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解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解读

2 目 录 1、隐患排查治理出台背景 2、隐患排查治理基本概念 3、安全事故隐患成因原理 4、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制定 5、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措施
6、隐患排查治理政府工作 7、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工作 8、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3 1、隐患排查治理出台背景 1.1隐患排查治理主要依据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2007年第16号)、国务院安委办〔2012〕1号、28号文件、《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安监总煤矿字〔2005〕133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16号)和《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设施指南(2012年6月安监局编写)等。

4 什么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指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为基础,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涵了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明确细化的责任机制、科学严谨的查报标准及重过程、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等内容。 

5 安全生产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预防体系上,超前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隐患向企业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隐患转变,从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把握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具有重大意义。 

6 据统计,2011年,全国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566. 4万家,共排查出事故隐患881
据统计,2011年,全国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566.4万家,共排查出事故隐患881.3万项,整改率96%(其中排查出重大隐患16630项,整改率89.9%),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强保障。 现存问题,一些地方、行业和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整改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以及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特别是没有充分发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作用。

7 北京顺义、广东珠海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成功经验
北京市顺义区从2008年开始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立工作,建立了以企业分级分类、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企业自查自报为核心,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报送标准为支撑,以检查考核为手段,以培训教育为保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把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逐步纳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了以政府排查治理隐患为主向企业排查治理隐患为主的转变。 广东省珠海市在顺义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以企业基础信息平台、隐患排查治理平台和绩效考核平台为基础,建立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系统,明确了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管理职责,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8 1.2安全生产融入“大安全”观念势在必行 “大安全”是指由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多部门参与,合理整合可用社会资源,用总体投入最少的资金,对造成人身、家庭、社会公共秩序、生产秩序和和国家的各种危害或威胁给予全面、系统的预防和控制的系统工程体系。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卫生、灾害安全、环境保护等。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只有融入“大安全”思想才能更好地加以体现、推进和完善。

9 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仍存在致命缺陷,导致不能有效地发挥全面实施安全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缺乏预警监控系统。安全生产严重事故主要有泄漏、中毒、火灾、爆炸、自然灾害、群体公共事件等,其中主要是通过预警监控技术加以控制,如火灾报警监控(远程监控)、安全防范监控、交通指挥监控、紧急救护监控等; 二是缺乏应急处置系统。尽管也在建立应急预案指挥系统,但由于缺乏日常预警监控及抢险救灾体验和经验,如工程抢险、消防灭火、消防抢险救灾等,很难达到真正对事故处置的能力; 正因为如此,防控与预警不能有机结合,预案与处置不能有机的结合,也就不能得到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效益,尤其是预警监控系统的重复投入,势必造成“综合治理”只做表面文章。如何通过一个大大安全防范预警监控系统,合理整合资源,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是值得很好研究的新课题。安全生产闭环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10 防控 系统 培训 预警 处置 调查 监管 指挥 规划、设计、检查 技术、标准、评估 调查、统计、处理 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
抢险、灭火、救 护 监控、接警、预案 图 安全生产闭环管理系统

11 2、隐患排查治理基本概念 2.1隐患定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2隐患分类 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2 2.3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2.4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于其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13 2.5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推动,对企业(包括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下同)开展分级分类管理,并编制各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由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人、物、管理等各方面的隐患依据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进行主动排查,并对发现的隐患实施治理,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上报、跟踪督导和统计分析,保证监管力度与效果,实现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如图1所示。

14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分级分类 隐患标准 工作职责 绩效考核 信息系统 自查自报 图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5 3、安全事故隐患成因原理 引发能量 受到激发 危害半径 事故隐患 引发事故 增大事故 隐患导致事故链锁模型

16 “人、机、物、环、法”是从五个方面考虑产品质量安全异常的原因:
人:人的行为。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人的原因,如操作者、检验员、工艺员等身心状况、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等情况。 机:机器工具。在产品生产中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工具、夹具磨损,机床精度降低等。 物:物料材料。如加工用的材料的质量情况、物料的危险性等。 环:工作环境。如照明、噪声、振动、温度、辐射等。 法:工作方法。如操作方法。动作速度、程序、顺序,安装位置、检验工具、检测技术等。

17 3.1事故发生顺序原理 3.2事故隐患转化原理 3.3事故发生概率原理 3.4事故能量逸散原理 3.5事故发生链锁原理 3.6隐患整改投资原理 3.7设备寿命浴盆原理 3.8木桶短板控制原理 3.9风险预测控制原理 3.10本质安全控制原理

18 4、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制定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是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特点,摘录出违反上述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等条款的,且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通过隐患列举描述项实现对特定类型生产经营单位隐患的归纳。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制定过程。如图1所示。 可分隐患分类 可分为:基础管理类和现场管理类。如表1所示。

19 图 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编制过程

20 表1 隐患分类表 隐患大类(一级指标) 隐患中类(二级指标) 基础管理 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表1 隐患分类表 隐患大类(一级指标) 隐患中类(二级指标) 基础管理 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特种设备基础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基础管理 其他基础管理 现场管理 特种设备现场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安全 用电安全 职业卫生现场安全 有限空间现场安全 辅助动力系统 相关方现场管理 其他现场管理

21 5.1基础管理类 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问题和缺陷。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过期等。

22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如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责任制类隐患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安全生产责任制涵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员工等层级的安全生产职责。其中,生产经营单位至少应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三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责任制建立不完善的,属于此类隐患。

23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缺少某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是某类制度制定不完善时,则称其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

24 (5)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缺少岗位操作规程或是岗位操作规程制定不完善的,则称其为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 (6)教育培训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培训包括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特殊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如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未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是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不达标的,称其为教育培训类隐患。

25 (7)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主要包括:教育培训记录档案、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危险场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记录档案;危险作业管理记录档案(如动火证审批)、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记录档案、安全生产奖惩记录档案、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档案、事故管理记录档案、变配电室值班记录、检查及巡查记录、职业危害申报档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档案、工伤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安全费用台帐等。 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或档案建立不完善的,属于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

26 (8)安全生产投入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或称安全费用),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称为安全生产投入类隐患。 (9)应急管理类隐患应急管理包括应急机构和队伍、应急预案和演练、应急设施设备及物资、事故救援等方面的内容。应急机构和队伍方面的内容应包括: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按要求和标准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未建立专职救援队伍的要与邻近相关专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建立救援协作关系,规范开展救援队伍训练和演练。

27 应急预案和演练方面的内容应包括:按规定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并按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通报相关应急协作单位,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后进行评估总结,根据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等工作进行改进。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方面的内容应包括: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设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事故救援方面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事故救援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编制救援报告,并对应急工作进行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在应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称为应急救援类隐患。

28 (10)特种设备基础管理类隐患 特种设备属于专项管理,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中,为了将专项加以区分,将专项分别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部分。 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特种设备相关管理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特种设备基础管理类隐患。这类隐患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和人员、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特种设备档案记录、特种设备的检验报告、特种设备保养记录、特种作业人员证件、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内容。

29 (11)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类隐患 与特种设备类似,职业卫生也属于专项管理。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相关管理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类隐患。这类隐患主要包括职业危害申报、变更申报、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危害告知、设备/化学品材料中文说明书、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机构及人员、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

30 (12)相关方基础管理类隐患 相关方是指本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相关方方面的管理问题,属于相关方基础管理类隐患。 (13)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 不属于上述十二种隐患分类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类的不符合项,属于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

31 5.2现场管理类 现场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有限空间现场安全、辅助动力系统、相关方现场管理、其他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 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这类设备自身及其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属于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

32 (2)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称为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类隐患。此处的生产设备设施不包括特种设备、电力设备设施、消防设备设施、应急救援设施装备以及辅助动力系统涉及到的设备设施。 (3)场所环境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场所环境类隐患主要包括厂内环境、车间作业、仓库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33 (4)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隐患 从业人员“三违”主要包括:从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进行作业、负责人违反操作规程指挥从业人员进行作业。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隐患包括“三违”行为和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两方面。 (5)消防安全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消防方面存在的缺陷,称为消防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应急照明、消防设施与器材等内容。

34 (6)用电安全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称为用电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配电室,配电箱、柜,电气线路敷设,固定用电设备,插座,临时用电,潮湿作业场所用电,安全电压使用等内容。 (7)职业卫生现场安全类隐患 职业卫生专项管理中,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职业卫生现场安全类隐患。这类隐患主要包括禁止超标作业,检、维修要求,防护设施,公告栏,警示标识,生产布局,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35 (8)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类隐患 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危害告知、先检测后作业、危害评估、现场监督管理、通风、防护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临时作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9)辅助动力系统类隐患 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压缩空气站、乙炔站、煤气站、天然气配气站、氧气站等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动力或其他辅助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其中涉及特种设备的部分归于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

36 (10)相关方现场管理类隐患 涉及相关方现场管理方面的缺陷和问题,属于相关方现场管理类隐患。 (11)其他现场管理类隐患 不属于上述十种隐患分类的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类的不符合项,属于其他现场管理类隐患。 应用举例如下:

37 资质证照类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示例 隐患小类 自查标准项具体描述 营业执照 1、企业应取得《营业执照》。
2、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济类型、经营范围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依法申请变更登记。 3、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年度检验。 消防验收文件 建设工程(包括二次装修建设工程)应当进行消防验收,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 安全生产许可证 1、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应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2、企业名称、地址、负责人、经济类型、许可范围、隶属关系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及时申领新的生产许可证。 3、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得超期使用。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1、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2、企业名称、地址、负责人、经济类型、许可范围、隶属关系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及时申领新的经营许可证。 3、经营许可证不得超期使用。 食品生产许可证 1、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企业应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2、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年度检验。

38 应急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示例 隐患小类 自查标准项具体描述 应急机构和队伍
1、按要求和标准制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未建立专职救援队伍的企业要与邻近专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建立救援协作关系。 2、规范开展救援队伍训练和演练。 应急预案和演练 应急预案 1、按规定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制定重点作业岗位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并按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通报相关应急协作单位。 2、应急预案按规定定期修订;当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周围环境、指挥体系发生变化,或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应及时进行修订。 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应急演练 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后进行评估总结,撰写演练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等工作进行改进。 应急设施设备及物资 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设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确保正常使用。 事故应急救援 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2、事故救援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编制救援报告,并对应急工作进行改进。

39 特种设备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示例
隐患小类 自查标准项具体描述 电梯 1、电梯及自动扶梯操作人员应持有质检总局核发的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2、电梯及自动扶梯应有使用登记证。 3、应有在检验有效期内检验合格标志,并按规定固定在电梯及自动扶梯的显著位置。 4、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应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5、建筑电梯门不得采用栅栏门。 6、电梯及自动扶梯内设置的报警装置应可靠,联系应畅通。 7、应有有效的维保合同和维保记录。 压力容器 1、简易空压机、储气罐的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等应按规定定期检验合格。 2、空压机配套的压缩空气管道无腐蚀,管内无积存杂物,管道漆色符合要求,并标有流向箭头,支架牢固可靠,附件完整可靠。 压力管道 1、压力管道作业人员应持有质检总局核发的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2、压力管道应有使用登记证。 3、压力管道应有检验合格标志并在有效期范围内。 4、安全阀应有有效的校验报告和铅封标记。 5、压力表应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标记。 6、应及时填写运行记录;不应存在介质泄漏现象;压力管道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变形及损坏。

40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1、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应持有质检总局核发的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2、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应有使用登记证和有效牌照, 3、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应有检验合格标志并在有效期范围内, 锅炉 1、产品合格证、使用登记证、年度检验报告齐全,; 2、安全附件完好,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齐全、灵敏、可靠, 3、按规定合理设置水位、温度和压力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 4、炉墙无严重漏风、漏气;油、气、煤粉炉防爆式装置安全可靠, 5、水质处理应能达到指标要求。 起重机械 1、产品合格证、使用登记证、年度检验报告齐全, 2、接地连接可靠,电气设备完好有效, 3、紧停开关、缓冲器和终端止挡器等停车保护装置使用有效。 4、制动器工作可靠,连接件无超标使用,安装与制动力矩符合要求。 5、钢丝绳的短丝数、腐蚀(磨损)量、变形量、使用长度和固定状态符合国标规定。 6、滑轮的护罩完好,转动灵活。 7、吊钩取物装置无裂纹、明显变形或磨损超标等缺陷,紧固装置完好。 8、设备上应悬挂安全操作规程、交接班记录和安全检查记录。

41 客运索道 1、产品合格证、使用登记证、年度检验报告齐全。 2、《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在有效期内,并固定在醒目位置。 3、客运索道的注意事项(乘客须知)和警示标志应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4、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5、应结合实际配备营救装备和急救物品。 大型游乐设施 3、游乐设施的游乐规则、注意事项(乘客须知)和警示标志应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6、水上游乐设施的游泳池应取得卫生许可证,配备足够的救生人员和救生设备,设有高位救生监护哨,并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42 消防安全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示例
隐患小类 自查标准项具体描述 灭火器材 1、车间和仓库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器。 2、灭火器的安装设置应便于取用,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3、灭火器必须定期校验,过期必须及时更换。 4、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 5、每次送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超过计算配置单元的四分之一。如超出时,应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替代。 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保持正常运行。 场所消防安全 1、员工宿舍与生产车间或仓库不得设在同一建筑内,并与之保持安全距离。 2、建筑四周不得搭建违章建筑,安全距离符合规范要求。 3、建筑内货物分类分堆储存,标识明确。 4、堆放无倒置,无歪垛,不阻门,不阻路。灯具垂直下方不得堆放物品。

43 消防通道与疏散 1、消防通道及通道两侧不得堆放可能妨碍疏散的货物,保持畅通。 2、建筑面积大于以上的厂房宜设置两个安全出口,且应分散布置,相邻两个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宜大于。 3、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用门设置合理。 4、建筑内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且不得上锁。 5、建筑的疏散用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 6、防火门应具有自闭功能,常开式防火门在火灾时应能自行关闭。 消防电气 1、按要求设置应急照明灯。 2、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安全出口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3、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4、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 建筑构件及装修 1、建筑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洞口,也不得设易燃易爆管道穿越。 2、建筑装修时不得采用可燃、易燃、有毒的建筑材料。 3、建筑内部装饰时不得妨碍消防设施的正常识别及使用。

44 补充消防安全检查要点 检查类型 检查内容 危险辨识 隐患判定
主要包括:一般检查、重点检查、专项检查、系统检查、系统检查评估(综合检查评估)。 检查内容 主要包括:消防规划布局、火灾扑救条件、建筑消防设施(防火分隔设施、防烟排烟设施、安全疏散设施、防爆泄压设施、消防给水设施、自动喷水设施、泡沫灭火设施、气体灭火设施、报警联动设施)、建筑灭火器配置等。 危险辨识 主要包括:引火源辨识、危险物辨识、火灾荷载辨识、火灾烟毒辨识等。 隐患判定 主要包括:一般火灾隐患判定、重大火灾隐患判定。

45 5、隐患排查整治安全措施 5.1安全技术措施 可分为:安全技术措施、消防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措施等级顺序:消除、预防、减弱、隔离、链锁、警告。 ①消除: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②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46 ③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④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⑤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⑥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47 5.2消防技术措施 可分为:预防措施、限制措施、灭火措施和疏散措施。如图3所示。 着火 预防措施 扑救措施 疏散措施 可燃物 限制措施 火灾
引火源 图3 消防技术措施

48 5.3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往往在隐患治理工作受到忽视,即使有也是老生常谈式的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培训教育和加强安全检查等几种。其实管理措施往往能系统性地解决很多普遍和长期存在的隐患,这就需要在实施隐患治理时,主动地和有意识地研究分析隐患产生原因中的管理因素,发现和掌握其管理规律,通过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不安全行为、有章不循、习惯性违章、麻痹大意、精神松懈、误操作、过于自信、侥幸心理等。

49 6、隐患排查治理政府工作 政府部门“管什么、怎么管”?或监督什么、怎么监督? 政府部门------裁判员

50 6.1生产经营单位分类举例

51 6.2区级政府监管分级举例

52 7、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工作 企业部门“做什么、怎么做”?或自律什么、如何自律? 企业部门------运动员

53 领导层 管理层 操作层 7.1企业分层检查 (1)领导层:
主要负责人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安委会、领导办公会等形式,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到其日常工作的范围中,亲自定期组织和参与检查,及时准确把握情况,发出明确的指令。主管负责人要在其职责中明确有关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将有关情况上传下达,做好主要负责人的帮手。其他有关领导也要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至少要知道、过问、督促、确认。 领导层 管理层 操作层

54 (2)管理层: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骨干力量,编制有关制度、培训各类人员、组织检查排查、下达整改指令、验证整改效果等是主要的工作内容。还要通过监督方式对各部门和下属单位及所有员工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面的履职情况进行了解,纳入考核,全力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方位和全员化。 (3)操作层: 按照责任制、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中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员工要有高度的隐患意识,随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隐患和事故苗头,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同时采取临时性的控制措施,并注意做好记录,为统计分析隐患留下资料。

55 7.2隐患排查种类 (1)日常排查 指与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结合,具有日常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群众性。主要有企业全面的安全大检查、主管部门的专业安全检查、专业管理部门的专项安全检查、各管理层级的日常安全检查、操作岗位的现场安全检查等。 (2)专项排查 专项排查是指采用特定的、专门的排查方法,这种类别的方法具有周期性、技术性和投入性。主要有按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进行的全面自查、对重大危险源的定期评价、对危险化学品的定期现状安全评价等。

56

57 8、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58

59

60

61 分类分级模块

62 监督检查模块

63 统计分析模块

64 绩效考核模块

65 自查自报模块

66

67

68 企业自查自报系统应用举例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危险辨识(一般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等) 企业特殊工种(电工、焊工、库工、修理工、操作工等) 企业特种设备(压力容器、锅炉、电梯、管道、车辆等) 企业重点部位(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变配电站等) 企业安全标准(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等) 自查自报隐患(无隐患判定、一般隐患判定、重大隐患判定等) 隐患防控情况(消除、预防、减弱、隔离、链锁、警告等防控措施)


Download ppt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解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