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文化学的创建和发展 文化学简史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 文化热与中国文化学的创建 当代文化学的发展趋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文化学的创建和发展 文化学简史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 文化热与中国文化学的创建 当代文化学的发展趋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文化学的创建和发展 文化学简史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 文化热与中国文化学的创建 当代文化学的发展趋势

2 第二章 第一节 文化学简史 一、概述 1、历史哲学的贡献 2、人类学的贡献

3 1、历史哲学与文化学: 历史哲学的贡献 文化学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8世纪。 维科和赫尔德、伏尔泰的历史哲学 。

4 詹·维科(1668—1744)意大利启蒙运动者和西方第一个试图论证出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哲学家。
代表作: 《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简称《新科学》 1725) 主要观点: 人类历史和文化不是出神创造,而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 一切民族的某种集体心理,才是文明不断变迁与发展的创造性力量---文化发展有共同规律; 多元的文化观 :民族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它们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自己的独特的文化。

5 赫尔德(J. G.Herder,1744—1803)德国著名的 哲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艺批评家和诗人 ,康德的学生。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要义》(1784-1791)
人类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人类是不断进步的; 人类的发展的原因:人的自然本性和人所处的环境; 人性是多样的,因此创造出多样的文化世界; 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独特价值,是同等的; 文化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人类历史是文化进步和发展的历史

6 伏尔泰(1694—1778)首创文化史,被称为“文化史之父”。代表作《论世界各国的风俗与精神》(1756)
把文明作为一种研究单位,建立起以人类文明为中心的新的世界史体系; 开创性地运用比较方法,从全球的宏观角度来纵横考察人类文明史 ; 提出撰写文化史的重要性; 世界主义观念。

7 (1)孔德(1798—185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现象根本原则的实证研究”。
2、社会学与文化学:社会学的贡献 (1)孔德(1798—185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现象根本原则的实证研究”。 把社会学分为两部分,即研究社会秩序原则的“社会静力学”和研究社会进步原则的“社会动力学”。 社会进步划分为物质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进步的四大类。其中智力和道德是“第一因素”,在社会进步中起决定的作用。 贡献:对于研究文化现象的文化学也提供了某些比较可行的理论和方法。

8 (2)斯宾塞(H.Spencer,1820一 1903)英国哲学家
社会有机体论: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似,都具有三个系统一一营养(生产)系统、循环(分配)系统和神经(调节)系统 社会是超有机体:以自由的个人为单位,有一定的离散性和不稳定性 。把物质材料(如工具)、语言、知识、风俗、法律、制度等文化现象看作是“超有机物”的存在 。 社会进化论:社会进步是不可避免和不可抗拒的。社会进化就是优胜劣汰

9 3、人类学与文化学: 人类学的贡献

10 (1)人类学的兴起 人类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古老——以人本身和人所创造的文化为研究对象
年轻——现代意义上的人类学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 人类学产生的原因,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人们用理性思考问题的科学代替了 中世纪占绝对主导的神学 ——地理大发现导致了人们对不同人种、不同文化认识的提高,从而最终形成形成了对人、对文化的思考 。 人类学——关于研究人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类的生物特征和人类的文化特征两个方面,并由此而发展出了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民族志、应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科。

11 (2)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和文化学的出现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人相关的所有对象和人类创造的文化
文化人类学的中心任务是解释人类群体文化行为的相同处和相异处,描述不同文化的特征和稳定、变化、发展的不同过程。 文化学是文化人类学进一步发展演化的产物 德国学者列维 .皮格亨于1938年首次提出“文化科学”,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学兴起于20世纪50 年代 怀特:“文化学之父” 文化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区别:文化人类学是通过人所创造的文化去研究人类本身,而文化学则是通过文化现象来探讨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本质,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殊规律与一般规律等问题。

12

13 二、文化学研究的主要流派 1、 进化学派 又称古典进化学派、早期进化学派、单线进化论、直线进化论,与后来的新进化学派相区别。
理论核心是文化进化论,并试图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说明人类的文化起源和发展。 是从近代科学意义上研究文化而形成的第一个文化学研究学派。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 哲学思想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整个人类社会和文化运动,是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发展的,社会和文化都是依次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步进化的,社会和文化运动中经历的不同阶段,对于任何民族都是不可或缺、不可逾越的;世界各地不同的社会群体无论是社会或文化演进的路线都是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如果有不同或差异的话,仅仅在于演进达到的阶段或早或晚,演进的速度或快或慢。

14 合理:强调文化发展的普遍性历史性 缺陷: 欧洲中心论 研究范围狭小,忽视文化的空间传播 强调文化同一,忽视差异
不深究文化发展的多种原因和变化机制

15 2、传播学派 又称为播化学派 。指物质文化或习惯行为从一起源社会散播到其他社会。
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后来影响到英国和美国 。 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蒂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以传播来解释文化在全世界的分布现象和发展路线,成为古典进化论的第一个对立学派。

16

17 3、 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盛行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之间。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学者弗朗兹 博厄斯(F.Boas),又称为“博厄斯学派”; 该学派激烈反对和批判摩尔根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古典进化理论,因而又被称为“历史批判学派”或“美国历史学派”。

18 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以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 每个文化集团都有它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那些企图从各民族独特历史中得出普遍的、抽象的理论或发展规律的进化论观点,是片面的或不科学的;只有具体的和经验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可靠的,而任何抽象的和理论的东西都是非历史的、不可靠的。 彼此相同的现象,可能有根本不同的来源和根本不同的作用;不是任何相同性都说明了“历史联系”或“传播”“、借用”。 文化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总和”,通过这种研究来“构拟”人类文化和文明史。 “文化史” 各个民族的具体历史。 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提倡“历史的方法”,反对摩尔根等人的“思辨方法”,重点研究特定民族的文化历史、事件特点和规律。 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作小范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做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

19 4、 社会学派 形成于19 世纪末, 几乎与传播学派同时诞生于欧洲大陆 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 杜尔干。
法国社会学派是近代法国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第一个学派,奠定了法国文化学研究的理论特色。 被视为是功能学派和结构学派的当然先驱。他们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英国学者马林诺夫斯基、法国学者列维一斯特劳斯等人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也对英国的社会人类学与美国的文化心理学派有影响 。

20 5、结构主义学派 也叫结构学派,是指西方学术中运用结构分析方法来解释人类文化的流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时盛极一时。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劳德古斯塔夫、列维一施特劳斯 ,其代表作是《原始思维》。

21 文化是一个系统,文化学的研究就是对系统之间诸要素的分析。因此 ,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
这种结构不是指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而是社会的无意识结构,即隐藏在实际社会关系背后的“深层结构”。这种“深层结构”不能被观察到,只能通过文化研 究者所建立的概念化模式才能认识。 模式分 为两种:有意识模式和无意识模式, 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列维一施特劳斯借助模式来解释社会关系,认为社会结构的某些模式,根植于人类的心灵之中,社会和文化现象乃是心理过程的经验表现形式,是人们内在结构的缩影,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心理过程中的下意识。 列维一施特劳斯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亲属关系和神话,提出了许多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22 6、 功能学派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英国 它的出现弥补了当时英国文化研究的危机:
一方面最早形成于英国的古典进化学派由于受到其他学派的批评,已经衰弱; 另一方面传播学派中的英国一支即泛埃及主义也因缺乏说服力而失去影响。 功能主义的出现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开创了新途径。 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 德拉克利夫.布朗

23 主要观点: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特质现象 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每一个与其他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文化是建筑在生物基础之上的。 人为了生存就必须创造一个新的、第二性的和派生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有机体,由各个互相联系的文化要素所构成,其中每一个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完成着自己的功能。 各文化要素功能间的相互作用,则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存在与发展的机制。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功能学派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它过分强调文化的整体性和功能性,强调文化系统各方面的统一和均衡,因而忽略了文化发展动力和规律的问题,忽视文化的动态分析,使它受到后来人越来越多的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影响日益缩小。

24 7、 心理学派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从美国历史学派中分化出来的文化人类学学派。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
又称为“民族心理学派”或“文化与人格学派”。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从美国历史学派中分化出来的文化人类学学派。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 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注重生理学、心理学的人类行为心理的研究。他们以人性、人格和文化变迁为研究主题,寻找个人人格和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文化模式。 基本理论:从人们的心理特征特别是个人心理特征上来解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文化上的差异,把文化看作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在文化心理学派看来,人们的心理决定着人们的文化和社会状况,决定着民族的先进与落后、优秀与卑劣。他们认为,只有心理素质完善、优越的民族才可能创造并拥有高级的文化,而心理素质不完善、不优越的民族则只能创造和拥有低级的文化。 而现代世界危机的根源则在于存在不同的文化模式“,美国生活方式”是最理想的“世界文化模式”。加上文化模式是无法通过自身加以改变的,必须靠拥有先进文化模式的民族来帮助。这种文化学的思想为当时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 1952年,在纽约举行的民族学家会议上,文化心理学派受到来自各大洲学者的激烈批评,此后,这一学派的影响就日益下降。

25 8、 对各流派的评价 由单一发展到多元派别,由西方中心论、单线进化论的发展到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多元论、新进化论。
——只要我们自己与原始人、野蛮人、异教徒之间的差别支配着人们的观念,从定义上来讲,人类学就将无所作为。(本尼迪克《文化模式》) 从重视远古的、原始的文化转向身边的当代的文化 西方人开始,发展到非西方人

26 第二章 第二节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
第二章 第二节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

27 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探讨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和文化本质的科学。
具体而言,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从总体上研究人类的智慧和实践在人类活动方式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及其发展规律 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 文化学不同于哲学

28 广义文化学和狭义文化学。 广义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或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包括诸多子系统,其基本沟成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大子系统下面还有更小的系统,各自又包含着诸多复杂的要素。 文化学在各专门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地研究文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从整体上把握文化系统的性质、持征、结构、功能、传播、类型和变迁,从而掌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狭义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精神文化这一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9 2、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1871英国的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 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原始文化》被公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被视为是文化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文化学学科的正式形成,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文化学研究的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0 博厄兹对文化的分类: 1).物质文化。它包括食物的获得、保存、加工、房屋、衣服、制造工艺的过程、物产、运输等。 2).社会关系。它包括一般性经济状态、财产权、战争、和平时的部落关系、部落内的个人地位、部落、氏族、家族组织、通讯形态、性别上的年龄的个人关系。 3).艺术、宗教、伦理。它包括装饰、绘画、雕刻、歌谣、故事、舞蹈;对超自然存在状态、神圣存在状态的态度及行动;对善恶、适应与不适应等的判断及行动。 日本学者水野祐则在其《日本民族文化史》中将文化的范围确定在下述十个内容: 1) 景观论;2)时 代论;3)语言论;4)民族论; )日常生活论;6)国家 论; 7)社会组织论; 8)宗教论;9)艺术论。10)经济论;

31 文化学的研究系统

32 3、文化学的性质和地位 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学是一门具有特殊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应立于全部科学研究的顶端位置。
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33 第二章 第三节 文化热与中国文化学的创建 文化热的起因 文化研究的特点 创建文化学的重要意义

34 1,中国文化研究与80年代“文化热” )溯源:远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便已开始接触;鸦片战争以降,西方文化汹涌而来,与中国文化相激相荡。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由此开始对中国的现状从文化上进行反思,并着手从事中西文化比较。从戊戌维新开始,直到本世纪30年代,形成了文化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高潮中,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发生的东西文化论战、科学与玄学论战、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论战就集中讨论了文化问题。1919年到1949年,中文出版的文化与文化史著作达100多种。 2、)80年代“文化热” 从1982年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个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主线、持续十余年的文化研讨热潮。 有人把它称之为又一次“新的思想启蒙运动”、“又一次新文化运动”。涉及文化学、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生态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东方文化史、比较文化学以及地域文化、专题文化研究

35 “文化 热”的起因: 第一,是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第二,与人们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反思”相联系 第三,世界性文化研究浪潮的推动。 第四,是学术研究发展(综合、整体化)本身的要求。

36 2、文化研究的特点 现实性 广泛性 世界性 时代性

37 3、创建文化学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促进我们深入地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思想,使之成为研究文化的科学理论体系,有利于我国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研究。 在构建中国文化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将通过对文化的要素、性质、特征、结构、功能、动力、类型、变迁等具体问题的探讨,揭示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丰富人们对文化基本理论的认识。 文化学体系的形成和成熟,将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2)现实意义 有利于普及文化学知识,帮助我们正确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之精华,力避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它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促进人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选择汲取外来文化 推动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 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38 第二章 第四节 当代文化学的发展趋势 文化学形成众多分支学 文化学关注经济 文化学关注社会

39

40

41

42


Download ppt "第二章 文化学的创建和发展 文化学简史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性质 文化热与中国文化学的创建 当代文化学的发展趋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