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五、 歧腔科吸虫病 (一)歧腔吸虫病(甲)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偶尔也见于人体。在我国的西北诸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五、 歧腔科吸虫病 (一)歧腔吸虫病(甲)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偶尔也见于人体。在我国的西北诸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五、 歧腔科吸虫病 (一)歧腔吸虫病(甲)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偶尔也见于人体。在我国的西北诸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

2 一、歧腔吸虫病 1.病原体 ①矛形歧腔吸虫 虫体窄长,呈矛形。虫体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可见到内部器官,表皮光滑,虫体大小为6.7~8.34mm。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睾丸前后排列或斜列在腹吸盘后方成四块状,边缘不整齐或分叶。

3 ②中华歧腔吸虫 体较宽扁,腹吸盘前方部分呈头锥状,其后两侧作肩样突起。虫体大小为3.54~8.96mm,两个睾丸呈圆形,边缘不整齐或稍分叶,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巢在一睾丸之后略靠体中线。 中华歧腔吸虫

4 一、歧腔吸虫病 歧腔吸虫与肝片吸虫 歧腔吸虫

5 (2)虫卵: 两种歧腔吸虫的虫卵极为相似,为不对称的卵圆形,少数椭圆形,咖啡色,一端具稍倾斜的卵盖,透过卵壳可见到包在胚膜中的毛蚴。大小50um左右。

6 2.生活史 歧腔吸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7 第一中间宿主 陆地螺

8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9 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

10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母子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到发育为成虫约需72~85d,成虫在宿主体内可存活6年以上。

11 3.流行病学 本病多呈地方流行。在我国分布广泛,尤以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较为严重。
宿主范围广,现已记录的哺乳动物达70余种,除牛、羊、鹿、骆驼、马、兔等家畜外,许多野生的偶蹄类动物均可感染。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第一、二中间宿主蜗牛和蚂蚁可全年活动,因此,动物几乎全年都可感染;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中间宿主要冬眠,动物的感染明显具有春秋两季的特点,但动物发病多在冬、春季节。

12 动物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也逐渐增加,感染的虫体数可达数千条,甚至上万条,
虫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仍具感染性。对低温的抵抗力更强,虫卵和在第一、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均可越冬,且不丧失感染性。

13 4.致病作用和症状 歧腔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炎和管壁增厚,肝脏肿大,肝被膜肥厚。 严重感染的患畜,可见到粘膜黄疸,逐渐消瘦,颌下和胸下水肿,下痢,并可致死亡。 5.诊断 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潮湿牧地放牧的牛羊,根据临床表现判断,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尸体剖检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14 6.治疗 (1)海涛林(三氯苯丙酚嗪) 绵羊40~50mg/kg体重,牛30~60mg/kg体重,配成2%的悬混液,经口灌服有特效。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牛、羊均为200~300 mg/kg体重,口服,连用两次,驱虫率可达100%。

15 (3)吡喹酮 绵羊50~70 mg/kg体重,口服,疗效96%~100%。油剂腹腔注射,绵羊50mg/kg体重,牛35~45 mg/kg体重,疗效均99%以上。 (4)丙硫咪唑 绵羊30~40mg/kg体重,连用5~7d,牛20~30mg/kg体重,配成5%的混悬液,经口灌服,疗效甚好。

16 7.预防 (1)定期驱虫,最好在每年的秋后和冬季驱虫,以防虫卵污染牧地;并要注意加强粪便管理,进行生物热发酵,以杀死虫卵。 (2)消灭中间宿主,灭螺灭蚁,因地制宜,结合开荒种草,消灭灌木丛或烧荒等措施消灭中间宿主。 (3)加强饲养管理,尽量不要在低洼潮湿的牧地放牧,保持饲草及饮水卫生,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17 (二)阔盘吸虫病(胰吸虫病)(乙) 阔盘吸虫病是由歧(双)腔科阔盘属(Eurytrema)的多种吸虫寄生于动物和人的胰脏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引起营养障碍和贫血,严重时可导致宿主死亡。在我国各地均有报道,但东北、西北、内蒙等广大草原上流行较广,危害较大。主要感染牛羊;其次是猪、骆驼和鹿。

18 病原体阔盘吸虫在我国报道的有三种:胰阔盘吸虫(E. pancreation),腔阔盘吸虫(E. coelomaticum)和枝睾阔盘吸虫(E
病原体阔盘吸虫在我国报道的有三种: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on),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和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其中胰阔盘吸虫分布最广,危害也较大。 (1)成虫 虫体呈棕红色,长椭圆形,扁平、稍透明,吸盘发达,其大小约在8~16×5~5.8mm之间。

19 胰阔盘吸虫 腔阔盘吸虫 枝睾阔盘吸虫

20 大小为34~52×26~34μm,呈棕色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卵壳较厚,一端有卵盖。
(2)虫卵 大小为34~52×26~34μm,呈棕色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卵壳较厚,一端有卵盖。 成熟的卵内含有一个椭圆形的毛蚴。 胰阔盘吸虫的虫卵

21 2.生活史 阔盘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陆地螺, 补充宿主草螽和针蟋。 其中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为草螽 枝睾阔盘吸虫为蟋蟀科的针蟋。

22

23 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补充宿主草螽

24 枝睾阔盘吸虫补充宿主针蟋

25 其整个发育过程共需10~16个月,其中在中间宿主体内为6~12个月,在补充宿主体内1个月,在终末宿主体内为3~4个月。

26 3.致病作用和症状 阔盘吸虫在牛、羊的胰管中,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排出的毒素物质的作用,使胰管发生慢性增生性炎症,致使胰管增厚,管腔狭小,严重感染时,可导致管腔堵塞,胰液排出障碍。 引起消化不良,动物表现为消瘦,下痢,粪便常含有粘液,毛干,易脱落,贫血,颌下、胸前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27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在低洼草地放牧的牛羊易发)和临床表现,结合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尸体剖检(胰腺表面不平,呈紫红色,粘膜表面有小结节,在胰管中发现虫体)做出诊断。

28 5.治疗 (1) 吡喹酮 剂量为绵羊90mg/kg体重,山羊100mg/kg体重,口服.也可油剂腹腔注射,绵羊30~50mg/kg体重,山羊50mg/kg体重,牛35~45mg/kg体重,驱虫率均在95%以上。 (2)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剂量为绵羊和山羊300~400mg/kg体重,口服。牛300mg/kg体重,口服。隔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6.预防 同歧腔吸虫病.

29 六 并殖科吸虫病(乙) 并殖吸虫病是由的病原体是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属并殖科属(Paragonimidae) 。 寄生于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肺组织内,所以又称肺吸虫。 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南、中南及西南等地区的23个省、市与自治区均有报道。 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30 ,1.病原体 卫氏并殖吸虫 (1)虫体 肥厚,卵圆形,很象半粒赤豆,腹面扁平,背面隆起,长7.5~16mm,宽4~6mm,厚3.5~5.0mm。体表被有小棘,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两盲肠支弯曲终于虫体末端。 卫氏并殖吸虫

31 (2)虫卵 呈金黄色、椭圆形,大小为80~118×48~67μm。大多有卵盖,卵壳厚薄不均。 卵内含一个胚细胞和十余个卵黄球。,

32 2.生活史 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类--川卷螺,补充宿主为溪蟹及蝲蛄(螯虾、竻蛄)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补充宿主:蝲蛄 石蟹

33 幼虫在小肠里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腔、膈肌与肺膜一直到肺脏,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

34 肺吸虫主要寄生于肺组织所形成的虫囊里,虫囊与支气管相通,以宿主组织液和血液为食料,一般寿命约5~20年。除在肺部寄生外,还常侵入肌肉、脑及脊髓等处。

35 3.流行病学 并殖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直接关系。第一中间宿主为各种短沟蜷和瘤拟黑螺,它们多孳生于山间小溪及溪底布满卵石或岩石的河流中。补充宿主为溪蟹类和蝲蛄。溪蟹类广泛分布于小溪河流旁的洞穴及石块下,而蝲蛄只限于东北各省(竻蛄豆腐和竻蛄酱) ,喜居于水质清晰河流的岩石缝内。

36 终末宿主 范围较为广泛,除寄生于猫、犬及人体外,还见于野生的犬科和猫科动物中,如狐狸、狼、貉、猞猁、狮、虎、豹等(保虫宿主)。野生动物并不食溪蟹类和蝲蛄,但它们可通过捕食野猪及鼠类等转续宿主感染,在后者体内含有并殖吸虫的童虫。 由于第一、二中间宿主均分布于山间小溪中,而又有许多野生动物可作为终末宿主,因此,本病具有自然疫源性。

37 感染途径 犬、猫及人等多因生食溪蟹及蝲蛄而感染。在流行区里,生饮溪水也有可能感染,是因溪蟹及蝲蛄破裂,囊蚴流于水中所致。
囊蚴 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经盐、酒腌浸大部不死。囊蚴被浸在酱油、10%~20%的盐水或醋中,部分囊蚴可存活24h以上,但加热到70℃,3minl00%死亡。

38 4.致病作用及症状 童虫和成虫在动物体内移行和寄生期间均可造成组织脏器的机械性损伤及出血,虫体的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可导致免疫病理反应。 患病的猫、犬表现精神不振和阵发性咳嗽,有铁锈色痰液,因气胸而呼吸困难。窜扰于腹壁的虫体可引起腹泻与腹痛,寄生于脑部及脊椎时可导致抽风、截瘫等(人较多见) 神经症状。有的侵入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

39

40 5.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曾否用溪蟹或蝲蛄饲喂过动物,并在病犬、猫的痰液或粪便中检出虫卵即可确诊。或者进行尸体剖检,在肺脏发现虫体确诊。也可用X光检查或血清学方法诊断,如间接血凝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41 6.治疗 可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硫双二氯酚:100mg/kg体重,连用7天。 硝氯酚:每天1mg/kg体重,连服3天或2mg/kg体重,分两次,隔日服药。 丙硫咪唑:50~100mg/kg体重,连服2~3周。 吡喹酮:50mg/kg体重,一次内服,效果良好。 7.预防 在流行区里,防止犬、猫及人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蝲蛄是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的关键性措施。有条件的地区也可注意灭螺。处理好人畜粪便。


Download ppt "五、 歧腔科吸虫病 (一)歧腔吸虫病(甲)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偶尔也见于人体。在我国的西北诸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