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校園裏的春天 學校教師如何關懷 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少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校園裏的春天 學校教師如何關懷 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少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校園裏的春天 學校教師如何關懷 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少年

2 一、孩子不是父母的私產,   而是國家的公產; 我們都義務與權利,維護孩子身、心、靈的 健康與成長………
一、孩子不是父母的私產,   而是國家的公產; 我們都義務與權利,維護孩子身、心、靈的 健康與成長……….. 二、學生在日記或作文簿上,會紀錄家中生 活狀況…..

3 報告大綱 壹、認識家庭暴力及瞭解目睹家暴對兒童少年的影響 一、認識家庭暴力 二、瞭解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少年成長
貳、如何協助目睹家暴兒少因應家庭暴力 一、班級中目睹家暴兒少的協助策略 二、在教學過程發揮初級預防功能

4 壹、認識家庭暴力及瞭解目睹家暴對兒童少 年的影響

5 一、認識家庭暴力 (一)為什麼要瞭解家庭暴力? (二)關於家庭暴力的基本概念 (三)認識暴力的本質 (四)為什麼暴力是錯誤的? (五)常見的家庭暴力迷思 (六)常見的家庭暴力類型

6 (一)為什麼要瞭解家庭暴力 1.我們希望,孩子的成長是~ 2.但是,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卻經驗到~ 3.幸而,學校也是孩子重要的成長園地~
 愛、安全、快樂、健康、自信、希望… 2.但是,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卻經驗到~  傷害、痛苦、害怕、無助、自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 3.幸而,學校也是孩子重要的成長園地~  學校拓展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幫助孩子經歷被愛、被保護、被尊重… 4.所以,我們可以是孩子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人生領航員~  當我們愈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就愈有機會傳達對孩子更多的接 納與支持,然後,在孩子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讓孩子知道--「你的 未來仍然充滿盼望!」

7 (二)關於家庭暴力的基本概念 家庭暴力可能發生在各種社會階層、宗教、種族、學歷背景等群體之 中。 家庭暴力可能發生在任何型態的親密關係中。
家庭暴力可能發生在各種社會階層、宗教、種族、學歷背景等群體之 中。 家庭暴力可能發生在任何型態的親密關係中。 暴力行為是學習而來的,所以暴力行為是可以被改變的。 當施暴者選擇以暴力作為處理問題的手段,則施暴者必須為其個人的 暴力行為負責,暴力是施暴者造成的。 不論任何理由,人都沒有權力以暴力傷害他人。 當受暴者離開施暴者之後,其所必須承擔的危險程度經常會提高;因 此,受暴者在決定是否離開時,往往會有許多的難處與掙扎 。 受暴者的行為反應經常是為了確保生存機會,如:替施暴者辯護、淡 化或合理化受暴事實、儘量維持與施暴者的關係等。

8 1.控制:我要決定一切 2.權力:我理所當然可以這麼做 3.佔有:你是我的所有物~ 4.貶低:我是你的一切 (三)認識暴力的本質
--全部都得聽我的,你沒有說話的餘地! --你不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不會這樣! 2.權力:我理所當然可以這麼做 --我就是有資格對你這麼要求! --誰教你…所以我才會動手… 3.佔有:你是我的所有物~ --你是屬於我的,我可以決定怎麼對待你! 4.貶低:我是你的一切 --沒有我,你什麼都不是! --你懂個屁!!

9 (四)為什麼暴力是錯誤的? 不論施暴者以何種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暴力行為,當 揭開暴力行為背後的本質之後,「權力、控制、佔有 、貶低」,這些都不應該是與人之間相處時的態度與 方式,暴力的發生嚴重地傷害了生命安全、人性尊嚴 ,侵犯了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身體自主權。因此,任何 形式的暴力都絕對不能被允許。

10 (五)常見的家庭暴力迷思 1.夫妻吵架『床頭吵,床尾和』,大事自然會化小,小事也會變成沒事 ,何必插手 。 2.家庭暴力不會常常發生,即使偶而發生也不會惡化。 3.只有低收入戶、特定的種族、宗教、教育程度低的人,才會發生家庭 暴力。 4.男人會打老婆只是一時衝動。 5.小孩雖然有個會打母親的父親,但總比沒有好,要維護家庭的完整, 所以應該勸和不勸離。 6.被害人應該是自己有錯在先,才會被加害人施暴的。 7.受虐婦女往往會再選同樣暴力的人作為配偶。

11 (六)常見的家庭暴力類型 1.身體暴力:推撞、踢打、刺掐、灼燙、掌摑等。 2.言語暴力:羞辱、曲解、不信任、苛責、挑剔、嘲弄等。
3.精神暴力:恐嚇、威脅、控制經濟、限制行動自由、目睹家暴等。 4.性暴力 :強暴、亂倫、不當性對待等。 不論是何種暴力類型,當兒童長期生活在充滿暴力威脅的家庭氣氛之 下,對兒童的身心發展都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與傷害。

12 二、瞭解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少年成長 (一)認識目睹家暴兒少 (二)為什麼要關心目睹家暴兒少 (三)目睹家暴兒少如何因應父母之間的暴力事件 (四)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少年的影響

13 指18歲以下之兒童及少年,目睹雙親 (包含婚姻關係、同居關係 等)之一方對另一方施予暴力或虐待。包括了:
(一)認識目睹家暴兒少 指18歲以下之兒童及少年,目睹雙親 (包含婚姻關係、同居關係 等)之一方對另一方施予暴力或虐待。包括了: 1.直接看見:當場看見雙親之一方受到身體暴力、言語暴力、性暴力等 傷害。 2.間接聽到: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但可能是在房間或黑暗中聽到雙親爭 吵、打鬥的聲音。 3.事後觀察:雖沒有看見或聽見家暴事件,但事後觀察到父/母親身上 的傷痕、沮喪、傷心的心情,或是看到家中被毀損的物品而觀察到暴力 狀況的發生。 不論是何種暴力類型,當兒童與少年長期生活在充滿暴力威脅的家庭氣 氛之下,對兒童與少年的身心發展都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與傷害。

14 (二)為什麼要關心目睹家暴兒少 1.主動關懷:目睹家庭暴力雖然不一定對兒童少年的身體 造成直接明顯的傷害,但心理的傷害仍不可忽略。由於一 般人不易察覺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所承受的心理創傷,因此 ,這些隱形受傷的孩子更需要我們主動的關心與了解。 2.防止涉入:當孩子目睹家人之間的暴力行為,會嘗試運 用不同的方式參與、涉入暴力事件。 換言之,兒童及少 年很難讓自己置身事外。

15 (三)目睹家暴兒少如何因應 父母之間的暴力事件(1/3)
目睹兒少面對父母之間暴力事件的因應策略可分為立即策略與長期策略兩種( Mullender,Hague, Imam, Kelly, Malos and Regan ,2002:123,引自童伊迪與沈瓊桃, 2005) 1.立即策略 指的是孩子在暴力事件發生當下的因應方式,包括: (1)有助於孩子面對暴力事件的身心反應或想法,以逃避目睹家暴的壓力。 (如:顫抖、尖叫、哭泣、憤怒、躲避、假裝沒發生、保持忙碌,如:看電視、玩電動或 聽音樂) (2)尋求安全與協助的策略 (3)與手足相互支持的策略 (4)保護母親與介入暴力情境的策略(如:以身體阻擋或以口語嚇阻)

16 (三)目睹家暴兒少如何因應父母之間的暴力事件(2/3)
2.長期策略 指的是兒童在暴力事件發生以後及長期的因應方式 (1)外向性策略 包括找人談談、找到避難天堂(例如朋友家)、找到安全的隱密空間、尋 求協助以及要成人負責、支持母親與手足、積極尋求問題解決之道。 (2)內向性策略 包括不定期的痛哭、保持警覺、沉默、隱瞞暴力發生的事實,假裝沒有暴 力發生、退縮、以及極少數的兒童會認同施暴者。

17 (三)目睹家暴兒少如何因應 父母之間的暴力事件(3/3)
國內研究(童伊迪與沈瓊桃,2005)指出,『立即策略』可以分成以 下幾種類型: 害怕躲避型:面對婚姻暴力,孩子感到害怕、恐懼而躲起來,不敢出現在現場。 不知所措型:當孩子置身於婚姻暴力現場時,對年幼的子女而言,往往只能在一 旁靜觀其變,縱使害怕,也不敢介入阻止。 挺身介入型:目睹父母親暴力相向,有些孩子會用各種方式去阻止暴力的發生。 尋求援助型:有些孩子面對婚暴情境時,不會直接介入制止,而是試圖搬救兵, 尋求其他人的協助。 無動於衷型:家庭暴力頻繁發生,孩子漸漸會習以為常,而表現出冷漠的態度。

18 (四)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少年的影響(1/7)
目睹家暴對兒少的影響可以分類成以下層面: 行為層面 包括外向性( externalizing behaviors)及內向性的行為 (internalizing behaviors) 情緒層面 認知層面 學校與社會適應

19 (四)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少年的影響 -內向性及外向性的行為(2/7)
(四)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少年的影響 -內向性及外向性的行為(2/7) 內在的情緒 處理情緒的方式 適應困擾 驚嚇 害怕 無助 無力 困惑 憤怒 自責 自卑 焦慮 憂心 難過 麻木 痛苦 …… 外向性的行為:攻擊與反社會 (例:巨人外表下的受傷小孩) 過度向外釋放 內向性的行為:退縮與害怕 (例:消失的童年) 過度往內壓抑

20 (四)目睹家暴對兒少的影響~情緒層面(3/7)
7.覺得自己不被愛也不值得被愛 8.否認或壓抑 9.盡力維護家庭秘密 10.複雜糾葛的矛盾情緒 11.深深的無力與無助 1.高度焦慮 2.悲 傷 3.過度害怕 4.憤 怒 5.合理化 6.責備自己

21 (四)目睹家暴對兒少的影響~認知層面(4/7)
暴力是正常的、普遍的 處理衝突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暴力 暴力可以是憤怒情緒的發洩方式 「生氣」就等同於「暴力」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權力對待弱小的對象 對性別角色形成扭曲的概念 家是傷害的地方 愛伴隨著暴力是很正常的現象

22 (四)目睹家庭暴力對兒少的影響 ~學校與社會適應(5/7)
在學校適應上 對家人安危不時感到擔心,而造成其在學校生活上注意力不容易集 中、失神(恍惚) 、忘東忘西 因擔心受暴者會遭受傷害,或是因課業表現不佳及人際關係不好而 經常缺課或拒絕上學 因為身心症狀(如頭痛、胃痛、厭食、嗜睡等)或將過多能量關注 在家裏,而影響學業表現 在社會適應上 認同施暴者的行為模式,以暴力攻擊的方式解決人際衝突。 為了保守家庭秘密而產生同儕疏離 對性別角色形成僵化的刻板印象與性別認同出現混淆

23 (四)家庭暴力對學齡前幼兒的影響(6/7) 學齡前幼兒主要發展任務 家庭暴力可能造成的影響 學習如何適當表達 自己的負向情緒 自我中心的想法
學習到以不健康的方式表達負向情緒 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 自我中心的想法 可能會覺得暴力的發生是起因於自己做錯事 缺乏同理心,容易以牙還牙 透過外界給予的訊息形成對性別角色的認知 將性別角色連結為施暴者與受暴者的分別(如:男生是強者、女生是弱者) 獨立性增加 (如:自己穿衣服等) 可能因缺乏照顧而被期待有更早熟的表現 可能妨礙獨立性的建立,而產生退化的行為表現

24 (四)家庭暴力對學齡兒童的影響(7/7) 學齡兒童主要發展任務 家庭暴力可能造成的影響 增加對自己和 他人情緒的覺察 思考與判斷是非的能力
可能容易變得過度敏感而出現情緒爆發的情況 情緒反應較為壓抑 思考與判斷是非的能力 更複雜化,重視公平與動機 將暴力合理化,認為權力可以支配一切 在學校的學業與社交成就 對自我概念有重要影響 學習能力可能會下降 不相信別人的正向回饋 對性別角色的認同逐步增加 容易形成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25 貳、如何協助目睹家暴兒少 因應家庭暴力

26 一、班級中目睹家暴兒少的協助策略 二、在教學過程發揮初級預防功能

27 一、班級中目睹家暴兒少的協助策略 (一)學校對兒童少年而言… (二)教師角色的重要性 (三)在教育工作崗位上 (四)評估目睹家暴兒少的重點 (五)帶領目睹家暴兒少走向復原之路 (六)孩子希望有機會可以… (七)當孩子告訴您… (八)與兒童談話時的原則與技巧 (九)如何因應目睹兒少的情緒、認  知行為反應 (十)面對暴力家庭的態度 (十一)與家長接觸的原則與技巧

28 (一)學校對兒童少年而言… 除了家庭外,最賴以成長的地方。 快樂安全的學習場域。 能夠經驗被愛與接納的環境。
從師生與同儕的關係經營中,學習良好關係的建立。 發掘自我潛力與建立自尊的空間。 澄清對暴力的錯誤概念,成為終止暴力循環的場所。

29 (二)教師角色的重要性 傳遞正確知識與態度 幫助兒童少年發展任務的達成 心靈滋養與支持陪伴 成為兒童少年的正向楷模 引導未來圖像的建立
改變兒童生命經驗的人 教師可以帶領孩子脫離家庭暴力循環,幫助孩子重返發展常軌,投入學習、 展開友誼、建立自信,成為改變受暴兒童少年生命的主要關鍵者。

30 (三)在教育工作崗位上 1.孩子的在校時間即成為老師可以發現目睹兒少,以及積極發揮關懷 與支持目睹兒少的重要時機。 2.課堂上教導與暴力有關的知識,幫助孩子理解任何型態與場合所發生的暴力都是不被允許,建立面對家庭暴力時的正確態度。 3.透過班級常規的制定、人際衝突的引導處理、非暴力環境的打造等,幫助目睹兒少藉由經驗學習來了解「愛與尊重」,以澄清因家庭成長經驗而帶來的錯誤迷思。 4.找出適應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同理關懷的角度幫助孩子克服障礙,傳達對孩子的相信與接納,創造更多正向經驗與成就感的機會,以提升目睹兒少的自我價值感, 達到去標籤化的效果。 5.藉由平日的親師溝通媒介作為平台,並尋求適當時機傳達相關社會資源以提供進一步的支持與協助。 6.可以透過觀察孩子平日在校的情緒與行為的表現,必要時安排與孩子進行一對一的私下會談,以評估是否需要提供進一步的通報與轉介服務。

31 (四)評估目睹家暴兒少的重點 出現行為適應問題的孩子並非一定都來自家庭暴力,但行為上的 警訊仍是提醒我們需要多關心孩子的近況、家庭生活。 兒童少年受到家庭暴力的影響程度往往因人而異,將視兒童少年 性別與年齡、家庭暴力的嚴重程度與頻率、親子關係品質與支持 系統、兒童少年個人特質與能力等因素而定。 目睹家庭暴力兒少並不一定都會出現行為適應問題,有許多兒童 能夠妥善面對暴力且有良好的表現。

32 (五)帶領他們走向復原之路(1/2) 因為愛與接納、鼓勵與陪伴、肯定與讚賞,讓孩子有機會經歷復 原的道路。
因為愛與接納、鼓勵與陪伴、肯定與讚賞,讓孩子有機會經歷復 原的道路。 復原力是一種能力,也就是生命的韌性,是孩子能夠處理克服生 命困境的能力。復原力幫助孩子面對危機時,可以發展出正向因 應的力量,讓孩子不會被壓力所擊潰。 復原力可能是孩子本身固有的能力,也可以是後來學習而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 1.幫助孩子經驗他所擁有的支持與資源,讓孩子知道他並不孤單。 2.引導孩子認識他所具備的優點,讓孩子發展出對自己的信心。 3.帶領孩子了解他所能夠發揮的技巧與能力,讓孩子體會自己的力量, 相信「我能夠做到」。

33 (五)帶領他們走向復原之路(2/2) 孩子的自我內在 資源 孩子的家庭支持 資源 社會與學校的資 源 多元興趣、自我肯定 正向思考、懷有理想
目睹兒童的保護因子包括:自我內在資源、家庭支持、社會學校資源 ( Lehmann and Rabenstein, 2002, 引自沈瓊桃,2005) 社會與學校的資 源 同學間的關懷支持 老師的協助 社會資源的連結 孩子的家庭支持 資源 正向穩定的照顧關係 良好的親屬或手足關係 孩子的自我內在 資源 多元興趣、自我肯定 正向思考、懷有理想

34 (六)孩子希望有機會可以… 埋藏多時的家庭秘密可以找到信任的對象傾吐。 內心的恐懼不安可以找到傾聽與抒發的出口。
對於暴力發生的困惑可以找到重新澄清與教導的機會,了解「 暴力是不對的」、「這不是我的錯」。 對於無力改變的暴力現象可以找到支持的力量,知道他和家人 都有機會得到幫助。 在傷痕累累、孤單無助的情況下,可以找到另一個安全的避風 港—學校。 覺得被家人拋棄而選擇自暴自棄時,可以發現自己還有夢想的 權利。

35 (七)當孩子告訴您… 您可能是孩子第一個告知的人 孩子會揭露通常是因為事情剛剛發生,或者是暴力事 件變得比以往更具有威脅性,讓孩子覺得相當不安 。 孩子在揭露之後可能會感到矛盾,一方面很高興自己 終於說出來了,但一方面又擔心事情說出來以後, 會被施暴者發現或發生後續的困擾。這樣的矛盾是 因為生活在暴力家庭的孩子,多半都會擔心激怒施 暴者,以及生活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36 (八)與兒童談話時的原則與技巧(1/3) 談話的地點 選擇可以安靜談話且隱密的空間,營造安心談話的環境與氣氛。 談話的開始
1.如果孩子曾向您坦露家庭暴力的發生,您可就孩子談到的內容作為開場白,「老師知 道爸爸媽媽吵架的事情讓你覺得很煩惱, 老師很關心也希望可以幫忙,你願意和 老師多談談嗎? 」 2.如果孩子未曾向您坦露,您只是覺察到孩子可能需要幫助,則可以主動反應您所觀察 到的現象,「老師發現你最近上課都很沒有精神,你願意告訴老師是怎麼一回事嗎 ?」 當孩子開始談論家庭暴力時 1.態度冷靜沉著。 2.表達關心時儘量不要讓兒童覺得有被指責的壓力,如 「你怎麼不早說? 」 「是不 是你不乖,爸爸才生氣打人….? 」等。

37 (八)與兒童談話時的原則與技巧(2/3) 談話時的重點
與兒童確認目前是否處於安全的狀態,是否已經有足以因應的安全計劃。「 你也可能被打嗎?你可以怎麼做來保護自己?」 傳達支持與陪伴,但不要給予不實的承諾。避免說:「一切都會變好的…」 敏感兒童的情緒反應。若兒童不想說,也不要逼兒童一定要說,即尊重兒童 的坦露程度。 告知不是兒童的錯,暴力發生是施暴者該負起的責任。 不要批評施暴者這個人,只需強調施暴者的暴力行為是不對的。避免說:「 他(施暴者)真的很糟糕!」。應該要說:「不是他不好,是他(施暴者) 打人或罵人的行為不對」 讓孩子知道他們並不孤單,也有其他兒童遇到類似的家庭情況。「老師也有 遇過有些小朋友,爸媽同樣會吵架或打架,他們有都不好受。」

38 (八)與兒童談話時的原則與技巧(3/3) 談話結束時
「謝謝你願意告訴老師,你能夠說出來真的很勇敢 ,老師會再想一想可以怎麼幫忙你的方法。 」 (詳見內政部出版「人生領航員—協助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

39 (九)如何因應目睹家暴兒少的情緒反應(1/5)
讓孩子了解每個人都應該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之下,沒有人應該受到暴 力的威脅與對待,幫助目睹兒少破除合理化家庭暴力的迷思並掙脫此 情緒枷鎖。 傳達施暴者必須為自己的暴力行為負起責任,不論引發家庭衝突的原 因為何,暴力的起因乃施暴者選擇使用暴力來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 段,所以,暴力的發生並不是孩子的錯。 幫助孩子在學校生活當中體會自己存在的價值,藉由老師與同學的關 懷,讓孩子體會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此外,同理孩子無法得到父母關 愛的失落,傳達父母也是人,也會遭遇正待解決的困難。 主動表達願意傾聽孩子心聲的邀請,傳達對孩子情緒表達的接納與允 許,不批評也不否認孩子的感受,並尊重孩子的坦露程度,讓孩子能 夠充份經驗老師願意多了解他的心意。

40 (九)如何因應目睹家暴兒少的情緒反應(2/5)
透過課堂教導建立多元家庭型態的概念,減緩目睹兒少的自卑感受, 並理解某些家庭秘密坦露的必要性,乃是為了讓整個家庭都可以得到 保護與幫助,鼓勵孩子可以勇於求助。 言談中不要批評施暴者,只需強調施暴者的暴力行為是不對的。幫助 孩子整理當施暴者出現那些行為時會感到憤怒,而出現那些行為時又 會感到喜歡,引導孩子理解面對施暴者的不同行為表現而伴隨出現的 正負向情緒是很正常的反應。 陪伴孩子擬定安全計劃,包括身體(不會受傷)與心情(如何調節負 向情緒, 如害怕時可以在房間畫畫或玩玩具等)的自我保護策略,幫 助孩子將焦點放回自己身上,鼓勵孩子探索自我,並讓孩子知道他們 不孤單,而家庭情況也會在社會資源的介入下有機會慢慢得到幫助。

41 (九)如何因應目睹家暴兒少的認知反應(3/5)
建立「暴力是不對的且絕對不被允許」的價值觀。 幫助孩子理解面對衝突的正確態度與技巧,而暴力不僅無法解決衝突 ,還會引發更多的問題。 認識每個人都應該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但憤怒不能成為情緒失控與 暴力傷害的理由。 了解人都會生氣,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生氣時並不代表可以使 用暴力傷害自己或別人,因為生氣並不等同於暴力。 學習到有權力的人不能傷害弱小,而是要善用權力來幫助弱小。 建立孩子性別平等觀念,教導孩子破除傳統性別角色之尊卑迷思。 體會「家」應該是安全的地方,而每個人都有權利為自己爭取安全。 學習在愛的關係裡應該是相互尊重、接納、關心,而不是佔有與傷害 。

42 (九)如何因應目睹家暴兒少的行為反應(4/5)
正視孩子外顯行為徵兆所可能帶來的警訊,持續敏感於孩子的變 化,儘可能透過與孩子會談或與家長接觸的機會,收集孩子近來 生活適應的相關資料。 不要太快標籤化孩子的不適當行為,抱著探索的心態,傳達想要 了解孩子的動機,探詢孩子在行為表象下的真正需求。 面對孩子不穩定的情緒,皆先以同理的角度作為出發點,讓孩子 知道老師能夠理解其情緒,隨後才針對行為的適當性進行探究, 讓孩子承擔自然行為後果,如:修復損毀物品,藉由安全的班級 氣氛建立,幫助孩子一步步練習如何調節情緒的方法。 嚴格禁止暴力的發生,而除了制止外,更要幫助孩子發展出不同 正向的衝突解決模式,如:練習暫停、口語表達、尋求老師幫助 等以取代原有的暴力攻擊。

43 (九)如何因應目睹家暴兒少的行為反應(5/5)
透過安排特定同學作為友善小天使的角色,並主動提供正向社 交技巧的示範,幫助面臨人際困境的孩子有機會從友誼關係中 練習。此外,運用班級動力的經營,鼓勵同學發揮助人精神, 以避免任何孩子成為班級邊緣人物。 幫助缺乏自信的孩子從小任務的挑戰開始,透過鼓勵與陪伴, 以逐步累積小小的成功經驗。同時,除了追求成就之外,並引 導孩子探索個人特質的長處,如:熱心、善良、認真等,藉此 回饋至自我概念的建立。 於課堂進行中安排與價值觀有關的主題討論,提供孩子思考與 表達的機會,幫助孩子從單向學習的習慣,慢慢發展至雙向討 論與腦力激盪的過程。

44 (十)面對暴力家庭的態度-接納、支持同理
由於每個家庭故事都需要被傾聽與了解,因此,當有機會接觸 發生家暴的家庭時,要先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不評斷、不指 責,惟有傳達接納,才是幫助他們的第一步。 家庭暴力所呈現出的家人互動關係相當複雜,受暴者長期與痛 苦經驗共處的結果,會逐步發展出一般人不易理解的生活模式 與價值信念。換言之,受暴者絕對不是不想改變暴力現況,而 是向外求助有可能會為此家庭帶來更多的變動與危險。所以, 像是對施暴者展開反擊或者選擇離開暴力環境等決定,都並非 如我們想像中的單純。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持續不斷提供 支持與同理,才有機會陪伴受暴者累積更多的自信與能量。

45 (十一)與家長接觸的原則與技巧(1/2) 教師必須先設定適合自己的工作界限 幫助家長就是幫助孩子
1.教師在協助受暴家庭時,照顧並保護自身的身心安全也是同等重要的工作。 2.設定自己在教育專長領域中能夠幫助與介入的範圍,著重校園內關懷輔導機制及親師溝通,至於其他如社區資源連結、家庭功能重建等工作等,則轉介交由適當的社會福利機構來承接。別忘了!這是一個助人專業的團隊工作,您絕對不會是一個人孤軍奮戰的! 幫助家長就是幫助孩子 受暴家長擔心家暴事件曝光後會招致施暴者更嚴厲的報復,因此在面對 教師表達關懷時可能會表現出防衛或抗拒的態度,此時最好的方法就 是持續提供對家長的關心與支持,因為幫助了家長,孩子也就有機會 得到幫助!

46 (十一)與家長接觸的原則與技巧(2/2) 再次確認孩子的安全計劃 與學校其他行政單位的連繫
確定學生接送的細節安排,包括接送的時間地點、負責接送的 成人等。 針對家長提供關於法庭判定監護權與探視權的資料予以建檔, 若遇到未有監護權或禁止探視的家長或因家暴轉學的兒童少年 之家長前來學校時可作為保護兒童的依據。 與學校其他行政單位的連繫 若遇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校內相關人員可先行召開會議,商討危機 狀況的處理流程與機制,例如當施暴者到校要求探視學生時, 由誰負責安撫施暴者情緒、誰負責打電話給家長或報警、誰負 責陪伴學生等。

47 二、在教學過程發揮初級預防功能

48 (一)進行預防性教育的意義 有助於班級經營 適時協助有需要的學生,並打破暴力的代間循環
藉由預防性教育,讓教師可以與一般學生探討暴力的本質,並且 教導學生正確的人我互動技巧,和自助與助人的方法,以及衝 突解決的技巧。 適時協助有需要的學生,並打破暴力的代間循環 1.當有學生表達被協助的需要時,教師可以給予陪伴 和支持,轉 介相關服務資源,並將必要的資源引進學生的家庭。 2.透過向下紮根的工作,才可打破家庭暴力的循環,讓家庭暴力 防治工作朝社區預防的方向推動。

49 (二)如何進行預防性教育~友善班級環境的經營
運用正向管教策略,建立反暴力的班級環境。 營造相互尊重的班級氣氛,示範「愛」的表現方式 。 在班級內制定並執行明確清楚的常規,幫助孩子減緩因身處家 庭暴力環境下所經驗的混亂與不可預期的無力感受。 創造更多正向經驗與成就,幫助孩子能夠自我肯定,找到正向 的自我認同方向與自我實現的舞台。 引導班級衝突的處理,示範如何以非暴力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解決問題。 讓孩子喜歡上學、期待上學,對學校產生更多的興趣與向心力 。

50 (三)如何進行預防性教育~預防性教案的運用
課程主題 單元名稱 什麼是家庭暴力 1. 什麼是家庭暴力 2. 家的風貌 求助管道與安全計畫 3. SOS~安全計畫 受害者的心情與煩惱 4. 猜一猜,是什麼躲在後面 5. 伸出一雙關愛的手 衝突與憤怒的因應 6. STOP 7. 火線衝突 8. 猜一猜,我會怎麼做 『扭轉生命旅程—24個協助 目睹兒少的實驗性教案』 本教案是由內政部家庭暴力及 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託婦女救 援基金會編寫,為一套專門給 國小教師使用的家庭暴力預防 性課程。 可於以下網站下載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會 CtNode=470&mp=1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網站


Download ppt "校園裏的春天 學校教師如何關懷 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少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