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3

4 注音: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不逊(xùn) 芦荟(lú huì) 解剖(pōu) 烂熳(màn)
芋梗汤(yù gěng) 抑扬顿挫(yì cuò) 匿名(nì) 诘责(jié) 瞥(piē)见 深恶痛疾(wù) 教诲(huì) 杳无音讯(yǎo) 畸形(jī) 驿站(yì)

5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pá 扒窃 扒手 bā 扒房子 扒皮 jì 系鞋带 系扣 xì 系统 中文系

6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不逊:无礼。逊,谦逊。 托辞:借口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释义: 绯红:鲜红 诘责:质问并责备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不逊:无礼。逊,谦逊。 托辞:借口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7 背景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及格,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8 读课文,思考: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9 东京 北京 仙台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1—3)
(4—35) (36—38)

10 整体理解课文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3):在 ,表达对 的厌恶;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3):在    ,表达对  的厌恶; (4—35):在  ,回忆与     的交往; (36—38)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 东京 清国留学生 仙台 藤野先生 北京 感激  怀念

11 阅读“在东京”部分 东京上野公园  樱花盛开

12 樱花 富士山

13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只不过”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和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14 明确:比喻。有嘲讽意味。 1、“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总之,是墙头草、两面派。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总之,是墙头草、两面派。 2、“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有嘲讽意味。

15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16 用“实在”对“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实在 是标致极了。 “实在”表“的确” “标致”表反语 用“实在”对“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17 理解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
不离题。有两个作用: 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暗线,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

18 在 东 京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见所闻——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19 阅读“在仙台”部分:(相识、相处、惜别)
1904年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医

20 (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日暮里”中“日暮”会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 “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1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水户: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22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 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
国民的辛酸。

23 ⒈“我到东京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话中“优待”包含了哪些内容?
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⒉依你看,作者在仙台受优待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原因是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情谊。

24 ⒊文中“喂蚊子”“喝难以下咽的宇梗汤”,是否讽刺“优待”,为什么?
不是讽刺,这只是反映“优待”的美中不足,因为优待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否定,而生活的缺憾是难以避免的,即使是受优待的时候。

25 在 仙 台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爱国

26 相识相处(4—23):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27 白描 抓住特征: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白描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28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没有民族偏见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热情诚恳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没有民族偏见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热情诚恳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29

30

31 弃医从文的原因(24—31)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32 阅读“惜别”(32—35)

33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为什么“竟没有说”?
在文中找出 能表明藤野先生感情的词语 ——悲哀 凄然 叹息 叮嘱等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为什么“竟没有说”? ——尊重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

34 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及背面题词

35 第二部分小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对藤野的肖像描写是 黑瘦、八字须、戴眼镜 “坐在后面发笑的是…” 相识 侧面描写藤野生活简朴的一段是
记叙了与藤野交往的哪四件事?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相处 4、了解女人裹脚 可以看出藤野有哪些优秀品格? 1、真挚热诚 2、治学严谨 3、没有民族偏见 匿名信事件 弃医 从文 离别 民族自尊心被伤害 看电影

36 阅读结尾两个自然段

37 文章最后可看出“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怀念与感激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8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1)藤野先生帮作者添改讲义,可见他教学认真,并且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 (2)他纠正作者的解剖图,还向作者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可见他治学严谨求实; (3)他还关心作者思想意识的进步,对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藤野先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9 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三: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40 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增加勇气”指 “正人君子”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41 理清线索

42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43 小结(本文中心):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4 藤野先生 (一)见藤野之前(1—3) (在东京) (1)往仙台、初到仙台(4—5) 明线: 与先生 形散而神不散 的交往 相识(6—10)
(二) 相识、相处、离别 (在仙台)(4—35) (2) 暗线: 作者爱 国情感 相处(11—23) 匿名信事件 (3)离别(24—35) 看电影 惜 别 (三)对藤野的怀念(36—38)


Download ppt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