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运动系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运动系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运动系统

2 第二章 肌 学

3 第一节 总论 根据构造分为: 平滑肌 心肌 骨骼肌 全身肌肉600多块 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可视为 一个器官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论 根据构造分为: 平滑肌 心肌 骨骼肌 全身肌肉600多块 占体重的40% 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 论 肌muscle根据构造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内脏的中空器官及血管壁,舒缩缓慢而持久;心肌为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骨骼肌主要存在于躯干和四肢,收缩迅速有力,但易疲劳。心肌与平滑肌受内脏神经调节,不直接受意志的管理,属于不随意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直接受人的意志控制,故称为随意肌voluntary muscle。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骼肌与心肌一样有横纹,都是横纹肌。 本章叙述的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少数附着于皮肤,后者亦称为皮肌。骨骼肌在人体内分布极为广泛,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的支配,所以每块肌都可视为一个器官。 每块肌都可视为 一个器官

4

5 胸大肌

6 (一) 肌的形态分类 1.外形分类 长肌—梭形(梭形肌),肌纤维长,收缩幅度 大, 分布于四肢。 短肌—肌块小,分布于躯干深层。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一) 肌的形态分类 1.外形分类 长肌—梭形(梭形肌),肌纤维长,收缩幅度 大, 分布于四肢。 短肌—肌块小,分布于躯干深层。 阔肌(扁肌)--肌扁而宽,分布于胸、腹壁 轮匝肌—肌纤维环行排列,肌收缩可关 闭孔或洞,分布于口和眼周围.

7

8

9 肌的各种形态

10

11 喙肱肌 肱肌

12 肱三头肌

13 按起止点、形态、位置或作用等命名。如胸锁乳突肌(起止点)、三角肌(形态)、位置(胸大肌)、大小或作用(长收肌)。
三.肌的命名 按起止点、形态、位置或作用等命名。如胸锁乳突肌(起止点)、三角肌(形态)、位置(胸大肌)、大小或作用(长收肌)。

14 1.浅筋膜(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大量脂肪。浅筋膜内有浅动脉、浅静脉、皮神经等在某些部位有皮肌和乳腺。
一. 肌的辅助结构 (一) 筋膜 1.浅筋膜(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大量脂肪。浅筋膜内有浅动脉、浅静脉、皮神经等在某些部位有皮肌和乳腺。 2.深筋膜(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体壁、肌、血管和神经等,形成肌间隔、肌筋膜鞘、血管神经鞘和四肢的支持带(腕和踝部).

15

16 上图:弓状线以上 下图;弓状线以下

17 肌的横断面

18 示肌的浅、深筋膜

19 (二)滑膜囊: 多位于四肢肌腱与骨面接 触处,作用是减少两者间的摩擦。 (三)腱鞘:是套在手或足部长肌腱外 面的鞘管,有固定和保护肌腱作用。
(二)滑膜囊: 多位于四肢肌腱与骨面接 触处,作用是减少两者间的摩擦。 (三)腱鞘:是套在手或足部长肌腱外 面的鞘管,有固定和保护肌腱作用。 纤维层---由深筋膜构成,与骨形成骨纤 维管,内有肌腱走行。 滑膜层---分两部分,被覆于纤维层内面 的称壁层,被覆于肌腱表面的 称脏层。壁层和脏层之间有滑 液。

20

21 第二节 躯 干 肌

22 躯干肌包括背肌、颈肌、胸肌、膈肌、腹肌  一、背 肌 1、斜方肌 (1)位置及形态:位于项部和背上部呈三角形的阔肌,左、右两侧合起来呈斜方形。 和会阴肌。

23 (2)起、止点: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3)作用:拉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24

25 2、背阔肌 (1) 位置及形态:位于背部下份,呈三角形的扁肌。 (2) 起、止点: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3)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26

27

28 1. 位置及起、止点:位于颈前两侧,颈阔肌的深面,起自胸骨柄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二、颈肌 胸锁乳突肌 1. 位置及起、止点:位于颈前两侧,颈阔肌的深面,起自胸骨柄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2. 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29

30 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

31 颈 深 肌 位于脊柱颈段两侧,可分为内、外两群
颈 深 肌 位于脊柱颈段两侧,可分为内、外两群 各肌名称及起、止点:从前向后依次为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各肌均起于颈椎横突,其中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骨,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骨。

32

33 咀嚼肌的作用: 1.咬肌、颞肌和翼内肌上提下颌骨, 使 上、下颌的牙齿互相咬合; 2.两侧翼外肌同时收缩,拉下颌头连同关 节盘滑至关节结节的前下方,使下颌骨 前伸并与舌骨上肌群协同作开口运动 3.一侧翼外肌和翼内肌同时收缩,使下颌 骨向对侧运动. 4.两侧翼内、外肌交替收缩,使下颌向左 右侧方运动,即研磨运动。

34 三、胸 肌 (一) 胸上肢肌 1、胸大肌 形扁肌。 第1-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 上肢固定时,引体向上,协助吸气
(1)位置及形态:位于胸前壁浅层,扇 形扁肌。 (2)起、止点: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 第1-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 (3)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当 上肢固定时,引体向上,协助吸气 三、胸 肌 包括胸上肢肌(止于上肢骨)和胸固有肌

35 胸大肌

36 胸大肌

37

38 胸小肌

39

40

41 (二)肋间肌 1.肋间外肌 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扩大,以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作用:降肋助呼气。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胸横肌
(二)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intercostales externi 共11对,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其前部肌束仅达肋骨与肋软骨的结合处,在肋软骨间隙处,移行为一片结缔组织膜,称肋间外膜external intercostal membrane (图3-19)。作用: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扩大,以助吸气。 2.肋间内肌intercostales interni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前部肌束达胸骨外侧缘,后部肌束只到肋角,自此向后为肋间内膜internal intercostal membrane所代替。作用:降肋助呼气。 3.肋间最内肌intercostales intimi 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内肌的深面,肌束方向和作用与肋间内肌相同 4.胸横肌 transverses thoracis 在胸前壁的内面,起自胸骨下部,纤维向上外,止于第2~6肋的内面。作用:拉肋骨向下,助呼气。  (三)胸部筋膜 胸部筋膜分浅、深二层,浅层覆盖胸大肌表面,较薄弱,深层在胸大肌深面,包裹胸小肌,向上附于锁骨,在胸小肌和锁骨之间增厚的部分叫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有血管、神经穿过。胸壁内面有胸内筋膜覆盖。 胸横肌

42

43

44 四、膈 胸骨部、肋部、腰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胸肋三角 中心腱 腔静脉孔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 8 下腔静脉通过 腰肋三角 三、膈 膈diaphragm是由颈部的肌节迁移至胸腹腔之间而形成的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肌,膈的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可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central tendon(图3-20、21)。 膈上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体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aoctic hiatus,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esophageal hiatus,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vena caval foramen,约在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图3-20 膈与腹后壁肌图3-21 膈的位置膈肌三部起点之间通常留有三角形小区,无肌纤维,仅覆以结缔组织,为薄弱区,其中胸骨部与肋部起点之间的叫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肋部与腰部之间的叫腰肋三角lumbocostal triangle,腹部脏器若经上述的三角区突入胸腔则称为膈疝。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腰肋三角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

45

46 五、腹 肌 (一)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 为宽扁阔肌,以肌齿起自下8肋, 肌束行向前下,并延为腱膜(称腹 外斜肌腱膜),经腹直肌表面止于 腹白线。 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

47

48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2、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2,肌束斜向内上方,并移行为腱膜(称腹内斜肌腱膜)经腹直肌表面止于腹白线。

49

50 3、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的深面,肌束横向前,并延为腱膜(称腹横肌腱膜),经腹直肌后面止于腹白线。 4、腹直肌 位于腹前正中线两旁的腹直肌鞘内是由若干短肌借腱划连接形成的长肌。

51

52

53 5、腹前外侧肌的作用: 置的固 定; 娩 、咳嗽和呕吐;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 (2) 维持腹内压,保持腹腔脏器位
(3)收缩时增加腹内压,助排便、分 娩 、咳嗽和呕吐; (4)使躯干前屈、侧屈及旋转; (5)参与腹式呼吸

54 包绕腹直肌的腱性鞘(似套管)。由腹部三层扁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壁(层)。
6、腹直肌鞘 包绕腹直肌的腱性鞘(似套管)。由腹部三层扁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壁(层)。 (1) 前壁(层) ——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

55 (2) 后壁(层) ——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处,后壁加入前壁此部位后壁中断,而形成的下缘称弓状线(半环线)。线以下无后壁,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56

57 上图:弓状线以上 下图;弓状线以下

58 7、白线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由左、右侧三层扁肌的腱膜在中线交织形成。坚韧,血管少。

59 第三节 头 肌 包括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 肌
第三节  头 肌 包括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 肌 分布于面部的孔裂周围,肌块扁而薄多属皮肌.起自颅骨骨面或筋膜,止于面部皮肤.肌束呈环形或辐射状排列,可开或闭孔裂,同时牵拉面部皮肤表达各种情感包括颅顶肌、眼轮匝肌、口周围肌(口轮匝 肌、颊肌等)和鼻肌 等。

60

61

62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4对,位于颞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一) 咬肌 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止于下颌骨的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面。 二、咀 嚼 肌

63 (二) 颞肌 起于颞窝,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三) 翼内肌 起于蝶骨翼外板的内面,止于下颌骨的翼内肌粗隆。 (四) 翼外肌 起自蝶骨大翼下面和翼外板的外面,止于下颌骨的翼肌凹和下颌关节盘的前端。

64 咀嚼肌: 四对 颞 肌 翼外肌 咬 肌 翼内肌

65 第四节 上 肢 肌

66 位于肩关节周围,起自上肢带骨,止于肱骨,运动肩关节。 (一)三角肌
  上肢肌分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一. 上肢带肌 位于肩关节周围,起自上肢带骨,止于肱骨,运动肩关节。 (一)三角肌 1.位置及形态: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67 2.起、止点:起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止于三角肌粗隆。
3. 作用:外展肩关节。

68

69

70 三角肌

71 (二) 冈上肌 1.位置及形态:位于斜方肌深面。 2.起、止点:起于肩胛骨的冈上窝, 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3.作用:外展肩关节。

72 (三) 冈下肌 1.位置及形态:位于冈下窝内。 2.起、止点:起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3.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73

74 冈下肌 冈上肌

75 (四) 小圆肌 1.位置及形态:位于冈下肌 的下方 。 2.起、止点:起于肩胛骨外侧缘。 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3.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76 (五) 大圆肌 1.位置及形态:位于小圆肌的下方。 2.起、止点:起于肩胛冈下角。止 于肱骨小结节嵴。 3.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77

78 小圆肌 大圆肌

79 (六)肩胛下肌 1.位置及形态:位于肩胛下窝,三 角形肌 2.起、止点:起于肩胛下窝。止 于肱骨小结节。 3.作用:内收、旋内肩关节

80 肩胛下肌

81 二. 臂 肌 位于肱骨周围,运动肘关节。 (一) 前群 1.肱二头肌 (1).位置及形态:位于肱骨前面, 有2个头,即长头和短头。

82 (2).起、止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桡骨粗隆。
(3). 作用:屈肘关节,前臂旋后

83 肱二头肌

84

85 (二)后群 1.肱三头肌 个头,即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 结节,内侧头和外侧头起自肱骨 体,止于尺骨鹰嘴。
(1).位置及形态:位于肱骨后面,有3 个头,即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 (2).起、止点: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 结节,内侧头和外侧头起自肱骨 体,止于尺骨鹰嘴。 (3).作用:伸肘关节,助肩关节内收及 伸(长头)

86 肱三头肌

87 位于桡骨和尺骨周围,主要运动肘关节和手的关节。
一.前臂肌 位于桡骨和尺骨周围,主要运动肘关节和手的关节。 (一) 前群 位桡尺骨的前面,9块,分 四层 : 1.第一层 五块,从桡侧向尺侧数。 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 掌长 肌、尺侧腕屈肌

88 2.第二层 指浅屈肌 3.第三层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第四层 旋前方肌

89 起止点:大部分起自肱骨内上髁,桡尺骨的近侧端。止于桡尺骨的远侧端及手骨的掌面。
作用:大部分同肌名。屈腕关节和手的关节。

90 旋前圆肌 肱桡肌

91 桡侧腕屈肌 尺侧腕屈肌 (外侧) (内侧)

92 掌长肌

93 指浅屈肌 指深屈肌

94 拇长屈肌 旋前方肌

95 (二) 后群 有10块,分两层排列。 1.浅层 5块,有: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 小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96 起止点:大部分起自肱骨外上髁,桡尺骨的近侧端。止于桡尺骨的远侧端。止于手骨的背面。
作用:大部分同肌名。伸腕关节和伸手的关节。

97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长短肌 尺侧腕伸肌

98 小指伸肌 指伸肌

99 有旋后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 、拇短伸肌、示指伸肌。
2.深层 5块 有旋后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 、拇短伸肌、示指伸肌。

100 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 拇长展肌

101 示指伸肌 旋后肌

102 在手掌拇指侧形成隆起称鱼际,有四块肌,即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
四. 手肌 主要位于掌侧,运动手指,尤其是拇指,分三群: ( (一) 外侧群 在手掌拇指侧形成隆起称鱼际,有四块肌,即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

103 在手掌小指侧形成隆起称小鱼际,有三块肌,即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二) 内侧群 在手掌小指侧形成隆起称小鱼际,有三块肌,即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104

105

106 拇对掌和小指对掌肌

107 大部分为掌骨之间,有4块蚓状肌和 7块骨间肌 1.骨间掌侧肌, 3块,使2、4、5指向 中指内收。 2.骨间背侧肌 ,4块,以中指为中心
(三) 中间群 大部分为掌骨之间,有4块蚓状肌和 7块骨间肌 1.骨间掌侧肌, 3块,使2、4、5指向 中指内收。 2.骨间背侧肌 ,4块,以中指为中心 外展2、3、4指。

108 骨间背侧肌

109 示蚓状肌

110 第五节 下 肢 肌

111 下肢肌分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一. 髋肌 位髋关节周围,运动髋关节。分前、后两群。

112 位置及形态:位腰椎两侧,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
(一) 前群 1.髂腰肌 位置及形态:位腰椎两侧,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

113 起止点:腰大肌起自腰椎体,髂肌起自髂窝,二肌向下,止于股骨小转子。
作用:使屈髋关节和旋外,下肢固定时,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114 髂腰肌

115 (一) 后群 主要位于臀部,称臀肌。 臀大肌 位置及形态:位于臀部浅层,大而厚,形成臀部的隆起。 起止点:起自髂骨翼和骶骨,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 作用:伸、外旋髋关节。

116

117 臀小肌 臀大肌 臀中肌

118 经坐骨大孔出骨盆,并将其分隔为梨状肌上、下孔。外旋、外展髋关节
4.梨状肌 经坐骨大孔出骨盆,并将其分隔为梨状肌上、下孔。外旋、外展髋关节

119

120 示梨状肌 闭孔内肌 股方肌

121 二.大腿肌 位于股骨周围,分三群,运动髋、膝关节。 (一) 前群 1. 缝匠肌 位置及形态:为扁带状肌。

122 起止点: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内侧髁。 作用:屈髋和膝关节。

123

124 2.股四头肌 位置及形态: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 起止点:起自股骨上端,四肌腹汇合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屈髋和伸膝关节

125

126 位大腿内侧,有5块,内收髋关节称内收肌群。 有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和耻骨肌。 起止点:起自髋骨的耻骨支和坐骨支,止于股骨粗线。
(二) 内侧群 位大腿内侧,有5块,内收髋关节称内收肌群。 有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和耻骨肌。 起止点:起自髋骨的耻骨支和坐骨支,止于股骨粗线。

127

128 示耻骨肌 短收肌 股薄肌 长收肌

129 3块,经髋和膝两个关节,是双关节肌,又称腘绳肌。 1.股二头肌 位置及形态:有2个头,即长头和短头 2.半腱肌和半膜肌
(一)  后 群 3块,经髋和膝两个关节,是双关节肌,又称腘绳肌。 1.股二头肌 位置及形态:有2个头,即长头和短头 2.半腱肌和半膜肌 位置及形态:居股二头肌的内侧,形态同其肌名,半腱肌有长的肌腱和半膜肌的一半是腱膜。

130 起止点:三肌起自坐骨结节,分别止于胫骨和腓骨。
作用: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并使膝关节旋内、外。

131

132

133 股二头肌长头 股二头肌短头

134 半膜肌 半腱肌

135 三.小腿肌 位于小腿骨周围,分三群,运动膝和踝关节 (一) 前 群 1.胫骨前肌 位置和形态:位胫骨外侧。 起止点: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 骨和第1跖骨。 作用:背屈踝关节。

136

137 胫骨前肌

138 2.趾长伸肌 位置和形态:位于腓骨前面。 起止点:起自腓骨前面,肌向 下分4腱止于2-5趾。 作用:伸踝关节。

139 起止点:起自腓骨和骨间膜,肌向下止于踇趾。
3.踇长伸肌 位置和形态:位于上二肌之间。 起止点:起自腓骨和骨间膜,肌向下止于踇趾。 作用:伸踝关节和踇趾。

140 趾长伸肌 踇长伸肌

141 有腓骨长、短肌,位于腓骨外侧面,止于足底。 胫骨前肌腱和腓骨肌腱都经过足底,参与维持足弓。
(二) 外侧群 有腓骨长、短肌,位于腓骨外侧面,止于足底。 胫骨前肌腱和腓骨肌腱都经过足底,参与维持足弓。

142

143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144 起止点:起自股骨下端,肌向下形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一) 后 群 分浅、深两群。 1.浅群 小腿三头肌 位置和形态:有三个头,腓肠肌内侧头、外侧头和比目鱼肌。 起止点:起自股骨下端,肌向下形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145 作用:下肢运动的发力肌。 屈踝关节和膝关节。

146

147 比目鱼肌 腓肠肌

148 位置及形态:趾长屈肌位于胫骨后面,踇长屈肌位于腓骨后面,胫骨后肌位于上二肌之间。
2. 深 群 趾长屈肌、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 位置及形态:趾长屈肌位于胫骨后面,踇长屈肌位于腓骨后面,胫骨后肌位于上二肌之间。

149 起止点:起自小腿骨后面上部,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止于足底骨(与肌同名)。胫骨后肌止于足的楔骨。
作用:跖屈踝关节。

150

151 胫骨后肌

152 趾长屈肌 踇长屈肌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小 结 1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及作用。 3臀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小 结 1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及作用。 3臀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及作用。 5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及作用。


Download ppt "运动系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