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智 取 生 辰 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智 取 生 辰 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水浒传》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4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主题是“官逼民反”。
其作者署名为“施耐庵”。不过长期以来,关于其人生平均无可考证,疑为假托之名。 后从零星典籍知其可能投身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队伍,后因张士诚不思进取,其继承人更是贪婪残暴,施耐庵等有志之士只好黯然远走。 后来在罗贯中的协助下完成了《水浒传》,借书中人寄托自己的理想、悲哀。

5 智取生辰纲 作家作品 学习目标 人物简介 小说情节 环境描写 问题研讨 课文小结 扩展练习

6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出色的叙事技巧. 2.理解信息被不同的人所利用会产生不同效用的道理.

7 智取生辰纲 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分。原来的题目是"吴用智取生辰纲", 生辰、即生日,诞辰。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生辰纲,即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8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家将的后代。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但押花石纲时翻了船,押生辰纲又被劫。无奈上二龙山做了寨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青面兽——杨志

9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翻,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原复命,只得逃往他处避难。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路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东京(开封)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大尉逐出殿帅府。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为服众人,经过比武,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时逢端午,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议计于蔡京(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大师。)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庆寿。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而且许愿:"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他主动分析了"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的情况,不同意梁中书的"公开武力押送方案",提出了伪装客商、掩人耳目、暗地偷运的对策,颇得梁中书赞赏。

10 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环境 3、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1 词语补注 生字注音 均匀:合理 [“正是好歹不均匀”] (P.90) 不直得:动不动 [“这厮不直得便骂”] (P.90)
趱zǎn 虞yú 嗔chēn 恁nèn 朴pō[刀] 别拗biè niǔ 聒guō 喃呐nán nà 怄òu 省xǐng 崎岖qíqū 忒tuī 唣zào 晁cháo 词语补注 均匀:合理 [“正是好歹不均匀”] (P.90) 不直得:动不动 [“这厮不直得便骂”] (P.90) 耐:忍 [“权且耐他”“且耐他一耐”] (P.90) 将:拿、挑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 (P.93)

12 面对“生辰纲”这笔巨大的财宝, 负责押送的杨志,一路费尽心思,力求 “生辰纲”不失;而智多星吴用巧设妙计, 众好汉志在必得。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 的斗智斗谋,最终结果如何呢?

13 智取生辰纲 基本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 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

14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 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

15 小 说 情 节 第一部分(第1—4段):押送起程,故事开端,内部矛盾已全面激化,连都管都痛斥杨志,属明线。 暗线 :“强人活动频繁”。
第一部分(第1—4段):押送起程,故事开端,内部矛盾已全面激化,连都管都痛斥杨志,属明线。 暗线 :“强人活动频繁”。 第二部分(第5—11段):以智取对智押,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外部矛盾与内部双重压来,杨志中计。 双线交叉,暗线转明。 第三部分(第12段):补叙暗线活动。交待智取一方的八位好汉姓名及所设之计,用计情况。前为伏笔,悬念至此获解。

16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杨志 。

17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4、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简要分析出明、暗两条线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呢?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18 小 说 线 索 暗 线 明 线 好汉智取生辰纲 杨志押送生辰纲 定 计 上 路 中 计 施 计 劫纲 失 纲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19 暗线 明线 疑客 乔装 天时 改扮 黄泥冈 疑酒 更时 地利 争酒 窥饮 赶骂 人和 巧投

20 杨志失志 吴用得用 疑客 疑酒 窥饮 乔装 更时 赶骂 天时 地利 人和 改扮 卖酒 投药 黄泥冈

21 押送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矛 盾 冲 突 快与慢 走与停 主 要 矛 盾 明防[杨志] 暗夺[晁盖等人] 不许喝酒与要喝酒 喝来人 扮客商
[杨志与晁盖等好汉的矛盾] 次 要 矛 盾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的矛盾] 押送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明防[杨志] 暗夺[晁盖等人] 快与慢 不许喝酒与要喝酒 走与停 喝来人 扮客商 不许买 挑酒卖 放心喝 送枣子

22 问题2:如何看待小说的明暗这两条线?(练习一)
问题1:前一部分为什么这么着重写次要矛盾? 因次要矛盾是为主要矛盾服务的。次要矛盾是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所以写好次要矛盾,就能使主、次矛盾相互勾联,相互影响,以至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问题2:如何看待小说的明暗这两条线?(练习一) 如何处理好这两条线,取决于艺术效果的表达。例如,用明线写杨志的精细和周密防范,对这条明线刻画得越细致,就越能衬托出暗线一方人物的智慧。同时,由于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采取暗线写法,让读者猜不透,造成悬念,直到最后由暗线转到明线,读者才恍然大悟。

23 人物形象 杨志为首的押送队 (主人公——杨志)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 智变行辰 智选路径 精明 谨慎

24 杨志败因 好汉胜因 问题3:杨志为什么会失陷生辰纲?晁盖等好汉为什么能智取生辰纲? 急功近利 内部不和 人外有人
(内因) 杨志败因 人外有人 (外因) 好汉胜因 稳住对方(扮客商)引诱对方(佯争酒)麻倒对方(巧下药)

25 瞒天过海 以逸待劳 笑里藏刀 声东击西 混水摸鱼 欲擒故纵 吴用施用的计谋,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用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刘唐偷酒
吴用下药 林中休息 伪装客商 不肯卖酒 送与枣子 瞒天过海 以逸待劳 笑里藏刀 声东击西 混水摸鱼 欲擒故纵

26 指出句中画线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赶 拿; 得到 容易出麻烦 (神态)不自然 却 必须,须要 忍 受得住 在意 用心
例句 古义 今义 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 且耐他一耐 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 都叹气吹嘘 也合依我劝一劝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赶 拿; 得到 容易出麻烦 (神态)不自然 却 必须,须要 忍 受得住 在意 用心 嘴里吹气 夸张地宣扬 应该 闭 事情 见不得人的事[贬义] 道理 力气 反正 表方向; 支配、操纵 计策 计算比较; 争论

27 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不在108将之列。
托塔天王——晁盖

28 表字学究。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书。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智多星——吴用

29 罗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公孙胜献计用法术破了能呼风唤雨的樊瑞、项充、李衮,劝他们归顺梁山,建立奇功伟业。在梁山泊排行第四。宋江受招安后出家。
入云龙——公孙胜

30 在梁山泊排第二十一。提出要劫生辰纲的人。后白胜被捕,供出了晁盖。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阮氏三兄弟打败追捕的官兵,上了梁山。征讨方腊时阵亡。
赤发鬼——刘唐

31 在梁山泊排名第二十七位。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常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宋江攻打方腊时,不愿受辱,自刎而亡。
立地太岁——阮小二

32 梁山泊排名第二十九位。他从小生长在石碣村,打鱼谋生,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高俅大军围断梁山,他驻守梁山东北水寨。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战死。
短命二郎——阮小五

33 在梁山泊排名第三十一位。跟随两个哥哥行走江湖,干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受招安后,因穿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阮小七就回梁山泊石碣村打鱼去了。
活阎罗——阮小七

34 住在黄泥冈东,智取生辰纲时,就是在他家住,也是他卖的酒。事发后被捕,苦刑下供出了晁盖,后被救出。在梁山泊排行第一百零六位。征讨方腊时在路途中病死。
白日鼠——白胜

35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家将的后代。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但押花石纲时翻了船,押生辰纲又被劫。无奈上二龙山做了寨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青面兽——杨志

36 杨 志 之 智 1.起止时辰变更 1.机警善变 2.催逼赶路 2.精明谨慎 3.忠于职守 3.斥虞侯 4.顶都管 4.官欲甚强 5.追问枣客
6.警惕贩酒客

37 环 境 描 写 1.烘托气氛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3.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 (即天气炎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38 问 题 研 讨 1.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 2.杨志也有“智”,为什么会失败?

39 吴 用 之 智 1.智借天时 2.智借地利 3.智借人和 4.智用计策 乔装——稳住对手 诱饵——佯争酒、佯不卖 下药——巧下药,麻翻对手

40 杨志之智与不智 1.起止时辰变更 1.刚愎自用 2.催逼赶路 2.对部下凶横 3.斥虞侯 3.不体谅 4.顶都管 4.缺乏沟通 5.追问枣客
1.起止时辰变更 1.刚愎自用 2.催逼赶路 2.对部下凶横 3.斥虞侯 3.不体谅 4.顶都管 4.缺乏沟通 5.追问枣客 6.警惕贩酒客

41 细节研讨 遮遮隐隐 1、 “影”字作何解? 2、既然好汉们欲打劫,为何还“影”着? 请问这个字好在哪里啊?
A、设计蒙倒杨志必须有他们参与才行; B、大白天在林子里也藏不住,如果被杨志等人巡察时发现了,反而增加杨志的疑虑。所以他们不如主动暴露自己,引诱杨志赶来。

42 说明他的精明与谨慎。 外貌 、动作、语言 3、而杨志“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 林里来喝一声道”又说明什么呢?
4、他们是怎样消除杨志之疑的呢? 注意细节的交代。 外貌 、动作、语言

43 因为杨志不会相信贼会这样打扮,毫无凶相;
A 、“个个脱得赤条条的” 因为杨志不会相信贼会这样打扮,毫无凶相; B、编好了台词,七人齐声惊叫“阿也” 因为杨志不会相信贼如此胆小 ; C、我等是小本经纪,哪有钱与你?” 因为杨志觉得把别人当贼的,自己肯定不是贼; D、“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货”“又当不过 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息”。 解释来此原因,入情在理,杨志再无疑虑。

44 林中休息 瞒天过海 伪装客商 以逸待劳 不肯卖酒 笑里藏刀 送与枣子 声东击西 刘唐偷酒 混水摸鱼 吴用下药 欲擒故纵
吴用施用的计谋,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 林中休息 伪装客商 不肯卖酒 送与枣子 刘唐偷酒 吴用下药 瞒天过海 以逸待劳 笑里藏刀 声东击西 混水摸鱼 欲擒故纵

45 直到众军汉“吃了无事”,方才自己吃了。”
四、这三步棋,巧设机关,以假乱真,配合卖酒人白胜的推波助澜,堪称天衣无缝。可依然未能彻底打动杨志,书中是怎样写的?这说明了什么? “杨志仍然不肯立刻饮下已经到手的酒, 直到众军汉“吃了无事”,方才自己吃了。” 这个细节可谓传神之笔,它把杨志机警谨慎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更烘托了吴用等好汉的用计之妙到了极致。

46 深入分析 五、文中大量写了杨志的机警谨慎。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细节的描写吗? (1)智藏行踪: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2)智变行辰: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 调整,改为日中行走;说明他小心谨慎,。怕在 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 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3)智选路径: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47 可见杨志是个多么精明能干、机警谨慎的人。
杨志还有以下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可见杨志是个多么精明能干、机警谨慎的人。

48 六、大量描写杨志的机警谨慎目的是什么? 不管杨志多么机警谨慎,可吴用等人都“计”高一筹,他们全然了解杨志的性格,事事走在了前头,杨志的机警谨慎更烘托了吴用等好汉的用计之妙到了极致。 这是正面烘托。

49 七.在“智慧”和“机警”的较量中,杨志最终倒在了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请问杨志仅仅倒在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吗?
1.天无时 ——天气酷热难当 2.地不利 ——黄泥冈人迹罕至,盗匪出没 文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为表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背景。

50 更重要的是: 3.人失和 ——上下离心: 在描写他们内部矛盾中,你觉得最精采的 片段在那里?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 “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

51 原因一: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性格暴戾专制,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52 此段可见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的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侯、军健站到一起来反对时,他就彻底孤立了。
老都管的话里藏针、倚老卖老,杨志虽据理力争却不得不隐忍求全的心态,无不表现得入木三分。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

53 杨志是一勇之夫,如何济得恁事也!须以思结这十四人,方可商量事体,要行使行,要往便往。一味乱打众人,自然拗起来。虽然由你智勇足备,亦不能跳出这七个人圈套了!徒自作恶耳,蠢人!蠢人!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末总评) 梁中书十万重宝不堪再误,物色青面兽,望其出死力以相报。夫杨志阶下虏耳!……极知天不太平,不肯去,又不得不去。去而为一都管、两虞候制肘,只以赍盗粮而辱君命。前失高太尉花石纲,今失梁中书生辰纲。悲哉!杨志之遇也。 (《评论出像水浒传》王望如回末总评)

54 外因 内因 关键 总 结 对手精心用计 环境、天气影响 性格方面(暴戾、专制) 导致内部失和 能力方面(管理方法不当) 思维方面(思维定势)
总 结 杨志失败的原因是多重性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对手精心用计 外因 环境、天气影响 性格方面(暴戾、专制) 导致内部失和 内因 能力方面(管理方法不当) 思维方面(思维定势) 关键 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 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整部《水浒》又 何尝不是这样,作为统治者应深思慎行啊!

55 课 文 小 结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56 拓 展 练 习 结合阅读《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章节,分析其性格和失败的必然性,写一篇评论,600字以上。

57 智取生辰纲


Download ppt "智 取 生 辰 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