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 国 建 筑 史 02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 国 建 筑 史 02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 国 建 筑 史 02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2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翻译: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 宋· 聂崇义在《三礼图》中据《周礼·考工记》所绘制的周王城示意图

3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原始社会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聚落遗址。
在有实物可考的建筑发展史中,中国建筑正式出现应该追溯到史前社会。距今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 半坡聚落遗址 距今6000年左右(配图) 半坡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其中住房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面积在20——40平米左右,居住区周围有一条深和宽各5——6米的壕沟,起防卫作用。壕沟外为氏族公墓区及陶窑区 这种早起的原始聚落可以说是后来中国古代城市的雏形。

4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原始社会 柱洞的发现表明了中国建筑的基本土木结构最早可追溯至史前社会。
半坡遗址共发现了400余个这样的柱洞。柱洞很大,直径都在20厘米左右,最深的可以达到70厘米。柱洞的发现证实了祖先的房屋内矗立着高大的支柱,这些支柱使得房屋变得更加稳固。 文献记载,史前时代是一个构木为巢的社会。在陕西西安半坡聚落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可能是木杆被插入土地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然而单个的木杆是否能成为“构木为巢”的佐证呢?有没有可能是插的旗杆或是别的什么东西呢?单个的柱洞存在,是有以上种种可能的。然而,当柱洞呈圆环或方形以一定距离状规律分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胆猜测,这就是“构木为巢”的真实证据,并且可以得知古人房子的结构,特别是史前社会房子的结构。 柱洞的发现表明了中国建筑的基本土木结构最早可追溯至史前社会。首先,他是木头的痕迹, 因为史前社会如果房子很小的话是不需要梁的,这个时候柱洞是斜着的,用较细的木棍 搭起来的一个锥形房子很小。

5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原始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用于聚会的“大房子。
但随着生产力发展——聚落中的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沟通交流——能够容纳更多人的大房子出现在聚落中心。大房子面积可达100平米,前有宽1米,长5-6米的甬道。

6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原始社会 大房子 大空间 梁的出现
柱子上端利用树杈的自然状态以维持横梁。这种利用树杈的形状来支撑的横梁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突破。梁的出现解决了中国建筑由小空间向大空间扩充的问题。面积上得到了加大,同时在对建筑上部空间也起到了很好的的利用。 梁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阶层出现以后的产物,也是技术进步的表现 梁的出现

7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二、奴隶社会 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殷墟遗址 距今3100年左右 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推测商代建筑的基本形象:
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殷墟遗址 距今3100年左右 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推测商代建筑的基本形象: 高台基上面建造木结构宫室 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殷墟遗址 距今3100年左右 殷墟遗址不仅出土出数量惊人的甲骨、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精美文物,同时全面系统的展现出31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风貌。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找到不少有关建筑的文字。从这些象形文字中我们可以推测商代建筑的基本形象。下部有高高的台基,上面建造木结构宫室。这些猜想在殷墟遗址中得到验证。

8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二、奴隶社会 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殷墟遗址 距今3100年左右 穴居房屋遗址 地上建筑遗址 高台基遗址
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殷墟遗址 距今3100年左右 从建筑遗址上看 虽然还能找到半坡时代的穴居式房屋,但这种穴居式房屋已经更多的被建在台基之上的房子所取代,建筑面积也有所扩大。台基高度可达到1—2.8米,相当于现在普通住宅的一层楼高度。 穴居房屋遗址 地上建筑遗址 高台基遗址

9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二、奴隶社会 安阳殷墟商代宫殿建筑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商代夯土建筑遗址。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大的台基上支撑着巨大的屋顶,从台基的高度和屋顶的大小可以区分当时建筑等级的不同。“高台榭 美宫室”的建筑在秦朝得到进一步发展。

10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二、奴隶社会 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
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是公元前三世纪中叶为中山王陵墓群所制作的总体规划,标志着战国时期大型族群设计所达到的规划设计水平。 中山国: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鲜虞部族建立的国家,战国中期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

11 作业:绘制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

12

13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两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 (公元前221—前206)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 东汉(公元25—220)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现统一的国家。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强大而稳定的国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连年战乱介绍之后,一个强大、统一、富庶的国家要做什么?大搞建设! 两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14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并有“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说法。与日本、朝鲜有贸易往来;建立了丝绸之路,通往乌兹别克、阿富汗、伊朗,并转往大秦国(古罗马帝国);东南亚各国有水路前往,与“身毒”国(印度)有陆路往来。

15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0公里的未央宫乡——汉代未央宫前殿遗址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0公里的未央宫乡——汉代未央宫前殿遗址 今陕西省西安市是汉代首都长安所在地。汉代皇宫——未央宫即矗立在此。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工程,据考古学家探测,它的面积有今天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多,其建筑形式也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其后中国两千余年宫廷建筑的基本格局。今天未央宫已不复存在,我们仅能从其遗址猜测其辉煌的身影。

16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未央宫布局奠定了此后三千余年中国宫廷建筑的基本布局——前朝后寝 在西汉王朝400年的历史中,未央宫前殿承担着包括皇帝登基、发布诏书、天子婚丧嫁娶等一系列重大礼仪活动。这些功能与北京的太和殿类似,而起面积却是太和殿的16倍之多。 张衡在《西京赋》里这样描述未央前殿:“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钟虞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 未央宫采用的前朝后侵的布局制度,最早关于这一制度的记载见于《周礼·考工记》。其实早在商朝时期,帝王宫殿就分为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起居的后寝两部分。这种前朝后寝的宫殿格局奠定了此后三千余年中国宫廷建筑的基本结构。

17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未央宫布局奠定了此后三千余年中国宫廷建筑的基本布局——前朝后寝 在西汉王朝400年的历史中,未央宫前殿承担着包括皇帝登基、发布诏书、天子婚丧嫁娶等一系列重大礼仪活动。这些功能与北京的太和殿类似,而起面积却是太和殿的16倍之多。 张衡在《西京赋》里这样描述未央前殿:“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钟虞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仍增崖而衡阈[yù] ,临峻路而启扉。” 未央宫采用的前朝后寝的布局制度,最早关于这一制度的记载见于《周礼·考工记》。其实早在商朝时期,帝王宫殿就分为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起居的后寝两部分。这种前朝后寝的宫殿格局奠定了此后三千余年中国宫廷建筑的基本结构。

18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未央宫复原效果图

19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未央宫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未央宫 现存这些高出地面几米至十几米的台基,是长安城遗址中的最高处。战国至秦汉流行高台建筑,但只有重要的建筑才采用这种形式。 在史记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汉高祖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大臣萧何在进行长安城的营建,建设了非常宏伟的宫殿,刘邦回到长安城后大怒:“天下苦战匈匈,何以治宫室过度也。”萧何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中国有一句老话大家都知道,所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子作为王权代表,而天子居所的宫殿作为皇权的代表,应该是以壮丽来重威,以此来表达皇帝的权威。并且,还不需要后世来增加其壮丽程度,要求一次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就给中国皇家宫殿给了一个定义:中国皇家宫殿是代表了皇权的一种最高权威,必须以壮丽来表达皇帝的威严。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历代皇宫都是全国最高等级、最宏伟、最壮丽的建筑。皇权、政治与建筑由古至今都是密不可分的。

20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明堂辟雍:辟雍多指圆形的水池,而明堂为水池上的方形建筑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明堂辟雍:辟雍多指圆形的水池,而明堂为水池上的方形建筑 汉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明堂辟雍 辟雍多指圆形的水池,而明堂为水池上的方形建筑 明堂是汉代的礼制建筑,在汉长安南郊有一处礼制建筑遗址,形象与明堂辟雍相似。《礼记》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班宫”。西安南郊的礼制建筑遗址,恰恰如上所述。

21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明堂是汉代的礼制建筑,在汉长安南郊有一处礼制建筑遗址,形象与明堂辟雍相似。《礼记》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班宫”。西安南郊的礼制建筑遗址,恰恰如上所述。

22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明堂:汉代最高统治者和上天、神灵交流、祈祷、祭祀之所。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明堂:汉代最高统治者和上天、神灵交流、祈祷、祭祀之所。 明堂辟雍的基本特点:“双重外圆内方格局” 明堂的基本特点:汉代最高统治者和上天、神灵交流、祈祷、祭祀之所。 明堂中心建筑坐落在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台基上。台基呈亚字形。中心建筑周围由四面围墙、四向院门、和四角曲形配房围成方院。围墙外环绕一圈直径约360米的环形水渠。整组建筑形成“圜水方院”“圆基方榭”的“双重外圆内方格局”

23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明堂辟雍的建筑意向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明堂辟雍的建筑意向 中央建筑下层四面走廊内各有一厅,每厅各有左右夹室,共为“十二堂”,象征一年十二个月。 上层台中央和四角各有一亭,象征金木水火土祭祀五位天帝,五室间的四面露台用来观察天象。 东汉光武帝中元元年(56)建造的洛阳明堂,位于洛阳南面正门平城门外大道东侧,与长安明堂的位置相同。遗址已在1977年探明,整个范围东西约386米,南北约400米,大约相当于长安明堂环水沟以内的范围。推测是明堂中心建筑外面围廊的范围。东汉经学家对明堂制度有很详细的论述,还有关于洛阳明堂形制尺度的具体记载,参照遗址范围,大体上可以肯定洛阳明堂仿自长安,基本形式和尺寸相似。但它增加了许多象征的具体涵义。如明堂中心太室为方殿圆顶。圆顶直径3丈(约10米),天为阳,3为阳数;方殿每面6丈(约20米),地为阴,6为阴数,形、数相合,象征天圆地方。建筑通高81尺(约27米),象征“黄钟九九之数”;9室象征九州;12堂象征十二月、十二辰;28柱象征二十八宿;36户象征三十六雨;明堂每面24丈象征二十四气等。

24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长安城南郊明堂辟雍遗址总平面图 汉长安城南郊明堂辟雍地砖

25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阙 建阙是汉朝建筑的一大特点。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阙 建阙是汉朝建筑的一大特点。 阙是塔楼状装饰性建筑,通常建于道路两旁,作为城市、宫殿、坛庙、衙署、陵墓等入口的标志,以加强整个建筑群的隆重感。

26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作业:四川省雅安市 高颐阙立面图。 汉阙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阙 四川省雅安市 高颐阙 建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 公元209年, 是我国汉阙中保存最完好的仿木构型阙的实例。 四川省雅安市 高颐阙 建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 公元209年 四川省雅安市 高颐阙是我国汉阙中保存最完好的仿木构型阙的实例。 古人有一种观念:“阙然为道”。什么意思呢?阙与缺少的“缺”谐音,就是在一个建筑物中间打开一个缺口,可以从中间穿过去。也就是一种标志性的建筑物,标志着进入到某一种空间序列中。阙再发展演变成为五凤楼,我们现在的午门就是由阙发展而来的。 作业:四川省雅安市 高颐阙立面图。 四川省雅安市 高颐阙

27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我国古代梁柱式高层木建筑结构大概在东汉时期出现。从汉代出土的陶建筑明器和画像砖中能够见到实例。 明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陪葬品,其中不乏大量生动逼真的建筑模型,他们再现了墓主人的生前居住情况。

28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墓葬中大量使用画像砖和画像石以替代容易朽坏的传统壁画与木雕。

29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砖石结构的发展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汉代砖石结构的发展 秦汉之际,砖石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砖筑拱券专用的楔形砖,用于墓室、水道中;砖石拱已从叠涩发展为半圆形拱、并列拱、筒拱与穹拱。

30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提问:既然在汉代砖的产量、构造技术都如此发达,为什么砖直到清朝才在民居中大量使用?

31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山东肥城孝堂山石祠 中国东汉墓地祠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建于地面的(非地下的)、呈房屋形状的建筑实物。

32 作业:绘制山东肥城孝堂山石祠平、剖、透视图。

33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两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主要表现在: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两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主要表现在: 1、基本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等居住建筑,在东汉末期还出现了佛寺建筑; 2、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都已经出现;斗拱的悬挑机能正在迅速发展,多种多样的斗拱形式表明斗拱正处于未定型的探索期;

34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1 秦、汉建筑 (公元前221—公元220) 3、多层重楼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结构整体性的重大进展,盛行于春秋、战国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经被独立的、大型多层木构楼阁所取代; 4、建筑组群已达到庞大规模。 所有这些,显示出中国木构架建筑到两汉时期已经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35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350余年的动荡分裂局面,这种南北分裂在造成破坏衰退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和各地区、各民族建筑文化的大交流。 1、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崛起。 2、佛教盛行导致佛寺、佛塔、石窟寺建筑的建设高潮。 3、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立。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向小尺度的神似转变。 本时期是中国建筑体系发展的融合期,既有基于佛教传播,来自印度、中亚的外来文化交流,也有来自国内民族大融合的南北文化交流。

36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魏晋时期佛教建筑已十分普遍。见于记载的最早佛寺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洛阳白马寺。 魏晋时期,开凿了规模巨大和雕刻精美的石窟寺。并在秦汉建筑成就 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波斯乃至 希腊等地的艺术元素。

37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石窟寺的典型代表。

38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石窟寺外部的木构建筑大部分已不存,但石壁上还能看到原来架设木构件的痕迹。

39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云冈石窟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云冈石窟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期:以佛像为主开凿石窟; 2、中期:洞窟,分前后室,后室洞窟中央雕刻佛塔;

40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三、封建社会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3、晚期:洞窟;外部做成三开间门廊状的石窟形式;
3.2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公元220—589) 3、晚期:洞窟;外部做成三开间门廊状的石窟形式; 从云冈石窟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石窟寺建筑逐步中国化的过程。


Download ppt "中 国 建 筑 史 02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