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改20年的檢討 教育部 陳德華次長 103年10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改20年的檢討 教育部 陳德華次長 103年10月25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改20年的檢討 教育部 陳德華次長 103年10月25日

2 大 綱 壹、前言 貳、410教改重點 參、教改之檢討歷程 肆、政策執行 伍、正面效益 陸、爭議 柒、結語

3 壹、前言 民國83年民間發起『四一O教育改造』運動,提 出『廣設高中、大學』、『國中小小班、小 校』、『教育現代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4 大訴求,對於我國教育發展影響深遠。

4 民國83年4月「四一○教改行動聯盟」提出4大訴求
貳、410教改重點 70年代後期 國內邁向多元、民主、開放的社會 民國83年4月「四一○教改行動聯盟」提出4大訴求 引動臺灣教育改革之風潮: 一、落實小班小校 訂定時間表、逐年完成 中小學應於5年內達到 每班少於30人,每校少於30班 三、推動教育現代化 師資及教材多元化 中小學社區化,強調家長參與 開放民間興辦各級學校 落實原住民、殘障、工農子弟等族群 之主體性教育 充實幼兒教育 重視個體發展,消除集體管理主義 大量提供無條件助學貸款 二、廣設高中大學 人人都有機會上高中 5年內達到同年齡有20%可以上大學 設公民大學,向各年齡層公民開放 四、制定教育基本法 在各教育法之上,制訂法律位階較高 之「教育基本法」,明訂現代化教育 之基本精神,以根本改造臺灣的教育 資料來源: 整理自教育部部史網站及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臺北市:時報文化。

5 參、教改之檢討歷程(5-1) 人才培育白皮書 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提出4大訴求 四一○教改 大遊行 培育多元優質人才 共創幸福繁榮社會
83年6月 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 擘劃教改藍圖 提出4大訴求 四一○教改 大遊行 83年4月10日 培育多元優質人才 共創幸福繁榮社會 84年2月 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邁向21世紀的教育願景 教育部公布 人才培育白皮書 -未來十年人才培育藍圖 102年12月 83年9月21日 行政院成立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擘劃黃金十年 教育發展藍圖 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共識 教育部公布 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 -黃金十年 百年樹人 100年3月 提出教育改革 5 個基本方針 評論10年教改 13個問題 提出12項 教改工作計畫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提出 教育改革 總諮議報告書 85年12月2日 百餘位專家學者發起 重建教育連線 發表 重建教育宣言 92年7月 102年4月 全國北中南人才培育白皮書 3場分區座談會 落實教育改革 總諮議報告書之建議 教育部擬訂 教育改革 行動方案 (87~92年) 87年 99年8月 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 揭示三大願景及四大主軸 92年9月 全國教育發展會議 提出教育改革成效 與檢討報告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部史網站及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6 參、教改之檢討歷程(5-2) 83年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85年12月完成「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提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 三
三、 打開新的「試窗」:暢通升學管道 一、 教育鬆綁:解除對教育的不當管制 1.朝綜合高中發展 2.發展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學府 3.推動多元入學制度 1. 教育行政體系的調整 2.中小學學校教育行政與 教學之重整 3.教師的專業自主 4.中小學教育的鬆綁 5.高等教育的鬆綁 6.民間興學與辦學的鬆綁 7.社會觀念的鬆綁 四、 好還要更好:提升教育品質 1.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2.強化教育研究與評鑑 3.合理配合教育資源 4.提升高等教育品質 5.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精緻化 二、 發展適性適才的教育:帶好每個學生 1.革新課程與教學 2.縮小學校規模,落實小班教學 3.落實學校自主經營 4.激發學校內在自生的力量 5.協助每位學生具有基本學力 6.建立補救教學系統 7.加強生涯輔導,提供多元進路 8.重建學生行為輔導的新體制 9.加強身心障礙教育 10.重視原住民教育 11.落實兩性平等教育 12.保障幼教基本品質 五、 活到老學到老:建立終身學習社會 1.終身學習理念的推廣 2.終身教育體系的統整 3.學校教育改革的配合 4.回流教育制度的建立 5.行政措施的配合 6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部史網站及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6

7 參、教改之檢討歷程(5-3) 健全國民教育 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 追求高等教育卓越發展 普及幼稚教育 推動終身教育及資訊網路教育
為落實「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之建議, 教育部於87年擬定「教育改革行動方案」,以5年時程,自87年7月至92年,編列經費1,570餘億元,實施12項教改工作計畫、56個執行事項: 健全國民教育 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 1.釐清中央與地方權責,協助地方政府更加自主 2.降低國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提升小班教學效果 3.革新課程與教材 4.辦理補救教學 1.建立技職教育一貫體系及彈性學制 2.擴大辦理綜合高中 3.提升技職教育品質 4.落實職業證照制度 追求高等教育卓越發展 普及幼稚教育 1.修正大學法 2.研議設置高等教育審議委員會 3.加強提升大學水準之配套措施,發展各具特色之高等學府 4.辦理私立大學校院獎補助 5.辦理技專校院整體發展獎補助 1.提高五歲幼兒入園率達百分之80以上 2.健全幼稚教育發展,修正相關法規 3.強化幼稚教育師資水準與專業知能 4.充實幼稚教育課程、活動及設備 5.提升幼教行政功能、監督與輔導績效 推動終身教育及資訊網路教育 健全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 1.健全終身教育法制 2.培養國人終身學習理念 3.統整終身教育體系 4.各級各類學校配合從事 終身教育的改革 5.建立回流教育制度 6.增加終身學習機會 7.健全終身教育師資,改進課程、 教材及教法 8.強化社會教育機構功能 9.加強資訊與網路教育 1.加強多元師資培育制度充實師資來源 2.健全師資培育機構組織與功能 3.落實教育實習制度及功能 4.建立教師終身進修制度 7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部史及綜合規劃司網站。 7

8 參、教改之檢討歷程(5-4) 推展家庭教育 暢通升學管道 加強身心障礙學生教育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 強化原住民學生教育
推展家庭教育 暢通升學管道 1.確立家庭教育法制 2.宣導家庭教育理念 3.建立家庭教育完整體系 4.提升家庭教育人員知能 5.研發優良家庭教育課程、教材、教法 1.擴大大學就學機會,建立大學多元彈性入學制度 2.實施高職免試多元入學方案 3.適度增加招生容量,推動五專、二技、四技二專多元入學 方案 4.實施高中多元入學方案 加強身心障礙學生教育 十一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 1.建立特殊教育學生多元安置設施 2.強化特殊教育專業輔導功能 3.加強發現身心障礙兒童措施,提升身心障礙兒童發現率 4.加強提供身心障礙兒童就學之特教輔助支援 1.建立教學、訓導、輔導整合的輔導新體制 2.結合社會義工與退休教師推動訓輔工作 3.加強輔導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生 4.建立訓輔工作諮詢服務網絡 強化原住民學生教育 十二 充實教育經費與加強教育研究 1.建立原住民教育體系 2.改進原住民教育師資培育、任用及進修 3.建立原住民學生生活與教育輔導體系 4.強化原住民教育課程與教學 5.提升原住民學校教育設施水準 6.推展原住民親職教育與社會教育 1.研訂教育經費比例 2.籌設國立教育研究院 8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部史及綜合規劃司網站。 8

9 參、教改之檢討歷程(5-5) 四一0教改大遊行10年後關注之議題 92年7月重建教育宣言-教改萬言書 (「重建教育連線」提出 )
● 13個教改亂象 1.自願就學方案 2.建構式數學 3.一綱多本 4.九年一貫課程 5.統整教學 6.多元入學 7.補習班蓬勃發展 8.教師退休潮 9.師資多元與流浪教師 10.廢除明星高中 11.廢除高職 12.廣設高中大學 13.教授治校 ● 4大訴求 1.檢討十年教改、終結教改亂象 2.教育決策透明、尊重專業 3.照顧學習弱勢、維護社會正義 4.找回學生程度、激發學習樂趣 9 9

10 肆、政策執行(4-1) 一 落實小班小校 88年公布「教育基本法」,明定國民教育以小班小校為原則 落實小班 落實小校
國中小每班少於30人之訴求已達成 1.國小:92學年度已降低至29.8人 (83學年度:37.5人) 2.國中:102學年度已降低至30人 (83學年度:42.5人) 3.因應少子女化,持續辦理降低國 中小班級人數 國中小每校少於30班之訴求持續辦理中 1.「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規範國中小 以不超過48班為原則 2.國中小49班以上之學校比率下降有限 (1)國小:103年(273校,占10.3%)較 83年(305校,占12.2%)僅下降1.9% (2)國中:103年(164校,占22.2%)較 83年(193校,占27.3%)下降5.1% 10 10

11 肆、政策執行(4-2) 二 廣設高中大學 廣設高中 廣設大學 廣設高中及調整高中職比例之訴求 已達成 1.依學校分析
(1)高中數量成長幾近2倍 由83年190校增至103年344校 (2)高職數量逐年減少 由83年209校減至103年155校(減 少近26%) (3)高中、高職學校之學生比例逐年接近90-102學年度比例已近5:5(83學 年高中:高職約為3:7) 2.依學生就讀之類科分析 就讀職業類科學生比例仍高於普通科,102學年度普通科、職業類科人數比例為4:6 廣設大學及高等教育回流制度之訴求 1.大學校院數量成長幾近3倍 由83年51校增至103年147校(其中私 立大學校院的數量成長4倍) 2.已達普及化之高等教育模式 93學年度高等教育淨在學率超過50% 102學年度達70% 3.已推動高等教育回流制度 15歲以上人口且大學以上教育程度 比率逐年增高,96年已超過20%, 102年達29% 備註:綜合高中ㄧ年級生計入高中生,二、三年級之學術學程生歸高中生,專門學程生歸高職生 11 11

12 肆、政策執行(4-3) 三 已 達 成 之 訴 求 師資及教材多元化 「師資培育法」(83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89年)
推動教育現代化 師資及教材多元化 「師資培育法」(83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89年) 中小學社區化,社區監 督、家長參與 1.「教育基本法」(88年)、「國民教育法」(88年、 100年)、「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 法」(95年) 2.家長及社區代表為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之一 開放民間興辦各級學校 「教育基本法」第7條明定 落實特定族群主體性教育 「特殊教育法」(86年)、「原住民族教育法」(87年) 充實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100年),並推動「優質教保服 務方案」,五歲幼兒入園率逐年提升 重視個體發展,消除集體 管理威權主義 1.「教育基本法」(95年、100年)保障學生不受任何 體罰及霸凌行為 2.解除髮禁及服裝儀容規定(94年、96年) ,持續推動 「友善校園」 3.「性別平等教育法」(93年) 部分達成之訴求- 大量提供無條件助學貸款 高中職以上學生就學貸款申貸人次,101學年度(66萬人次)較83學年度(4萬人次)增加16.5倍,惟仍有相當之條件限制 12 12

13 肆、政策執行(4-4) 四 1.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 2.教育之實施,應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原則。
制定教育基本法 為保障人民學習及受教育之權利,確立教育基本方針,健全教育體制,88年6月總統令制定公布「教育基本法」全文17條,並分別於94年、95年、100年、102年進行5次修正。內容摘要如下: 1.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 2.教育之實施,應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原則。 3.人民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 之教育,應特別保障。 4.各級政府應寬列教育經費,保障專款專用,並合理分配及運用教育資源。 5.教師之專業自主應予尊重。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 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 6.明定中央政府之教育權限(部分教育權限由中央下放至地方)。 7.國民基本教育應視社會發展需要延長其年限。 8.應注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之結合與平衡發展,推動終身教育。 13 13

14 伍、正面效益(13-1) 質性效益 一、學生更具主體性(88年制定公布「教育基本法」,明定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學生的
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 二、學生更富思辯力及創意(整體教育水準提升,孩子們的創意變多了,年輕學子展現出 更好的思考能力) 三、國中小課程與教學更活潑多元(課程革新、課程與教學活化,教育更多元活潑、學 生能力也更多元) 四、決策重視民主法制程序(隨著76年解嚴後,整體社會朝向更開放與多元,間接促使校 園民主意識高漲,師生關係為之轉變。我國當前校園生態從以往較為保守、權威,但 相對比較尊重倫理、有次序,轉變為重視民主法治程序、保障師生權益的環境) 五、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教科書開放、私人興學) 六、教育體制鬆綁(部分教育權限由中央下放至地方、教師專業自主、家長參與教育事務、 大學之人事、經費、經營、人才、教學鬆綁) 14

15 伍、正面效益(13-2) 量化效益 一、五歲幼兒入園率逐年提升 二、國中小班級人數平均30人(含)以下 三、國際評比成績名列前茅
四、亞洲及國際奧林匹亞競賽成績優異 五、中小學師資具研究所學歷之比率逐年提升 六、高等教育淨在學率逐年提升已為普及教育 七、大學國際排名提升 八、學術論文發表之篇數與排名卓越 九、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逐年增高 十、社區大學校數及學員數穩定提升 十一、教育經費逐年提升 15

16 伍、正面效益(13-3) 一、五歲幼兒入園率逐年提升 102學年度全國5歲幼兒公私立入園率已達93.74%(82學年度為66.1%)
100學年度全面實施 5歲幼兒免學費 (公幼免學費、私幼每學期 補助1萬5,000元) 101年1月1日 施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教改行動方案執行目標: 5歲幼兒入園率提高至80% 備註:學前教育非義務教育,係由家長自行選擇機構式或居家式教保服務模式,102學年度整體5歲幼兒入園率雖略為下降,惟仍維持93.74%,將持續落實政策宣導 5歲幼兒人口數102年較82年減少37%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教署 內政部統計處

17 二、國中小平均每班學生人數已降低至30人(含)以下
伍、正面效益(13-4) 二、國中小平均每班學生人數已降低至30人(含)以下 國小:由83學年度之37.5人降低至92學年度之29.8人 國中:由83學年度之42.5人降低至102學年度之30人 17 資料來源: 教育部統計處。 17

18 伍、正面效益(13-5) 三、國際評比成績名列前茅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指標 95年 98年 101年 科學 第4名 532分 第12名 520分 第13名 523分 閱讀 第16名 496分 第23名 495分 第8名 數學 第1名 549分 第5名 543分 560分 指標 年級 92年 96年 100年 數學 四年級 第4名 564分 第3名 576分 591分 八年級 585分 第1名 598分 609分 科學 第2名 551分 557分 第5名 552分 571分 561分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 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計畫(ICCS) 指標 95年 100年 閱讀 素養 第22名 535分 第9名 553分 指標 98年 公民 素養 第4名 559分 18 資料來源: 教育部綜規司。 18

19 伍、正面效益(13-6) 四、亞洲及國際奧林匹亞競賽成績優異 各項競賽歷年排名 歷年總計得獎紀錄 共榮獲270面金牌 90-102年
年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亞洲物理 奧林匹亞 1 2 3 A隊1 B隊4 4 9 7 16 6 10 11 19 8 14 5 15 - 說明:亞太數學奧林匹亞、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未有排名 90-102年 共榮獲270面金牌 備註:102年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成績更正,我國團體總成績由1金3銀改為2金2銀(增加1面金牌),國際排名從第7名提升為第5名,僅次於美國、新加坡、德國、泰國。 19 資料來源: 教育部統計處。 19

20 五、中小學師資具研究所學歷之比率逐年提升
伍、正面效益(13-7) 五、中小學師資具研究所學歷之比率逐年提升 52.5 102學年度 高中具研究所學歷之師資比率已達52.5% 高職具研究所學歷之師資比率已達52.4% 國中具研究所學歷之師資比率已達40.9% 國小具研究所學歷之師資比率已達43.8% 尚缺83-84年資料 20 資料來源: 教育部統計處。 20

21 伍、正面效益(13-8) 六、高等教育淨在學率逐年提升 93學年度高等教育淨在學率超過50% 已達普及化之高等教育模式 72萬0,180人
高等教育在學率約 10年成長1倍、20年成長1.6倍 83年為26.26% 93年為53.20% 102年為70.41% 26.26 72萬0,180人 128萬5,867人 134萬5,973人 21 資料來源: 教育部統計處。 說明:淨在學率=各該級教育相當學齡學生人數÷各該相當學齡人口數 × 100 21

22 伍、正面效益(13-9) 七、大學國際排名提升 (二)英國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1. 102年共13所學校被列入全球排名前650名 其中1所為前100名(臺大) 1所為前200名(清大) 3所為前300名(成大、交大、陽明) (一)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自93至102年共8所學校曾列入全球排名前600名 102年共6所學校被列入全球排名前400名 其中1所為前200名(臺大)、2所為前300名(清大、交大) 年度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臺灣大學 114 108 124 115 154 134 142 清華大學 343 334 281 223 107 成功大學 386 336 354 交通大學 389 181 陽明大學 392 341 306 臺灣科大 351 中央大學 398 中山大學 臺灣師範大學 446 525 501 中國醫藥大學 列入前400名 之校數 1 4 6 3 7 8 年度 99 100 101 102 臺灣大學 94 87 80 82 清華大學 196 213 192 199 成功大學 283 285 271 247 交通大學 327 306 238 230 陽明大學 290 302 295 臺灣科大 370 396 中央大學 398 中山大學 臺師大 中興大學 長庚大學 臺北醫學院 373 323 363 政治大學 列入前400名 之校數 7 6 2.16校獲選103年「全球大學學科前200大排行榜」 臺灣大學在電機工程學科領域排名第20名 清華大學在化學工程學科領域排名第39名 臺灣師範大學在教育學科領域排名第42名 22 資料來源: 教育部綜規司。 22

23 伍、正面效益(13-10) 篇數、排名或有下降,但影響係數逐年提升 八、學術論文發表之篇數與排名卓越 SCI 論文 影響係數
指標/年度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SCI 篇數 18,795 24,521 23,829 26,648 27,178 24,860 排名 16 17 SSCI 1,601 2,655 4,384 3,677 3,814 3,590 15 13 EI 16,657 18,869 20,302 22,819 18,269 20,975 9 12 (工程索引資料庫) SCI 論文 影響係數 SCI論文影響係數逐年提升 說明: 論文影響係數 = 論文引用數 / 論文數 23 資料來源: 教育部綜規司、統計處。 23

24 伍、正面效益(13-11) 九、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逐年增高 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 比率逐年提升 已超過20% 成人不識字率逐年降低
96年度我國15歲以上人口且 大學以上教育程度比率 已超過20% 成人不識字率逐年降低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 成人不識字率占人口% 為全球競爭力指標之一 1.先進國家標準為低於2% 2.自99年起,我國不識字率 低於2%,已達先進國家 標準 資料來源: 教育部統計處。

25 社區大學校數及學員數穩定提升,提供民眾終身學習多元管道
伍、正面效益(13-12) 十、社區大學校數及學員數穩定提升 社區大學校數及學員數穩定提升,提供民眾終身學習多元管道 自87年9月成立第1所社區大學起,社區大學校數由87年之1校提升至102年之81校;學員數由3千人次提升至102年之32萬6千人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26 教育經費支出數額及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
伍、正面效益(13-13) 十一、教育經費逐年提升 100年12月修正公布〈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將教育經費法定下限由21.5%提高至22.5%,以充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經費 教育經費支出由83年之4,281億元提升至102年之8,371億元,成長近2倍 教育經費支出數額及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 占GDP比率下降,低於2009年OECD平均6.3% 8371.7億 6.72% 5.75% 4281.1億 資料來源: 教育部統計處。

27 陸、爭議 (7-1) 一、國民教育適性發展之落實 (一) 升學壓力未減輕 (二) 適性教育待強化 (三) 因材施教待落實 27

28 陸、爭議 (7-2) 二、技職教育弱化 (一) 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偏低(升學率83.5%,導致基層工作 人力不足)
(二) 與產業界互動機制未臻完善(學用落差) (三) 大量改制升格導致普通化(失去專業技術特色) (四) 高職弱化 (五) 淪為次等選擇 28

29 陸、爭議 (7-3) 專科學校比率逐年下降 1.專科校數由83學年72校91%減少至102學年14校15%(均為高職改制)
(除專科學校外,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附設五專,102學年45校招收五專生,約50%) 2.技術學院校數由83學年7校8.9%提升至102學年22校24% 3.科技大學校數由83學年度0校提升至102學年55校60% 比率 % 24.2% 17.4% 0% 學年度 資料來源: 教育部技職司。 29 29

30 陸、爭議 (7-4) 三、高等教育質量問題 (一)高等教育品質降低,學歷貶值(錄取率高但 錄取分數低)
(二)過度教育-晚入職場,影響就業勞動力 (三)學校數量過多,部分學校有招生不足困難 30

31 陸、爭議 (7-5) 四、中小學校園生態轉變 (一)教師自主及參與 1.教師會、教師工會影響力增加 2.教學自主與評鑑平衡問題
(二)家長的過度參與 (三)教師考核問題與不適任教師問題 (四)校長有責無權 31

32 陸、爭議(7-6) 五、師資培育多元化產生之供需問題 (一)師範教育的弱化 (二)偏遠地區師資不足 (三)流浪教師問題 32

33 陸、爭議 (7-7) 公費生名額、師資培育名額逐年減少
師資培育公費學生核定名額由83學年度之2,375人逐年減少至99學年度之32人(減少近99%),102學年度回升至209人。 學年度 師資培育核定名額102學年度較93學年度減少近62% 學年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師資藝教司。 33 33

34 柒、結語 教育應是個持續改革進化的過程 從「教改神聖化」到「教改汙名化」都是 非理性的 多元與包容是面對教育議題應有的態度 再加一句口號
34 34

35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36 附錄-重要大事紀 (4-1) 年度 重要紀事 1 月 / 大學法修正:落實大學自主,教授治校
83 1 月 / 大學法修正:落實大學自主,教授治校 2 月 / 師資培育法公布:中小學師資改為儲備式多元培育 4 月 / 民間四一○教改運動 6 月 / 召開第7次全國教育會議 9 月 / 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84 1月 / 國民中小學班級人數自84學年度起,正式降低為每班45人 2月/ 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21世紀的教育願景 8月 / 教師法公布:保障教師專業自主 9月/ 通過專科學校法修正案,賦予專科改制學院及附設專科部法源,85學年起實施 85 12 月 / 行政院教改會提出教改總諮議報告書 86 2 月 / 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推動小組 87 4 月 / 行政院教改推動小組決議至96學年度止,國民中小學每班一律以35人編班 5 月 / 行政院核定教改行動方案,共12項計畫,以5年為期,投入1,570億元 6 月 / 原住民族教育法公布施行,保障原住民族教育權 9 月 / 訂頒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確定課程架構及方向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部史網站。 36 36

37 附錄-重要大事紀 (4-2) 年度 重要紀事 88 年 1 月 / 全國教師會成立 3 月 / 國民教育法修正公布,國中小學校長改由遴選產生
1 月 / 全國教師會成立 3 月 / 國民教育法修正公布,國中小學校長改由遴選產生 6 月 / 教育基本法公布:宣示人民為教育權的主體 9 月 / 原住民族教育法施行細則發布施行 12月 / 行政院教改推動小組決議對已立案私立幼稚園與托兒所滿5歲幼兒發放幼兒教育券 89 12月 /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公布:確保教育經費的穩定性 90 8 月 / 高中職及技專院校實施多元入學方案 國小開始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 91 8 月 / 大學實施考招分離的多元入學方案 國中開始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 教科書全面開放民編 92 2 月/ 公布家庭教育法 7 月/ 百餘位專家學者發起「重建教育連線」發表重建教育宣言,評論10年教改12個問題 並提出4大訴求,號召全民連署 9月/ 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提出教育改革成效與檢討報告 37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部史網站。 37

38 附錄-重要大事紀 (4-3) 年度 重要紀事 93 年 6 月/公布性別平等教育法 94 年
4 月/辦理全國首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8 月/師範學院改制轉型,公布「師資培育數量規劃方案」 95 2 月/頒布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 9 月/行政院核定國民小學班級學生人數調降方案 96 2 月/行政院宣布2007年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3 月/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理念,核定12所大學辦理大學招生繁星計畫 5 月/訂定發布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 97 1 月/ 修正公布私立學校法,兼顧私校辦學之自主性及公共性,提昇私校競爭力 3 月/發布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並自98學年度起實施 4 月/行政院核定國民中學階段精緻國教發展方案 38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部史網站。 38

39 附錄-重要大事紀 (4-4) 年度 重要紀事 98 年 8 月/ 修正國中小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新學期開始國小採S型編班
9 月/ 發布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自99學年度起實施 99 5 月/ 教育部為協助國中小學教師提升教育品質,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 6 月/ 行政院核定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費方案,自99學年度起實施 8 月/ 召開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 100 1 月/總統元旦宣示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分階段逐步實施,先從高職做起 3 月/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 百年樹人 6 月/公布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101 6 月/發布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賦予國立大學合併法源 國中基測改為一次 8 月/全國公立幼稚園全面改制為幼兒園 12 月/發布師資培育白皮書 102、103年部史網站無資料 102 7 月/公布高級中等教育法,確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法源 12 月/發布人才培育白皮書 103 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39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部史網站。 39


Download ppt "教改20年的檢討 教育部 陳德華次長 103年10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