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由前述涵義與歷史淵源的分析可知,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行為學習論」、「認知學習」與「認知行為改變論」。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1)「古典制約作用」; (2)「操作制約作用」; (3)「社會學習論」。 前兩者雖然都是運用人以外的動物來進行實驗,不過其目的卻在於解釋人類的行為現象,而非接受實驗的動物行為。

3 一、古典制約作用─學習取決於訊號和關聯 (一)巴夫洛夫的實驗
「古典制約作用」最初是由俄國生理學家巴夫洛夫(Ivan P. Pavlov, )所提出。巴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變化時,意外地發現,消化腺分泌量的變化與外在刺激出現的時間有密切關係。 按照巴氏的實驗設計,古典制 約作用的形成,取決於下列幾 個變項間的關係。

4

5 古典制約作用是一種漸近的過程,亦即制約刺激是漸進地獲得引發制約反應的能力,此種過程稱為「習得」。
(二)古典制約作用中的一般現象 1.習得(acquisition) 古典制約作用是一種漸近的過程,亦即制約刺激是漸進地獲得引發制約反應的能力,此種過程稱為「習得」。 依照兩種刺激出現的時間先後,有下列四種不同的制約類型: (1)「延宕制約」 (2)「同時制約」 (3)「逆向制約」 (4)「遺跡制約」

6 2.增強與增強物 3.類化與辨別 4.消弱與自然恢復 5.次級制約與高級制約作用

7 (三)古典制約作用的延伸運用 p44 1.系統減敏感與洪水法 「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用來降低特定情境上的焦慮,因而最常被用來處理悲痛的異常(panic disorders)與消除恐懼害怕。 「洪水法」(flooding)則是重複放置個體在真正產生最大焦慮的情境中,直至制約的害怕被消失為止。

8 2.厭感原理(古典制約取向) 古典制約取向的厭感原理主要在於聯結厭惡性刺激──害怕或不舒服──與想要消除的目標行為在一起,諸如抽菸或酗酒等。 3.內隱制約原理(古典制約取向)p45 主要的古典制約取向的內隱制約技巧則是內隱厭感法,即讓個案想像要減少的目標行為,然後想像令人厭惡的後果。

9 二、操作制約作用─學習取決於行為後果 (一)斯肯納的實驗 p48 斯肯納是行為主義後期對學習心理學影響最大的心理學家。
斯肯納曾從事動物實驗(如白鼠和鴿子),來建構與驗證其操作制約學習理論,並設計一個自動控制的「斯肯納箱」。Skinner箱內之一邊有壓桿(刺激),壓桿下有食物盤,按動壓桿(反應)時,可在食盤中出現食物(行為後果)。實驗對象以飢餓的白鼠為主。經過多次實驗,每當白鼠按下壓桿,即可獲得食物,久之,這種壓桿反應而獲得食物(增強物),會對白鼠的反應產生「後效強化」的結果。

10 (二)操作制約作用中的一般現象 按照斯肯納的「操作制約作用」實驗研究,看似簡單,實則涵義相當複雜。這個實驗說明了個體一切行為改變(指學習),乃是由本身對環境適應的結果所決定的。此種現象已成為日後解釋人類行為的一般法則。 1.增強與增強物 2.增強時制 3.連續漸進與行為塑造 4.類化與辨別 5.消弱與自然恢復 6.次級制約作用 7.刺激控制 8.處罰作用

11 (三)操作制約作用中的延伸運用 1.厭感原理(操作制約取向) 2.內隱制約原理(操作制約取向)
厭感原理除了運用基本的古典制約程序來進行之外,亦可以採用操作制約取向的程序來處理。例如在抽煙或酗酒之後給予作嘔的藥物。 2.內隱制約原理(操作制約取向) 這種原理主要是要求個案去 想像目標行為和效果。

12 3.生理回饋(Biofeedback)P50 「生理回饋訓練」主要在提供人們控制其本身生理功能的方法,諸如肌肉鬆弛或腦波。它已被獲得證實在處理人們的頭痛壓力或過度的焦慮是有用的。 「生理回饋」法在於藉由監督生理功能及提供個體功能的回饋,而這正是操作制約作用的運用。

13 4.失眠自療刺激控制法 P53 就是根據學習理論(操作制約取向)來建立睡眠環境和睡眠發生的正向關係。
所以「刺激控制法的首部曲」在於只有想要睡眠時才可以上床,並且除了睡覺外,不要在床上做任何事情。 失眠自療「刺激控制法的二部曲」就是:如果無法入睡,就離開床鋪,直到想睡再上床。 運用上述方法,如果可以持續施行「失眠自療刺激控制法」兩個星期以上,往往對失眠狀況有相當大的助益。

14 (四)古典制約作用與操作制     約作用之比較

15 三、社會學習論──學習取決於觀察 (一)班都拉的實驗 P55
正由於斯肯納行為學習論觀點的缺失與限制,才會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產生了「社會學習論」。 (一)班都拉的實驗 P55 班都拉與其同事羅斯曾經進行一項實驗,來證明特殊攻擊性行為的觀察學習(模仿)歷程。 此一實驗充分地說明兒童會經由觀察他人所表現的攻擊性行為,而學習到該特殊的反應行為。

16 (二)社會學習論的要義 1.學習三元論 P57 班都拉強調除了環境因素之外,個人對環境中人、事、物的認識和看法,更是學習(行為改變)的關鍵。也就是說, 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及個人行為三者,會彼此產生交互影響,最後才能確定學習到的行為。

17 2.學習的產生並非決定於增強 班都拉的「社會學習論」並不像斯肯納的操作制約作用學習理論,把增強視為構成學習(行為改變)的關鍵,而只是將增強視為個體對環境認知的一種訊息。 至於班氏所謂的「訊息」是指增強物的出現,等於告訴個體,他的行為後果將會帶 給他的是懲罰或獎賞。顯然, 這是認知的看法。

18 3.觀察學習與模仿 社會學習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班都拉採用觀察學習與模仿的概念來加以詮釋。所謂觀察學習是指個體只以旁觀者的身分,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如打球方式),就可學習到別人同行為。此外,只憑見到別人直接經驗的行為後果,也可以在間接中學習到某種行為。 班都拉曾提出下列觀察學習四個階段的歷程(Bandura, 1977): 「注意歷程」、「保留歷程」、然後為「再製歷程」、「動機歷程」。

19 第二節 認知學習 以下是幾個知名的認知學習的實驗: 一、領悟學習實驗
第二節 認知學習 以下是幾個知名的認知學習的實驗: 一、領悟學習實驗 德國心理學家Wolfgan Kohler對於行為學習論主張刺激與反應聯結的學習歷程,持反對意見。他做了許多有關領悟的實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1927年研究黑猩猩如何解決各種問題。 後來,美國動物心理學家Harry Harlow(1950)採用印度恆河猴為實驗對象,結果發現前幾次猴子選錯盒子。不久,猴子終於領悟到,食物只放在同樣顏色與形狀的盒子下方,而與位置無關。

20 二、方位學習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Tolman亦認為學習是認知,而非經由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歷程,他和同事進行老鼠跑「迷津」(maze)尋找食物的學習實驗(見圖2-8)。

21 第三節 認知行為改變論 一、認知行為改變論的發展與涵義
第三節  認知行為改變論 一、認知行為改變論的發展與涵義 行為主義始於20世紀的初期,卻支配了大半個世紀的心理學研究和思考,其所強調的嚴謹實驗及操作性定義,確實對於心理學的多數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行為主義已由初期強調刺激-反應間的關係,進展到對於思想、知覺與複雜的動機歷程等主題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些學者認為自動物實驗所獲得的學習型態似乎無法全盤用來說明人類的學習和思想歷程。

22 何謂認知行為改變論? 簡單的說,就是結合行為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也就是說,藉由影響個體的內在認知去改變外在的不適當行為。認知行為改變論者認為經由自己內在想法的改變,主動去修正外在的不適當行為,往往可使行為改變持續,不因外在增強物的消失或移除而中斷。

23 二、認知行為改變術 認知行為改變術則是藉著轉換認知過程來改變個體的行為,此種認知過程在矯正上包括:「知覺」 、「自我陳述」、
「歸因」、「期望」 、「信念」及「想像 或心像」。


Download ppt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