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七章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自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七章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自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七章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自学)

2 主要内容 提问技能的掌握(重点) 调查座谈会的主持 现场观察的注重 听觉功能的协调 当场笔录的强调

3 一、掌握提问技能 (一)提问方式: 开放式提问 闭合式提问

4 1.开放式提问 记者仅提示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不仅仅让采访对象明确回答某个问题。 代表性问句就是:“请你谈谈对××的看法。”
主要用于访问的开头,也可在采访过程中作为一种过渡和调节的手段。 它适用那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

5 优点: 给对方回答问题的限定面很宽,回答起来比较自由,有时会有一些精彩发现; 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思路,也有助记者了解面上的情况;
回答起来自然,缓和,对方不受约束,因而谈话气氛轻松、活跃; 提问难度小,用在对陌生的访谈对象中,可以寒暄,赢得思考时间。

6 不 足: 泛泛的提问,只会得到泛泛的回答,不容易得到实质性的材料,采访不容易深入下去; 问题太大,有些采访对象不知如何回答;
用得太滥,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7 2.闭合式提问 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这种提问给对方回答问题的限定面很窄,有时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
一般用来核准某些事实,挖掘典型细节,对重大问题或突发性事件的采访 对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采访对象

8 优点: 不足: 比较直接,以得到采访对象的直接回答,获取有价值的材料; 时间短,收获大,记者牢牢掌握提问的主动权;
问题集中,采访能深入下去。 不足: 提问有些单刀直入,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 如果对问题选择不当,或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记者对全面情况的把握

9 (二)注意问题 一般在具体的访问中,为了更好地驾驭谈话,往往将闭合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交替使用。 注意问题

10 (三)提问的主要方法 主要包括: 正问法(正面提) 侧面问 诱导问 激问法 错问法 设问法 追问法

11 正问法 正问法(正面提): 又称开门见山法,记者直截了当地从正面提出问题。 适用情况: 一是记者已经和熟悉的采访对象,过于客套反而显得见外;
二是一些干部、学者、演员等经常接受访问的采访对象; 三是那些限定时间的访问。

12 请看记者采访德国某汽车公司在中国的人事经理沈坚一段对话:
记者:在外资企业中,雇员跳槽是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公司为此而烦恼,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沈坚:外资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而面对市场竞争的人才,而我们国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目前能够适应这种转变,在知识、能力和经验诸方面达到市场要求的人才还为数不多,尚不能满足所有外资企业的需要…… 记者将“员工跳槽”这一问题一提出,就得到一个肯定、有说服力的答案。这说明,开门见山的提问,容易被采访对象理解,并做出明确回答,从而使自己获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13 注意问题: 难度不大,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要害,记者要考虑所问问题对方是否了解,能否回答,他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情况 注意情感的铺垫,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 防止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的提问

14 案例 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的群众吃水很困难。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 “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困难吗?”

15

16 莫言获奖后被问:你幸福吗? 在被董倩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 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 “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17 问答技巧 在没有任何设定条件下,寻问你幸福吗,如同在没有任何设定条件下寻问你快乐吗、你爱国吗、你爱工作吗、你爱北京吗一样,大而无当、空而无物、虚而无实。当下许多人不会回答,首先源于不会提问。

18 侧面问(迂回法或旁敲侧击法) 记者采访时不从正面提出问题,而是从相关方面入手,经过迂回绕圈,不动声色地过渡到正题上来 。
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

19 包括三种启发方式: 接近性启发引导; 相似性启发引导; 对比性启发引导

20 案例1(接近性启发引导) 记者:我是青年报记者,你是共青团员,咱俩聊聊,你多大了? 答:25岁了。 记者:什么时候生日?
1965年,中国外交人员在巴西受到迫害,经过斗争,胜利归来,《中国青年报》记者访问了年龄最小的张宝生,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我是青年报记者,你是共青团员,咱俩聊聊,你多大了?  答:25岁了。 记者:什么时候生日? 答:我是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记者:那你上学时怎么填的? 答:我跟老师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国庆节时10月1日,我填了10月2日。 记者:你在巴西被非法拘留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这些? 答:想到了。

21 案例2(对比性启发引导) 法拉奇在采访我国领导人邓小平时,提出一个问题:“天安门上保留下来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见附件)

22 案例3(相似性启发引导) 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总统,西方评论界认为他专横、残暴。法拉奇在采访中,不是直接问他:“总统先生,据说您是个法西斯分子”,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总统先生,据说您是有关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拿破仑的书籍的忠实读者。”

23 漫谈引导,营造和谐漫谈引导,旨在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采访气氛,便于沟通与交流。这种采访常常从采访对象最关心、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谈起。美国记者怀特·汤姆索采访尼克松,就是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足球谈起;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是从他的生日谈起。1986年9月,美国著名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亦采用了这种方式。在短短一小时的采访中,他向邓小平提出了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及中国现行政策等许多敏感甚至尖锐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复。这是因为他善于将严肃话题融注在轻松自然的交谈中。

24 法拉奇 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邓小平

25 注意问题: 绕圈子不是目的,尽快到正题上,不要无边无际,离题万里

26 “在我的面前只有被采访者,没有国王、总统和首相。”
法拉奇的采访名言: “在我的面前只有被采访者,没有国王、总统和首相。” “这是我的访问,我访问的是你;只有你不能回答的问题,没有我不能提问的问题。” 邓小平会见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

27 诱导问 就是启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巧设话题,使对方敞开胸怀,说出他真实的、具体的想法。 适用对象:心里有话但谦虚不愿意说的采访对象
性格内向采访对象 想谈又不知道从何谈的采访对象,认识不到哪些材料是有价值的采访对象。

28 注意问题: 避免在采访时“诱供”,分清“启发诱导”和“强加与人”的性质不同。 “请问您在比赛中想到了什么?”“您想到为国争光了吗”
在运用诱导法中,有的采访对象会投记者所好。对于这种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记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注意它的真实性。

29 激问法 又称激将法,就是选择针对性强,措辞犀利的问题直逼对方的要害,激化对方的情绪,“逼”对方来回答。

30 案例:曾有某国的元首在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时,当他介绍自己的统治是如何民心,民众是如何爱戴他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法拉奇:既然人们这样爱戴你,为什么你还需要这么多的护卫?在到达这里之前,我曾三次被武装的士兵截住并进行盘查,好像我是一个罪犯,在进门的地方甚至还有一辆炮口对准大街的装甲车。 采访对象:请你不要忘记这是兵营。 法拉奇:可你为什么住在兵营呢? 采访对象:我的大部分时间根本是不在这里度过的。可在你看来,这些防御是为了什么呢? 法拉奇:因为你害怕被谋杀,的确,有些人曾经多次企图谋杀你。 采访对象:这是你们报纸发表的反对我的一种可笑的宣传,对于这种宣传,我多次一笑置之,即使曾经发生过几次谋杀,你又如何解释这种事实呢? 法拉奇:这个事实说明,在你的国家里,你并未受到人们的爱戴。

31 注意问题: 问题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令人无法摆脱。 语气应慎重,用词有分寸,刺激强度适中。 一切以深入挖掘事实的真谛为目的,不过多地揭伤疤。 在迫不得已情况下使用,使用频率不宜过高,与正常谈话交叉使用。

32 错问法 这是一种从相反的方向,提出一个分明错误的问题,以刺激对方的情绪,促使对方否认错误,澄清事实,探出真相的提问方法,其强度超过激问法。

33 注意问题: 一直错下去会使采访对象误解,记者不可离道德太远; 这种方法刺激性较强,注意措辞分寸; 运用错问的出处不能确指,要以模糊的第三者为宜。一般采用“有人说”“据说”“据传闻”。

34 设问法 即指记者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是一种“试探而进”的提问方法。

35 注意问题: 运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或者暗示采访对象按照自己主观划定的框框去谈; 要多提开放式的问题,一般不要提闭合式的问题。

36 追问法 即指记者把握事物的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某种逻辑,连珠炮式的提问 适用范围: 事实及其来龙去脉;
触及事物本质的关键性材料; 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 对方谈话中的疑点以及记者从对方谈话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新情况、新线索

37 抓住线索,寻根究底采访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事前料想不到的新线索。一个富有经验的记者能够抓住这些线索,将采访引向深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在2003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对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的采访提问就是如此: 王志: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要搞国际协作? 钟南山:这个病,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我们需要两个层面的协作:流行病学的协作,国际上的大协作,需要综合各国的优秀的科技成果才能解决问题。 王志:现在看起来你说的协作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提出来是很有压力的,而且对你来说有非议,你知道吗? 钟南山:当时我们首先跟香港大学合作、协作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反对的,当然并没有直接地责备我。 王志:那这种批评和压力对你没有影响吗? 钟南山:有影响,但我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些学术上的互相支持,同时我希望把这个病更快地搞清,这没有什么错。 记者提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并且都能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找出新的线索,特别是钟南山说自己曾经遭遇对反对,王志就马上追问这种“反对”对他有没有影响,钟南山的回答,为记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

38 注意问题: 追问,既要问得对方开动脑筋,又要让对方越谈越有兴趣。 记者态度、语气都要与谈话的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把追问搞成追逼,更不要变成变相“审问”。

39 提问的方式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 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

40 采访问题的设计 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采访问题的设计 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 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 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或显示他愚蠢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

41 提问注意问题 提问宜简洁 提问宜具体 提问宜间接 提问宜深刻 提问宜自然 提问注意节制:得体有分寸

42 新闻采访技巧(补充)

43 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1.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 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44 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2.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3.分析性采访
 2.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3.分析性采访     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45   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 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  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  为了个人出风头  一面之词

46 忠告 你们不要看到自己写的东西马上能够刊登出来,老百姓都向着你们,好像是无冕之王一样。其实不是这样,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是弱势群个体,你们如果出了问题,没有谁会出来替你们承担责任,处分的是你们。 ——文成国

47 采访遭拒 怎么办?

48 暴力拒绝 北京女记者采访火灾遇阻 被数名男子架空拖离

49 采访遭拒 怎么办? 非暴力拒绝 1.硬性的采访限制是采访中最大的“拦路虎” (1)不要轻言放弃:相机行事,见缝插针,抓住机会,果断出击。
(2)准备要充分:记者采访一个新闻事件,不仅要关注主体事件,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不仅要关注事件的主角,也要重视配角。

50 采访遭拒 怎么办? 2.社会心理因素是采访遭拒的重要原因
采访遭拒 怎么办?   2.社会心理因素是采访遭拒的重要原因 记者要少一点功利心,真诚地尊重、平等善意地沟通,不能为了达到采访目的肆意伤害无辜者或弱者的感情和尊严。 人文关怀意识

51 采访遭拒 怎么办? 3.新闻采访触犯了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会令采访对象拒绝采访 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
采访遭拒 怎么办? 3.新闻采访触犯了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会令采访对象拒绝采访 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 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等法定利益

52 采访遭拒 怎么办? 4.不适当的采访方法,同样会令新闻采访遭到拒绝 不当的采访的时间、地点、场合

53 说服和获得采访机会 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
  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 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

54 新闻采访课堂模拟演练

55 通过座谈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同一话题,向多个采访对象进行采访
二、调查座谈会 通过座谈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同一话题,向多个采访对象进行采访 定 义 适用范围: 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件 社会热点或事件 作用、效果: 迅速、完整了解情况 互相启发 及时验证 活跃气氛

56 讨论:语文教材改革金庸PK鲁迅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入选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同时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

57 炎帝之争:陕西宝鸡VS山西高平 舜帝之争:山西VS山东 老子之争:河南VS安徽 姜子牙之争:山东VS许州 诸葛亮之争:湖北襄樊VS河南南阳 西门庆故里之争:。。。。。。 曹操墓之争:。。。。。。

58 “娱乐”经典 “创新”还是“恶搞”?

59 主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 1.事先通知对方 2.人数要适宜 3.人员选择要恰当: 代表性、知情者 不同意见者 支持新闻工作 4.不要轻易下结论
3.人员选择要恰当: 代表性、知情者 不同意见者 支持新闻工作 4.不要轻易下结论 5.与个别访问相结合

60 记者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社会、群众团体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
记者招待会采访 记者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社会、群众团体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 定义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与新闻界建立和保持联系的一种较正规的形式。任何社会组织如政府、企业、社会团体都可以举行记者招待会。由组织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一般由组织负责人或公关部负责人直接向新闻界发布有关本组织的重要信息,然后通过新闻界把消息传递给公众。记者招待会是公关人员用来广泛宣传某一消息的最好工具之一。

61 新闻发布会是由某一个国家、组织、部门、或者单位,甚至个人就有关情况向社会和新闻媒体予以公开,让公众知晓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它的特点是公开、集中。在国事外交活动中,常与政府新闻公报、记者招待会相结合。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知情权和话语权越来越成为普通人追求的自由权利。新闻发布会也越来越多的为普通老百姓所熟悉。 如外交部、突发新闻事件、重要体育赛事等,包括娱乐信息传递、流行歌曲排行榜都可以采用这种新闻发布形式。

62 特 点: 第一,以记者招待会发布消息,其形式比较正规、 隆重、 规格较高,易于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第二,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可根据自已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提问,能更好地发掘消息,充分地采访本组织,同时使组织也更深入地了解新闻界。在这种形式下的双向沟通,无论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较其他形式更为优越。 第三,记者招待会往往占有记者和组织者较多的时间,经费支出也较多,因此,成本较高。 第四,记者招待会对于组织的发言人和会议主持人要求很高,如发言人和主持人需要十分敏感,善于应对,反应迅速等。 同一时间、有限时间采访同一对象;记者主要依赖现场提问采集新闻素材

63 新闻发布会有时也有特殊的作用,在现代战争中甚至成为“战争的另一种形式”。如2003年春天的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都举行了大量的新闻发布会。伊拉克新闻部长(新闻发言人)萨哈夫成为当时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人。他发布的一系列战争新闻,揭示美国发动战争的本质,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同情;其对战局的分析甚至迷惑了美军的视线。而美国的军方发言人在他们的新闻发布会上则展示了大量美军轰炸和战斗的场面,达到了鼓舞士气、赢得西方民众支持的目的。再如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中日钓鱼岛之争各自的媒体宣传策略。。。 

64 怎样做到一个潇洒并侃侃而谈的新闻发言人呢?新闻发言人的潇洒外表、冷静的神态、幽默的语言等等,说明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需要具备正确的观点、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和灵巧的口才。(洪磊)

65 特 点: 第一,以记者招待会发布消息,其形式比较正规、 隆重、 规格较高,易于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第二,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可根据自已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提问,能更好地发掘消息,充分地采访本组织,同时使组织也更深入地了解新闻界。在这种形式下的双向沟通,无论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较其他形式更为优越。 第三,记者招待会往往占有记者和组织者较多的时间,经费支出也较多,因此,成本较高。 第四,记者招待会对于组织的发言人和会议主持人要求很高,如发言人和主持人需要十分敏感,善于应对,反应迅速等。 同一时间、有限时间采访同一对象;记者主要依赖现场提问采集新闻素材

66 采访要求:会前要摸清意图 提问开门见山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67 专题新闻发布会: (1)国际国内新闻 近期世界战争热点新闻发布 近期世界灾难新闻专题发布 世界科技动态专题发布 中国年度经济状况新闻发布 流行娱乐信息发布 体育运动会专题新闻发布 (2)校园内外、本地新闻 本地重大活动新闻发布 社区新闻发布 影视信息预告 校园新闻专题发布 校园学习动态报告 本班近期活动预告 文学社新闻发布

68 赛事由主持人、记者组、新闻发言人组组成。队员着装需大方端庄。具体分工安排。
模拟新闻发布会: 1.活动目的: 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新闻写作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处理危机公关的能力。 2.活动要求: 赛事由主持人、记者组、新闻发言人组组成。队员着装需大方端庄。具体分工安排。

69 3.比赛流程: 第一项:主持人介绍比赛双方,宣布比赛规则和比赛时间要求,比赛开始 第二项:新闻发言人组就选定主题进行新闻发布(时间:10分钟) 第三项:答记者问:记者组提问,新闻发言人组回答。 要求:每位记者至少问一个问题。时间:25分钟 第四项:新闻发言人组做总结发言(最多5分钟)。

70 4.评分标准: (1)着装、仪态、表现力(10分) (2)中文表达能力(10分) (3)专业知识应用能力(10分) (4)应变能力(10分) (5)团队协作水平(10分)

71 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同时运用,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进行检验
三、现场观察 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同时运用,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在客观实际中进行检验 定义 作用(具体功能): 1.占有第一手材料,核实新闻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增强新闻的敏捷性 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4.增强新闻可读性 5.激发记者的写作热情 6.弥补其他采访的不足

72 现场观察注意事项 1.明目的 2.多请教 3.抓特点 4.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和时机 5.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分辨新闻真伪 上升到理性高度

73 观察内容 1.人物的言谈举止 2.事件的完整过程 3.新闻现场的典型环境

74 四、听觉功能 悉心获取新闻线索 倾听技巧 目光语言、身体语言和表情语 运用沉默 倾听用语技巧 训练听力 专心 虚心 耐心

75 五、坚持现场笔录 记录重要性 新闻真实准确 积累材料 文献价值

76 记录以笔记为主,以心记为辅 记录方法 心记 笔记(简记、补记、速记) 录音记录 画记

77 如何做记录 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
 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 最好采用心记的情况: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

78 心记的好处: 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 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 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隐性)  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

79 2、记笔记 记笔记的形式 详记:“有闻必录”; 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 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

80 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等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笔记的记录内容:    (1) 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 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物:形状、颜色、特点 景: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等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81 (2)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 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 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 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 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 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 记下背景材料

82 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
(3)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 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  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

83 归 纳 易忘点 疑问点 采访对象思想和个性语言 观察所得 记者的联想 记录的主要内容要点

84 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3.录音记录 : 一些重要的人和事,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到。 好处: 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缺陷: 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

85 4.画记 : 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  通常是指画图。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

86 2009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作品 被洪水淹没的海地奈夫斯

87 2011日本9.0级大地震

88 2011日本9.0级大地震

89 2011日本9.0级大地震

90 2008.9.4遭受洪水侵袭的海地奈夫斯,7岁的孩子Sonson Pierre 坐在被洪水侵袭的家门口外的淹没到膝盖的泥巴中

91 福建南平凶杀事件

92 实践演练活动 模拟新闻发布会 新闻采访实践

93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第六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七章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自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