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本章结构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3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4 教学目的-------了解认识的本质,实践对认识的
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唯 心主义先验论和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的 反映论的区别。 教学重点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难点 能动的反映论与先验论、消极的反映论的区别。

5 本节主要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6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7 主、客体的实践关系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实践 实践主体 实践中介 实践客体

8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客体 主体 认识关系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认识关系 主体 客体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9 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客体: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0 实践的运行机制 实施 实践 方案 进行 反馈 调节 确立 目的 方案

1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12 国家体育场 “鸟巢”设计图

13 案例分析 天花及其防治技术: 天花最早流行在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天花曾是全球流行最广的一种传染病。公元前6世纪,印度发现天花流行。天花在欧洲中世纪也留下阴影,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位“麻脸”。甚至连至高无上的国王也难逃厄运,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国国王约瑟一世、俄国沙皇彼得二世都被天花夺命。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达1.5亿人。天花也没有放过美洲,据记载,1872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2600人死于天花。

14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15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 实践为人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 新的问题,新的指向物。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引发的问题研究: 必须发明一种可直接探测前方障碍
物的仪器,以便使轮船在黑夜或大 雾等不良海况下安全航行。 实践为人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 新的问题,新的指向物。

16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

17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8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 体的能动反映

19 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切认识论理论都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20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 反映论 唯心主义 先验论

2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22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 映,坚持从物到 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 映,坚持从物到 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 硬! 红! 甜!

23 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 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 费尔巴哈 没有被反映者, 就不会有反映。

24 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坚持从 感觉和思想 到 物质的唯心主义路线。

25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人之所不学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 柏拉图 知识就是回忆

26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直观 消极 被动 旧唯物主义 反映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 义反映论 辩证 积极 能动

2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 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客体 是否在实践中考察认识问题 是否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28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两个严重的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29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30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回答 实践 认识 如何产生 主体趋向客体:认识关系 实践主体 实践中介 实践客体 价值关系

31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2 主体和客体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是以主客体实践关系 为基础,同时渗透 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
红花! 32

33 以主客体信息交流为基础, 以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为本质的反映 蛇! 鬼从何来? 杯弓蛇影 33

34 认识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 摹写 选择 主体 客体 认识 建构 创造 认识的特点: 摹写性,创造性

35 案例分析 案例 :王阳明观竹的教训——认识来源于实践
案例 :王阳明观竹的教训——认识来源于实践   这是关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故事。明代中期,在我国江南一个大官僚地主的庭院里,有个小亭子,亭子旁边长着一片茂密的竹子。这时,年轻的王阳明伙同一个姓杨的朋友坐在亭前,面对着竹子,全神贯注;目不旁视,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姓杨的朋友累病了,被人抬下去了。王阳明依然面对竹子,静坐体会。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没有体会出关于竹子的道理来;第五天、第六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效果。到了第七天,王阳明也病倒了,同样被人抬了下去。面对竹子,静坐七天,关于竹子的道理,是一无所获。 讨论:认识是如何反映客观世界的呢? 或者说,客观世界是通过什么渠道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的呢?

36 3.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4.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
思考题 1.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3.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4.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

37 第二节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8 教学目的-----了解正确认识的获得,必须经过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 复,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过程;了 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解真 理和价值的统一,进一步认识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的两次飞跃。 教学难点-----认识的无限循环和永恒发展。

39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40 一 从实践到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经历从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41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
1、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觉 具体性 直接性 感性认识 知觉 表象

42 感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

43 知觉 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44 表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表象

45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体和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概念 间接性 抽象性 理性认识 判断 推理

46 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汽车

47 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 有所否定的回答。 苹果是水果。

48 推理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考试, 王强是一名学生, 所以王强一定要参加考试。

49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是认识的两种形式。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5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F=GM1M2/R2 于源来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5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判断 这条狗是白色的。 感觉

52 感性认识 实践 理性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53 4、怎样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的飞跃? 第一 勇于实践,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 的感性材料。

54 第二,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 行星运行三大定律 开普勒

55 5、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 的认识活动和人的 认识能力的发挥具 有激活、驱动和控 制作用,有的对认
识起到消极作用。

56 二 从认识到实践 1 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 没有革命的行动。 列宁

57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58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59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60 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需要将理论转化为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
第三,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

61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 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 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 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 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 地进入到较高级的形式。

62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再认识 再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63 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一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们认识的任务也是无限的。

64 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惠更斯:光是波。 牛顿:光是“粒子” 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光”的本质

65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无心说 赫歇耳(1738~1822年) 日心说   哥白尼(1473—1543年) 地心说 托勒密(约90—168年)

66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的意义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67 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学基础。
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8 思考题 1.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3.如何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4.为什么要遵循认识的总路线?

69 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70 教学目的------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及相对性,了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了解人类活动的两在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教学重点 通过对真理的有关问题的介绍, 正确处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及相互关系。

71 本节主要内容 一 真理的含义和属性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72 一 真理的含义和属性 (一)真理的含义 Plato is dear to me, but dearer still is truth .

73 正确反映 真理 通过实践 客体 主体 错误反映 谬误
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通过实践 客体 主体 错误反映 谬误

74 (二)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日心说 地心说

75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 第二,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三,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也是 客观的。

76 真理的一元性 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而改变。

77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 无限性。 伽利略的胜利

78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 无限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世界是可知的。

79 真理的绝对性

80 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有条件性、 有限性。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在 广度上是有限的。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在 深度上是有限的。

81 真理的相对性

82 真理 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 从广度和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性 相对性

83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相互转化

84 形而上学真理观: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二者的共同特点是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对立起来,片面夸大一个方面并使之绝对化,从而否定了另一个方面。
形而上学的真理观 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 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主义 相对主义 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 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形而上学真理观: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二者的共同特点是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对立起来,片面夸大一个方面并使之绝对化,从而否定了另一个方面。

85 片面强调真理的绝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绝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片面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导致理论上的相对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 守株待兔 按图索骥 经验主义者 教条主义者

86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辩证统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反对绝对主义真理论,又要反对相对主义真理论。 这一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这就是坚持和发展辩证统一的态度。

87 3、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 的辩证关系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立的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再次,真理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发展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8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89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实践的特点

90 主观认识 客观效果 实践 相符 不符 真理 谬误 90

91 91

92 2、实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绝对性。

93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相对性。

94 实践是具体的、历史 的、是发展的。

95 3 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 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从理论上来论证另一种概念和判断的正确性的逻辑方法。 逻辑证明不仅能在具体实践之前大体证明认识的真理性,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而且对于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有重要作用 但它不能代替实践标准。

96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 如何产生

97 实践 主体趋向客体:认识关系 实践主体 实践中介 实践客体 客体趋向主体:价值关系

98 1、价值的含义 一种关系范畴,指 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99 味美 警犬 皮衣 牧羊 物宠

100 客观性 2、价值的特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

101 (二)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102 真理原则:人类必须按照世界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真理,服从真理。
客体性原则 条件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

103 科学精神:求真、求实、创新、怀疑、批判 精神的总和 案例:
氩的发现: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在研究氮气时,发现从空气中制得的氮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略大于从含氮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前者为1.2572克/升,后者为1.2505克/升,二者的质量仅差几毫克。为了弄清这一微小的差异,他与朋友,英国化学家拉姆塞合作,花了足足2年时间,做了多次精密的实验,反复观察验证,终于在1894年揭开了这一秘密——从空气中制得的氮气中混有少量的尚未被发现的元素氬。 科学精神:求真、求实、创新、怀疑、批判 精神的总和

104 价值原则: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主体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

105 案例: 熊猫烧香:作者李俊先将此病毒在网络中卖给了120余人,每套产品要价500~1000元,每日可以收入8000元左右,最多时一天能赚1万余元人民币,李俊因此直接非法获利10万余元。然后由这120余人对此病毒进行改写处理并传播出去,这120余人的传播造成100多万台计算机感染此病毒,他们将盗取来的网友网络游戏以及QQ帐号进行出售牟利,并使用被病毒感染沦陷的机器组成“僵尸网络”为一些网站带来流量。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求善的精神

106 (三)真理和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形成于实践活动 都是实践活动的目标

107 一定实践 条件下的 相对统一 真理 价值 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 具体的 实践基础 不断发展 的统一 历史的

108 相互 贯通 统一 表现 相互 引导 实践 标准

109 (四)价值评价与价值观念 1、价值评价的含义以及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 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110 价值评价的特点 知识性的认识活动 评价性的认识活动 认识对象 客体 主客间的价值关系 认识结果 不以主体的具体特点转移 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正确度 是价值评价的基础 依赖于知识性认识

111 价值评价的功能 激励 价值评价 实 践 制约 导向

112 2、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规范和导向人们的活动。

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114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阶段?

115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16 本节主要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17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即: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关键: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118 马克思主义 的精髓

11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唯物史观 从必然到自由 实事求是 客观规律 客观事物 辩证法 唯物主义 研究、认识 认识论 119119

120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1 二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22 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改造客 观世界 人类活动 改造世界 改造主 观世界


Download ppt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