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7章 運輸與配送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7章 運輸與配送管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7章 運輸與配送管理

2

3 本章學習目標 運輸與配送作業導論 運輸作業 配送作業 其他配送作業應注意事項

4 1. 運輸與配送作業導論

5 1. 運輸與配送作業導論 運輸作業與配送作業,是物流活動的基磐。 運輸作業 作業範圍相對較大 單一地點運送 長距離、大批量。
企業之間企業輸送 點對點間 大於30公里的區域間 單一地點運送

6 1. 運輸與配送作業導論 運輸作業與配送作業,是物流活動的基磐。 配送作業 按地點順序逐一配送 作業範圍相對較小 短距離、小批量
企業為客戶送商品 小於30公里區域內

7 運輸與配送作業組合元件 組成元件 廠商(貨物託運者) 物流中心DC(Distribution Center) 客戶(貨品收訖者,收貨者)
運輸工具

8 運輸作業的實踐方式

9 使用大型貨車進行長距離、 大量、少樣商品貨物的移動

10 運輸作業與配送作業之結合

11 客戶希望有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客戶觀點 提升供應鏈整體效能 控制供應鏈作業 降低庫存 提高現金流量 縮短交貨時間 倉儲規劃與管理服務
提高成本效益

12 客戶希望有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來獲得最好的運輸與配送管理

13 2. 運輸作業

14 2. 運輸作業 透過運輸工具,對人員與商品貨物的載運。 運輸成本約佔物流總成本4到6成 不同的運輸模式(Mode) 人、貨物
起點(Origin) 迄點 (Destination)

15 2.1 運輸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人、車、路」 運輸標的(人員或商品貨物) 運輸工具(車輛、船舶、飛機) 運輸媒介(道路、海洋、天空)

16 運輸基本功能 物品的移動 物品的儲存 為客戶創造效用 在時間、財物、與環境資源最小使用的情況下,將商品貨物從出發點移至目的地。
不是運輸最主要的目的 「在途存貨」,出現在運輸過程中。 利用運輸工具作為暫存的空間 為客戶創造效用 空間效用、時間效用、持有效用。

17 運輸服務之參與者

18 運輸服務 運輸服務供應商可分為 以公共服務特性區分 運輸業 運輸服務中間商 公共(普通)運送人(Common Carrier)
契約運送人(Contract Carrier) 自有運送人(Private Carrier) 免管制運送人(Exempt Carrier)

19 全球性運輸服務供應商: 日本三井船運

20 2.2 運輸管理與營運的基本經濟原則 規模經濟性(Economy of Scale) 距離經濟性(Economy of Distance)
每單位運輸成本,隨著運輸量增加而遞減。 距離經濟性(Economy of Distance) 當運送的距離增加時,每單位距離成本遞減。 範疇經濟性(Economy of Scope) 多角化經營,降低成本。

21 從事運輸管理與營運應具備彈性觀念 需求的價格彈性 需求數量隨商品價格變動的情況 例如:
當汽油的價格上漲時,汽油的需求量就會減少,人們會買更省油的汽車、改搭大眾運輸工具、或搬到離上班地點較近的區域居住。反之,當汽油的價格下降時,汽油的需求量就會增加。

22 從事運輸管理與營運應具備彈性觀念 需求的交叉彈性 運輸方式、線路或企業的運輸價格變動,對於替代運輸方案的需求量變化之敏感程度。 例如:
航空運價提高,會使鐵路、陸運的運輸需求量增加,表明航空運輸與鐵路、陸運的可替代性。

23 從事運輸管理與營運應具備彈性觀念 需求的所得彈性 衡量消費者「所得變動」引起的「需求量變動」之敏感度 例如:
託運人的營業額大幅增加,立即要將商品進行運輸配送,那麼去購買運輸服務的需求量也跟著大幅增加;反之,託運人的營業額大幅減少,那麼購買運輸服務的需求量也跟著減少。

24 2.2 運輸管理與營運的基本經濟原則 運輸對經濟成長影響極大。 容易受到政府的管控與限制。
運輸供應鏈各環節業者,都必須思考運輸管理與營運的經濟原則。

25 2.3 運輸服務型態分類 依照服務範圍,分為都市運輸與城際運輸。 城際運輸再分為國際運輸與國內運輸。

26 各種運輸工具優缺點 公路運輸 鐵路運輸 優點:彈性高、接近度(可及性)高、成本投資相對便宜。
缺點:運輸量相對較小、可靠度與安全性相對較低、運輸時間準點率差。 鐵路運輸 優點:運輸量大、運輸貨物種類繁多、適合長途運輸、可精確計算運送時間。 缺點:投資成本昂貴、接近程度低、前置作業時間長。

27 鐵路運輸

28 各種運輸工具優缺點 水路運輸 航空運輸 優點:運輸量大、運輸成本低廉、運輸距離長。 缺點:運輸速度較低、運輸時間掌握不易。
優點:運輸效率高、續航能力強。 缺點:易受天候影響、成本高昂、運量有限。

29 水路運輸

30 各種運輸工具優缺點 管道運輸 優點:運輸量大、成本低廉、運送效率高。
缺點:運輸商品貨物種類有限,且僅限於單純的液態或氣態物品、維護困難、損壞成本高昂、普及率低。

31 不同運具服務特性 之相對優缺點比較

32 汽車貨櫃貨運業 以聯結車在核定區域內運送貨櫃貨物

33 2.4 運輸系統與服務的基本組合元素 路權/航權:運輸活動行經的路徑 場站:不同運輸服務模式之交換點 運具:運輸活動的載具
運輸機構:提供運輸服務的機構

34 機場是不同運輸服務模式之交換點

35 2.5 運輸服務基本考量因素 貨物特性 運輸系統設計 託運人選擇運輸方式的重要因素 貨物價值、貨物體積與重量、儲存性、危險性。
追求效率化的運輸系統設計 配置據點的便利性、運輸方式的適用性、運輸系統的標準性、運輸設備的專門性、運輸方式的多樣性、外部資源的整合性、裝卸搬運自動化與效率化。

36 2.5 運輸服務基本考量因素 運具選擇與搭配 陸路運輸(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管道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
複合運輸(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複合運輸,中國大陸又稱為「多式聯運」,意指在起訖點間,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輸工具,共同擔負運送責任,並以單一費率或聯合計費的收費方式,將貨物由託運人處送達收貨人指定地點的運輸服務。

37 運輸方式的發展與改變

38 各種複合運輸聯運方式

39 將汽車停放在火車內,利用火車穿越山脈、快速抵達目的地區域,再駕駛汽車前往目的地
複合運輸: 公路與鐵路結合的「背載運輸」 將汽車停放在火車內,利用火車穿越山脈、快速抵達目的地區域,再駕駛汽車前往目的地

40 運具服務選擇評估準則 成本/費率 旅行時間(速度) 可及性 指延噸公里(或延噸英哩)的成本 及門運送(Door to Door)的時間
服務地區範圍

41 運具服務選擇評估準則 可靠性與安全性 運能 班次 便利性與彈性 班次準點性與達成運輸任務的能力 系統所能提供的運輸設備與運載總量
定期運送的頻率 便利性與彈性 運具所提供運輸服務的便利程度

42 藉由評估準則選擇不同運具服務

43 運輸服務最終政策面考慮因素 整體服務之需求 適應不同地區之限制與競爭優勢 是否為複合運輸服務, 是否有提供一條龍、一站式的服務?
是否為複合運輸服務, 是否有提供一條龍、一站式的服務? 適應不同地區之限制與競爭優勢 如能在大陸採取內河運輸,往往能夠大幅降低運輸成本。

44 運輸服務最終政策面考慮因素 專業規劃 是否有第四方物流服務。 企業庫存政策 不同的庫存政策,將對應不同的運輸服務決策。

45 經由評估運具服務 來選擇最適的複合運輸方案

46 2.6 運輸計畫的編制 首先考量企業的運輸策略 企業本身擁有的資源 託運商品特性 客戶需求
環境條件(市場特性、供應鏈管理相關策略要求、供應商政策、存貨政策、倉儲需求) 自行購買/租用/委外取得運具 物流共同化(流通加工與配送、物流資訊網路構築、物流作業標準化)

47 2.6 運輸計畫的編制 運輸計畫編制 例行性期間運輸計畫 每日運輸作業計畫 特別運輸計畫

48 2.6 運輸計畫的編制 編制考量 考量中長期營運計畫 短期營運計畫 主要客戶需求 季節變動因素 人力資源規劃 運具配置與維修計畫 營運計畫

49 2.6 運輸計畫的編制 安排車輛運行路線與時間→達最佳化規劃 運輸計畫限制條件 每個送貨點的提貨數量與送貨數量 每個送貨點,可裝卸時間
司機休息前,最大可行駛時間 司機等人員休息與用餐等

50 企業應考量運輸策略後 再編制運輸計畫

51 2.7 車輛管理與人員管理 從事運輸作業的車隊,管理上的注意事項: 人員選任、人員訓練、人員管理、肇事處理 車輛使用與維護、車輛選擇
(長期)購車計畫、(短期)任務需求 車輛保養與維修

52 企業應注意 車輛及運輸相關的管理工作

53 2.7 車輛管理與人員管理 運輸作業管理工作 訂單處理 派車作業 裝載作業 運輸作業 卸貨作業 回程載貨作業 返回作業

54 2.7 車輛管理與人員管理 運輸部門人員的基本責任與能力 確保相關工作安全 清楚相關法規規定 熟悉保險相關作業
有效規劃,讓人員與車輛獲得最大利用。 迅速妥善送達 減低貨損 降低成本

55 2.7 車輛管理與人員管理 運輸部門人員的基本責任與能力 掌控貨況 貨物保全 關心並掌握最新技術發展 尋找最佳運輸服務供應商或運輸業者
瞭解各地法規與關務 具備路線與運具規劃之能力 具備良好溝通能力

56 2.7 車輛管理與人員管理 運輸部門人員的基本責任與能力 具備向下管理與向上管理的能力 掌握環境變遷因素(政治、氣候、經濟、事件)
掌握各地運輸基礎設施條件(港埠、機場、公路、鐵路、內河) 具備風險管理概念 具備危機處理能力

57 裝載計畫之規劃架構

58 完整的車輛排程考量因素

59 規劃裝載計畫 應考慮客戶、商品與企業特性

60 3. 配送作業

61 3. 配送作業 又稱二次運輸、支線運輸或末端運輸。 包含商流與物流活動 倉儲保管與運輸 分揀、配貨與運輸 裝卸、包裝、倉儲保管、運輸
物流的主體活動 分揀、配貨與運輸 配送的主體活動

62 3.1 配送作業的意義、特色與功能 商流與物流結合的一種綜合活動 現代化配送作業特色 送貨、流通加工、理貨、揀貨、分類、配貨
強調專業分工與整合 結合現代化技術與裝備 與行銷措施相結合 要求及時、穩定 物流系統的基磐、功能的核心

63 配送作業是最接近客戶的最終活動

64 3.2 配送作業的類型 按組織型態區分 生產企業配送 物流中心配送 倉庫配送 商店配送

65 3.2 配送作業的類型 按配送商品的種類與數量區分 單一貨種,大批量配送 多貨種,小批量配送 成套配送

66 3.2 配送作業的類型 按配送時間及數量區分 定時配送 隨(即)時配送 定量配送 定路線配送

67 3.2 配送作業的類型 按配送企業專業化程度區分 專業配送: 包括雜貨、金屬材料、化工產品、預拌混凝土、 燃料油、木材、生鮮食品等。
綜合配送

68 3.2 配送作業的類型 按配送組織的經濟功能區分 供給配送 銷售配送 供給+銷售一體化配送 代存代供配送

69 3.2 配送作業的類型 共同配送 實施方式 許多企業一起進行配送 調節運輸與倉儲設施效用 提高配送設備使用率
系統最佳化共同配送、運具利用最佳化共同配送、接貨場地共享型共同配送、物流中心與配送設備共同利用之共同配送

70 3.2 配送作業的類型 共同配送實際遭遇問題 參與人員多且複雜、保密性低。 貨種與貨主多,服務要求不一,難合理化管理。
尖峰性高、運作主體多元,最佳化管理不易。 參與成員複雜,管理較為不易。

71 配送作業有不同區分

72 3.3 配送作業基本流程

73 物流中心配送作業示意圖

74 3.4 出貨與配送作業關聯性 出貨作業 送貨與送達階段的相關作業 係利用配送車輛將客戶訂購的商品貨物,從批發商或物流中心送到客戶手中的過程。
車輛調度、車輛配裝、配送、送達服務與交接、費用結算。 面對客戶的 「最後一哩」作業

75 裝車是出貨作業流程之一

76 一般出貨主要作業流程

77 3.5 配送作業的規劃 此階段作業特性 有多項工作需要詳細規劃 距離較短、小批量、高頻次 1. 配送區域的劃分 2. 配送路線規劃
3. 客戶需求 4. 配送路線與時間 5. 貨物狀態 6. 配送頻率 7. 配送作業計畫 8. 配送車輛管理 9. 配送搬運工具的規劃 10. 轉運網路的設計

78 基地台可視配送狀況 調派車輛負責

79 3.5 配送作業的規劃 配送作業對於企業的物流成本影響甚鉅 配送作業部門的主要責任 1. 運費管理 2. 求償管理:遺失及損壞求償
1. 運費管理 求償管理:遺失及損壞求償 3. 貨運帳單審計 設備與人員排班 5. 費率協訂 追蹤與催運 7. 配送研究

80 統昶行銷低溫物流中心 經配送作業規劃來提供優質服務

81 4. 其他配送作業應注意事項

82 4.1 臺灣配送問題 1. 司機招募不易 2. 司機需專業管理與訓練 3. 城際與都市交通擁擠 4. 都會區大型車輛管制進入 5. 都會區道路提供裝、卸貨之設施與停車空間不足。 6. 客戶少量訂貨,不符配送成本 7. 營業車、自用車不公平競爭

83 4.1 臺灣配送問題 8. 無線電管制,申設不易。 9. 氣候因素影響(例如:颱風) 10. 配送經濟效益不彰 11. 物價上揚,運費卻下降 12. 消費者意識抬頭,服務成本增加。 13. 物流專業領域模糊化 14. 專業人才嚴重不足

84 臺灣物流作業非常發達 但專業人才嚴重不足

85 4.2 各型貨車與才積計算方式 以裝載之才積重,來區分使用貨車的車型。 大型車 小型車 中型車 17公噸貨車:載重9公噸(900才)
24公噸貨車:載重12公噸(1000才) 大型車 1.5公噸貨車:載重1公噸(100才) 3.5公噸貨車:載重1.5公噸(200才) 小型車 6.8公噸貨車:載重3.5公噸(400才) 8.8公噸貨車:載重4.5公噸(600才) 11公噸貨車:載重6公噸(800才) 中型車

86 通常以裝載之才積重 來區分貨車車型

87 「才積」 計算案例: 「才」是運輸業常用的體積單位 1才=0.0283169立方公尺 台灣的換算基礎並沒有統一,必須格外注意!
長 cm×寬 cm ×高 cm ÷ 28317 長 cm×寬 cm ×高 cm ÷ 27826 長 cm×寬 cm ×高 cm ÷ 27000 計算案例: 有一商品長、寬、高分別是 25cm、35cm、55cm 換算等於 25cm×35cm×55cm÷28317 (或者 27826、27000) =約1.699才(1.72才、1.78才)

88 才積是運輸業常用的體積單位

89 4.3 常用運輸配送工具種類 以車體區分貨車 以車廂溫度區分 平板車 箱型車 蓬式車 冷凍車(-18℃~-25℃) 冷藏車(0℃~7℃)
恆溫車(溫度可客製化調整)以及常溫車

90 4.3 運輸配送規劃因素 1. 配送區域 2. 路線 3. 商品屬性 區域多寡、車型之選擇。 路線與客戶間的關係
危險品與一般品,應該分車裝載。

91 4.3 運輸配送規劃因素 4. 時間的考量 行駛時間與距離、裝卸貨時間。 5. 人員能力 執行力(例如:路線熟悉度、下貨地點的特性)

92 常溫的箱型車 是常用的運輸配送工具

93 本章節學習結束 請準備參加隨堂測驗


Download ppt "第7章 運輸與配送管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