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铜仁职业技术院护理学院 冯海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铜仁职业技术院护理学院 冯海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铜仁职业技术院护理学院 冯海鹰

2 学习目的 1、掌握分娩、早产、足月产、过期产 的概念。 2、熟悉决定分娩的因素。 3、熟悉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状态与分娩的关系。

3 基本概念 影响分娩的因素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4 基本概念 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
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 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期间分娩。

5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6 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子宫收缩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7 子宫收缩力 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临产后的宫缩能使宫颈管缩短消失、宫口扩张、先露下降、胎盘娩出。
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8 节律性 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
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随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渐长,间歇期渐短。当宫口开全10cm,宫缩持续时间长达60秒,间歇期短至1-2分钟。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加。

9 对称性 起自两侧宫角,以微波形式均匀协调地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2cm/S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扩展至整个子宫。

10 极性、缩复作用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宫体部平滑肌为收缩段,每当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变宽,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称缩复作用。

11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是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第三产程娩出胎盘的辅助力量。
当宫口开全,宫缩时,前羊水囊压迫骨盆底组织,反射性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向下用力,腹肌及膈肌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过早加腹压易使产妇疲劳和造成宫颈水肿,产程延长。

12 肛提肌收缩力 协助胎先露部在盆腔进行内旋转,胎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 能协助胎盘娩出。

13 产道 骨产道 软产道

14 骨产道 骨盆平面及径线 骨盆轴 骨盆倾斜度

15 骨盆平面及径线 骨盆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

16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N:11cm 入口横径:左右髂耻缘间最大距离。 N:13cm

17

18

19 中骨盆平面 为骨盆最小平面。 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 N:11.5cm。

20

21

22 骨盆出口平面 由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形共同的底。 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距离。 N:11.5cm。

23 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 N:6cm。

24

25 骨盆轴 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26 骨盆倾斜度 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若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儿的衔接和娩出。

27 软产道 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28 子宫下段 临产后长达7-10cm。 因子宫肌纤维缩复作用,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形成一环状隆起,为生理性缩复环。

29

30 子宫颈 宫颈管消失:临产后规律宫缩牵拉宫颈内口的子宫,使其肌纤维向上,宫颈管形成漏斗形。随后宫颈管逐渐短缩消失。
宫口扩张:子宫收缩及前羊水囊,协助扩张宫口。

31

32 阴道及骨盆底 临产后软产道下段形成一个向前弯的长筒,前壁短后壁长,阴道外口开向前上方,阴道粘膜皱襞展开,肛提肌向下及向两侧扩展,肌束分开,肌纤维拉长,使会阴体薄,以利胎儿通过。

33 胎儿 胎儿大小 胎位 胎儿畸形

34 胎儿大小 胎头颅骨 胎头径线

35 胎头颅骨 由两块顶骨、额骨、颞骨及一块枕骨组成。 各骨之间留有缝隙称颅缝。 胎头前方菱形为前囟(大囟门),后部三角形为后囟(小囟门)。
胎头有一定可塑性。分娩中颅骨轻度移位重叠缩小头颅体积,利于胎头娩出。

36

37 胎头径线 双顶径: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用B超检测此值判断胎儿大小,妊娠足月平均值为9.3cm。

38 枕下前囟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足月平均为9.5cm。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

39 胎位 产道为一纵形产道。若纵产式容易通过产道。 胎儿以头周径最大,其次为肩,臀最小。若胎头可顺利通过产道,则肩和臀的娩出一般没有困难。

40 头先露时,分娩过程中颅骨重叠,使胎头变形,周径变小,有利于胎头娩出。臀先露时,胎臀先娩出,阴道扩张不充分,胎头娩出时头颅又无变形机会,使胎头娩出困难。肩先露时,胎体纵轴与骨盆轴垂直,妊娠足月活胎不能通过产道,对母儿威胁极大。

41 胎儿畸形 胎儿某一部分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联体儿等,因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常发生困难。

42 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43 温馨待产

44 欧洲家庭水中分娩

45

46

47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48 衔接 下降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及外旋转 胎肩及胎儿娩出

49 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为衔接(入盆)。
胎头以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因枕额径(11.3cm)>骨盆入口前后径(11cm),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

50

51 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其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他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呈间歇性,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又稍退缩。

52 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降至骨盆底时,原处于半俯屈的胎头枕部遇肛提肌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使下颏接近胸部,变衔接时较大的枕额径为较小的枕下前囟径(9.5cm)。

53

54 内旋转 胎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左枕前位的胎头向母体前方旋转45°。
此时后囟转至耻骨弓下,胎头在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

55 45°

56

57

58 仰伸 当完全俯屈的胎头下降达阴道外口时,宫缩和腹压继续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降胎头向前推进,两者合力使胎头沿骨盆轴下段向下前的方向转向前,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由会阴前缘相继娩出。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59

60

61 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骨盆入口左斜径下降,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称为复位。
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时,胎儿双肩径转成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转45°,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62

63 胎肩及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胎儿前(右)肩在耻骨弓下先娩出,随即后(左)肩从会阴前缘娩出,胎儿双肩娩出后,胎体及胎儿下肢随之取侧位顺利娩出。

64

65

66 总结


Download ppt "第五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铜仁职业技术院护理学院 冯海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