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E-mail:wuweiyue@21cn.com 2007.3.11 广州 广东教研 WWW.gdjy.net.cn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广东省普通高中 新课程实验工作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E-mail:wuweiyue@21cn.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E-mail:wuweiyue@21cn.com 2007.3.11 广州 广东教研 WWW.gdjy.net.cn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广东省普通高中 新课程实验工作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E-mail:wuweiyue@21cn.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E-mail:wuweiyue@21cn.com
广州 广东教研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广东省普通高中 新课程实验工作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2 一、广东省概况 发展很快 发展很不平衡

3 韶关 梅州 清远 河源 潮州 肇庆 广州 揭阳 惠州 汕头 佛山 汕尾 东莞 云浮 深圳 中山 江门 珠海 茂名 阳江 湛江

4 广州 佛山 东莞 深圳 中山 珠海

5 广东地理概况 地理: 17.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 1/54) 人口: 8642万人,外来务工人口1600多万人
21个省辖市, 128个县区 人口: 8642万人,外来务工人口1600多万人 地势: 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 河流: 西江、北江、东江合称珠江,出海口有 虎 门、蕉 门、洪奇门、横 门 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 门

6 广东经济概况 GDP :1978 年185亿元 占全国5.1% 2000年1.0万亿元 占全国10.8%
2000年1.0万亿元 占全国10.8% 2006年2.6万亿元 占全国12.5%

7 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 全球创新型国家20个左右:美、日、芬、韩…… 全球49个主要国家中,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排24位 创新型国家:
科技进步贡献率70%左右: 研发投入占GDP2%以上(中国法定1.5%,2004年1.23%) 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中国50%以上,美、日5%以下)

8 广东基础教育概况 我省五分之四中小学生都已实施新课程 义务教育学校25246所 在校生1530万人 非户籍义务教育学生180万人
新课程实验班约1000万人 普通高中985所,在校生170万人 全部为新课程实验班学生 我省五分之四中小学生都已实施新课程

9 二、广东省课程改革推进情况

10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 2004年 义务教育 小学 初中 2001年 年 2004年 年

11 1. 启 动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促进广东普通高中上规模、上水平。 促进教育转型,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促进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1. 启 动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促进广东普通高中上规模、上水平。 促进教育转型,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促进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促进提高广东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2 2. 培 训 三年三种模式—— 全员集中省级培训。 地级市负责培训。 省市分级培训。

13 3. 学术支持 举全省之力—— 高等院校专家。 教研员和骨干教师。 出版单位专家。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中小学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

14 4. 样本学校 建立54所实验样本校 样本学校的职责—— 1.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 2.精心组织,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3.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探索实施办法。 4.总结经验,辐射、指导本地区以 至全省 其他学校的实验工作。

15 5. 教学研究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建立34个校本教研基地。

16 详见《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
6. 课程实施和管理 必修课:模块安排、必修课中的选修…… 选修课:选课及其安排、选修课中的必修…… 学分认定:学校负责…… 教学班与行政班:并行…… 推进计划:分层要求,分类指导,逐步达标。 教材选用:地级市自选…… 详见《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 粤教基[2004]47号 《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 粤教研[2005]7号

17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 《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等十二个学科(领域)
课程管理 学分由学校认定 毕业资格认定 教学质量监控 …… 详见广东省教育厅印发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 粤教基[2004]83号 《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等十二个学科(领域) 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粤教研[2006]12号

18 校 本 课 程 学校具有统筹决策权和审定权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生兴趣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以模块为单位,以选修学分为管理形式 由学生选择 不提倡编教材

19 要求实验前各学校准备工作 《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每所高中都认真拟制: (1)实验工作指导思想; (2)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3)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4)实验工作的重点、难点;

20 (5)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分工; (6)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7)课改实验有关学习的组织; (8)实验工作进度时间安排。

21 (9)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实验工作的检验 课程方案的制订, 课程的选定和审定, 教师开课指导, 学生选课指导, 班级的组织和指导,
课程考核和学分认定, 教师评价体系, 校本教研的组织, ……实验工作的检验

22 7. 综合素质评价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评价内容和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 模块修习记录 基本素质评价
模块修习记录 基本素质评价 实验操作考查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模块修习记录——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 和各科目模块修习情况。 基本素质评价——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 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各方面情况。 实验操作考查——反映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反映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23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
8. 高考改革 3 +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 X (特点:两试合一) 《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高考改革方案》.doc 《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doc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

24 2007年高考—问题 1.试卷效度和信度降低; 2.试题覆盖面太少; 3.试题难度加大; 4.考生学习负担增加(减少了答题有效时间;
5.考生心理压力大(试卷卷面设计复杂,考生容易答错。) 6.课程引导未必到位,选修课仍要通过评估和管理.

25 《广东省县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9. 督导评估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方案》 《广东省县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26 教学水平评估指标 4个一级指标领域,17个二级指标项目 1.教学管理 1-1教学理念 1-2管理制度 1-3课程规划
1.教学管理 1-1教学理念 1-2管理制度 1-3课程规划 1-3课程组织 1-5 管理人员 2.教学保障 2-6教师专业发展 2-7教学研究 2-8教学设施及使用 2-9专项经费数量与结构 3.教学过程 3-10 德育工作 3-11教学实施 3-12教学评价 4.教学效果 4-13学业负担 4-14公民素养 7-15学业水平 4-16体育与健康 4-17社会声誉 4个一级指标领域,17个二级指标项目

27 教学水平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三 种

28 10. 教学科研 建立科研促教制度—— 教育厅委托新课程实验攻关课题。 教育厅立项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科研规划课题中专设新课程课题。

29 省委书记的“盛世危言” “广东今后发展的关键在教育” “二三十年后广东的辉煌靠什么?靠人才。人才从哪里来?靠教育。”
“不重视教育,不抓教育,就是对广东人民不负责任!” ——张德江

30 课改目标必须体现时代要求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国家与民族 守法与公德 价值观与责任感
国家与民族 守法与公德 价值观与责任感 科学与人文 创新与实践 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 双基与方法 体魄与心理 环境意识与科学发展观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1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基本要求前提下有一定层次性和选择性; 使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32 “ 八 荣 八 耻 ” 培养目标的时代要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3 2. 实 施 策 略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全省普通高中同时起步推进实验。 课题攻关,调动整合全省学术支持力量。 第一年全员参加省级培训。
建立样本示范学校,行动引领。 组织教学视导,及时总结指导。 开展校本教研,保证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网络互动课堂和资源,远程提供学术支持。 统筹策划,稳步推进。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34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学习领域 高中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 选修II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2004年 开始 实施 学习领域 144分 高中科目 必修学分 116分 28分以上 选修I 选修II 语言与文学 20 语文 10 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兴趣、潜能和发展需要,各科目课程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 (学校开出率必须占所提供模块的80% 或 60% 以上)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 (按18学时1学分计算) 外语 数学10 数学 人文与社会 21 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 活动 23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35 语 文 语文 1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4 语文 5 必修 小说与戏剧 闻与传记 诗歌与散文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选修系列

36 语 文 选 修 与必修课程衔接,拓展、深化 课标设计五个系列: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 可组合成三个系列指导学生选修:
语 文 选 修 与必修课程衔接,拓展、深化 课标设计五个系列: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可组合成三个系列指导学生选修: 文学探究 文言鉴赏 表达交流 其中唐宋散文、现代散文、常用文体写作、传记和小说等 要作为首选模块

37 英 语 必修 系列1 系列2 选修系列 英语 1 英语 2 英语 3 英语 4 英语 5 提高系列 拓展系列 6-8八级 语言知识与技能
6-11九级 系列2 拓展系列 语言知识与技能 语言应用、欣赏 选修系列

38 数 学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必修 选修系列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数 学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必修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选修系列

39 数 学 选 修 文科发展: 理科发展: 体艺发展: 系列1全部模块,系列3中1至2个专题, 系列4中的4-1几何证明选讲、4-2矩阵与变换、
数 学 选 修 文科发展: 系列1全部模块,系列3中1至2个专题, 系列4中的4-1几何证明选讲、4-2矩阵与变换、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 等4个专题中选修1个专题 理科发展: 系列2全部模块,系列3中2至3个专题, 等4个专题中选修3个专题 体艺发展: 系列1全部模块,系列3中1个专题

40 学生选课自主程度: 在老师指导下 自行选课制订个人修习计划 (三年、一年) 报学校批准备案 要作修改必须提前一学期报批
学校帮助落实,有效监控

41 学生选课前提条件 课程说明 选课指导手册 咨询机构、部门 辅导员制度(导师) 同学合作机制

42 广东实验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目 录)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简介┄┄┄┄┄┄┄ 3 我校高中三年的学分分配方案┄┄ ┄┄┄┄┄┄6 模块说明及选修建议┄┄┄┄┄┄┄┄┄┄┄┄ 6 高中三年的课程开设方案 ┄┄┄┄┄┄┄┄ 9 广东实验中学校本课程计划 ┄┄┄┄┄┄┄┄ 12 广东实验中学2004学年上学期学生选课单 ┄┄ 19

43 班 级 管 理 保持班集体—— 行政班为基础 教学班为辅助 保证实时管理,责任到人 不能削弱德育,保证学习辅导 学校有责任落实教师岗位责任

44 所有实验学校的职责 保证课程实施—— 认真组织实施 排课、选修、选课、班级管理 提高实施水平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
做好发展规划 规模、设施、师资、时间表 尽快实现课程目标 学校有责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

45 在学校课程领导中—— 校长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在学校课程领导中—— 校长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46 现代学校 依法办学 自主发展 自我约束 社会监督 学校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

47 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 自主定位 自我激励 自我资源调配 学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 精心设计学校的发展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工作抓手

48 校长面对: 1.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方案 2.省教育厅制订的实施方案 3.市县教育部门确定的执行方案 据此制订学校的实际操作方案

49 校长受到的限制: 学校规模 领导水平 教师状况 学生基础 设施设备 经费收支…… 在有限的条件下实施课程领导

50 校长可能的态度及对策: 完全执行 加码执行 减量执行 变通执行 以不变应万变 创造性执行…… 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51 课程实施的检验办法: 各种考试 评估督导检查 学区教学测验 学生家长反馈 社会舆论期望…… 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和考试办法

52 需要提供的行政和学术支持: 培训校长 培训教师 全面评估学校 科学评价教师、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 支持是否得力可决定得失成败

53 需要配套的机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校本培训活动开展 校本教研制度建立 学校是保障课程实施的基本组织

54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 《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等十二个学科(领域)
4. 课程管理 学分由学校认定 毕业资格认定 教学质量监控 …… 详见广东省教育厅印发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学管理意见》 粤教基[2004]83号 《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等十二个学科(领域) 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粤教研[2006]12号

55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数 学 科 技 术 艺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政 治 历 史 地 美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略)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56 教学管理: 学年学分管理——不能提早毕业 领域、科目、模块 校内、校际、省际 学段、学期、学年 认定、作用、诚信

57 广东省学分认定办法 讲诚信,有研究,巧管理 修习的课程必须按规定的方式进行考核认定。 考核未通过的科目、模块可以按规定进行补考。
学分以模块为单位认定,认定程序: ——学校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 ——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 ——学科组审核 ——教务处复核 ——主管教学校长确认 ——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档 (有关负责人必须签署意见并签名) 讲诚信,有研究,巧管理

58 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程序 科目学业修习状况用学分登记, 科目考核用等级报告学业成绩, 毕业资格由学校认定, 县教育部门审核,
市教育行政部门核发毕业证书, 毕业证书由学校加盖公章, 市教育行政部门加盖验印章

59 建议开学前各学校工作: 《学校课程排课方案》 (1)课程资源分析—— 学校、社区设施设备(标准), 本校教师和可资利用的师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风和办学特色, 本学期可能提供的教材, 学校计划开发的校本课程……

60 (2)排课原则—— 尽量减少并行科目; (3)排课说明—— 尽量开齐必修模块; 尽量按模块设计组织教学;
组织好必修课模块教学安排,注意各学科模块之间关系不尽相同; 组织好选修课。 (3)排课说明—— 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说明。

61 (4)第一学期的课程过渡方案 第一学年的课程开设方案 三年的课程开设方案 学校务必高度重视课程安排

62 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教学,提高管理效率

63 教学班学生学习管理

64 年级学生成绩评估

65 各科模块学习成绩比较

66 不具备新课程条件要求的学校怎么办? 做好发展规划 规模、设施、师资、时间表 及时报告政府 采取适当措施 逐步达到课程要求——
组织现有力量努力实施 尽量整合课程资源 校内、校间、社区 做好发展规划 规模、设施、师资、时间表 及时报告政府 采取适当措施 学校有责任规划和报告

67 5. 教学评价与考试 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 高考改革 综合素质评价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操作考查
教学水平评估 ……

68 坐标:教学评价三维度 评价目的 选拔 监测 引导 条件 评价内容 过程 结果 评价方法 测验 观察 鉴定

69 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关键环节 1. 中考改革 2. 高考改革 3. 综合素质评价 4. 教育督导

70 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 1. 中考改革 ▲考试方案改革 ▲招生制度改革

71 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 2. 高考改革 ▲考试方案改革 ▲招生制度改革

72 新课程高考改革—— ▲考试方案改革:科目设置 ▲招生制度改革:招生方式统考、联考、自主…… 填报志愿考前、考后……
考试题目范围、程度、题型、题量 分数呈现方式标准分、原始分 ▲招生制度改革:招生方式统考、联考、自主…… 录取要求高考、学业、综合…… 划线方法一条、多条…… 填报志愿考前、考后……

73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 3 +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 X (特点:两试合一) 《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高考改革方案》.doc 《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doc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doc

74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2 “3” 为必考科目: 语文 数学——分文科、理科 外语——含听力
3 +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 X “3” 为必考科目: 语文 数学——分文科、理科 外语——含听力 均包括课标共同必修内容和《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指定选修内容

75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3 “文科基础”:为文科考生必备基础 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必修部分; 物理必修1、2和选修1-1模块;
3 +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 X “文科基础”:为文科考生必备基础 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必修部分; 物理必修1、2和选修1-1模块; 化学必修1、2和化学与生活模块。 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占70% 物理、化学、生物 占30% 全部采用选择题

76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4 “理科基础”:为理科考生必备基础 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必修部分;
3 +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 X “理科基础”:为理科考生必备基础 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必修部分; 物理必修1、2和选修2-1或3-1; 化学必修1、2和化学与生活或化学与技术。 其中:物理、化学、生物 占70%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占30% 全部采用选择题

77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5 “X”:为考生选考科目 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考试内容:
包括课标共同必修内容和《广东省普通高 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指定选修内容

78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6 3 +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 X 外语口语、体育术科、音乐术科、美术术科 考试内容另定

79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7 招生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科类 体育类 音乐类 美术类 各专业按分类招生计划进行招生

80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8 招生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科类 体育类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 文科类考试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科类 体育类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 文科类考试科目组合—— 必考: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文科基础 选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1门选考科目 每一考生至少选择1门选考科目 可选1-2门思想政治和地理不能同时选考 物理和生物不能同时选考

81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9 招生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科类 体育类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 理科类考试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科类 体育类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 理科类考试科目组合—— 必考: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科基础 选考:物理、化学、生物 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选考科目 每一考生至少选择一门选考科目

82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0 招生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工科类 体育类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 体育类考试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工科类 体育类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 体育类考试科目组合—— 必考:(1)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文科基础 (2)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科基础 考生可以在(1)(2)中选择一组 选考:体育术科(1-3月考) 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选考科目 每一考生至少选择一门选考科目

83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1 艺术类考试科目组合—— 必考:(1)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文科基础
招生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工科类 体育类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 艺术类考试科目组合—— 必考:(1)语文、数学(文科)、外语、文科基础 (2)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科基础 考生可以在(1)(2)中选择一组 选考:音乐术科或美术术科(1-3月考) 每一招生专业至少指定一门选考科目 每一考生至少选择一门选考科目

84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2 外语类考试—— 对外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需加考口试 招生专业科目组合: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工科类
文科类(含外语类) 理工科类 体育类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 外语类考试—— 对外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需加考口试 (英语口语4月考)

85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3 命题原则—— 体现新课程理念 反映课程标准整体要求 考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 注重能力和素质考查
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86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4 考试时间和分值—— 数学、外语(含听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语文:150分钟,卷面150分; 数学、外语(含听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120分钟,卷面150分; 外语口语(50分)、体育术科(100分) 、音乐术科(100分) 、美术术科(250分)考试时间另定

87 命题依据 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同时考虑新课程实验的实际进程. 1.选考内容:我省高考方案要求,选修课开设情况, 考试大纲范围内;
2.在考试大纲范围内,确保公平,确保减轻负担; 3.做到“四个有利于”; 4.以能力立意,强化对基本素质的考查; 5.重视知识积累与能力可持续发展。

88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5 考试时间和分值—— 数学、外语(含听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语文:150分钟,卷面150分; 数学、外语(含听力)、文科基础、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120分钟,卷面150分; 外语口语(50分)、体育术科(100分) 、音乐术科(100分) 、美术术科(250分)考试时间另定

89 广东2007年高考内容-16 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考试大纲 制订广东省考试说明
由广东省教育厅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考试大纲 制订广东省考试说明 “新课程实施到什么程度,就考到什么程度”

90 (题型、题量、赋分、各部分内容比例、选做题比例)
广东2007年高考考试说明 1.命题指导思想; 2.考试范围和内容; 3.考试形式; 4.试卷结构; (题型、题量、赋分、各部分内容比例、选做题比例) 5.难度说明; 6.题型示例.

91 2007年高考—内容范围 1.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内容全部作为考试内容; 2.选考内容在均在选修课意见范围内。

92 2007年高考—必考科目 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英语 1.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容; 2.选考内容在均在选修课意见范围内; 3.选考内容全部为选做题。

93 2007年高考—指定选考 1.文科基础; 2.理科基础; 按高考方案要求确定。

94 2007年高考—任选考科目 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想政治、地理 1.物理、化学、生物、历史考试大纲规定的选考内容全部作为选考试范围;
2.思想政治 、地理以选修课意见人文社会科学考生选修范围为选考范围; 3.设选做题,让学生选做。

95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7 分数和录取—— 各科成绩用卷面原始分呈现, 总分用5科卷面原始分累加; 外语口语成绩不计入总分
文科类、理科类按总分合成为依据录取; 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按4科文化课卷面原始分累加和术 科成绩为依据录取。 分数线—— 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分别划线

96 广东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18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由省教育厅公布统一的评价要求, 由学校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表述——
综合素质评价以写实文字表述, 分项目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各科目学分获得状况、 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考核或表现、获奖情况等

97 2007年高考方案的特点 1.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 2.体现高考改革的延续性 3.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4.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分科组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 设置选考题促进选修课开设 文理兼考促进科学人文素养全面发展 低难度全面考查最大限度减轻学生负担 数学文理分科既实事求是又减轻教学负担 5.更科学、公平:分科划线,分类投档,综合评价

98 2007年高考—问题 1.试卷效度和信度降低; 2.试题覆盖面太少; 3.试题难度加大; 4.考生学习负担增加(减少了答题有效时间;
5.考生心理压力大(试卷卷面设计复杂,考生容易答错。) 6.课程引导未必到位,选修课仍要通过评估和管理.

99 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 3. 综合素质评价 可信? 可行?

100 综合评价方案 重点: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 评价功能 难点: 可 信 可 行

101 学生综合评价方案-2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评价内容和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 模块修习记录 基本素质评价
模块修习记录 基本素质评价 实验操作考查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模块修习记录——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 和各科目模块修习情况。 基本素质评价——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 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各方面情况。 实验操作考查——反映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反映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102 学生综合评价方案-3 模块修习记录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学生修习课程的情况通过高中三年学分进行管理。 学校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 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量化反映,通过适当的文字描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

103 学生综合评价方案-4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基本素质评价 包括五个方面:道德素养 文化素养 综合实践 身心健康 艺术素养

104 学生综合评价方案-5 实验操作考查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涉及:科学领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必修学分对应的模块内容。 考查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广东省《普通高中实 验操作考查要求》, 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105 学生综合评价方案-6 实验操作考查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各地级以上市统一命题, 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
考查结果以等级呈现:优秀、合格、不合格 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106 学生综合评价方案-7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按照《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及说明》, 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内容, 公布考试要求、试卷结构和题库。 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考试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107 学生综合评价方案-8 评价功能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高等学校录取或退档的依据之一。

108 如:化学科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教科书 作业 练习与测验 小论文 小制作 表现性评价 学情调查

109 小论文 海水淡化 铝制饮料罐的使用 鸡蛋过滤器 氯化钠、氯化氢的分子模型 食品或饮料的标签 三种基本材料的标本制作 小制作

110 表现性评价: 活动目标和困难预测 活动计划 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后对问题的反思 自评与他评 努力的方向
表现性评价均依托于教学活动进行,这个学段进行的正规表现性评价是:钠的性质实验探索;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设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设计。

111 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 4. 教育督导 督政? 督学?

112 《珠江三角洲县级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广东省县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广东省2006年三项教育督导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基本标准》 《珠江三角洲县级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方案》 《广东省县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113 教学水平评估有别于 等级学校评估、示范性高中评估
以自评为基础,学校可以自查改进; 为课程执法,重在评估课程实施程度; 不惟条件,重在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 关注装备使用频率和使用效率; 全员评估,动态评估,每个教师都要接受评价; 重在发展,评估结论有质量报告和改进建议;

114 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评价校长——教学管理 是否规范管理、优质管理 评价教师——教学水平 是否规范教学、优质教学 评价学校——
是否优质管理、优质教学 “优秀学校”

115 教学水平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 4个一级指标领域 17个二级指标项目 全部采用“状态描述法”, 以基本要求描述合格的状态,
有“ * ”的为必达指标。

116 教学水平评估指标 4个一级指标领域,17个二级指标项目 1.教学管理 1-1教学理念 1-2管理制度 1-3课程规划
1.教学管理 1-1教学理念 1-2管理制度 1-3课程规划 1-3课程组织 1-5 管理人员 2.教学保障 2-6教师专业发展 2-7教学研究 2-8教学设施及使用 2-9专项经费数量与结构 3.教学过程 3-10 德育工作 3-11教学实施 3-12教学评价 4.教学效果 4-13学业负担 4-14公民素养 7-15学业水平 4-16体育与健康 4-17社会声誉 4个一级指标领域,17个二级指标项目

117 教学水平评估结论 评估结论: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三 种

118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优秀学校”称号并颁挂牌匾
教学水平评估结论 “优秀”: 17项指标全部符合基本要求 管理高水平、教学高质量 由广东省教育厅授予——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优秀学校”称号并颁挂牌匾 称号保有期四年。 优质管理、优质教学 “优秀学校”

119 教学水平评估结论 “合格”: 为主要方面基本达到要求, 但是尚未达到优质标准。 由广东省教育厅发给——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合格证书”
证书有效期四年 学校根据评估报告的建议改进教学工作,在一年后可向省督导室申请双优学校复评,复评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和抽查。

120 教学水平评估结论 “不合格”: 为主要方面未能达到要求, 即有一项以上必达指标未达到基本要求,或者三分之一以上基本要求未能达到,
需限期整改, 并建议当地政府调整学校领导班子, 督促学校改进教学工作。 学校根据评估报告的建议改进教学工作,在一年后可向省督导室申请复评。

121 教学水平评估结论-5 学校收到评估报告及结论后, 需根据评估报告的建议 制定学校改进计划及措施, 以促进学校发展。

122 6. 教 学 方 式 ——新课程教学实施基本标志 1. 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共同发展。 4.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学习工具。 5. 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分析探究、交流合作 能力明显加强。 6. 教学评价的促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纸笔考试成 绩不再是学业成绩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教学实施基本标志

123 广东实验中学 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教师认真领会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步做到:
——在教学要求上不能忽视基础性; ——在教学设计上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 ——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性。

124 广东实验中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10项原则 ①良好的班级气氛 ②丰富的学习机会 ③妥善的课程安排 ④明确的学习重点
①良好的班级气氛 ②丰富的学习机会 ③妥善的课程安排 ④明确的学习重点 ⑤扎实的学习内容 ⑥智慧的教学对话 ⑦充分的练习应用 ⑧学习策略的教导 ⑨协同合作的学习 ⑩教师的适度期望

125 7.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教研 教研活动有计划、多形式、大范围展开; 校本教研广泛开展,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蔚然成风 ;
校本研究氛围逐步形成,群体合作得到强化; 教师教育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素质逐步提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 新课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 开展校本教研 详见:广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 《校本教研基地行动报告》

126 8. 教学装备 WWW.gdjy.net.cn 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重新制订 普通高中设施设备装备标准
加快网络装备建设步伐,充实完善广东基础教育资源网、广东教研网 主题教学资源、学科教研、在线课堂、 广东教研大讲堂、虚拟实验室

127 9. 通用技术 充分开发教师资源—— 本校教师 外聘教师 校际协作 教育局有责任帮助协调

128 10. 综合实践活动 共23学分 按《广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开设 研究性学习 15学分,可每年安排5分,也可三年统筹安排
社会实践 共6学分,每学年1周,可获得2学分 社区服务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持 有相关证明,共获得2学分,可在高一、高二 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

129 广东实验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指导老师: 李子良 申青山 罗易 邓翅跃 邓鹂 刘军涛 李宇佳 黄竞 李兰 杨姗 来源:
指导老师: 李子良 申青山 罗易 邓翅跃 邓鹂 刘军涛 李宇佳 黄竞 李兰 杨姗 来源: (1)生活实践;(2)报刊、杂志论文;(3)热门话题; (4)参考家长和教师提供的课题 传记文学中的精神力量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探究 冰心作品中的爱的哲学研究 张洁作品中的人性美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讨等 《诗经》专题赏析 古典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30 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文化研究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 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 对联文化研究 武侠小说中的“情”与“义” 生活中的广告设计研究 谚语的收集与归类分析 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中学生出书的现象分析 港台新文化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利用工具书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词语的尝试 小组合作——研究性阅读写作的探索实践

131 注:各学科的课题列表仅供参考,各小组可提出其他课题;每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第一位代表组长。
A B C D E A B C D E 研究性学习选题意向表 学科 指导老师 课题组 成 员 姓 名 班 级 性 别 分工 首选课题 备选课题 课题研究 初步设想 注:各学科的课题列表仅供参考,各小组可提出其他课题;每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第一位代表组长。 注:各学科的课题列表仅供参考,各小组可提出其他课题; 每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第一位代表组长。

132 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课程功能的转变 传授知识原课程

133 课程改革领域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134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不可忽略尊重知识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不可忽略学科教学体系 改变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不可忽略文本知识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不可忽略基本训练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不可……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 不可……

135 谢谢


Download ppt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E-mail:wuweiyue@21cn.com 2007.3.11 广州 广东教研 WWW.gdjy.net.cn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广东省普通高中 新课程实验工作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吴惟粤 E-mail:wuweiyue@21cn.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