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南山:指終南山,在長安南方。 2.何所營:作什麼用途。營,求也。 3.翩翩:步伐輕盈的樣子。 4.黃衣使者白衫兒:指太監及其隨行的部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南山:指終南山,在長安南方。 2.何所營:作什麼用途。營,求也。 3.翩翩:步伐輕盈的樣子。 4.黃衣使者白衫兒:指太監及其隨行的部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南山:指終南山,在長安南方。 2.何所營:作什麼用途。營,求也。 3.翩翩:步伐輕盈的樣子。 4.黃衣使者白衫兒:指太監及其隨行的部下。 5.把:拿。

2 6.敕:皇帝的命令。 7.宮使:皇宮派來的使者,此指太監。 8.驅將:驅趕著(炭車)。 9.綾:薄而有紋綵的絲織品,音ㄌㄧㄥˊ。 10.直:同「值」,價錢。

3 11.北拉拉:山名,今名達觀山,在桃園縣復興鄉到台北縣烏來鄉之間。
12.南大武:山名,在台東縣與屏東縣交界處,與北大武山合稱大武山。 13.阿魯威部落:在台東縣達仁鄉,為本詩作者莫那能的家鄉。

4 主題四:與世界相遇 (社會關懷)

5 羅智成 鎮魂

6 【寫作背景】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於民國八十八年(西元1999)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時四十七分左右,震央在南投縣集集鎮境內,故又稱集集大地震。這個芮氏規模七點三的強震,為臺灣戰後傷亡損失最慘重的天災,共持續102秒,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其在臺北地區造成的災害與效應特別嚴重,原因是臺北盆地四面環山引起地震波聚集效應,以及土質鬆軟引起「場址效應」,使得震度更形劇烈;其中位於松山區與信義區交界的「東星大樓」(地上十二層)倒塌,有87人罹難,為傷亡人數最多的獨棟大樓。

7 本詩雖未指明所描述的為哪一棟大樓,但對於震災發生後大樓斷裂崩塌的怵目驚心,以及報紙、電視等媒體的持續報導,在悲天憫人的感性關懷中有極為鮮明而具體的描繪;同時,作者也在詩末表現其一貫的知性評論態度。

8 作者羅智成,祖籍湖南安鄉,1955年生於臺北。他是詩人、作家、媒體工作者,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曾任中國時報系編輯主管、美商康泰納士雜誌Conde'Nast China(VOGUE、GQ)編輯總監、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中央通訊社常務監察人、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等職,創辦過台北女性生活廣播電台、《TO'GO旅遊雜誌》、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等。並於各大學兼任教職二十年,現為中央通訊社社長。出版作品有詩集《畫冊》、《光之書》、《傾斜之書》、《擲地無聲書》、《寶寶之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等,散文或評論集《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等二十餘種。

9 【閱讀鑑賞】 一、取材:九二一震災現場殘亂破碎、開挖救援的描寫,以及社會大眾驚恐的反應。
二、主旨:震災帶給人類的重創,以及人類的渺小、平凡與脆弱。 三、結構:「先果後因」,前五節是「果」,末節為「因」。

10 段落大意 第一節:震災現場的開挖困難,及受難者成為孤單屍骸之歷程。 第二節:災後生還的人類反應之一。 (收縮、抽痛、抱怨承受不了地震的折難)
 第一節:震災現場的開挖困難,及受難者成為孤單屍骸之歷程。  第二節:災後生還的人類反應之一。 (收縮、抽痛、抱怨承受不了地震的折難)  第三、四節:災後生還的人類反應之二。 (抽痛、蜷曲、傳遞、播報、哀悼與聚集)  第五節:災後生還的人類反應之三。 (吊走崩塌的景象、試圖遺忘令人沉重的記憶)  第六節:點出人類心靈的脆弱。 (對死亡的恐懼)

11 四、修辭: 轉化- 例1:(擬人) 十層樓的破碎迷宮把你困在噩夢的夾層裡 或者,你被牆上的相框壓成最後一張照片
轉化- 例1:(擬人) 十層樓的破碎迷宮把你困在噩夢的夾層裡 或者,你被牆上的相框壓成最後一張照片 或者,你被缺乏鐵質的大樓吞嚥,成為它 糾纏的管線裡瘀塞的血水 例2:(擬人) 縮得小小的那聲尖叫還在瓦礫中戰慄 在挖掘不出來的驚懼裡 翻倒的美景則緊摟著你孤單的屍骸,

12 例3:(擬人) 整個島嶼還在收縮、抽痛、胡言亂語 生命總一次又一次叫我們面面相覷 例4:(擬人) 規模七‧三的強震重新躺回斷層 例5:(形象化) 我們正慌亂地用重機械把 崩塌的視線吊走 把沉重的記憶切開 切割成比較容易消化與忘記的小塊

13 映襯-例1:你們(死難者)/我們(生還者)
   例2:自大的脆弱生靈 譬喻-例:十層樓的破碎迷宮把你困在噩夢的夾層裡     [「破碎迷宮」喻傾斜崩塌的樓房]

14 【延伸閱讀】 弱勢族群的書寫(貧窮百姓、原住民少女) 1.白居易〈賣炭翁〉: [社會弱勢-貧窮百姓]

15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1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2?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3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4。手把5文書口稱敕6,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7驅將8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9,繫向牛頭充炭直10!

16 [賞析] 白居易藉由賣炭翁的悲慘遭遇,來控訴統治階層巧取掠奪的惡行,及反映可憐貧困的小百姓被壓榨的痛苦不幸。詩中還控訴了「宮市」巧取掠奪的罪行(作者在題目之下自注說:「苦官市也。」)「宮市」是唐朝宮廷掠奪人民財物的一種方式,原本宮中的日常用品,由官府承辦購置,但到了唐德宗貞元末年,改由太監直接向民間採買,實際上就是對百姓巧取強奪,可說是當時的一大弊政,本詩就是百姓強遭掠奪的一個特寫鏡頭。

17 全篇以「果、因、果」的結構寫成。 開頭四句是「果一」的部分,寫老人燒炭的辛苦及炭得來的不易:先「點」出燒炭的地點在「南山」;而後是「染」(故事的內容),寫老人燒炭的辛苦經過,由伐薪而燒炭,由滿面塵灰而十指烏黑。 其次,「賣炭」四句是「因」的部分,指出辛苦燒炭來賣的原因是要得錢以餬口、買衣以御寒,只是為了要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夜來」四句則是第二個「果」的部分,寫老人「賣炭」的經過:此處又形成「先因後果」的結構,「因」是「夜來」四句,寫老翁在雪中駕炭車,老遠地趕到市南門外,又飢又累、暫時休息;結「果」,宮中的黃衣使者只以「半匹紅紗一丈綾」的代價,就把滿車的炭換走了,使得老翁滿心的希望完全破滅。

18 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衣正單」與「願天寒」的對比映襯,強烈地凸顯出賣炭翁生活環境的困苦及討生活的不易;全篇不發一句議論,卻在敘事中自然而有力地「控訴」了當時「宮市」巧取掠奪的罪行,更具有含蓄的感染力量,使人感到無比的沈痛。

19 〈當鐘聲響起時--給受難的山地雛妓姊妹們〉:
2.莫那能 〈當鐘聲響起時--給受難的山地雛妓姊妹們〉: [社會弱勢-原住民]

20 [賞析] 〈當鐘聲響起〉一詩,主旨在透過對原住民少女在妓院悲慘遭遇的敘述,來凸顯原住民在社會中卑微而無奈的地位及所受到的不平待遇。
全篇共有五節,前四節是「因」,寫原住民少女淪為雛妓的没有笑聲的悲慘童年;末節是「果」,表明這位少女想要重生的熱切盼望。 「因」的部分,又可從「現實」及「期待」兩個面向來看:現實生活中的少女,在老鴇的吆喝聲以及客人的滿足呻吟中,過著没有笑聲、變調的童年,尤有甚者,妓院中的荷爾蒙針頭及保鑣的拳頭,更提早結束了少女的童年,而教堂與學校的鐘聲,早已成為少年心中遙遠的記憶;於是,少女衷心「期待」著能贖回童真及找回笑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是無法實現的夢想,只能寄望來生,讓生命重來一次,重新過一個有自我尊嚴、有純真童年、有快樂笑聲的人生。

21 [賞析] 以「聲音」作為象徵:老鴇的吆喝聲及客人滿足的呻吟聲,象徵著漢人社會對原住民的壓迫及欺凌;教堂的鐘聲象徵著原住民思想的單純潔淨,學校的鐘聲則象徵充滿笑聲的童年生活。這兩組聲音,形成了極端不同的對比,我們可以從冷靜含蓄的文字風格中,感受出詩中所隱藏的對社會不公的巨大控訴。


Download ppt "1.南山:指終南山,在長安南方。 2.何所營:作什麼用途。營,求也。 3.翩翩:步伐輕盈的樣子。 4.黃衣使者白衫兒:指太監及其隨行的部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