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 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责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 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责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 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责任
李克东 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岳阳

2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 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一、以教育信息化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二、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题研究 四、依据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培训教师 五、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机制

3 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 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陈至立

4 1、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指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教育大众化 教育终身化
教育个性化 教育国际化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和支柱

5 2、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含意 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标志 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环境—具有适用的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资源—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师资—有一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出一批能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机制—管理规范和管理机制

6 3、政府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措施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实施“校校通”工程 建立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信息技术教育试验区 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实施西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7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责任 实验学校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实验学校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促进者 实验学校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实验学校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者

8 实验学校的基本任务 实验学校 发展规划 教师培训 环境建设 资源开发 教学试验 课题研究 成果

9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当前的责任 在教学中广泛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运用科学方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题研究;
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能力和素养 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机制

10 二、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
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 手段”。(陈至立,2000)

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课程教学,即通过课程教学来实施 整体结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与学科教学目标结合、内容结合、过程结合、评价结合) 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的观念、目标、方法 和评价都发生转变。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现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变革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转变教学的目标 (2)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3)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体现主导-主体的教学思想

14 1、转变教学目标 “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 育作用的看法,扩大教育观念,应该使每个
人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能力,应有 助于挖掘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15 转变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理解概念原理,理解知识形成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搜集信息、充分利用资源、能够提出问题,积极协 商讨论、知识归纳重组 培养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习惯(敏锐观察、勇于求异、丰富联想) ——创新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展示重构知识,形成作品) ——创新品格

16 基础设施(CERNET\城域网\校园网)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通讯 学习者界面 学习者界面 学习空间 资源库 平台 平台 基础设施(CERNET\城域网\校园网)

17 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的特点 学习环境的开放性,为学校和教室提供与外部世界相联 系的通道; 学习资源的共享性,为学习者提供的多样化,可全球共
享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学习界面的人本性,为学习者展现可以个性化选择的学 习界面; 学习过程的协作性,为学习者提供进行远程协商讨论通 讯手段; 学习知识的重构性,为学习者提供进行知识构建、创造 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18 3、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并能实现共享多媒体学习材料。 特点:
多样性——数字音像光盘/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 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有利于共建

19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 (1)学习对象,把共享资源供学生进行观察、评议、分 析、讨论。---提出问题
(2)课程素材,经过选择,把它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 源,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整合资源)---找 出主题 (1)创作元素,组织学生利用资源,以专题作品形式进行 再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新的的学习资源,并提供 给其他学习者共享;---提出任务

20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应用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良好的环境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新课标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 新课标强调加强学习的选择性 新课标强调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应用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良好的环境

21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资源利用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自主发现的学习,通过资源利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 学习; 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 问题解决学习。

22 信息化环境中的教与学 S 学生 教师 平台+资源 通讯+工具 S 收集/利用/发现/ 创作/展示/评价 讨论/合作 S

23 5、体现主导-主体的教学思想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 学习任务的设计者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情境观察的指导者
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24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协作活动的参与者 学习问题的解决者 知识的意义建构者

25 形成良好的协作学习关系 伙伴关系 竞争关系 协作关系 辩者关系 角色扮演

26 三、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题研究,就是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 法,探索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所发生、变化、发展的特
征、规律和因果关系,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过程出现的事 实、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形成相关的理论。 课题研究的目标 ——积累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事实 ——探求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规律 ——建构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27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方法的新特点 研究对象活动的时空扩大 量与质的研究互补 信息化的研究手段 揭示规律方法的综合性

28 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要素 设计-课题研究设计 试验-教学试验过程 测量-效果测量与描述 分析-理论分析和结论

29 课题研究操作模型 教育和教学目标 输入部分 X 学习者 O 输出部分 Y 知识掌握 能力提高 信息素养 年龄 认知结构 个性特征
教师、 内容 资源、 方法

30 课题选择必须结合实际 结合学校实际 结合课程实际 结合学生实际

31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试验
情境探究学习模式的试验;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试验; 协作学习模式的试验; 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试验; 任务驱动式学习模式的试验; 自主发现学习模式的试验。

32 资源获取 继承性学习 学习评价 发展性学习 情境探究 批判性学习 试验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通讯交流 协作性学习 信息重组 创造性学习

33 课程试验的教学设计模型 学习资源 学习工具 学习工具 学习活动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 信息传递

34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几种方式 WebQuest 专题学习网站 思维导图(概念图) 校际远程协作学习(DISCOL)

35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 —— WebQuest
(Bernie Dodge ) Bernie Dodge & Kedong Li

36 WebQuest 基本思想 WebQuest的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 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 习。

37 WebQuest网页包括六大模块

38

39

40

41 WebQuest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任务驱动学习; 培养学生学会搜索资源和利用资源; 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任务完成作品;
培养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总结。

42 专题学习网站 (2)专题学习网站的共建与任务驱动型学习 专题知识展示 专题性资源 网上学习工具 网上自我评价
把专题学习内容相关以文本/ppt文件/网页、 /WebQuest等方式结构化处理并展示 专题知识展示 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素材/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学习工具(字典、辞典、仿真实验等) 专题性资源 答疑和指导/远程讨论区域/协商、集成、创作工具/ 网上学习工具 在线测试/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自查量表 网上自我评价

43 基于专题网站的共建共享的学习策略 根据学习网站的专题内容与学习资源状况,提出任务,并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1)收集资源:收集专题相关资源,上传资源, 丰富资源库内容。 (2)创作网页:利用专题资源,创作新专题知识 网页,形成学生作品,丰富知识库内容。 (3)作品评议:环绕学习专题,阅读、分析、评 价学生作品,共建共享专题资源和专题知识。

44

45

46

47 (3)概念图的运用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概念图可以用作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和研究人员分析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的方法,也是人们产生想法(头脑风暴),设计结构复杂的超媒体、大网站以及交流复杂想法的手段。其用途极其广泛。

48

49

50

51 地理概念 用于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的概念图 是什么? 在那里? 为什么? 怎么办? 可行吗? 地理现象 地理议题 全球分布 区域分布 本地分布
气候 地势 土壤 植被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为什么? 社会 经济 政治 历史 怎么办? 可行吗? 解决方法 个人 团体 政府 国际 资源条件 可持续发展

52 绘制概念图的工具 1.MindMan Personal 2.MindMapper 3.ConceptDraw

53 校际远程协作学习(DISCOL) 网页评比 协作成员的活动 环绕主题,收集资料,制作网页, 互相观看,发表意见,总结体会, 网页3 网页1
成员3 网页2 成员1 成员2 协作成员的活动 环绕主题,收集资料,制作网页, 互相观看,发表意见,总结体会,

54 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远程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人或小组)之间,环绕相同的主题,分别以网页方式,相互展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体会,共同总结学习收获的一种协作学习方式。 由不同成员组成学习共同体; 以课程内容为主题的开展协商讨论学习; 以网页为载体进行学习; 通过网页的设计、制作、观摩、讨论过程进行学习。

55 2、重视教育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的特征 为行动而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

56 行动研究模型 计划1 计划2 行动 反思 行动 反思 观察 观察

57 三次行动梯度 第三次反思 学校发展 理论 和方法 第二次反思 研究成果 第一次反思 第三次行动 第二次行动 研究深度 第一次行动 信息化环境

58 3、注意学习效果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试题分析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录像) 访谈记录 作品分析(内容分析) 过程自我评价 评价量规

59 四、依据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培训教师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目标 加强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自觉性;
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使中小学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 加强技术对教育的服务与支持。

60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 (教学人员)
一、意识与态度 1.1 重要性认识 1.2 应用意识 1.3 评价与反思 1.4 终身学习 二、知识与技能 2.1 基本知识 2.2 基本技能 三、应用与创新 3.1 教学实践 3.2 教学管理 3.3 教学科研 3.4 合作与交流 四、社会责任 4.1 公平利用 4.2 有效应用 4.3 健康使用 4.4 规范行为

61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 (管理人员)
一、意识与态度 1.1 重要性认识 1.2 应用意识 1.3 评价与反思 1.4 终身学习 二、知识与技能 2.1 基本知识 2.2 基本技能 三、应用与创新 3.1 决策与规划 3.2 组织与应用 3.3 评估与发展 3.4 合作与交流 四、社会责任 4.1 公平利用 4.2 有效应用 4.3 健康使用 4.4 规范行为

62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 (技术人员)
一、意识与态度 1.1 重要性认识 1.2 应用意识 1.3 评价与反思 1.4 终身学习 二、知识与技能 2.1 基本知识 2.2 基本技能 三、应用与创新 3.1 设计与开发 3.2 应用与管理 3.3 评估与发展 3.4 合作与交流 四、社会责任 4.1 公平利用 4.2 有效应用 4.3 健康使用 4.4 规范行为

63 依据标准培训教师 “标准”适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标准”为教育信息化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 有力的依据与保障。
“标准”是规范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行为与教师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和方法的依据。 实验学校将依据“标准”内容和方法开展新一轮的教师培训

64 评价标准—组织形式—操作流程—文档格式--技术支持
五、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机制 评价标准—组织形式—操作流程—文档格式--技术支持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教学资源认证机制 学习过程监控机制 学习成果认可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65 谢谢!


Download ppt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 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责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