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 参考书目: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汪永祥编 人民出版社 2、《历史唯物主义教程》赵家祥、李清昆、李士坤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唯物史观通论》林泰、郭务本、陆俊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哲学》肖明 经济科学出版社。 5、《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列宁,人民出版社。 6、《哲学笔记》简明教程,李辛生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7、《德意志意识形态》简明教程 乐志强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9、《反杜林论》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3 10、《国家与革命》列宁 人民出版社。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 人民出版社。 12、《简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 13、《哲学问题简论》 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4、《时—空论稿》 王鹏令 人民出版社 。 15、《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赵家祥,梁树发 河北人民出版社 书号: 16、《通俗哲学》 17、《自然辩证法入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 本章重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区别 3、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4、哲学的基本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6、什么是辩证法?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形态?

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7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哲学”最早出自希腊文,由“philos”和“sophos”组成。原意是“爱智慧”。1874 年,日本学者西周第一次将其译为汉语。1896 年,晚清学者黄遵宪把 “ 哲学 ” 概念介绍到中国来,逐渐被学术界接受。

8 一、什么是哲学? 1、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1)世界观

9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
论体系。 哲学 世界观

10 哲 学 具体科学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整个 世界 一般本质和规律 世界部分领域 特殊本质和规律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哲学是指导
哲 学 一般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指导 具体科学是基础 世界部分领域 具体科学 特殊本质和规律 思维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11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 体 科 学 区 别 联 系 研究范围:整个世界 研究对象:普遍本质 一般规律 研究范围:某一领域
研究对象:特殊本质 特殊规律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2 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研究世界的普遍本质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3 3、从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看 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的理论形式。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
社会观念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式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14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等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无关,被称为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根据社会意识形式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大部分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等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无关,被称为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15 就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4、从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1)方法论 就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指导 一门科学或具体科学的方法的理论是具体方法论 哲学是一般方法论

16 (2)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7

18 5、从哲学的外延上看 哲学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三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观 世界观 人生观 社会历史观

19 请你归纳什么是哲学?

20 ※什么是哲学? 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⑤哲学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 三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23

24

25

26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27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28 第二方面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既思维与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方面是基础和前提,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 思维 存在 反映

29 唯物主义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 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唯心主义 可知论 对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 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 不可知论

30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是统帅全局和制约其他哲学问题的核心问题,是任何哲学家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全部哲学史的中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决定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根本方向,是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31 三、哲学派别 (一)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2、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2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的,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就是唯物主义。

33 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心动 风动! 帆动!

34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发展和对立的根源是
什么? 社会历史根源 阶级根源 认识根源

35 (二)哲学的非基本派别 1、一元论、二元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既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不同回答)
将哲学的非基本派别分为:一元论、二元论

36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机械论者,提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观点,运动守恒原理使宇宙处在永恒的力学运动之中。他认为人体本质上是一架机器,人的机能均可以用力学加以解释。 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但他又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他指出了心灵与物质的相互差异:心灵能思维而不占空间;物质占空间而不思维;二者互不决定,互不派生。这就是笛卡儿二元论哲学的精髓。他还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他将物质与精神截然分开,将哲学划分为“形而上学”与“物理学”两部分。   笛卡儿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元论者

37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根据对世界发展状况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起统称为哲学上的两大对子。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

38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9 掩耳盗铃——一叶碍目不见泰山

40 哲学史的二个对子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 唯心主义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形而上学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 辩证法

41 唯物主义 辩 证 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唯物主义 辩 证 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42 3、可知论、不可知论、怀疑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43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英国的休谟,德国的康德)

44 怀疑论: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不做出正面回答,采取回避的态度。(古希腊的皮浪)

45 4、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认为理性认识是最重要最可靠的,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 经验论则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靠得住的,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

46 三、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1、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1)自发的或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47

48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着的活火 赫拉克里特

49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培根 霍布斯 洛克 狄德罗

50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1 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而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
2、唯心主义哲学主要形态 (1)古代的唯心主义   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而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 亚里士多德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在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在中国有董仲舒、陆九渊、王守仁等。

52 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明代的王守仁认为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既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53 (2)经院哲学式的唯心主义   是同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已主义,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基督教神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统治阶级特有的哲学形态。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等。

54 (3)近代唯心主义 它有两种基本形式: 主要代表是:贝克莱和休谟。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东西。 主要代表是:贝克莱和休谟。

55 贝克莱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
  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其空间知觉学说对心理学有重要贡献,影响马赫主义、实证主义,并促进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贝克莱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乡村绅士家庭,曾经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和任教,后任该院研究员。他还在北美洲等地进行过传教活动,回国后担任爱尔兰克罗因地区主教。主要著作有:《视觉新论》(1709)、《人类知识原理》(1710)等。贝克莱主要生活在18世纪上半叶英国革命后进一步牢固统治的时期。他极力维护宗教,教诲民众内心忠诚,并把自己的哲学论证与宗教信仰结合起来,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is percipi)这一著名的哲学论断。                                        贝克莱

56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C1776),苏格兰哲学家,出生于爱丁堡,先出版了《人性论》,后改为《人类理解研究》获得成功。另有两部著作《道德原理》、《政治论》。他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主义思想,怀疑人类以理性指导社会现代性建设的能力,怀疑自然法,因为人不可能从实然推出应然来。他在哲学上是个彻底的怀疑主义者,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是个保守主义者,生活态度上是个消极主义者。独立于启蒙时代的乐观氛围。与洛克及贝克莱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 休谟 休谟

57 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道、理、理念、绝对观念、上帝的意志、鬼神的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当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存在的本原。而整个世界则是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代表:宋代的朱熹“理在事先”,古希腊的柏拉图则认为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黑格尔则认为是绝对观念。主要代表是德国的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朱熹

58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Hegel,1770—1831)。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

59 3、辩证法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个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者的永恒的活火)。

60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着的活火 赫拉克里特

61 (2)唯心主义的辩证法(黑格尔) (3)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

62 三、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63 古代的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经院哲学式的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近代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64 古代朴素辩证法 辩证法 唯 心 辩 证 法 唯 物 辩 证 法

65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6 经济危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825年 1、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1836年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经济危机 1825年 1836年 1847年 …… 1、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67 三大工人运动 1831年11月、1834年4月 法国里昂2次工人起义 1836年起持续数十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31年11月、1834年4月 法国里昂2次工人起义 1836年起持续数十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6月 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政府军镇压里昂起义 宪章运动

68 2、自然科学基础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哲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焦尔 达尔文 生物进化论

69 细胞学说 施莱登 施旺

70 3、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71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特别是阶级斗争学说
梯叶里 基佐

72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傅立叶 圣西门 欧文

73 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

74 马克思的诞生地-特利尔布吕肯大街10号

75 伦敦海格特公园的马克思墓

7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总结了直到19世纪中叶为止欧洲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基础上产生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的智慧结晶。

7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指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就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回答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78 (2)在哲学的内容上具有科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两个有机统一。结束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在哲学史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使社会科学的研究从此成为科学。 (3)从性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的哲学。以往的旧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阶级性。马哲则公开 承认自己的阶级性——无产阶级的哲学。

79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80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4)从作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马哲特有的功能,也是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本质的功能。马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81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的哲学。其特点是; 实践性 阶级性 科学性 革命性

8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83 1、马克思主义阶段(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 1845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萌芽形成的标志
1845—1846马恩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表述 1847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1848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 巴黎公社失败后,恩格斯《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系统论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更加系统化。特别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8年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84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1845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7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年马克思:《资本论》 1871年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876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878年恩格斯:《反杜林论》 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888年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85 2、列宁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做出了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哲学笔记》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了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三者一致的重要思想。以列宁为主要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

86 1894年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1899年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93年列宁:《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1894年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1899年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08年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917年列宁:《国家与革命》 1920年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1906年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年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1938年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7 3、毛泽东思想阶段 1925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36年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936年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7年毛泽东:《矛盾论》 1937年毛泽东:《实践论》 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 1949年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主专政》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等

88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

89

9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现代科技革命的挑战

91 控制论 信息论 系统论 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高分子物理学 空间科学 海洋科学 材料科学 现代 科学 现代科 技革命 电子技术 原子技术 空间技术 生物技术 海洋技术 激光技术 分子设计技术 材料合成技术 电子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 现代 技术

92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形成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野。

93 2、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新变化社会变革的挑战
资本主义呈现表面繁荣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94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叔本华 维特根斯坦 孔德 萨特 人本主义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

95 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要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 2、马克思主义要深入研究当代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要不断概括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新成就

96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 2、掌握理论思维的科学方法,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3、强社会主义信念,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97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

98 第一章知识结构图 哲学 3、社会意识形态,鲜明的阶级性。 哲学的派别 1、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自然观 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
2、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 哲学 3、社会意识形态,鲜明的阶级性。 4、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 基本 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 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哲学非基本派别 哲学的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可知论、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理论和经验论 ……

99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辩证法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近代唯心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旧哲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的科学性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内容上的科学性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旧哲学的区别 对象、内容、性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


Download 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