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诠释 保险与风险管理 王治超 博士 2011年7月25日 清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诠释 保险与风险管理 王治超 博士 2011年7月25日 清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诠释 保险与风险管理 王治超 博士 2011年7月25日 清华

2 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6月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包括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内的来自50多个国家的2300多位各国政要、企业和经济界人士出席)开幕式上讲话时,向与会者建议“中国药方” ,应当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开创了他国政要在世界性论坛中引用中国名言的先河。其实,梅氏的观点远非独家,西方学界早在金融危机之初就习惯性地开启了“东方视角”,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拯救西方世界的希望。后危机时代的国学,似乎又一次开始了它“拯救”世界的梦想。 按照梅德韦杰夫的说法,“如果我们遵循中国哲学家的遗训,我认为,我们能够找到平衡点,并成功走出这场巨大的考验。” “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段话的意思是,得与失哪一样更有害呢?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所以,人能做到知足,就不会有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能长久。 1、“老子的这段评价,是《道德经》中关于得失问题的核心论述,劝诫人们做到知足,把握平衡,崇尚道法自然的境界和心态的平和,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度”的概念,“过犹不及”,而经济危机的根源其实就是消费主义引发资本和人的欲望的无止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梅德韦杰夫的引用是很恰当的,如果能够做到知足和适可而止,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危机的发生。” 2、其实,这远非梅德韦杰夫第一次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特别青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根深则叶茂。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梅德韦杰夫的大学时代也在圣彼得堡度过,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研究系有155年的历史――自1855年9月8日开设之日起,就教授汉、满、藏、蒙等数个中国语种。

3 中新社报道,希拉里2009年2月13日在亚洲协会的纽约总部发表演讲,介绍此次访问中、日、韩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四国将传达的主要信息。谈及对华政策,希拉里强调,美国将继续致力于与中国发展积极的合作关系,这不仅对亚洲地区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对全世界都十分重要。希拉里称,在过去20多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中经济关系也更为密切。“我们相信美中两国可从对方的成功中受益,同时有助于对方的发展。”希拉里又引用中国成语“同舟共济”说:“在同一艘船上的人必须以和平方式才能共同过河,这则中国成语在今天将继续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她特别指出,与中国加强在清洁能源以及提高能效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促进美中整体关系的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会见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时,赞赏她在出访亚洲四国前引用的中国成语“同舟共济”,并征引《孙子兵法》原文,指本来交战的吴越两国,在遇到风暴时也会互相救助,携手共进。 看来中国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继续做美国最大的债主,国人对此必有异议,认为政府应该把资源用于本土,不宜拿去填美国的窟窿。

4 连任关键:避免在任何问题上激怒任何一个国家,工作起来不知疲倦
联合国大会192个成员国代表2011年6月21日一致通过安全理事会对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连任推荐。他的下届任期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为期5年。潘基文本月早些时候宣布谋求连任,17日获安理会推荐。他没有遇到任何竞争对手,并获得所有联合国地区组织的认可。联大成员国代表以鼓掌方式批准潘基文连任。联大主席戴斯随后用手中的小木槌敲击桌面,宣布潘基文的新任期将从明年1月1日开始。 潘基文举起右手,左手放在《联合国宪章》原件上,宣誓就职。这份宪章是最原始的联合国宪章,不久前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运抵纽约联合国总部。在21日成功连任后的致辞中,潘基文再次使用了“架桥者”一词来形容自己的角色。他引用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表示要将这一先贤的智慧应用到工作中,与各国一起共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链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句结语,大意是: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有德行的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利。

5 一、国学底蕴:该是认祖归宗的时候了 二、用优秀传统文化来诠释风险管理 三、用优秀传统文化来诠释保险

6 一、国学底蕴:该是认祖归宗的时候了 (一)自家宝藏 (二)对天人合一的认识 (三)对和谐的认识 (四)不是祖宗所有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7 1988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人类如何面向21世纪”讨论会上,再次提到孔子思想对维持世界人类和平的作用。瑞士197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说明到了世界文明进入后工业时代,人类祈求平等和谐的愿望已经上升为最主要的需求。被工业化所忽视的人性和亲情,也被重新召回。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那些被认为非理性人际关系的血缘亲情,也许会对家庭和社会稳定的维系起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

8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 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近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曾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也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足见张载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根据张载四句名言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9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 通判曰:“这僧风狂,八十岁行脚去那里?”宋曰:“大善知识,去住自由。”师谓众曰:“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言讫而逝。...

10 季羡林先生1987年《谈国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补充材料
“天人合一”思想在张载的著作中,到处都有表现。比如在《正蒙》中他说:“爱必兼爱。”他又说:“物无孤立之理”,意思就是,事事物物都互相联系。这同我多次提到的东方文化的特点:整体概念、普遍联系,是一个意思。表现“天人合一”思想最鲜明、最深刻的例子,是张载著名的《西铭》(后收入《正蒙》中)。《西铭》极短,我不妨全文抄出: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日本深受中国宋明理学的影响,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陌生。这一点在讲日本思想史的书中,在许多中国学家的著作中,很容易可以找到,无需我再加以详细论列。前不久,我接到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哲学和日本学专家仓泽行洋博士的新著《东洋と西洋》,其中有的地方讲到“天人合一”:第一章,“世界观の东西”,13众生本来佛;14万物我と体。我请人北京大学东方学系于荣胜同志,谨向他表示谢意。把14译为汉文,附在这里,以供参考: 万物与我一体     这样,在佛教中认为人与万物并无差别,同为佛,实质上同为一物。当然,我们即使不以佛作为依据,在其他许多地方也同样可以发现人与万物本质上完全相同。

11 对和谐的认识: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对求同存异的认识:成语“求同存异”中的“求”字是寻求的意思,“存”字是保存、保留的意思。该成语的意思是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讲的是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有时“求同存异”也说成“求大同,存小异”。 现在将“求同存异”的意思理解成这样:寻求共同之处,保存有差别的地方,不再强调大同小异。则“求同存异”是一种学习和思维方法。 对美美与共的认识: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2 善和恶的经济学 捷克经济学家托马斯·赛德拉切克说:“经济学最终是关于善恶的。哪怕是最复杂的数学模型实际上都是一篇故事、一则寓言,都是我们理性地把握周围的世界的努力。” 在赛德拉切克(Tomas Sedlacek)看来,经济学不是一种源自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的西北部边缘的科学,它其实处于自人类文明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来所有哲学和宗教的核心。今天这种经济学直到18世纪末才出现,在那之前,经济学处于神话、宗教、神学和哲学中。赛德拉切克要考察经济学的这些源头,并思考它们对今天的经济学意味着什么。在《善和恶的经济学:从〈吉尔伽美什〉到华尔街对经济意义的追求》一书中,他以各种文化对获取和支出的态度作为线索,贯穿于他自己的思考。

13 1919年五四运动,实为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实为中国社会最动荡之年代,传统文化成为包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实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大扫除,中国人已经数典忘祖,实际上是对自身经济和文化的极端不自信。 诚然,传统文化中有腐朽的东西,有“没有不是的父母”的愚昧,有假仁假义假道德,但是,那是知行不一,口是心非,是周围人的人生百态,是人的行持出了问题,是修身养性出了问题,而非传统文化本身的不是。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是美国文化和西方制度、技术的奴隶。 任何一个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我们要善加选择。只有自己的父母最爱自己,只有自己的祖宗最疼爱自己的子孙。中华民族曾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化,中国优秀文化养育了5000年的中华儿女,怎么可能一无是处呢?

14 与中国制度对接 与传统文化对接 欲理解当前中国保险业的实际并有所改善,需要至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二是掌握西方商业保险发展中代表人类文明成果的所有制度安排和现代技术 三是在不断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推进保险和风险管理理念的中国化,以为中国人民的福祉服务。

15 二、用优秀传统文化来诠释风险管理 孟子: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念死无常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16 范仲淹慈善业长达八百年 2011年7月13日 从北宋延续到清宣统年间不只是事业传承也是人格传承
范仲淹慈善业长达八百年 年7月13日 从北宋延续到清宣统年间不只是事业传承也是人格传承 范仲淹操心范氏家族贫困线以下的人,要使“至贫者,不复有寒馁之忧”。于是买下千亩良田做扶贫基金,宋代钱公辅的《义田记》说:“方显贵时,置负廓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什么是“负廓田”?就是那种靠近城廓,旱涝保收的良田。家族中贫寒不能自立的人,其生存基本能从义田的田租收入中得到保障。 作为义田主人,不仅不从慈善基金中获利,反而还要从自己薪水中倒贴出去。这只基金对于族人来说是保本基金,对于范本人来说,却是贴本基金、烧钱基金。据《宋史》记载,范大人家中,只有来了客人才能吃上两分肉;老婆儿子的生活资金,“仅能自充”。《义田记》记载:范仲淹去世的时候“身无以为敛”,连装殓经费都没有。 重视人格传承。《告诸子书》:“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母亲),亲不在矣。汝母亦已早世(去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 用孝教育慈善业的接班人,在中国的道德范畴里,孝是一切美德的出发点。

17 范仲淹儿子做人都厚道 《宋史》记载,长子范纯佑,“事父母孝,未尝违左右,不应科第”,照料父母,不离开半步,连公务员也不去考。评语:孝。 次子范纯礼,徽宗年间任开封府府尹,有个市民忽然很萌,做了个桶子当道具,戴在头上,问:“我像不像刘备”。平民百姓在那个时代说自己是帝王,那是相当于危害国家安全罪,颠覆政府罪。革命觉悟较高的开封市民拿这个自称刘备的倒霉蛋送交有关机关,事情闹到徽宗那里去了。范纯礼说:如果因此治罪,“空辜好生之德”,恐怕辜负好生之德,连板子都省了,教育一下就行。评语:仁。 三子范纯粹,看到同僚搜刮民膏,他叹气:怎么能忍心取百姓的膏血呢?后来他任京东转运使,将那些搜刮民财的项目全部废除。评语:慈。 四子范纯仁,曾在太后帘前劝诫:我大宋朝要厚道,要宽容,不要因为一两句话就贬谪官员。又打报告给哲宗,认为君臣犹如父子,不要太计较臣子,不要置之于死地。评语:宽。 有了发起人那份为别人操心多过为自己操心的利他主义精神,范纯仁一直当到宰相,大部分俸禄赏赐基本都捐献给了慈善基金,扩大了基金的规模,将其从1000亩扩大到3000亩,本金增了两倍。

18 到了南宋,慈善基金的设施遭战火破坏,房屋被占用,基金业岌岌可危。谁还来维持这份只烧钱不赚钱的产业呢?还是人品发挥了作用,范仲淹经理的五世孙范良器、范之柔兄弟勇敢地承担起重振慈善基金的任务,他们将自己的私有财产捐献出来,重新建造房屋、仓库,恢复原来的规模,范良器还亲自掌管具体业务达一年之久,以提供一种管理模式,供人仿效。是谁逼迫他们出来重操旧业?是他们的人品逼他们出来的,是他们老祖宗——范文正公的伟大人格感召他们出来做的。 范仲淹这个伟大的起点不仅感召子孙,也感召了天下人。范良器兄弟恢复义田基金时,南宋朝廷下令免税,天下的慈善达人有的出钱,有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就写诗写文做宣传,帮着吆喝。例如同时代的大学士楼钥,就写了《范氏复义宅记》感叹,文正公(范仲淹)孤贫时,未曾得到范家人半点资助,但他发达时,却将恩惠给予全族,“阖族受解衣推食之恩”。这篇文章说明,正是因为第一代慈善人操心别人多过操心自己的品德,感召了天下读书人士大夫去追随他的事业。 道德偶像具有恒定性 所以说,制度是保证,人品才是根本。在中国古代,道德偶像具有恒定性,不会随着朝代的变更而变更,无论什么朝代都敬重先圣先贤。范仲淹是公认的先贤,那么他创立的事业也会得到后来历朝历代的尊重和扶持。这也是范氏义田基金绵延发展的社会制度保障。 有一例可以说明:到明朝时,范氏慈善基金遭到破坏,难以维持,当时天下闻名的清官、神探——苏州知府钟况闻之,立即投入人力物力,重新撑起了这只几百年的老基金。到17世孙范允临时,又加入千亩田产,到清雍正七年,范瑶加入田产10顷。后人不时注入新资产,不是冲着盈利来的,而是冲着范文正公的人品来的。

19 不断完善监督制度 用排他法则保证慈善底线 范仲淹在置办田庄的时候,就定下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人也不断完善补充旧有规定。这些规定首先保证基金的福利性质,用什么来保证?用排他法,凡是可能将基金转变性质的事情,一律扼杀在萌芽状态。 原文:族人不得租佃义田。分析:排除族人经办人从义田获利的渠道。 原文:身不在平江府者,其米绢钱并勿给。分析:排除了外地居住者冒领善款的可能性。 原文:义仓内族人不得占居会众,非出纳,勿开。分析:排除了将仓库挪作居住、聚众等场所,保证了仓库的用途。一旦挪作他用,可能导致仓库内粮米被转移,被盗窃。 原文:义宅有疏漏,惟听居者自修完。即拆移房舍者禁之。分析:义宅就是保障房,如果有漏雨之类的毛病,由居住者自己修缮,不能借口拆移,这条措施堵死了拆迁保障房用以盈利的可能性,值得今天借鉴。 在保证底线方面,义田基金规则铁板一块,但是在慈善措施方面又具备弹性。例如子弟考取功名,发给“裹足费”十千,到南宋的时候,CPI上涨,第五代经理人范之柔就将奖金上涨到“一百千”,是原来的十倍。 监督措施方面,也不时修改,防堵漏洞。例如旧规规定,基金操作人的长辈不得干涉义田事务。这一项措施在保证经理人独立行使权力的同时,却放松了对经理人的监督,造成掌管人一枝独大的现象,于是出现掌管人带着外人来开仓卖粮的糗事。到南宋时又加一条:一旦掌管人徇私,义庄内的成员可以指正,先在祖宗范仲淹的神位前申诉,然后押送官府处理,还要罚一年的月米。 结语:慈善之业,须待慈善之人。慈善之人,须有慈善之心。有慈善之心,方有慈善之举。有慈善之举,天下无告之人方得慈善之恩。 一旦操作人的人品靠不住,整个慈善业便靠不住,发起人用错了心,整个慈善便全盘皆错。范仲淹先生以高尚的人格,给慈善业一个最光明的正确的起点,所以能八百年来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千万不要以盈利之心做慈善,不然的话,不仅不会“山高水长”,恐怕会做得“山穷水尽”。

20 三、用优秀传统文化来诠释保险 保险是科学的慈善事业
保险是一种事前的制度安排,确保意外事故发生后富者帮助穷者、健康者帮助残疾者、幸运的帮助不幸运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1 两个对接对保险提出的基本要求 与制度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取代计划经济时代单位的角色
与文化对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家庭小型化。中国孝道文化,血缘亲情的默契,传统家族以此作为诚信基础。

22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 后半段如何才能成立?!!! 上下相怜 六组坛经 包容性增长 十七大报告

23 江朝国:专业、诚信、慈悲心 保险购物专家必备叁要素 NOWnews 今日新闻网
2006年10月12日 媒体保险带给消费者方便性,只要在家看电视,就可买到自己喜欢的保险,其中购物专家(showhost)流利的口条与丰富的肢体语言,是勾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很大的因素。既然购物专家这麽重要,平时的养成训练马虎不得;个人认为,保险是无形且长期的商品,购物专家必须具备「专业」、「诚信」、「慈悲心」叁要素,才能提供消费者最好的保险。 一般保险业务员顶多面对十个甚至上百客户,但是保险购物专家通过电视的传播,每次面对的至少万人,专业度不够,对消费者影响很大;因此,购物专家除了具备丰富的人生经历与保险证照外,平常对於理财知识,也要多加着墨;才能在一个小时的节目中,把保险商品说明清楚,引导消费者正确的保险观念。 除了证照与理财知识,购物专家的专业还包括,肢体与语言的表达能力。不过,购物台为了请求购物专家在有限时间内充分表达商品特色,常请求讲话速度加快且声音高亢,甚至一分钟最少超过四百字;然而,这些规定,对於销售物理商品或许合适,对於保险购物专家而言,个人觉得不适宜;毕竟讲话太快无法把感情融入在商品里头。 消费者因为信赖购物台才会拿起电话买保险,购物专家的「诚信」不容遭到质疑;一般业务员说错产品内容,顶多少数人受害,有时还可适度更正;但是购物专家讲错商品内容,要补救恐要花费极大的力量,况且消费者也会对购物台生成质疑,不只影响个人形象,也影响购物台商誉。 购物专家要让消费者生成信赖感,单凭亮丽的外表、流利的口条、丰富的肢体语言还是不够,必须具备发自内心的关怀,最好让消费者真正体会到购物专家的慈悲心。其实慈悲心通过声音传递出来的能量是无法骗人的,所谓「万法唯心」,一位好的购物专家心存慈悲关怀的善念,自然会通过声音表露无遗,让消费者深深感动。所以,慈悲的心才有慈悲的声音,关怀的心才有关怀的声音,购物专家内在散发的关怀能量,绝对无法用外在的销售技巧掩饰。 购物专家在节目上销售的不只是某一家保险公司的保单,而是关怀每一个生命,或是一个家庭;因此,购物专家每销售一张保单不只增加购物台的业绩,而是增加了一份功德;保险虽然是无形的商品,但是却比其他物理的商品更有生命,好的购物专家岂能不用慈悲心或关怀心来销售? (国立台北大学法学院院长 江朝国教授)

24 保险营销模式的改革之道 吴子曰:“夫人(当)[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戎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25 保险公司理赔人员最应有的道德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出处:
  《战国·孟子·离娄下·第二十九章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释义:   把别人挨饿看作自己挨饿,把别人被淹没看作自己被淹没。比喻设身处地,急他人所急,替他人着想。溺,淹没在水里,这里指处于危难的境地。   原指见人饥饿或溺水,如同身受。后喻关怀百姓疾苦,或于他人之苦深表同情,以消除之为己任,常用此语。

26 我所理解的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局乃至保监会的职责 保险行业与保险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第九大愿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27 知行合一的极端重要性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勿大妄语

28 自律来得更加重要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 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 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用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 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 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读解】与《公孙丑上》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 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都是一样的。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 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 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 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29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一个人前世是做的恶多还是善多?看看他现在是受罪还是享福就知道了。 一个人来生会怎么样,是受罪还是享福呢?看看他现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案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十二五’保险业发展新局面”—吴定富主席在保险业十二五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保险工作,二、关于十二五时期的保险工作,三、关于落实保险业十二五规划) “吴定富主席在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7月16日) 一、关于上半年保险市场运行情况,二、关于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的主要情况,三、当前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四、关于下半年的保险监管工作

30 深信因果 对人如此,对行业如此,对社会也是如此。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要对过去、现在、未来负责
要对三世负责,要对无限生命负责,要对行业的永续经营负责,要对社会和人类负责。

31 天地良心 在《论语》的里仁篇中就有“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述而篇中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儒家对义利的深入分析 勿再陷入“互害型社会”,加强道德建设,减少经济利益对人的刺激,重新审视保险带给人们的社会价值。

32 谢谢!


Download ppt "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诠释 保险与风险管理 王治超 博士 2011年7月25日 清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