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 07/16/96 酸碱平衡紊乱 青海大学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
2
概述 正常人动脉血pH值:7.35-7.45 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
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disturbance)) 酸中毒 正常 碱中毒 7.35 7.45
3
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disturbance) 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 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 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4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5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6
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 能提供质子(H+)的物质 如:HCl H2SO4 H2CO3 NH + 4 CO2 H2CO3 挥发性酸 H2O
类型及来源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 H2SO4 H3PO4 尿酸 甘油酸 丙酮酸 乳酸 三羧酸 酮体 固定酸 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
7
碱 碱 能接受质子的任何物质 如: OH - HCO3 - Pr - 来源: 氨基酸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 脱氨基 菜 果 豆 奶
菜 果 豆 奶 含 Na+ K + Ca + + Mg + + 和 有机酸盐 食物中所含金属元素在体内的氧化产物
8
机体酸碱平衡调节
9
一、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作用 缓冲系统:由弱酸和其共扼碱构成的具有缓冲酸或碱能力的混合溶液体系。 特点: 1.缓冲作用强 2.缓冲作用迅速
10
全血的五种缓冲系统及其分布 缓冲体系 分布 % H+ HCO3- H2CO3 血浆 35 红细胞 18 H+ Hb- HHb
血红蛋白 H+ HbO2- HHbO2 H+ Pr- HPr 血浆蛋白 7 H+ HPO42- H2PO4- 血浆、细胞 5
11
血液pH的确定 pH = pKa + log 肾调节 肺调节 pH ∝ [ HCO3 ] [ H2CO3 ] 24 = 6.1 + log
- pH = pKa + log [ H2CO3 ] 24 = log (mmol/L) 1.2 20 = log 1 肾调节 = = 7.401 H2CO3 HCO3 - pH ∝ 肺调节
12
红细胞缓冲 K+ H+ H++ Hb-= HHb H++ HPO42- = H2PO4- H++ HCO3- = H2CO3 H+ K+
14
二、肺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通过改变肺泡通气量实现。 2.作用快而有效。10-30min发挥最大作用。
15
脑脊液H+↑ PaCO2↑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兴奋 PaCO2 ↑ H+↑ PaO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呼吸↑
16
三、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1.通过细胞膜内外的离子交换实现 2.被细胞内液缓冲对缓冲
17
2Na++H+ 3K+ HCO3- CO2 肌细胞 Ca3(PO4)2 4H+ 3Ca2+ + 2H2PO4- 骨胳
18
四、肾脏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特点: 酸碱平衡调节的最终保证。 维持血液pH的作用缓慢而有效。4-5h后发挥作用,3-5d后出现明显效果。
19
(一)泌H+和重吸收NaHCO3 特点: 泌H+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 H+分泌是主动的,以H+-Na+交换形势进行。
远端H+-Na+交换与K+-Na+交换相互竞争。
20
肾脏的调节 调节方式 肾脏通过排酸(H+或固定酸)以及重吸收碱 (HCO3- )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 近端肾小管 泌H+ 远端肾小管泌H+
NH4+ (NH 3 )
21
近端肾小管泌H+(Na+— H +) 远端肾单位泌H+和HCO3-重吸收
K+ H+ H+ HCO3- HCO3- H2CO3 HCO3- CA H2CO3 Na+ CO2 + H2O CA CO2 + H2O HCO 3 - H+ H2CO3 Cl- CA CO2 + H2O
22
尿的酸化 小管腔 血管 Na + Na + Na + Na H 2 PO4 pH 肾小管细胞 H CO3- H PO4 2 - H CO3-
CO2 +H2O pH
23
NH4+的排出 Na+ 1 HCO3- NH4Cl 1 H+ NH3 NH 4+ 1 管周毛细血管 肾小管腔 近端肾小管 Na+ Cl-
CO2+H2O H2CO3 Na+ Cl- Na+ Na+ 1 CA NH 4+ H + NH4+ HCO3- HCO3- NH3 NH4Cl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1 H+ 谷氨酰胺 酶 NH3 NH3 Cl- Cl- H + H + HCO3- H2CO3 NH 4+ 1 CA 集合管 CO2+H2O
24
1 血液缓冲 来源 3 肾调节 2 肺调节 4 细胞调节
25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26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 pH 2. PaCO2 3. SB 与 AB 4. buffer bases (BB)
5. base excess (BE) 6. anion gap (AG)
27
一、H+浓度与pH值 正常值:7.35-7.45 意义: pH﹥7.45 失代偿性碱中毒 pH﹤7.35 失代偿性酸中毒 pH正常 正常
混合型
28
二、PaCO2 定义:溶解在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动脉血PaCO2的正常值:4.39-6.25kPa(33-46mmHg)。
意义: 反映呼吸性因素 原发性 呼酸 >46 mmHg: CO2 潴留 继发性 代偿后代碱 原发性 呼碱 <33 mmHg: CO2 不足 继发性 代偿后代酸
29
三、SB(standard bicarbonate) AB(actual bicarbonate)
定义:SB是指血标本在标准条件下,即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0%、PaCO2 5.32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正常值:22-27mmol/L。 意义: SB增高见于原发性代碱或慢性呼酸代偿后。 SB降低见于原发性代酸或慢性呼碱代偿后。 反映代谢性因素
30
定义: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和血氧饱和度的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意义:
AB 定义: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和血氧饱和度的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意义: 正常时,AB=SB AB﹥SB,表示有CO2潴留,见于呼酸或代偿性代碱。 AB﹤SB,表示过度通气,见于呼碱或代偿性代酸。 SB、AB都↑,见于代碱或慢性呼酸。 SB、AB都↓,见于代酸或慢性呼碱。 反映代谢、呼吸因素
31
四、缓冲碱(buffer base,BB)
定义: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也即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的总量。 正常值:45-55mmol/L。 意义: BB减少,见于代酸或慢性代偿性呼碱。 BB增加,见于代碱或慢性代偿性呼酸。 反映代谢性因素
32
五、碱剩余(base excess,BE)
定义:在标准条件下,即38℃、PaCO2 5.32kPa(40mmHg)、血红蛋白150g/L和氧饱和度100%的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L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40时所用酸或碱的mmol数。 正常值:0±3mmol/L。
33
意义: +BE表示碱剩余;-BE表示碱缺失。 BE﹥3mmol/L,见于代碱或慢性代偿性呼酸。
34
六、AG(anion gap) 定义: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ndetermined anion,UA)减去未测定阳离子(undetermined cation,UC)的差值,即AG=UA-UC。 正常值:10-14mmol/L 意义: 反映固定酸含量,区分代酸原因。 AG↑,见于代酸。 Na+ 140 Cl- 104 HCO3- 24 AG UA UC
35
SB BB BE H2CO3 HCO3 - pH ∝ AB PaCO2
36
酸碱失衡类型 1.单纯型 病因 pH ∝ 原发改变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 代谢性酸中毒 HCO3 - (20) H2CO3 (1)
-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 呼吸性碱中毒
37
2.混合型 呼酸+代酸 呼酸+代碱 呼碱+代酸 呼碱+代碱 代碱+代酸 呼碱+代酸+代碱 呼酸+代酸+代碱
38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39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 根据AG改变: AG增大型代酸 代酸 AG正常型代酸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 定义: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 (一)原因和机制 根据AG改变: AG增大型代酸 代酸 AG正常型代酸
40
正常 AG正常型代酸 AG增大型代酸 Na+ AG Na+ AG AG AG Na+ AG HCO3- HCO3- HCO3- Cl-
41
AG增大型 特点:固定酸增加,AG增高,血氯正常 原因: 生成增多:乳酸性酸中毒(lactic acidosis) 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 排出障碍:严重肾功能衰竭 摄入过多:水杨酸中毒
42
特点:血浆HCO3-降低,Cl-增高,AG不变 原因 1)消化道失HCO3-
严重腹泻、肠道瘘管、肠道减压引流 特点:血浆HCO3-降低,Cl-增高,AG不变 原因 1)消化道失HCO3- 血氯增高机理: 回肠和结肠的阴离子泵在分泌HCO3-时同时吸收Cl-. 原尿中HCO3-减少,重吸收HCO3-减少,肾小管重吸收Cl-增多。 大量丢失体液引起血液浓缩,血氯升高; 细胞外液减少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肠道吸收NaCl增多。 HCO3- H2CO3 CO2 H2O H+ Cl-
43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概念: 分型:RTA-I、RTA-Ⅱ、RTA-Ⅲ、RTA-Ⅳ
近端(RTA-Ⅱ):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HCO3-减少。 原因:遗传、药物 2)肾脏泌H+功能障碍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概念: 分型:RTA-I、RTA-Ⅱ、RTA-Ⅲ、RTA-Ⅳ 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碳酸酐酶抑制剂: 混合型: RTA-I+ RTA-Ⅱ RTA-Ⅳ:醛固酮分泌不足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其反应性降低。醛固酮的作用:促进远端肾小管重吸收Na+,离子交换排出H+和NH3。 由于遗传性缺陷或重金属(汞、铅等)及药物(磺胺类等)的影响,使肾小管排酸障碍,而肾小球的功能一般正常,此时产生严重酸中毒而尿液却呈碱性或中性。 乙酰唑胺 远端(RTA-I): 远端肾小管泌H+功能降低
44
H+ H2CO3 管周 肾小管腔 集合管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HCO3- H+-ATP 酶 Cl- H+ HCO3- H2CO3 CA
H2O+CO2 H2O+CO2 基侧膜 管腔膜
45
轻度或中度肾功能衰竭 3)含氯酸性药物摄入过多: 4]血液稀释 5]高钾血症-反常性碱性尿 氯化铵 盐酸精氨酸 盐酸赖氨酸
发生酸中毒的机制: 肾小管上皮产氨减少,H+排泌减少;肾小管排H+减少,重吸收NaHCO3也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NaCl潴留。 肾小球滤过率未降至正常的25%以下时,HPO42-、SO42-等不潴留。
46
(二)机体的代偿调节 血液 肺 细胞 肾 ② HCO3 - CO2 H2O + ① H+ ④ H+ K+ ③
47
代酸 细胞外缓冲 即刻反应 中和H+ PaCO2 细胞内缓冲 肾代偿 胞外H+与细 胞内K+交换 排H+↑ 保碱 几分钟 2~4小时
机体对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 细胞外缓冲 即刻反应 中和H+ PaCO2 细胞内缓冲 肾代偿 胞外H+与细 胞内K+交换 排H+↑ 保碱 几分钟 2~4小时 3~5天 代酸 呼吸代偿
48
肺的代偿调节 H+↑ 外周、中枢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加深加快 CO2排出↑ 血液H2CO3↓
[NaHCO3]/[H2CO3]接近20:1
49
中枢化学感受器 受脑髓液及脑间质液H+的刺激 血液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对其影响不大 血PaCO2增加时,因为CO2可透过而改变之
50
代偿范围公式: PaCO2=1.5×HCO3-+8±2 △PaCO2=△HCO3- ×1.2±2 意义: 单纯性酸中毒,实测PaCO2应在公式计算范围内。 合并呼酸时,实测PaCO2应大于计算范围。 合并呼碱时,实测PaCO2应小于计算范围。
51
代酸时 [NaHCO3]/[H2CO3]的比值维持于20:1,血浆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不能维持比值时,血浆pH值降低,称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52
HCO3-↓ AB、SB、BB↓ ,BE负值↑ PaCO2 ↓ AB ↓ AB<SB, SB BB BE
代酸的血气特点: pH↓ HCO3-↓ AB、SB、BB↓ ,BE负值↑ PaCO2 ↓ AB ↓ AB<SB, SB BB BE H2CO3 HCO3 - pH ∝ AB PaCO2
53
[H+]↑→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低血压,促进休克、DIC、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三) 对机体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 [H+]↑→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低血压,促进休克、DIC、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 代酸 高钾血症 心律失常 心收缩力↓ pH<7.2 H+ 阻断Ad的作用 心缩力↓ 抑制兴奋收缩偶联
54
血压↓加重休克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对儿茶酚胺反应性↓ 代酸 血管扩张 休克
55
DIC 代酸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对儿茶酚胺反应性↓ 血管扩张 休克 细胞损伤 血流缓慢 血液浓缩 凝血系统 DIC
56
2.CNS系统 \\ 抑制 生物氧化酶活性↓→ ATP↓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 g-GABA↑ 谷氨酸 转氨酶 脱羧酶 pH 8.2
抑制,患者可有疲乏、感觉迟钝、嗜睡甚至神志不清、昏迷 抑制 生物氧化酶活性↓→ ATP↓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 g-GABA↑ 谷氨酸 g-GABA 脱羧酶 转氨酶 \\ pH 8.2 pH 6.5
57
3.呼吸系统功能改变 呼吸加深加快。 4.骨骼系统功能改变 酸中毒引起骨质钙盐溶解→肾性佝偻病、纤维性骨炎、骨软化、骨骼畸形
58
(四)防治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应用碱性药物: 碳酸氢钠:迅速、确切,较为理想
乳酸钠:慢。肝功不良、乳酸酸中毒时,不宜用。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THAM+H2CO3→THAM.H+ + HCO3-。呼酸、代酸均可用,但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低血压、低血糖,需慢滴入。
59
二、呼吸性酸中毒 (respiratory acidosis)
定义: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 (一)原因和机制 CO2排出障碍。(基本机制) 1.呼吸中枢抑制:颅脑损伤、脑炎、药物等 2.胸廓病变: 创伤、积液、畸形 3.呼吸肌麻痹: 急性脊髓灰质炎、低钾、有机磷中毒等 肺通气↓
60
4.呼吸道阻塞: 喉痉挛、水肿、异物等,使上呼吸道狭窄 5.肺疾患:广泛的肺组织病变 CO2吸入过多。通风不好 分类: 急性 慢性
61
(二)机体的代偿调节 呼吸系统往往不能发挥代偿调节作用。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液缓冲 肾脏代偿
62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急性呼酸的主要代偿方式。 体液缓冲有限,急性时常失代偿。 PaCO2 ↑ 10mmHg HCO3-↑0.7~1mmol/L
63
H+ K+ HHb HPr CO2 H2CO3 H+ HCO3 - Cl- HCO3 - H2O H2CO3 CO2
65
肾脏代偿 慢性呼酸的主要代偿方式。 肾小管上皮泌H+和NH3增多,NaHCO3重吸收增加,从而使大量的H+随尿排出,尿液呈酸性。 代偿型 PaCO2 ↑ 10mmHg HCO3-↑3.5~4.0mmol/L 失代偿型
66
细胞内缓冲 肾代偿 排H+ 保HCO3- 10~30min 3~5d 机体对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 呼酸 胞外H+与细 胞内K+交换
67
肾脏代偿调节后SB ↑ 、BB↑,BE正值↑。 SB BB BE
呼吸性酸中毒的判定 血气表现: PH↓ PaCO2>6.25kPa(46mmHg) AB↑,AB>SB。 肾脏代偿调节后SB ↑ 、BB↑,BE正值↑。 SB BB BE H2CO3 HCO3 - pH ∝ AB PaCO2
68
举 例 pH 7.34,HCO3- 31mmol/L,PaCO2 60mmHg pH↓,PaCO2 ↑
举 例 pH 7.34,HCO3- 31mmol/L,PaCO2 60mmHg pH↓,PaCO2 ↑ HCO3-=24+0.4×△PaCO2±3 =24+0.4×(60-40) ±3=28~35mmHg 呼吸性酸中毒
69
(三)对机体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CO2 麻醉 CNS系统改变更明显—肺性脑病 CO2 直接扩张脑血管 脑细胞酸中毒更严重 HCO3 pH↓
- pH↓
70
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 心律失常 心肌收缩力减弱 血管扩张,促进休克发生 同代酸
71
(四)防治原则 病因治疗 改善肺泡通气是关键 肾脏已发生明显代偿作用时,切忌过急、过度地使用人工呼吸机,以免代碱、呼碱。
适当补碱(NaHCO3):慎用,病情严重时才考虑,避免引起代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通气功能。 碳酸氢钠,乳酸钠(缺氧不宜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和心功能,改善供氧。
72
(metabolic alkalosis)
三、代谢性碱中毒 (metabolic alkalosis) 定义: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 (一)原因和机制 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理盐水疗效,分为两类: 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saline-responsive alkalosis) 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saline-resistant alkalosis)
73
呕 吐 1.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用生理盐水治疗有效,其发病机制中均有低氯血症,能促进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
酸性胃液丢失过多:呕吐、胃液吸引 ECF↓ 醛固酮↑ 保钠排钾 保碱排酸 呕 吐 血钾↓ 血氯↓ 代碱维持
74
CO2 H2O H2CO3 呕吐 HCO3 - H+ H+ H+ HCO3 - H2CO3 H+ H+ H+ H+ H+
75
胃 H+ CO2 H2O H+ 呕吐 H+ 肠腔 H+ H+ HCO3- H+ H+ 胰腺分泌 H+ HCO3 H+ HCO3- 代碱
- H+ H+ H2CO3 HCO3- H+ 代碱
76
低氯性碱中毒:噻嗪类利尿剂、速尿 H2O CO2 Na+ H2CO3 H+ HCO3- HCO3- Na+ Cl-↓
77
发病机制中没有低氯血症参与,生理盐水治疗无效。
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发病机制中没有低氯血症参与,生理盐水治疗无效。 盐皮质激素过多盐皮质激素过多 钠水重吸收增加,K+、H+排出增加。 缺钾 低钾时,H+移入细胞内。 肾小管上皮H+排泌增加,HCO3-重吸收增加。 碱性物质摄入过多
78
盐皮质激素过多 K+ K+ K+ Na Na+ Na+ HCO3- H+ HCO3- H+ H2CO3 CA CO2 H2O H2O H2O
79
(二)机体的代偿调节 细胞外液缓冲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肺的代偿调节 肾脏的代偿调节
80
1.细胞外液缓冲 对碱中毒的缓冲调节作用较小 2.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H+-K+交换→低钾血症
81
3.肺的代偿调节 较快,但很有限 + PaCO2↑ — — 呼吸抑制 H+↓ + + 外周化学感受器 PaO2↓
82
4.肾脏的代偿调节 H+-Na+交换↓ 碳酸酐酶活性↓ HCO3-重吸收↓ 尿pH↑ 排H+↓ H+↓ 排NH4+↓ 谷氨酰胺酶活性↓
83
代谢性碱中毒的判定 血气改变 SB、AB、BB均↑ 、 BE正值↑ PaCO2代偿性↑,AB﹥SB 代偿型 失代偿型 SB BB BE
HCO3-↑ SB、AB、BB均↑ 、 BE正值↑ PaCO2代偿性↑,AB﹥SB 代偿型 失代偿型 SB BB BE H2CO3 HCO3 - pH ∝ AB PaCO2
84
举 例 pH 7.49,HCO3- 36mmol/L,PaCO248mmHg pH↑ ,HCO3-↑
举 例 pH 7.49,HCO3- 36mmol/L,PaCO248mmHg pH↑ ,HCO3-↑ PaCO2=40+0.7×(36-24)±5=48.4±5 代谢性碱中毒
85
(三)对机体的影响 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低钾血症 氧离曲线左移
86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烦躁不安、精神错乱、谵妄、昏迷 GABA转氨酶活性↑ GABA分解↑ H+↓ GABA↓ 兴奋↑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 GABA生成↓ 氧离曲线左移 Hb不易释出氧 脑组织缺氧加重
87
2.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血浆pH↑ 血Ca2+↓ 肌肉应激症状 低钾血症 肌麻痹
88
3.低钾血症 肾远曲小管排H+↓ 排K+↑ 碱中毒 低钾血症 细胞内外H+-K+交换 K+进入细胞内
89
(四)防治原则 积极防治原发病,消除病因。 合理用药纠正碱中毒。 氯化物反应性碱中毒
轻症患者,口服或静滴等张或半张的盐水;重症患者可静脉缓输0.1mol/L的盐酸。 补钾
90
氯化物抵抗性碱中毒 抗醛固酮药物 补钾 碳酸酐酶抑制剂
91
四、呼吸性碱中毒 (respiratory alkalosis)
定义: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 (一)原因与机制 呼碱的基本机制是过度通气。 精神性过度通气 小儿持续哭闹 乏氧性缺氧 刚入高原、胸廓或肺疾患 机体代谢亢进 高热、甲亢 人工呼吸过度 其它 水杨酸、颅脑疾病、严重肝病
92
(二)机体的代偿调节 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液缓冲 H+-Na+、H+-K+交换 HCO3--Cl-交换 CO2自红细胞进入血浆
94
2.肾脏代偿调节 慢性时的代偿机制 泌H+、泌NH4+减弱 HCO3-重吸收减弱
95
呼吸性碱中毒的判定 血气分析: SB BB BE pH ∝ AB PaCO2 PaCO2↓ AB ↓ AB<SB
肾脏代偿后,AB、SB、BB均↓,BE负值↑ SB BB BE H2CO3 HCO3 - pH ∝ AB PaCO2
96
举 例 pH 7.42,HCO3- 19mmol/L,PaCO2 29mmHg pH↑,PaCO2 ↓
举 例 pH 7.42,HCO3- 19mmol/L,PaCO2 29mmHg pH↑,PaCO2 ↓ HCO3-=24+0.5×(29-40)±2.5 =24-5.5±2.5=16~21 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97
(三)对机体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PaCO2↓→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脑组织缺氧→头疼、头晕、易激动 神经肌肉
血浆pH↑→血Ca2+降低→肌肉应激症状 低钾血症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肾脏排钾增加。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氧在组织中不易释放
98
碱中毒氧离曲线左移
99
(四)防治原则 以病因治疗为主 必要时吸入含5%CO2的氧混合气 对症处理 反复抽搐→补钙 明显缺钾→补钾 明显缺氧→吸氧
100
常用化验指标的变化 原发改变 继发改变 pH 代酸 HCO3-↓↓ PaCO2↓ ↓ 代碱 HCO3-↑↑ PaCO2↑ ↑
101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102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呼酸合并代酸 呼酸合并代碱 代酸合并呼碱 呼碱合并代碱 代酸合并代碱:诊断主要依靠AG和病史 三重酸碱平衡紊乱
103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104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 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105
酸碱平衡紊乱判定步骤 根据pH判定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根据病史、HCO3-和PaCO2原发改变判断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 根据代偿公式判断是单一性还是混合性 根据AG判断是否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
106
酸碱平衡紊乱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指单纯性酸碱失衡代偿所能达到的最大或最小值 Type Primary changes
Compensation Compensative formular Time for Max. compensation Limits M.Aci [HCO3-]↓↓ PaCO2↓ △PaCO2=△[HCO3-]ⅹ1.2±2 12~24hr 10mmHg M.Alk [HCO3-]↑↑ PaCO2↑ △PaCO2=0.7△[HCO3-]±5 55mmHg R.Aci Acute PaCO2↑↑ [HCO3-]↑ △[HCO3-]=0.1△PaCO2±1.5 Several minutes~4-6hr 30mmol/L Chronic △[HCO3-]=0.35△PaCO2±3 3~5days 45mmol/L R.Alk PaCO2↓↓ [HCO3-]↓ △[HCO3-]=0.2△PaCO2±2.5 18~20mmol/L △[HCO3-]=0.5△PaCO2±2.5 12~15mmol/L 代偿极限:指单纯性酸碱失衡代偿所能达到的最大或最小值
107
病例一 20岁男性病人,因服下一瓶药片被其家人送入急救室。实验室检查结果:pH为7.35, PaCO2为15mmHg,AB等于8mmol/L,血Na+140mmol/L,血Cl-104mmol/L。分析该患者所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08
病例二 一位20岁糖尿病人恶心、呕吐数日;发热伴呼吸急促8小时,实验室检查结果: pH为7.59, PaCO2为25mmHg,AB等于24mmol/L,血Na+148mmol/L,血Cl-95mmol/L,尿酮体阳性。分析该患者所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09
病例三 47岁男性酒精中毒患者,因狂饮两天后剧烈呕吐被送入急救室。自诉1少时前服下大量安定片,感到“非常困”。查体病人呼吸8次/min,反应迟钝。实验室检查结果:pH为7.27, PaCO2为62mmHg,AB等于28mmol/L,血Na+134mmol/L,血Cl-85mmol/L。分析该患者所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10
请判断下列病例的酸碱失调状况 pH PaCO2 HCO3- K+ Na+ Cl- (kPa) (mmol/L) 肾衰、呕吐
入院时 连续呕吐 6天后
111
本章重点 掌握酸碱平衡的正常调节机制,四型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机体的代偿调节;
掌握判定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112
THANKS
113
预习 氧的运输 2-3-DPG的生成与分解 氧化磷酸化过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