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古代汉语综合运用(三) 文言文断句 趣味导入 常识讲解 指点迷津 牛刀小试
2
一、趣味导入 教训一:工作出笑话 读曰:“已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干部”
某农村糊涂县长,一日做报告,咬文嚼字,照本宣科。当念至:“已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干部……” 引得台下哄堂大笑。 读曰:“已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干部” 领导怒曰:“有什么好笑的?和尚都可以取得文凭,干部就更要努力喽!” 教训一:工作出笑话
3
阔少爷断错句娶错妻 脚不大, 好头发, 没有麻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4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教训二:耽误了终身大事
5
经验教训三:标点虽小,却挽救了一条性命。
神奇的标点符号 清朝末年,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名诗人王之焕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恙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由于书法家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看了以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欺负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个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个书法家争中生智,连忙解释说:“我这是用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场又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无言以对,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压惊。 经验教训三:标点虽小,却挽救了一条性命。
6
二、常识讲解 (一)句读解读 句读是阅读文章时音节停顿的所在。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 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7
前人断句时, 如果在一句话的末了停顿,就用“。”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需要停顿的地方 用“·”或“,”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8
(二)基本要求 1、内容符合情理。 2、符合语法规范。
9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夔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10
感: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译:(鲁国的国君)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人名)一只脚,你相信吗?”(孔子)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声律(音乐)。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此有学识的人说:‘夔有一足,不是一只脚啊。’” 感: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11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12
小结1·过渡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之外,还可以借助 一定的方法。
13
三、指点迷津 文言文断句方法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第三点是难重点)
14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都应该是通读全文,搞清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
15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16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重难点) 1、看虚词 ,定句读。 夫、盖、其、凡、窃、请、敬、若夫、且夫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
也、矣、欤、耶、乎、兮、耳、焉、哉、而已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等词常用在 句中。
17
1、看虚词,定句读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 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18
例子: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 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19
例子: 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20
2、对话、引文定句读。 寻找标志,辅助标点(重难点)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及所说的内容,明辨句读。
21
例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22
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3、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3、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23
例子: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也。
24
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4、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 即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则容易断句。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然后前后追问,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25
例子: 答案: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答案: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26
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5、根据修辞的要求断句。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骈文中的四六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
例子: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28
例子: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29
说苑 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30
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6、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不亦……乎”(不亦说乎?);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等, 可以帮助断句。
31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6、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 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 于是、然则等。
32
标志之外需注意之一 7、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33
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
正确的标点,应为: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 。
34
标志之外需注意之二 8、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35
四、断句步骤总结 1、通读,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抓词语. ① 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在句中。②对话、引文标志: “曰” “言” “云” ③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 3、观修辞: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 4、找固定结构 5、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
36
五、牛刀小试 堂上练习1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37
答案: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
38
堂上练习2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庄子·山木》)(注:这里的 "雁"是"鹅")
39
参考答案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40
六、思考题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问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孟春纪》)(注:令, 邑的行政长官。尉,朝廷的军官)
41
恳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