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部分 文學與人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部分 文學與人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部分 文學與人生

2 甲、女性文學

3 台灣女性文學簡介 台灣的女性文學,可追溯到清末,新竹人文人林占梅之側室杜淑雅(1851-1896)是目前可資查證的台灣最早之女性古典詩人。
到了日治時期,依照其創作的新舊文學之不同,可以約略作一區分。 一、古典女詩人:如黃金川、張李德和、石中英、蔡旨禪等,此時是古典女詩人蓬勃發展的時期,甚至有女性古典詩社成立,如台南的「香芸吟社」。而這些女詩人創作的題材,也十分豐富,從傳統的閨怨詩到詠物、花草、攬勝等,以及涉及家國議題的作品。

4 二、女性新文學:如張碧淵〈羅曼史〉(1934)、黃寶桃〈人生〉(1935)、〈感情〉(1936),葉陶〈愛的結晶〉(1936),楊千鶴〈花開時節〉、辜嚴碧霞《流》等作品,女作家開始以自身的生活經驗,書寫自己以及殖民地的身世。在新詩的部分,董氏琴蓮、陳綠桑、趙氏靜眸、李氏秋華、月珠夫人(蔡德音妻)、黃寶桃等女作家,或以女性聲音,或擬男聲所形成的「抒情主體」,更不容小覷。

5 戰後時期,可以年代初略區分為: 三、五○到七○年代:這個時期女性文學的主力,以戰後自中國來台的智識女性為主,例如張秀亞、潘人木、林海音(在中國出生的台灣人)、徐鍾珮 、張漱菡、劉枋、童真、畢樸、郭良蕙等。在散文、小說方面的創作較多,而除了抒情散文,部分作品也流露出女性意識,例如童真〈穿過荒野的女人〉、劉枋〈逝水〉等。另外,在六○年代,也有多位女作家參與《現代文學》集團,而創作出較有現代主義色彩的作品,例如,陳若曦、歐陽子等。在詩的方面,蓉子為創作量較多的女詩人。

6 四、八○年代之後:八○年代是台灣女作家繼五○年代之後,又一大量出現的時期。袁瓊瓊〈自己的天空〉以都會女性(中產階級女性)為題材,描述都會女性(或具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女性)的成長故事,是八○年代女性文學最常出現的題材。而李昂〈殺夫〉與廖輝英〈油麻菜籽〉都是八○年代女性主義小說的扛鼎之作。到了九○年代,女作家較能直接地宣傳女性意識,而她們所書寫題材更趨多元,包括身體、同志、科幻、家國議題等。

7 文學作為一種「自我表述」 自我表述(self representation)
在父權體制的歷史中,女人幾乎是沒有留下紀錄的,如果她們能出現在文字紀錄上,幾乎都是以為人妻、為人母或愛國女性等形象出現。但有主體性的女性,卻都付之闕如。等到女性開始能掌握文字書寫時,許多女作家以書寫來探索自己是誰。她們常借用植物,如梅花,動物如貓,以借喻的方式曲折地表達出自己的心境或人生景況。

8 蓉子 (1928~)

9 蓉子手稿影像〈內湖之秋〉

10 蓉子的影像檔: http://www. youtube. com/watch
蓉子的影像檔:

11 蓉子〈我的粧鏡是一隻弓背的貓〉1964年 我的妝鏡是一隻命運的貓 如限制的臉容 鎖我的豐美於 它底單調 我的靜淑 於它底粗糙 步態遂倦慵了 慵困如長夏! 捨棄它有韻律的步履 在此困居 我的妝鏡是一隻蹲居的貓 我的貓是一迷離的夢 無光 無影 也從未正確的反映我形像

12 利玉芳〈貓〉 ──其他女詩人的作品

13 利玉芳簡介 利玉芳,1952年01月22日出生於屏東縣。曾任電臺童詩撰稿與配音、教職,為「笠」詩社、「女鯨詩社」同仁。曾以〈貓〉獲吳濁流文學獎(1986)、女詩人陳秀喜詩獎(1993)。

14 利玉芳《貓》書影

15 利玉芳〈貓〉 貓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 牠黑夜裡輕巧的跫音 不是因為想避免惹起容易浮躁的人嗎 貓的腳步就是我的腳步
原以為貓的哀鳴只是為了飢餓 但我目睹牠在寒冬遍佈魚屍的堤岸 不屑走過 然後拋給冷默的曠野 一聲鳴叫 發現那是我隱藏已久的聲音 節選自利玉芳:《貓》(台北:笠詩刊社,1991),頁13-14。

16 朵思〈臨鏡〉

17 朵思,本名周翠卿 ,生於1939年08月04日,嘉義市人。 嘉義女中畢業,曾入文壇函授學校小說班研讀,1953年於《公論報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1955年發表第一篇詩作於《野風》雜誌。曾為「創世紀詩社」同仁,作品發表於《創世紀》、《現代詩》、《藍星》、《秋水》等詩刊。出版有詩集《側影》等,另有散文、短篇及長篇小說。曾獲中華日報小說獎、新文藝詩獎。

18 朵思手稿

19 朵思〈臨鏡〉 曾經,我曾說過 一到中年 就去看你 但湖已被添平 我臨湖必如當臨鏡 再找,也找不回 消逝的青春

20 胡品清〈妝鏡〉、 〈貓的傳奇〉

21 胡品清 ,出生於1921年11月14日,卒於2006年9月31日。浙江省人, 浙江大學外文系畢業,法國巴黎大學現代文學研究。大學畢業後去了重慶,曾在南開中學教英文、在中央通訊社英文部做翻譯、在法國大使館新聞處做譯員,且在那裡結婚,後隨丈夫去過曼谷,又到了巴黎。在巴黎大學研究現代文學,通過了博士候選人資格鑒定考試。後因眼疾和婚變未能完成博士論文。民1962年回國後,任教於文化大學法文系和英文系,也曾在政戰學校外文系授課。其一生致力於中法文互譯,曾獲法國一等文藝勳章及教育特殊勳章的最高榮譽。民國2006年因併發性肺炎逝世於台北。

22 胡品清手稿

23 胡品清〈妝鏡〉 靜止的水 有限的玻璃面 隱藏悠久的不易 反應短暫的容顏

24 胡品清〈貓的傳奇〉 但將後爪有彈性的胴體 站成女人的樣子 只把前爪向上伸展 伸向月亮 作摘月狀 而貓與月之間 總有一點不可跨越的距離

25 然則 那點距離乃是必需 否則貓咪就不再有所追尋 那才是悲劇

26 問題討論: 一、蓉子與胡品清的詩中都提出「妝鏡」,妝鏡對女詩人來說,有何特別用意呢?
二、蓉子:「也從未正確的反映我形像」胡品清:「有限的玻璃面/……反應短暫的容顏」,由此可知(妝)鏡似乎都不能反映出女人的形象。為什麼呢?請談談妳/你看法。 三、三位女詩人以貓作為「我」與他者之間關係的隱喻,請問這其中的意義為何?

27 乙、文學與人生哲學

28 林亨泰 林亨泰,1914年12月11日生,臺灣彰化人。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曾任北斗中學、彰化高工、中州工專、建國工專、中山醫學院、台中商專、東海大學教師,為早期「銀鈴會」會員(1937),1956年加入「現代派」,後為笠詩刊創辦人之一,並於1964年任該刊主編。自中學時代起,即對文學有執著的熱愛,民國1949年以日文出版第一本詩集《靈魂的產聲》,後有中文詩集多種,曾獲創世紀詩社「創刊卅週年詩論評獎」、榮後文化基金會「榮後臺灣詩獎」、自立報系「臺灣新文學貢獻獎」,「臺灣文學家牛津獎」及「國家文藝獎」。

29 以「橋」為主題的詩 羅浪〈吊橋〉 杜十三〈橋〉 碧果的〈觀橋自得〉 馮至的〈橋〉 岩上〈橋〉 巫永福的〈在橋上〉

30 覃子豪〈過黑髮橋〉 錦連〈鐵橋下〉 余光中〈西螺大橋〉 敻虹〈台東大橋〉 向明〈過星見橋〉 馮青〈大鐵橋在霧裡〉

31 管管〈劍橋之柳〉 陳黎〈橋之派對〉 連水淼〈台北大橋〉 利玉芳〈愛染橋上的沉思〉 林思涵〈西螺小集──大橋〉
資料來源 張默〈橋,夢想與現實的拔河〉,《聯合文學》第194期,2000年

32 問題討論: 這些詩中不少都以「橋」來譬喻自己或他人的人生,請試舉其中兩首詩來比較一下「橋」所表現出來的意義?
你還讀過哪些詩或散文,以哪些事物來譬喻人生的境遇?如果是妳/你自己,你會用什麼事物來比喻自己?


Download ppt "第六部分 文學與人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