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主讲教师:李敏(生工学院生命科学系) 授课时间:2008年~2009学年第二学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主讲教师:李敏(生工学院生命科学系) 授课时间:2008年~2009学年第二学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主讲教师:李敏(生工学院生命科学系) 授课时间:2008年~2009学年第二学期
办公电话: 个人电话:  

2 课程性质、授课对象 课程性质:… … …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我校开设本门课程的专业有:11个专业 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总学时:102  生物化学:72学时,学分:4.5  生物化学实验:30学时,学分:1.5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化学、轻化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学

3 绪论 (Introduction) 生物化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与前景展望
生物化学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4 一、生物化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生物学 生物化学 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科学的一门学科。----生命的化学。 化学
       化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 我们所处在的地球充满着无数的生物,从最简单的病毒、类病毒到菌藻树草,从鱼虫鸟兽到最复杂的人类,处处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觉察到生命的活动。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不同的生物,其形态、生理特征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都经历着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变化,都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的理论和方法。 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科学的一门学科。----生命的化学。

5 生物化学的含义 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物质结构、物质功能、新陈代谢、代谢调节的机理与规律、物质分析与制备方法的一门科学。
1877年德国医生Hoppe-Seyler(霍佩-赛勒) 1903年Neuberg首次使用“生物化学” 一词。 普通生化:动物生化、植物生化和微生物生化 应用生化:工业生化、农业生化、医学生化和食品生化等。 生命科学领域:免疫生物化学、进化生物化学(或比较生物化学)和分化生物化学等。

6 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分支学科) 普通生化 应用生化 生命科学领域 免疫生物化学 进化生物化学(或比较生物化学) 分化生物化学等。

7 研究内容 静态生物化学(有机生物化学,1770—1903) 动态生物化学(生理生物化学,1903—1950)
机能生物化学(分子或综合生物化学1950年以后) 生物化学技术 *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人工模拟以及在生命活动中各种化学物质代谢变化、调节、控制等实验原理方法。是应用于整个生物化学研究及生化工业生产实践中各种技术总称。

8 研究手段 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的理论和方法。

9 二、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无机盐 生物分子

10 1.无机盐 无机盐是存在于体内和食物中的矿物质营养素,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综合组成。约占人体重量的4~5%。
常量元素:Ca,K,Na,Mg,S,P,Cl 微量元素:Fe,Cu,Co,Mn,Zn;F, B,Br, Cr等 无机盐是存在于体内和食物中的矿物质营养素,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综合组成。人体已发现有20余种必需的无机盐,约占人体重量的4~5%。其中含量较多的(>5g)为钙、磷、钾、钠、氯、镁、硫七种;每天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称为常量元素。另外一些含量低微,随着近代分析技术的进步,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中子活化、等离子发身光谱等痕量的分析手段,发现了铁、碘、铜、锌、锰、钴、钼、硒、铬、镍、硅、氟、钒等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每天膳食需要量为μg~mg称为。 无机盐在体内的分布极不均匀。例如钙和磷绝大部分在骨和牙等硬组织中,铁集中在红细胞,碘集中在甲状腺,钡集中在脂肪组织,钴集中在造血器官,锌集中在肌肉组织。 无机盐对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很重要,硬组织如骨骼和牙齿,大部分是由钙、磷和镁组成,而软组织含钾较多。体液中的无机盐离子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维持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帮助运输普通无素到全身,参与神经活动和肌肉收缩等。有些为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以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或作为多种酶系统的激活剂,参与许多重要的重理功能。例如:保持心脏和大脑的活动,帮助抗体形成,对人体发挥有益的作用。 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无机盐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因而必腨通过膳食予以补充。无机盐的代谢可以通过分析血液、头发、尿液或组织中的浓度来判断。在人体内无机盐的作用相互关联。在合适的浓度范围有益于人和动植物的健康,缺乏或过多都能致病,而疾病又影响其代谢,往往增加其消耗量。在我国钙、铁和 碘的缺乏较常见。硒、氟等随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既有缺乏病如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龊齿等,又有过多症如氟骨症和硒中毒。 (地球上有92种天然元素)

11 2 .生物分子(主要由C,H,O,N,最基本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糖类、核酸、脂类、维生素、激素、辅酶、核苷酸、氨基酸等。 都是有机化合物,约占生物体质量的1/3以上。 是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 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是聚合物。

12 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复合大分子    单糖    多糖   糖蛋白 氨基酸   蛋白质   糖脂 核苷酸   核酸   脂蛋白 脂类

13 生物大分子及基本特征 ①由构件分子聚合而成。 ②都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 ③生物分子的手性 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识别特性
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识别特性  ①由构件分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聚合而成。 ②都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一级结构、立体结构。③生物分子的手性:D、L构型。

14

15

16 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主要是通过非共价键
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主要是通过非共价键 ①氢键 ②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 ③离域键间的π电子重叠作用力:平行方式。 ④疏水键(疏水作用力) ⑤范德华力:非特异性原子间作用力。

17 生物分子之间的识别特性 分子识别 是指生物分子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实现分子识别要求 ①两个分子的结合部位是结构互补的。
②两个结合部位有相应的基团,相互间能产生作用力。

18 例:酶与底物之间

19 例:受体与配体之间 -P P- Src Gap PI3K PICr RPTK 胞外

20 例:细胞与细胞之间

21 三、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生物化学是分子水平的生物学 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基础和前沿 是各门生物科学(包括应用生物科学)的基础。
是医学、农学(农、林、牧、渔等)、某些轻工业(制药、酿造、皮革、食品等)和营养卫生学等科目的基础. 许多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农药的设计和植物激素的应用等都要有坚实的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

22

23 生物化学与现代工业 生物制药工业、抗菌素制造工业、酿造工业、皮革工业、酶工程、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等都要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24 四、生物化学发展与前景展望 现代生物化学起源于18世纪晚期,发展于19世纪,随着医学、发酵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在20世纪初期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最初称生理化学,到1903年起才称生物化学。 1.早期的生物化学:十八世纪(起源) 2.现代生物化学阶段:十九世纪(发展) 3.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二十世纪(学科)

25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向微量、快速、精确、简便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物理、化学、遗传、仪器等专家的合作研究,如蛋白质X-射线晶体衍射测定蛋白质结构,DNA测序等。

26 近代生物化学研究的重大成就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式 2.0 nm 小沟
大沟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式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从分子水平研究作为生命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Genomic Project: 作物基因组计划 家畜基因组计划 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简称HGP)

27 1958年,分子遗传的中心法则

28 1970年,基因工程方法的建立(反转录酶、限制性内切酶)
1981年,发现有催化功能的RNA(Ribozyme)

29 基因组计划 (genome project) ,
作物基因组计划 家畜基因组计划 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简称HGP)

30 “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简称HGP)
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参与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 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三大科学计划。 1990年10月,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8年5月,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Celera遗传公司,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 10月23日,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发表声明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部测序工作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即在2003年完成。 1999年9月 ,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 2000年4月末,我国科学家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署,完成了1%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 2000年6月26日,各国科学家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31 1993年,P53被“Science”评为年度分子 明星(肿瘤抑制基因)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短臂,编码P53磷蛋白。 P53磷蛋白的正常功能是调控细胞增殖,在白血病、骨肉瘤、肺癌和结直肠癌中有这P53蛋白的突变和缺失。 大量实验表明,人体内约50%的肿瘤发生与P53的缺失,突变有关,也与P53蛋白与病毒蛋白的结合,导致P53蛋白失活有关。

32 1997年克隆羊诞生(英国罗斯林研究)

33

34 1999年,干细胞的研究位列当年科技重大突破首位
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 揭示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理论难题 可望将其用于创伤修复,神经再生和抗衰老等临床医学研究。

35 2002年,RNAi荣登重大科技突破榜首 一种称作小RNA的RNA分子参与着多项细胞控制工作,能够关闭基因或改变它们的表达水平。这一现象称为核糖核酸介入(RNAi)。它是体内抵御外在感染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小RNA的这种功能有可能使21世纪的医药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36 20世纪中:酶的结晶、中间代谢途径的阐明、生物能量学的发展、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分子生物学兴起。
2003年,人类基因组作图计划完成 2002年 RNAi荣登重大科技突破榜首 一种称作小RNA的RNA分子参与着多项细胞控制工作,能够关闭基因或改变它们的表达水平。这一现象称为核糖核酸介入(RNAi)。它是体内抵御外在感染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小RNA的这种功能有可能使21世纪的医药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计划(简称HGP) 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国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发表短文《肿瘤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测序》(Science, 231: 1055-1056)。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想更多地了解肿瘤,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关注细胞的基因组。…… 从哪个物种着手努力?如果我们想理解人类肿瘤,那就应从人类开始。……人类肿瘤研究将因对DNA的详细知识而得到巨大推动。” 什么是基因组(Genome)?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需要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选择人类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因为人类是在“进化”历程上最高级的生物,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自身、掌握生老病死规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生命的起源。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还包括对五种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称之为人类的五种“模式生物”。 HGP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HGP的诞生和启动 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在70年代已具有一定的雏形,在80年代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定规模。 年在Utah州的Alta,White R and Mendelsonhn M受美国能源部(DOE)的委托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专业会议讨论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的意义和前景(Cook Deegan RM,1989) 年5月在加州Santa Cruz由美国DOE的Sinsheimer RL主持的会议上提出了测定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动议,形成了美国能源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草案。 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的Santa Fe讨论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随后DOE宣布实施这一计划。 年遗传学家McKusick V提出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研究遗传的科学称为“基因组学” 年初,美国能源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为HGP下拨了启动经费约550万美元(全年1.66亿美元) 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由Watson J出任第一任主任 年10月1日,经美国国会批准美国HGP正式启动,总体计划在15年内投入至少30亿美元进行人类全基因组的分析。 年,意大利共和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开始HGP研究,其特点是技术多样(YAC,杂种细胞,cDNA等)、区域集中(基本上限于Xq24-qter区域) 年2月英国开始HGP,特点是: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与国家医学研究委员会(ICRP-MRC)共同负责全国协调与资金调控,剑桥附近的Sanger中心注重首先在线虫基因组上积累经验,改进大规模DNA测序技术;同时建立了YAC库的筛选与克隆、特异细胞系、DNA探针、基因组DNA、cDNA文库、比较生物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分析等的“英国人类基因组资源中心”。可谓“资源集中、全国协调”。 年6月法兰西共和国的HGP启动。科学研究部委托国家医学科学院制定HGP,主要特点是注重整体基因组、cDNA和自动化。建立了人类多态性研究中心(CEPH),在全基因组YAC重叠群、微卫星标记(遗传图)的构建以及驰名世界的用作基因组研究的经典材料CEPH家系(80个3代多个体家系)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开始HGP,来势迅猛,先后成立了资源中心和基因扫描定位中心,并开始对21号染色体的大规模测序工作。 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欧洲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主要资助23个实验室重点用于“资源中心”的建立和运转。还有丹麦王国、俄罗斯联邦、日本国国、大韩民国、澳大利亚等。 年,我国HGP在吴旻、强伯勤、陈竺、杨焕明的倡导下启动,最初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863高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先后启动了“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和功能研究”,1998年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牵线下,1998年在上海成立了南方基因中心,1999年在北京成立了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1998年,组建了中科院遗传所。1999年7月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得到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 HGP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1、HGP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 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目前疾病基因研究的重点。 健康相关研究是HGP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相继提出:“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环境基因组学计划”。 2、HGP对医学的贡献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 3、HGP对生物技术的贡献 (1)基因工程药物:分泌蛋白(多肽激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等)及其受体。 (2)诊断和研究试剂产业:基因和抗体试剂盒、诊断和研究用生物芯片、疾病和筛药模型。 (3)对细胞、胚胎、组织工程的推动:胚胎和成年期干细胞、克隆技术、器官再造。 4、HGP对制药工业的贡献 筛选药物的靶点:与组合化学和天然化合物分离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的受体、酶结合试验以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基因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分析、预测、模拟—药物作用“口袋”。 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 5、HGP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 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如减肥药,增高药) 6、HGP对生物进化研究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史,都刻写在各基因组的“天书”上;草履虫是人的亲戚——13亿年;人是由300~400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来的;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200万年的古猿;人类的“夏娃”来自于非洲,距今20万年——第二次“走出非洲”? 7、HGP带来的负面作用 侏罗纪公园不只是科幻故事;种族选择性灭绝性生物武器;基因专利战;基因资源的掠夺战;基因与个人隐私。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HGP的主要任务是人类的DNA测序,包括的四张谱图[遗传图谱(genetic map),物理图谱(physical map),序列图谱 ,基因图谱],此外还有测序技术、人类基因组序列变异、功能基因组技术、比较基因组学、社会、法律、伦理研究、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教育培训等目的。 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3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他们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克隆羊---多莉。 1999年干细胞的研究工作位列年度科学 技术重大突破首位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揭示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理论难题;另一方面可望将其用于创伤修复,神经再生和抗衰老等临床医学研究。 P53被“Science”评为年度分子明星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短臂,编码P53磷蛋白;P53磷蛋白的正常功能是调控细胞增殖,在白血病、骨肉瘤、肺癌和结直肠癌中有这P53蛋白的突变和缺失。大量实验表明,人体内约50%的肿瘤发生与P53的缺失,突变有关,也与P53蛋白与病毒蛋白的结合,导致P53蛋白失活有关。

37 我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的贡献 吴宪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蛋白质变性理论。
生物物理所的邹承鲁、梁栋才院士与上海生化所的王应莱、曹天钦等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刑其毅、有机化学所的汪猷等教授1965年率先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牛结晶胰岛素。 1983年又采用有机合成和酶促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完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科研小组与诺贝尔奖擦肩过 诺贝尔奖最多只能发给三人的规定也使中国科学家与之擦肩而过。 20世纪60年代初,有资格参加生理学和医学奖评选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波隆贝克教授在澳大利亚工作。波隆贝克教授认为,这在当时是个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早在70年代,就有人提名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瑞典方面也愿意把奖发给中国的科学家。但是中国方面提出的得奖者名单是一个小组,有14个人。这是不符合诺贝尔奖最多只能发给三人的评选规定的。瑞典方面就此和中国方面有过交涉,但是中方不肯更改名单。一直到80年代初,评委们还讨论过这个成果,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被卡住了。 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它是第一个全合成的、与天然产物性质完全相同的、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自1968年开始至1981年完成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是继胰岛素全合成以后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又一成就,是我国生物化学及有机化学研究史上又一项崭新的科研成果,1968年中国科学院正式下达任务,把“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列为重大科研项目,组织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细胞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化学试剂二厂等单位,前后100余位科技人员从事这项研究。 在40年代,王应睐主要从事酶化学与营养代谢研究,在维生素、血红蛋白、琥珀酸脱氢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发现琥珀脱氢酶的酶朊与FAD 以共价键结合,并受底物与磷酸盐等物激活,这项工作是该酶研究的重要突破。

38 多学科合作深入发展 蛋白质结构解析--国际蛋白质数据库
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20世纪70年初):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糖链工程。 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研究 转基因生物反应器 动物克隆技术、植物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PCR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蛋白质结构解析--国际蛋白质数据库(美国70年代中期设立) 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它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生物芯片技术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以及元件型微阵列芯片、通道型微阵列芯片、生物传感芯片等新型生物芯片(1)。本文主要讨论基因芯片技术,它为"后基因组计划"时期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会使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1 基本概念 基因芯片(gene chip)也叫DNA芯片、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是指采用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的DNA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上,产生二维DNA探针阵列,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

39 21世纪的生物化学发展趋势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首要任务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重大领域 机体自身调控的分子机理——核心内容
生化技术的创新与发明——必要方面

40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的世纪 人口与粮食 能源与资源 健康与疾病 环境与生态 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突破 生物技术的有效应用 新旧技术的有机结合
更加主动 更为有效 利用生物技术 改造生物 创造生物 新兴产业 推动工,农,医 的 发 展 将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共同发展,渗透到所有生命科学领域的时代。并使生命科学走向纵深。

41 教学参考书目 Reference 考研参考书 习题书

42 五、生物化学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内容多、复杂而繁琐; 理论性强、概念多且前后交错; 书中上下册共40章,我们整合为15章 课后做习题
随堂思考题 习题书 书中章节后习题 网上学习,查看相关知识及研究现状、生产应用等。

43 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课成绩 出勤(10%) 完成习题情况(每人可不定期交三次,10%~15%) 期末考试成绩( 75%~ 80%) 实验课成绩
实验过程(50% 出勤,实验结果,值日) 实验报告(50% 按要求,保质量完成)

44 思考题 生物化学及研究内容是什么? 结合所学专业理解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生物大分子的特性? 分子识别及实现分子识别的要求?
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Download ppt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主讲教师:李敏(生工学院生命科学系) 授课时间:2008年~2009学年第二学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