方 —— 四川文理学院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7 什么是大学 读大学有用吗 大学如何读

8 读大学有用吗?(讨论) 成都商报2013年曾报道, 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然有钱供她读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说捡垃圾都比读大学强,他只上了小学,做个小生意生活也过得去,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请看中国的几次读书无用论思潮。 第一次"文革”后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标志,口头禅:“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样干革命”。学校停课,学生停学,知识分子成“臭老九”。第二次: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口头禅:“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有读过多少书、又没有进入所谓“单位”的人,首先进入了个体户的行列而富起来。体制内的人,依然拿着固定工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第三次:首先从农村出现,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为的几大难题:比如,高昂的学费让贫困家庭难以负担,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在一些农村学校,放弃高考的学生高达三成。(新民周刊)

9 玲玲的观点:半工半读也不会放弃读大学 玲玲认为:大学是接受知识的殿堂
离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玲玲依然无法改变父亲的决定。父亲依然用他那套理论不断地说服她,玲玲还是坚持要进入大学,甚至提出向父亲借钱,先交学费,再通过自己打工赚钱来还钱,也遭父亲拒绝。 玲玲冒雨出了门,和好朋友蓉蓉约了见面。一来想和朋友聊聊天排解心中的郁闷,二来看能不能从朋友处获得帮助,由于她的朋友多是和她一样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没有借到钱来凑齐第一学期的学费。 玲玲说:“我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我们父女之间的分歧,我相信父亲是爱我的,只是观念上无法达成一致。”以后通过半工半读的形式解决学费问题。“我不会放弃,读大学是我的梦想,知识学得多,一定是有用的。” 玲玲认为:大学是接受知识的殿堂

10 有用:不应简单地把读大学看成投资 主要观点:一网友说,“大学经历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体验,强调的是人,而投资强调的是物,是把人当作商品或赚钱的工具。”一网友认为,“读书不是为了过多好的生活,而是教会你在平淡中或者困境中也能获得内心的安宁,找寻真正的幸福。现在很多人太功利,什么都用钱来衡量,要改变,须读书。”一网友说,“自己是高三学生,认为眼中的大学除了是学知识的地方外,更是一个小型社会,就像学前班一样,一个缓冲期。为的是真正出社会时已经有一定经验和人脉从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网友认为,“读大学不仅仅是面对就业,更是培养一种精神和综合素养。”一网友表示,“如果有能力去让孩子学习,当然不能错过,知识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

11 无用:上大学并不是唯一出路 成都商报在网上发起的“读书是否无用”的投票调查中,一万余名网友参与了投票,有71%的网友都认为“上大学并不是唯一出路。” 网友的观点可以总结为:社会是所更好的大学,只要有头脑有能力,都能获得成功。 一网友说,"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没有读过大学,可是社会地位并不低。"一网友认为,“现在好多人进入大学后,纯粹就是玩了四年,可能什么都没学到。”一网友则表示,“读与不读还是取决于今后要做什么,如果是想自己创业,那读大学就没什么用,如果只是想找个普通工作,那就需要大学文凭当敲门砖。”

12 观点小结

13 我们的困惑 什么是大学? 大学里究竟学什么? 与理想中的大学差别太大?对我们学校太失望了? 大学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什么是大学? 大学里究竟学什么? 与理想中的大学差别太大?对我们学校太失望了? 大学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学习与活动的关系?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尤其是周末? 几年大学生活我不知道咋渡过?

14 空虚、寂寞、无聊、彷徨……原来这一切是不适应大学生活惹的祸!
环境地位的改变导致自我评价失衡 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压抑 自理能力不强导致想家厌学 学习动力不足导致成绩不佳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失望迷茫 不适应 不适应 空虚、寂寞、无聊、彷徨……原来这一切是不适应大学生活惹的祸!

15 一、何为大学 大学(University),前身是宇宙(Universe)派生, Universe的前身是拉丁文Universus,它是由表示“一”的 unus和表示“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构成的。从词根上看,大学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目标,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以获取真理。

16 1、大学之“大”,因有“大家”而谓大 牛津有培根。 北大有蔡元培。 清华有梅贻琦。 浙大有竺可桢。

17 2、大学之大,因有“大师”而谓大 北京大学: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汇集了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大师。
新中国成立后,有李四光、冯友兰、翦伯赞等大师。 现在,费孝通、雷洁琼、季羡林、张岱年、厉以宁等大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重点放在大师上。 清华原校长梅贻琦

18 3、大学之大,因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室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谓大。
艺术传媒大楼 图书大楼 音乐大楼 音乐大楼

19 4、大学因对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而谓大 “大学”之“大”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而不是自以为自己已经很有学问的自大的大; 而“学”是指“学问”,学问几乎是无穷尽的,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学问。 大学者,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重点放在学问上。 北大原校长蔡元培

20 5、大学有“大学生”而谓大 剑桥大学:62人获诺贝尔奖,被称为世界政治家的摇篮。 牛津大学:英国前50位首相中,29位出自该校。
哈佛大学:35人获诺贝尔奖,7位总统,美国500家大企业老板有2/3 在该校学习过。 东京大学:18位首相,4位诺贝尔奖,日本1/4的大企业家。 清华大学:200多位部长级人物。 更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21 小结 大学之大:在于其兼容并包,有容乃大; 在于其思想深刻,精神伟大; 在于其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在于其服务社会,贡献巨大。
大学之大:在于它拥有“大师”、“大楼”; 在于它的“大气”; 在于它有一批又一批绵绵不断的“大学生”。

22 二、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23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大学的含义 大学是高等学府,通常包括一所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并有权授予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位。
大学是充满智慧与灵性的沃土,是精神的家园,是成长的“加油站”,是每个大学生人生拼搏的另一个“战场”。正因为大学的内涵如此丰富,才会让人在离开大学时百般留恋;正因为没有充分利用大学的价值,才会留下那诸多的遗憾;正因为从大学中有如此多的获取,校友们才会永远心存感激,才会不断,为母校祝福。大学是如此美好,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真正地拥有它!

24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学习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呈现 注重能力的培养

25

26

27

28

29

30

31 (2)生活环境的变化 腹饥自择食 冷暖自加衣 患病自投医 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过集体生活,应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衣食住行等自行安排,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腹饥自择食 冷暖自加衣 患病自投医

32 (3)社会活动的变化 组织活动增多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我院社会活动集

33 社会实践照片

34 亚洲最大天然气净化厂参观

35 万源战史陈列馆——追寻红军足迹

36 四川文理学院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节 一等奖
大巴山抬工汉

37 《致青春》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评奖表演银奖
《魂铸巴山》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

38 藏人组合参加第二届(国际)唱片华语音乐大赛取得好成绩

39 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谣言危害公民正当权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需要依法打击。
(二)适应大学生活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前提 1、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 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谣言危害公民正当权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需要依法打击。 思考:网络谣言盛行的原因?大学生如何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4、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40 2009最牛新生入学

41 2011年以来各大高校新生报到豪车云集 校园如同车展

42 “少爷式”大一新生吃穿都成问题 问题一 寝室脏得连脚都踩不下 问题二 脏衣服一般都是集中处理 问题三 吃不惯四川菜 问题四
自由支配时间多了,天天睡觉

43 希望的翅膀 谢狂飞带着失落和无奈来到广西大学,因为他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报到后,他感到“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太消极了,应该是“既来之,则爱之,并乐之”。他很快调整心态。认为:大学生应该是个独立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虽然这里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真的勇士要敢于正视暂时的困难,不能让抱怨和无奈持续到毕业。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对英语很感兴趣,于是以英语学习作为突破口。为提高口语水平,他经常大声地、疯狂地“喊”英语。他用“疯狂英语”问候了校园的一草一木。1999年,他以大一新生的身份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之后,又连续两年获得该奖。2000年和2001年,他两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暨辩论赛”均获一等奖,同时获“优秀辩手”奖。他不仅英语水平突出,其他课程成绩也很好 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思考与讨论):谢狂飞的成功给你什么启示?如何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44 10条规则帮新生增强自信心( 英国心理学家克列尔.拉依涅尔 )
1、每天照三遍镜子 清晨走出宿舍之前,对着镜子修饰仪表,整理着装,务必使自己的外表处于最佳状态。午饭后,再照一遍镜子,修饰一下自己,保持整洁。晚上就寝前洗脸时再照照镜子。消除对自己仪表的不必要的担心,更有利于你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学习上。 2、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体缺陷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身体缺陷,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对自身的缺陷不要 念念不忘,其实,人们往往并没有那么在意你的缺陷。只要少想,自我感觉就会 更好。

45 3、你感觉明显的事情,其他人不一定注意得到
当你在众人面前讲话感到面红耳赤时,你的听众可能只是看到你两腮红润,令人愉快而已。事实上你的窘态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其他人发现。 4、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 如果你常在心理指责别人,这种毛病就可能成为习惯。应逐渐地克服这种缺点,总爱批评别人的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46 当别人讲话时,你不要急于用机智幽默的插话来博得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只要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你。
5、多数人喜欢的是听众 当别人讲话时,你不要急于用机智幽默的插话来博得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只要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你。 6、为人坦诚,不要不懂装懂 对不懂的东西坦白地承认,这不仅不会损害你的形象,还会给人以诚实 可信的感觉;对别人的魅力和取得的成就要勇于承认,并致以钦佩和赞赏。

47 8、不要试图用酒来壮胆提神 7、在自己的身边找一个患难相助、荣辱与共的朋友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会感到孤独。
如果你害羞腼腆,就是喝干了酒瓶也无济于事。只要你潇洒 大方,滴酒不沾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48 9、拘谨可能使某些人对你含有敌意 如果某人不爱理你,则不要总觉得自己有错。对于有敌意的人,不讲话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唯一的方法。
9、拘谨可能使某些人对你含有敌意 如果某人不爱理你,则不要总觉得自己有错。对于有敌意的人,不讲话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唯一的方法。 10、一定要避免使自己处于一种不利的环境中 当你处于不利情况时,虽然人们会对你表示同情,但他们同时也会感到比你地位优越而在心理轻视你。(转载自中国校园网)

49 三、更新学习理念 学会 会学 自主学习 全面学习 怎么学? 合作学习 创新学习 终身学习

50 自主学习 学习的奴隶转化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表现为: 一种能动的学习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 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积极主动掌握相关知识、能力和方法 方法

51 全面学习 学习以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 培养多种能力: 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 掌握科学方法 学会收集、筛选和管理信息
学会分析、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等 方法

52 创新学习 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 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善于思考,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 善于发现问题。
创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方法

53 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创造力就是把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起来,再把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表现是创造力的最大表现,也是个人成功的最大表现。 温馨提示 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54 合作学习 大学学习既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潜心苦学,也需要相互交流、沟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科学研究更需要合作精神。

55 终身学习 学习贵在坚持: 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大学里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为将来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毕业只意味着告别学校,不是告别学习。 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56 思考与讨论 中学里我们吃尽了苦头,大学一年级就应该歇歇气,好好玩,到了大三、大四再冲刺。 大学毕业就此告别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57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确立成才目标 (一)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德-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58 领导人提出的成才目标 毛泽东: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 化的劳动者。

59 邓小平 :教育全国人民做 “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60 习近平: 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61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法》

62 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63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区别:二者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 联系表现在以下方面:

6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第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

6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力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66 (三)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将社会主义道德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使法律成为饱含道德价值的良法; 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使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和遵循,并成为衡量执法、司法合理性的重要标准; 通过全民守法,使社会主义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信仰,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6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思想道德素质 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68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 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69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7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社会的重大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社会层面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72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三个层面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73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74 2、基本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基本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 共同理想是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风貌的问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75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毛泽东思想 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7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有了共同理想才能凝聚全国人心,从而实现党的最高理想。

77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传承和发展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基础和源泉

7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解决的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问题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 的看法和态度;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升华;成为人 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导向,成为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素质的内在动力。

79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国家观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观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观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观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集体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观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纪观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生活观

80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81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82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83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84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85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86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87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88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89 (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同志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观念。其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90 (三)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座谈会上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91 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一、课程的的性质与任务
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一、课程的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基础课的研究对象是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教学目的的学科。所以它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92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意义
先讨论案例: 缺少什么?

93 案 例 苏州某外贸集团公司总结经理反映,他们公司分来一批大学生,到各个部门工作后,有一天总经理发现有位大学生在上班时看小说。总经理问道:“某同志,你今天没事做吗?”这位刚来的大学生回答道:“是,今天我没事,科长这几天一直没分配任务给我,所以我一直没事做。”总经理思索了一下说:“好,我现在分配你去做一件事,请你到郊区去看仓库。”于是这位学经济的大学生被调去看仓库。还有一位大学生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值班时有位副市长打来电话说要找总经理,接电话的回答很干脆利落:“总经理不在,你下次再打。”啪,电话挂了,没等对方把话说完,也没有问对方是谁,有什么事,我能不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

94 缺少做人的知识 要会做事,必先做人,做人必先立德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并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并不是仅仅供人欣赏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做人的基本要求。

95 面向未来我们不能不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大学毕业后,我们能否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用人单位所欢迎的合格人才?

96 意义 (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97 三、学习该课程的方法  (一)学好科学理论  (二)掌握基本知识  (三)注重联系实际  (四)坚持学以致用

98 作业 拟定一份大学生活规划书


Download p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四川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